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雪莲  邢凤梅  唐小梅 《华西医学》2012,(12):1881-1883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急救护理。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4月对179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梗死血管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比例较高,右冠状动脉梗死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比例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6 h易发生心律失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应掌握心律失常的特点,做好充分护理评估和急救准备,可确保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摘要】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塞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急救的重点是快速完善相关检查,为行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做好充分准备;争分夺秒协助医生第一时间做好冠状动脉开通术,保证冠脉灌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及心室颤动时,予及时实施高质量的心肺脑复苏同时协助医生迅速建立体外膜肺氧合,保证循环稳定;科室间转运途中,积极处理各类心律失常,确保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ICU治疗期间护理重点为严密监测患者各脏器功能,做好患者脑复苏,严密血流动力学监测,精细化容量管理,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性护理,强化抗凝整体护理,防治感染,使患者成功度过了危险期,心肺脑复苏成功,且未发现遗留有脑功能异常,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转运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实施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以来“120”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8例,选择同期由院外至我院患者40例采取急诊-病房-导管室模式,即患者经急诊进入病房,由病房心血管专业医生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确诊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联系导管室及介入组成员行急诊PCI术作为对照组.结果 一体化组明显缩短再灌注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减少近期病死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结论 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的实施可以节省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转运、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增加转运过程的安全系数,使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频发室颤的救护。急救护理要点包括:转运前积极充分的准备,转运途中频发室颤的救护,高效的基础生命支持。患者于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安返冠心病监护病房(CCU),11d后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5.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要点.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迅速进行术前准备及救治,术中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迅速地进行有效的处理,加强术后护理,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2例AMI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救治成功率为100%.对AMI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诊PCI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回顾总结我院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78例,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安装临时起搏器、非同步电复律、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等处理。结果8例发生严重窦性心动过缓、3例Ⅱ度二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安装临时起搏器复律。42例室性早搏、14例短暂性快速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后恢复窦性心律。11例发生心室颤动,经非同步电复律、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后恢复窦性心律;其中2例患者由于AMI后泵功能低下出现顽固性低血压,使用多巴胺、间羟胺的同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维持血压。提示急诊PCI术的病情观察、抢救配合和术前的充分准备对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抢救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9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30例,未发生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62例,分析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位置(下壁)、病变位置(右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0级)、发病至急诊PCI时间(≤6 h)为影响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梗死前心绞痛为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8.
回顾总结我院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78例,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安装临时起搏器、非同步电复律、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等处理.结果8例发生严重窦性心动过缓、3例Ⅱ度二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安装临时起搏器复律.42例室性早搏、14例短暂性快速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后恢复窦性心律.11例发生心室颤动,经非同步电复律、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后恢复窦性心律;其中2例患者由于AMI后泵功能低下出现顽固性低血压,使用多巴胺、间羟胺的同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维持血压.提示急诊PCI术的病情观察、抢救配合和术前的充分准备对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抢救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恶性心律失常经静脉滴注胺碘酮控制后安全转送病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6-01~2008-06期间急诊AMI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实施除颤、静滴胺碘酮控制后,"绿色通道"转运,记录急诊停留时间及运送到病房的时间.结果 50例AMI伴恶性心律失常48例纠正或控制后,通过"绿色通道"转运心内科或导管室,急诊停留时间20~45 min,平均28.5 min;去病房途中8~13.5 min,平均9.3 min.结论 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抑制作用,可减少AMI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死亡率,降低入院途中发生猝死风险.因此,静脉用胺碘酮可以替代利多卡因成为一种有效、安全在转运途中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0.
介绍1例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术后第1天出现心跳骤停经急救后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诊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急救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并针对牛命体征、心律失常等症状实施及时有效的监护及急救、转运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86例长途转运患者转运过程中风险因素评估和实施途中急救护理措施,286例长途转运患者中284例安全转运返院.转运前病情风险评估,途中监测,完善急救转运措施流程,改善交接班制度,备好急救设备及药品,提高安全意识性,能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提高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86例长途转运患者转运过程中风险因素评估和实施途中急救护理措施,286例长途转运患者中284例安全转运返院.转运前病情风险评估,途中监测,完善急救转运措施流程,改善交接班制度,备好急救设备及药品,提高安全意识性,能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提高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经常会碰到各种严重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A),如不及时处理,可引发严重的后果。2004-01/2008—03我科老年急诊PCI患者113例,其中54例发生RA。本文总结分析54例老年AMI患者PCI中严重RA的发生情况,探讨其急救护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总结10例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体会。组建专业的转运团队,制定转运流程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转运前充分评估病情并做好仪器和用物准备,转运途中做好患者及仪器的安全管理,转运后做好再查工作,均是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重点。经以上转运方法,6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完成ICU与导管室间的转运,3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顺利完成CT检查,1例重症肺部感染合并心源性休克心搏骤停患者在急诊科紧急建立体外膜肺氧合后安全转运至ICU。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急医疗组模式和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救治疗效。方法:成立紧急医疗组,制定应急救治程序和方法,对AMI患者进行围急诊PCI救治和管理,全天候均可在最短时间内行急诊PCI术。结果:本组均经股动脉穿刺行PCI治疗,造影证实前降支血管闭塞19例,右冠状动脉闭塞9例,回旋支血管闭塞4例,术中共植入药物涂层支架37枚,血管全部开通,症状改善,无一例死亡。结论:紧急医疗小组及其工作程序是急诊PCI抢救AMI患者较有效的急救组织和急救方法,在抢救过程中医护合作,可减少诊断、转运、治疗等各环节的耗费时间,高效率和高质量救治AMI患者。  相似文献   

16.
急诊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急诊气管切开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措施.主要包括护送人员的准备、患者的准备、转运途中仪器和急救药品的准备、接收科室和相关检查科室的准备、物业人员和电梯的准备、家属的准备,及转运途中患者呼吸道的管理、病情观察和各管道的管理、与相应科室做好交接.认为对气管切开患者提高风险意识,在转运前评估病情,做好充分准备,与相关科室或部门做好协调.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是保证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和抢救治疗连续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的成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救护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选取胸痛中心成立后2017年5月—2018年4月40例STEMI病人作为观察组,同样随机抽样选取胸痛中心成立前2016年5月—2017年4月40例STEMI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进大门到球囊扩张(D-to-B)时间、急诊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急诊救治期间病人病死率和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胸痛中心为STEMI病人开通绿色通道,缩短了病人急诊滞留和D-to-B时间,使其能够尽早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规范病人救治流程,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做好转运前风险评估,环环相扣,降低了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降低了院内病死率,让病人、家属及社会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h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6~12h开通者,明显高于12~24h开通者(P0.05)。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前降支梗死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多见,右冠状动脉梗死组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常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尤其是心肌梗死发生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更易发生。右冠状动脉梗死患者术中缓慢心律失常多见,前降支梗死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多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对224例AMI患者在介入治疗时给予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物品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血流动力学、心电图及症状的改变并予应急处理,术后详细告知注意事项。结果:2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术中部分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胸闷及胸痛症状,经及时予以相应治疗和护理后症状改善,无1例死亡。结论:AMI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前充分的物品准备与心理护理,术中医护配合默契,严密监测病情与应急处理,术后详细告知注意事项,是保证急诊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优化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降低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方法 :优化转运流程前医生和护士主要依据经验进行病情评估和物品准备;优化转运流程后应用"ICU转运决策核查单"进行病情评估和物品准备,第一部分为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第二部分为自行设计的转运前核查单,主要包括患者准备、物品准备、人员准备、相关科室确认和转运中病情观察记录单。结果 :优化ICU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前,院内转运危重患者40例,共发生不良事件6例,发生率为15.0%,其中病情变化发生2例、跌倒1例、仪器设备故障1例、氧气瓶供氧不足1例、微量泵电量不足1例,转运急救物品携带齐全率93.0%;优化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后,院内转运危重患者45例,共发生不良事件3例,发生率为6.7%,其中病情变化发生1例、仪器设备故障1例、氧气瓶供氧不足1例;转运急救物品携带齐全率98.0%。结论 :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优化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