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素(TSH)与停经1年以上的绝经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7例绝经后甲功正常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根据TSH值的水平分层,分为A、B组,收集并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骨密度的差异。结果 TSH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与股骨颈、Ward三角、股骨大转子、股骨干、股骨全部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在甲功正常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中,维持TSH在正常高值水平,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对骨代谢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72例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2DM)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腰椎L1-4骨密度测量,按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NC)和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OP)。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25羟维生素D3(25-OH-D3),N端骨钙素(NMID)、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OP组TSH、BMI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代谢指标中,OP组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明显高于NC组(P0.01),而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明显低于NC组(P0.01)。BMD与TSH、BMI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提示,TSH和BMI是腰椎骨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TSH水平密切相关,TSH水平偏低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骨密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密度(BMD)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探讨2型糖尿病中骨质疏松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西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1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72例。测定一般生化指标、甲状腺功能及骨代谢指标,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BMD。对比不同性别之间非骨质疏松(non-OP)及骨质疏松(OP)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腰椎及股骨颈BMD与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不同性别组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1.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non-OP组FT_3较OP组明显升高,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组OP患者TSH明显高于对照组,BM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女性腰椎及股骨颈BMD均与TSH负相关(r=-0.290及-0.239 P0.05),男性BMD与TSH无相关性,无论男女,股骨颈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42及-0.363 P0.05)、与BMI呈正相关(r=0.263及0.469 P0.05); 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TSH是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主要影响因素(OR=2.581, 95%CI 1.210-5.504,P=0.014。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大和BMI的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增高;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TSH升高是O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对贵阳市云岩区4 073名40岁及以上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检验及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等。根据基线TSH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3组,分别是TSH降低组(TSH0.55 mIU/L,71人)、TSH正常组(0.55 mIU/L≤TSH≤4.78 mIU/L,3 113人)、TSH升高组(TSH4.78 mIU/L,889人),比较各组基线特征。随访3年后,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骨折分析不同TSH水平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结果 TSH降低组、TSH正常组、TSH升高组中新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人数分别为8例、51例、148例,发病率分别为11.3%、4.8%、5.7%,TSH降低组骨折发病率高于TSH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TSH升高组较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骨密度T值≤-2.5[OR=1.822,95%CI(1.124,2.954),P=0.004]、血脂异常[OR=1.381,95%CI(1.038,1.836),P0.05]、TSH0.55 mIU/L[OR=2.469,95%CI(1.163,5.243),P0.05]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校正血脂异常、骨密度T值≤-2.5后,TSH降低组与TSH正常组相比,骨折风险增加2.626倍[OR=2.626,95%CI(1.233,5.592),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TSH水平降低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血脂和骨密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将290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按T值分成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腰椎骨密度(BMD),然后分析血脂和骨密度的关系;对骨密度和血脂、年龄、绝经年龄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的HDL-C与腰椎BMD存在负相关(r=-0.305,P=0.001),LDL-C、TG、TC与腰椎BMD无相关;(2)在校正体重指数、年龄和绝经年限影响因素后,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的HDL-C与腰椎BMD仍存在负相关(r=-0.160,P=0.018),而LDL-C、TG、TC与腰椎BMD仍无相关。(3)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HDL-C(β1=-0.199,P=0.005)仍与骨密度独立相关。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的HDL-C与腰椎BMD存在负相关而TC、TG、LDL-C与腰椎BMD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及骨标志物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3月在309医院骨内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患者128例,其中2型糖尿病者60例为研究组,年龄50-69岁,平均年龄60.8岁,无糖尿病者68例为对照组,年龄50-69岁,平均年龄59.8岁,采用美国好乐杰公司双光能骨密度仪测量所有患者腰椎L2-L4和左侧股骨近端及全髋骨密度,并测定其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记录其入院时生化指标如血脂,血钙、磷、镁、空腹血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的B-ALP、CTX、PINP、25羟维生素D的水平,比较两组间骨密度值、生化指标及骨标志物水平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间一般情况如年龄、身高、体重、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镁、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髋部及腰1-4椎体骨密度水平、25羟维生素D及PTH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空腹血糖、血钙水平、骨代谢标志物CTX高于对照组,而OC、AL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骨转换标志物异常,可能是预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经皮氧分压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微循环对糖尿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本横断面研究共纳入162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评估其腰椎、髋部、右侧股骨颈、Ward's三角区、股骨大转子及转子内骨密度.根据T-Sco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低尿酸组和高尿酸组,比较3组患者间骨密度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患者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等无统计学差异,组间脊柱骨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脊柱骨密度显著相关。结论观察血尿酸水平有利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血清尿酸(uric acid,UA)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女性患者临床骨折患病率的关系。方法收集980例接受BMD测量和临床骨折评估的绝经后T2DM患者,测量血清尿酸(uric acid,UA)浓度。结果与骨密度正常和骨质减少的患者相比,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绝经T2DM患者血清UA浓度较低。绝经后妇女的血清UA浓度与腰椎、股骨颈和全髋的BMD值显著相关。此外,临床骨折患者的血清UA低于无骨折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碱性磷酸酶后,血清UA浓度与临床骨折存在显著正相关。当模型进一步调整每个部位的BMD值时,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低的血清UA浓度可能与较低的BMD值和较高的临床骨折患病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2例肝肾功能正常的绝经后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标准OGTT、IRT及血常规结果。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1-4椎体骨密度,根据T值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T≥-1,n=49)、骨量减少组(-2.5T-1,n=67)和骨质疏松组(T≤-2.5,n=66)。结果各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外源性胰岛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骨质疏松组年龄大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BMI小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外源性胰岛素使用率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外源性胰岛素[OR=2.402,95%CI(1.305~4.419)]和高BMI[OR=1.171,95%CI(1.068~1.283)]是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的保护因素,年龄[OR=0.910,95%CI(0.875~0.945)]是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与血糖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无显著相关性;外源性胰岛素对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增加有益,其对骨密度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内源性胰岛素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正常范围内的甲状腺功能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共515例(男性208例,女性307例),均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脊柱L1~4及左侧股骨BMD,并分析脊柱L1~4及左侧股骨BMD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脊柱L1~4及左侧股骨BMD与TSH、FT4、FT3均无相关(P0.05);进一步将整体人群分为男女亚组后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正常范围内的TSH是老年女性T2DM患者脊柱L1~4BMD的独立保护因素(β=0.036,P0.01),而与其左侧股骨BMD无相关,且与老年男性T2DM患者脊柱L1~4及左侧股骨BMD均无相关。结论正常范围内TSH对老年T2DM患者BMD的影响存在性别及BMD检测部位的差异;正常范围内的TSH是老年女性T2DM患者脊柱BMD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首次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重新评价BMD的影响因素.方法 ①收集416例绝经后T2DM患者的临床、生化和特殊检查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8.0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并计算因子得分.②按BMD分为正常骨密度、低骨量、骨质疏松3组,比较因子得分.结果 ①通过因子分析从原始指标中提取出3个公因子,分别代表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因子、增龄和肾功能因子、脂代谢因子.②3组间3个公因子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影响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BMD的3大主要因子是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因子,增龄和肾功能因子,以及脂代谢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骨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正常BMI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测定踝肱指数(ABI)并进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同时测量脊柱(L1~4)和股骨颈(Neck)的骨密度(BMD),以ABI大小分为外周动脉疾病(PAD)组和非外周动脉疾病组。结果 PAD组的Neck的骨密度值为(0.5999±0.1175)g/cm2,低于非PAD组(0.6909±0.1242)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AD组内,轻、重症两组间Neck骨密度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PAD组与非PAD组年龄、糖尿病病程、BMI、脊柱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AD组患者较非PAD组收缩压水平升高(P<0.01)。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髋部骨质疏松密切相关,二者常同时存在,并可能相互影响,其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血糖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规律治疗1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30例,其中15例为血糖控制较好组[GGC组:平均年龄(61.2±1.1)岁],另外15例为血糖控制较差组[PGC组:平均年龄(63.4±0.9)岁].另设正常对照组15例[NC组:平均年龄(61.8±1.5)岁].分别测定3组成员股骨颈及L1~4水平的BMD、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IGF-1、空腹C-肽、血钙、血磷、血镁、全段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3组在iPTH和IGF-1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股骨颈BMD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与IGF-1、体重等指标相关,骨吸收增加与高血糖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微量白蛋白尿、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方法选择49例T2DM无微量白蛋白尿、无视网膜病变患者(A组)、52例T2DM伴微量白蛋白尿或视网膜病变两者之一患者(B组)、43例T2DM同时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患者(C组),60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对照组(N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4组受试者测定腰椎2~4、左侧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分析组间骨密度差异。结果 C组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区骨密度均低于B组、A组及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腰椎骨密度低于A组及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骨密度低于A组及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腰椎骨密度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骨密度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骨密度与年龄、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呈负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T2DM无微量白蛋白尿、无视网膜病变时骨密度呈增高趋势,但发展到微量白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时骨密度明显降低,尤其是股骨近端可出现较快的骨量流失。  相似文献   

16.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811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正位1~4椎体(L1-4)、左侧髋部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转子内区(Imer)、髋部总体(Total)和华氏三角(ward’s)的骨密度。结果 (1)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L1-4骨密度的改变先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60岁之后又逐渐增高;Neck、Troch、Inter、Total和Ward’s区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特别是Ward’s区骨密度下降显著。(2)病程在各年龄段对骨密度无明显影响。(3)超重组骨密度〉正常体重组〉低体重组。结论 病程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无影响,Ward’s区是观察骨密度变化的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