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以银杏叶提取物对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药效指标,研究银杏叶提取物中5种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及异鼠李素)的体内药动学及药效学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大鼠静脉给药后,测定不同取血时点血清样本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血清样本及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对浓度-时间、效应-时间曲线进行相关分析,建立药动-药效结合模型。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含药血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且血清中芦丁、槲皮苷、山奈酚及异鼠李素的药理效应的达峰时间(peak time,Tpeak)与药动学曲线下面积(area或under the curve,AUC)的Tpeak一致。结论银杏叶提取物体内、外均具有抗氧化作用,且效应的时效关系与血清中芦丁、槲皮苷、山奈酚及异鼠李素的时量关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决明子总蒽醌提取物抗氟尿嘧啶(5-Fu)致小鼠肝损伤的谱效关系,明确其药效成分群。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5-Fu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以联苯双酯为阳性对照,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活性,考察决明子总蒽醌提取物(0.4、0.8和1.6 g/kg)抗5-Fu致小鼠肝损伤的作用。建立10批决明子总蒽醌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研究决明子总蒽醌提取物抗5-Fu致小鼠肝损伤的谱效关系并筛选其药效成分群。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决明子总蒽醌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SOD、T-AOC活性显著升高(P<0.05);MPO水平显著降低(P<0.05)。决明子总蒽醌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中31个成分与抗5-Fu致小鼠肝损伤的药效指标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但关联度不同。位于关联度前15位且已知的成分分别为橙黄决明素(第6号峰)...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5种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5种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70%甲醇提取样品,以Kromasil C18为固定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360 nm;结果芦丁、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的定量限分别为0.03、0.02、0.008、0.006、0.005 mg/L,芦丁、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分别在2.02~50.5、1.932~48.3、2.01~50.4、0.49~12.3、0.39~9.8 mg/L浓度范围内其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回收率为86.5% ~99.2%,日内精密度及日间精密度的变异系数分别小于2%、3%.结论 本方法简单、准确,为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连钱草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连钱草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工业酒精提取、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结果:从连钱草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乙酯苷(3)、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乙酯苷(4)、大波斯菊苷(5)、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6)、山奈酚-3-O-芸香糖苷(7)、芦丁(8)、6-C-阿拉伯糖-8-C-葡萄糖-芹菜素(9)和6-C-葡萄糖-8-C-葡萄糖-芹菜素(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八仙草(Galium aparine L.)全草的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制备薄层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分离鉴定了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木犀草素(2),芹菜素(3),橙皮素(4),醉鱼草苷(5),山奈酚-3-新橙皮糖苷(6),柽柳素?鄄3?鄄芸香糖苷(7),橙皮苷(8)。结论 化合物3~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从多舌飞蓬Erigeronmultiradiatus(Wall.)Benth.全草中分得12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黄酮,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为:芹菜素(Ⅰ)、槲皮素(Ⅱ)、木犀草素(Ⅲ)、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即灯盏甲素(Ⅳ)、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即异槲皮苷(Ⅴ)、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即灯盏乙素(Ⅵ)和黄芩素-7-O-β-D-葡萄糖苷(Ⅶ)。以上化合物均系首次自该植物中分得,其中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化油菜花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干膏得率、DPPH·清除率、总峰面积和指标峰面积为评价指标,通过熵权法赋以权重,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建立Box-Behnken响应面法油菜花粉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DPPH·清除率的谱效关系并计算关联度,利用关联度对指纹图谱峰面积进行校正,通过比较Box-Behnken响应面法与BP神经网络获得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5(g∶mL)、回流时间30 min。BP神经网络预测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30(g∶mL)、回流时间为40 min。经验证,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价指标为1.120 4,优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的综合评价指标0.894 7。结论 优化后的油菜花粉总黄酮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油菜花粉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荜茇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材荜茇清除DPPH自由基(DDPH·)能力.方法:用DPPH法对荜茇七种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筛选,与抗坏血酸(VitC)比较.结果:荜茇95%乙醇的提取物对DDPH·的清除率最高;清除DDPH·50%时,荜茇95%乙醇提取物折算成药材荜茇所需用量与VitC相比相差约2×103倍.结论:荜茇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检测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差异,为选择一种有效评价抗氧化活性物质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分光光度法、Mn2 -H2O2-PAR分光光度法和羟自由基(·OH)试剂盒法对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OH、DPPH·)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DPPH·分光光度法、Mn2 -H2O2-PAR分光光度法、·OH试剂盒法检测0.024mg/ml维生素C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0.09%、95.00%、9.56%,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维生素C浓度(IC50值)分别为0.005、0.013、0.200mg/ml。结论:Mn2 -H2O2-PAR分光光度法的检测结果与DPPH·分光光度法基本一致,该方法可能可以作为评价抗氧化活性物质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合成芦丁-铬(Ⅲ)配合物后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芦丁为先导化合物与微量元素铬合成芦丁-铬(Ⅲ)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羟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模型测定了芦丁和芦丁-铬(Ⅲ)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与结论确定芦丁-铬(Ⅲ)配合物中芦丁与铬的摩尔比为1∶1,推测分子式为CrCl2C27H32O18.7H2O。芦丁-铬(Ⅲ)配合物抗氧化作用比芦丁配体强。  相似文献   

11.
黄秋葵粗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黄秋葵粗多糖(RP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淀法提取黄秋葵RPS,并用蒽酮-硫酸法测定RPS的含量,应用1,1-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DPPH)氧化法检测0.086、0.171、0.342、0.684、1.367和2.734 g/L RPS对 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水杨酸法检测0.157、0.313、0.625、1.250、2.500和5.000 g/L RPS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0.086、0.171、0.342、0.684、1.367和2.734 g/L RPS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以维生素C作阳性对照.结果:黄秋葵中RPS含量为(11.23±0.04)%.RPS对DPDH·、·OH和O2÷的体外清除率呈现剂量依赖性.2.734 g/L RPS对DPPH·和O2÷的清除率分别达(44.48±0.64)%及(35.67±0.21)%,5.000 g/L RPS对·OH的清除率达(68.63±0.07)%.其清除能力较维生素C稍弱.结论:黄秋葵RPS具有较明显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淫羊藿苷与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检测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阐明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机制。方法: 以抗坏血酸(Vc)、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阳性对照,测定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和BHT对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其还原力;利用NADH-NBT-PMS系统测定其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率;2-脱氧-D-核糖降解法测定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其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测定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样品对DPPH?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淫羊藿次苷Ⅱ清除DPPH?的能力较淫羊藿苷强(P<0.05)。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在浓度梯度范围内对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均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与同浓度的BHT比较,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对O2-?的清除率较低,且淫羊藿苷的清除能力略低于淫羊藿次苷Ⅱ。      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在浓度为0.1~0.5 g.L-1时对OH?清除率分别为(16.76±0.35)%~(40.56±1.46)%和(15.65±0.72)%~(28.51±0.91)%。当浓度为0.9 g.L-1时,淫羊藿苷、Vc和淫羊藿次苷Ⅱ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为(58.79±1.56) %、(75.05±2.12)%和 (37.82±1.43)%。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率不再有显著的增加。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和标准品Vc还原力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30~120 min内淫羊藿次苷Ⅱ的抗氧化活性均低于淫羊藿苷和BHT(P<0.05或P<0.01)。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在体外抗氧化的各项指标中表现出的抗氧化活性均弱于Vc和BHT。结论: 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在清除DPPH?、O2-?、OH?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力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测定红柳醇提物各组分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方法将红柳醇提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各组分都配置成相当于原药材50mg.mL-1的溶液,通过DPPH·法测定各组分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计算各组分的清除50%自由基时样品浓度(IC50)。结果正丁醇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I,C50为0.55mg.mL-1,其次是萃后水层(IC50为1.47mg.mL-1),乙酸乙酯层(IC50为3.96mg.mL-1)和石油醚层(IC50为4.78mg.mL-1)。结论红柳醇提物各组分对DPPH·均具有一定清除作用,具有体外抗氧化性,可作为有效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剂,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薄荷药材特征图谱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关系,探讨薄荷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总抗氧化能力评估法(FRAP)法分别测定薄荷样品抗氧化活性,同时测定样品相应的特征图谱,通过偏最小二乘法研究特征图谱色谱峰和抗氧化活性相关性,筛选活性色谱峰,并结合HPLC-MS/MS n 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筛选得到的橙皮苷、香叶木苷、蒙花苷、百里香新、黄姜味草酸等6个化合物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相关,橙皮苷、蒙花苷、反式丹酚酸J、迷迭香酸等8个化合物与总抗氧化能力相关。结论谱效关系研究能够表征中药化学成分-药效相关关系,可以较为快捷地从复杂体系中筛选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银杏叶提取物的HPLC/UV指纹图谱。方法:以银杏叶提取物的HPLC/UV指纹图谱为参照物,采用HPLC法分析,并加以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对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分析。采用Diamonsil(C18,250 mm×4.6mm,5μm)色谱柱;以流动相(A)水-乙腈-异丙醇-柠檬酸(1 000∶470∶50∶6.08)、流动相(B)水-乙腈-异丙醇-柠檬酸(1 400∶200∶30∶6.88)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进行测试,可以建立银杏叶提取物以及银杏叶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得到分离度、重复性均较好的银杏叶提取物HPLC/UV指纹图谱,标示了13个共有峰,可以方便简单、并且有效控制不同厂家来源的银杏叶提取物。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指纹图谱的建立,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也为银杏叶提取物以及银杏叶的指纹图谱国家标准的确立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石榴皮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石榴皮多糖的含量为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石榴皮多糖,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研究了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超声功率对提取石榴皮多糖的影响;观察了对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的清除作用。结果超声波提取石榴皮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29.98(mL∶g),提取时间43.72 min,提取温度62.79℃,超声功率454.30 W,以此工艺条件得多糖提取率为7.03%;石榴皮多糖对·DPPH、·OH、H2O2有明显的清除作用。结论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用于优化提取工艺具有简便合理、稳定的特点,在优化石榴皮多糖提取条件中应用效果良好;石榴皮多糖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仙人草中总黄酮体外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仙人草中总黄酮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提取黄酮,测定黄酮对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 测定结果显示,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4.85%和96.95%.结论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反相HPLC建立何首乌提取液益生菌发酵前后指纹图谱,观察何首乌提取液发酵前后化学成分变化与活性的相关性。方法:以AgilentZORBAXSB—AQ(4.6mm×150mm,5.0μm)为色谱柱,以A(乙腈)和B(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柱温20℃,检测波长254nm。结果:建立了有13个共有峰的HPLC色谱图,并比较了色谱峰相对峰面积的变化。结论:何首乌提取液经益生菌发酵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较大,中药经过发酵可通过多途径影响化学成分,进而改变药物的药理药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柿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以柿叶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以柿叶总黄酮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为指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柿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0,提取时间1 h,提取2次,提取率在0.68%;柿叶总黄酮体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的体外清除率可达80.23%。结论柿叶总黄酮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其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南方红豆杉枝叶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组分中黄酮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南方红豆杉枝叶乙醇提取物经过滤、浓缩、石油醚除杂后,分别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萃取后水混悬液部分用60%乙醇溶液定容,得到3种不同黄酮组分(TMA,TMB,TMC),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种组分中黄酮的含量;通过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清除率、还原力、总抗氧化活性3个体外抗氧化试验模型,研究并比较不同组分的抗氧化作用差异。结果南方红豆杉TMA,TMB,TMC中黄酮含量分别占总黄酮含量的50.17%,38.25%,11.58%。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总抗氧化活性和还原力均随总黄酮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3种组分抗氧化能力与所含黄酮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南方红豆杉3种黄酮组分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体外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