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叶家挺 《右江医学》2011,39(2):156-157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内脂肪分泌的相关因子脂联素和瘦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在小学生中选取超重儿童(12例)和肥胖儿童(10例),并以正常儿童(14例)作为对照。测定比较三组血浆脂联素、瘦素水平。结果三组间血浆脂联素、瘦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组和肥胖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肥胖组更低(P<0.01);超重组和肥胖组血浆瘦素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肥胖组更高(P<0.01)。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内早期已经发生脂联素、瘦素生成失衡。  相似文献   

2.
韩英娥  张恩  曹伟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81-138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理确诊的乳腺癌住院患者77例(转移者53例、未转移者24例)、对照组36例,术前抽取空腹静脉血并取血清,EL 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含量。结果: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含量7.29±2.06mg/L,乳腺癌未转移组血清脂联素含量4.51±1.98mg/L,乳腺癌转移组血清脂联素含量2.70±1.50mg/L,其含量逐渐下降(P<0.01)。乳腺癌患者TNM分期Ⅱ、Ⅲ、Ⅳ期血清脂联素含量依次为2.81±1.65mg/L,2.66±1.58mg/L,2.32±1.41mg/L,均低于Ⅰ期血清脂联素含量4.46±2.04mg/L(P<0.01),而Ⅱ、Ⅲ、Ⅳ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含量降低,脂联素含量的降低程度在预测乳腺癌转移和预后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证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脂联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检测了7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Hey、脂联素水平,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唐山市协和医院住院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37~85岁,平均(58.65±12.86)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共8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并且选取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APN水平,同时检测LDL-C、HDL-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APN水平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脂连素可能为冠心病的一个保护因子,其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为诊断冠心病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83例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的水平,同时检测7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和判断冠心病病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胡鸿妍  吕田  姜涵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12):1413-1415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血浆脂联素的水平与血脂、血压、体重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腰围、血胰岛素、血糖、血尿酸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健康体检者70名,其中男37名,女33名,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男性血浆脂联素水平(12.95±4.36)μg/ml显著低于女性(17.46±4.52)μg/ml,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腰围、收缩压、甘油三酯、HOMA-IR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高密度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脂联素有性别差异,且与血压、脂代谢、胰岛素低抗、肥胖相关。  相似文献   

7.
韩延辉  张晓 《中原医刊》2007,34(7):24-25
目的探讨人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等,将92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ACS组(72例)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并进一步将ACS组分为ST段抬高心梗(STEMI)、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三个亚组(分别为33例、15例、24例)。选取18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脂联素水平,同时采集其血脂、体重指数(BMI)及吸烟史等相关资料。结果①ACS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SAP组与对照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CS三个亚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低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而三个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血浆脂联素水平与BMI成负相关(r=-0.23,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浓度呈正相关(r=0.32,P〈0.01);男性人群中有吸烟史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较无吸烟史者降低(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可预测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于红玖  赵敏  吕田 《疑难病杂志》2012,11(5):331-333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LAD)与血浆内脂素、脂联素(APN)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2例符合诊断要求的心内科住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根据2006年ACC/AHA房颤指南中房颤分类标准,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2例(房颤持续时间<7d)和持续性房颤组20例(房颤持续时间≥7d),另选择同时期心内科住院无房颤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内脂素、APN、LAD变化。结果 (1)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血浆内脂素、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阵发性房颤组、对照组血浆内脂素、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LAD增大(P<0.05);(3)LAD与血浆内脂素水平呈正相关(r=0.417,P<0.05)。结论高内脂素、APN水平,LAD增大与房颤的持续存在相关,内脂素、APN、LAD可用来预测房颤的转归,指导房颤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5例男性CHD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男性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血浆脂联素、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采用氧化酶法测定,酶学法测定血脂,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量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等。结果(1)CHD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为(5.18±2.57)mg/L,对照组为(8.94±2.59)mg/L,CHD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CHD各亚组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浆脂联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2)CHD病因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脂联素血症、总胆固醇(TC)和高血压病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脂联素与BMI、甘油三酯(TG)相关,BMI和TG为独立影响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因素。结论CHD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存在低脂联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CHD传统危险因素BMI和TG是血浆脂联素独立预测指标,低脂联素血症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郑敏  刘礼斌 《医学综述》2007,13(9):669-67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通过PPAR-γ激活剂特异激活,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在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通过结合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发挥抗炎、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PPAR-γ激活剂在动物以及人体中可均增加脂联素的水平,并对脂联素复合物、脂联素受体产生影响。通过对PPAR-γ激活剂对脂联素以及脂联素受体可能作用机制的阐述,对于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发生早期心肌酶谱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患者65例,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两个亚组:重型(含特重型)脑外伤组(GCS≤8分)15例,轻中型脑外伤组(GCS 9~15分)50例;健康对照组32例,为同期住院耳鼻喉科患者。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心肌酶(ME)[谷草转氨酶(AST)、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脑外伤患者心肌酶升高发生率为75.4%,对照组心肌酶基本正常,两组AST[(35.98±27.70)U/L vs(18.19±3.90)U/L];CK[(531.28±602.20)U/L vs(89.13±41.80)U/L]、CKMB[(24.05±18.00)U/L vs(12.97±4.20)U/L]、LDH[(227.46±88.90)U/L vs(154.75±26.70)U/L]、HBDH[(175.26±60.20)U/L vs(118.63±18.60)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GCS评分低,死亡风险高),ME值含量越高。死亡患者ME值含量明显高于存活者。结论: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ME值含量升高,早期检查心肌酶可作为伤情判断的指标之一,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脑外伤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白蛋白(ALB)及总体蛋白(TP)水平,前瞻性分析内脏蛋白质反映脑外伤后应激状态的灵敏性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38例急性脑外伤患者于伤后12h内进行血清PA、RBP、ALB及TP水平检测,并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并选择60名健康体格检查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血清PA、RBP、ALB及TP分别为(0.222±0.057)、(0.030±0.008)、(39.75±5.66)和(63.44±8.56)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297±0.046)、(0.049±0.010)、(43.95±5.50)和(68.97±4.96)g/L,P值均<0.01]。重型亚组(GCS评分≤8分)PA、RBP、ALB及TP水平分别为(0.217±0.059)、(0.028±0.009)、(37.66±6.62)和(59.70±8.69)g/L,轻型亚组(GCS评分>8分)分别为(0.225±0.055)、(0.031±0.008)、(40.84±5.04)和(65.37±7.87)g/L;重型亚组血清RBP、ALB、TP水平均显著低于轻型亚组(P值分别<0.05、0.01),两亚组间P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的血清ALB(OR=0.858)和PA(OR=0.979)水平与预后呈显著相关(P值均<0.01)。预后不良的概率为P,建立回归方程P(1-P)=EXP(9.53-0.15x_2-0.02x_3)(x_2为ALB,x_3为PA),方程拟合优度似然比检验P=0.7019。提示伤后血清ALB和PA水平越低,预后越不良。结论与传统检测项目ALB相比,PA和RBP能更灵敏地反映脑外伤后机体的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TBI)患者血糖动态变化与伤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71例中、重型TBI患者,于入院当时和入院后第2~7天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血糖测定,动态观察血糖的变化,并对临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总结,评估血糖动态变化与伤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均为伤后12 h入院。71例患者中,A组中型伤者37例,B组重型伤者22例,C组特重型伤者12例。入院时A组、B组、C组患者的平均血糖值分别为(5.9±2.5)mmol/L、(8.9±2.1)mmol/L和(14.2±1.9)mmol/L,B组、C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7 d内动态监测显示,B组伤后1~4 d内血糖值高于A组,而5~7 d内则无差异;C组伤后7 d内的血糖值,均明显高于A组、B组(P<0.01)。本组死亡18例,存活53例;死亡组伤后7 d内的血糖值,也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中型、重型TBI患者伤后血糖均有程度不同的增高,血糖增高的程度和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血糖明显增高者往往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沈敏慎  何海波  丁兵 《河北医学》2004,10(11):1004-1006
目的:比较纳络酮在重型脑外伤中的作用及予后的相关性。方法:将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68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及手术(称对照组)治疗组3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称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死亡率为31.6%,较对照组有极其显著的差异,中度致残率和恢复良好率52.6%。重度致残率和植物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重症脑外伤早期应用纳络酮能明显降低死亡率,中度致残率和恢复良好率有显著提高,重度致残率和植物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珂 《吉林医学》2012,33(15):3148-3149
目的:对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然后平均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比记录其治疗效果,曾患有严重心、脑、肺、肾、肝疾病及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史患者,使用过抗癫痫药物及镇静药物患者,不在抽取之中。结果:相对于对照组,以高压氧对患者进行治疗的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明显更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杨小燕  宋明浩 《西部医学》2012,24(11):2224-2225,2227
目的总结脑外伤后并发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脑外伤后并发急性肺损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外伤后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27例,死亡9例(33.33%);脑外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9例,死亡10例(52.63%)。结论脑外伤后并发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高,严重影响脑外伤患者的生存率,临床护理中应严密的观察病情变化,以早期发现、早期呼吸机及药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方法对颅脑创伤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近期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对GCS评分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增高(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方法可以改善颅脑创伤患者的GCS评分,提高治疗疗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TBI)患者垂体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急性TBI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1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观察组患者伤后第1、3、5、7、14、30 d及对照组第1 d静脉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素(TSH)、泌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别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伤情及预后,对激素水平的变化与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ACTH、COR均增高,其中中型组及预后好组TBI患者增高更明显,其高峰分别出现于第1和7 d;轻、中、重型组三组间以及预后良好与恶劣两组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T3和TSH均明显降低,损伤越重、预后越差者下降越明显,其恢复速度越慢,两组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各组血清FSH、LH于伤后第1 d均明显升高(P〈0.01),3 d后恢复正常。(4)各组间血清T4、PR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患者急性期垂体前叶激素水平动态变化可作为伤情评价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患者的智力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5例颅脑外伤后患者采用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进行测评,并应用自制的颅脑外伤患者人口学及相关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汇总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10.0软件包完成。结果颅脑外伤后患者言语智商(VIQ)(69.84±18.58)、操作智商(PIQ)(69.11±19.35) 及总智商(FIQ)(66.36±17.5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言语智商的主要因素为脑外伤后昏迷时间;影响操作智商的主要因素为昏迷时间、年龄及伴有继发性癫痫;影响总智商的主要因素为昏迷时间、伴有脑电图异常、年龄及文化程度。结论颅脑外伤后患者的智力水平较低,其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孙慧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4,(16):96-97,101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昏迷患者5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平均苏醒时间为(15±1.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早期采取高压氧治疗。并做好人舱前的护理以及加压、稳压、减压过程的护理,不但可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后遗症.并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