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延辉  王磊  张杰  董喆 《西部医学》2018,30(3):395-399
目的 分析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9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踝关节置换组)和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术(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踝关节融合内固定术(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踝关节置换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4.56±3.42)个月,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3.14±3.26)个月,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6.78±4.57)个月。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AOFAS踝 后足评分、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早期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随访时间、体重指数(BMI)、术前活动度等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但踝关节置换组术后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3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AOFAS踝 后足评分均有升高,但踝关节置换组AOFAS踝 后足评分明显高于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及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均P<0.05),而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及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间AOFAS踝 后足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3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SF-36评分均有升高,但踝关节置换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与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均P<0.05),而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与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间SF-36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创伤性踝关节炎术后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骨不连、假体松动、浅深部感染、对位对线不良等,踝关节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采用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比踝关节融合术疗效更好,能更快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没有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743-1744
目的:探索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微创术在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例符合踝关节融合术适应证的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为单踝关节病变,其中左踝9例,右踝14例。采用踝前内外侧入路,关节镜辅助下清除踝关节软骨及硬软骨下骨,植入自体髂骨。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及骨性愈合时间;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半年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总活动度(TPM)、VAS、AOFAS及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5.34±25.89)min,术中出血量(52.33±21.06)ml,术后7~13(10.85±2.21)周获得骨性愈合,随访16~37(27.51±3.32)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半年患者TPM明显扩大,VAS评分明显降低,AOFA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SF-36评分明显提高(P<0.05)。与术后半年相比,末次随访时上述评价指标得到进一步改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高达95.65%。结论: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微创术可有效缓解疼痛,扩大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关节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治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7例,均行踝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3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84个月。比较术前、术后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评分的差异;并进行主观疗效评定。结果:术后患足AOFAS踝-后足评分明显提高,分别从术前的58.5±16.2分提高至79.8±17.2分(P<0.01);主观疗效优良率81.1%。结论: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良好,病变程度及患者年龄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金驰  杨磊  单忠林 《现代医学》2014,(8):869-87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距下关节炎患者15例,采用关节镜辅助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AOFAS评分、优良率、VAS评分及融合时间。结果:随访时间(22.3±3.8)个月。术前AOFAS评分、VAS疼痛评分分别为(55.6±4.5)分、(6.9±0.8)分,术后末次随访评分分别为(88.7±4.2)分、(1.5±0.4)分,术前及末次随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26,P=0.00;t=23.383,P=0.00)。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感染、麻木、皮肤坏死、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关节融合时间为(9.4±0.5)周。结论:关节镜辅助距下关节融合术创伤小,对跟骨和距骨的血供破坏少,且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临床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创伤性关节炎患者9例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例,应用关节镜技术行踝关节融合术,术中在关节镜辅助下清除增生的滑膜组织,刮除胫距关节表面软骨及硬化骨质,并在透视机监视下以两枚空心螺钉固定踝关节,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6个月复查X线均显示骨性融合,其中11例融合良好,1例融合欠佳,临床处理后骨性融合。术后患者恢复行走,踝关节无肿胀及疼痛,VAS评分及Kofoed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踝关节融合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59-1360
目的:探讨经踝关节内外侧入路三柱固定法踝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踝关节疾病患者,其中,创伤性关节炎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骨关节炎4例,距骨坏死3例。病程1~8年,平均5.2年。术前进行VAS评分、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45.6±9.3分,采用内外侧入路利用三柱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年,平均17.4月。21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皮缘坏死,2例患者术后3周伤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9~16周X线片提示达到骨性融合,平均12.3±0.8周。无内固定失效、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术后VAS评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2.3±4.5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结论:经踝关节内外侧入路三柱固定进行踝关节融合,具有暴露充分,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融合率高等特点,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王枰稀  黄焱星  张廷玖  庾明  王进 《四川医学》2013,(11):1663-1665
目的 评价经外踝截骨philos钢板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3例踝关节炎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获平均15个月随访.所有随访患者X片证实踝关节术后平均16周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关节疼痛完全缓解,无内固定失败、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踝-后足评分为(82.4±7.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21,P〈0.01).结论 采用经外踝截骨philos钢板固定行踝关节融台术显露充分,融合率高,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融合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在创伤性踝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为(80.84±9.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6±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可提高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AOFAS踝-后足优良率和术后1年生命质量评分,效果优于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7年1月~2013年5月37例距下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视觉模拟评分(VAS)、优良率及融合时间。行X线检查,观察距下关节融合情况及有无关节退变。结果37例患者均成功随访,平均(22.0±3.6)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坏死、退行性关节炎、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37例患者X线均提示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12.1±0.4)周;6例(16.22%)患者可见踝关节轻度退变。AOFAS评分由术前的(52.38±4.9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0.25±4.36)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评分,良11例,优21例,优良率为86.49%。VAS评分由术前的(5.3±1.5)分变为末次随访的(1.1±0.4)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关节融合术是微创治疗距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痛苦小、恢复快、对跟骨距骨血管损伤小、骨性融合率高、效果确切、可适当早期负重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中异体骨植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1年8月我科行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24例,其中采用同种异体骨填充关节间隙13例,未植骨填充11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进行评价。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患者步态改善,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术后1年VAS评分为(1.7±0.5)分,与术前的(7.2±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OFAS评分为(80.7±5.2)分,与术前的(49.5±9.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在12周内融合12例,未植骨组在12周内融合8例。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是踝关节融合的理想方法,术中异体骨植入可以缩短融合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