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虚拟情景反馈训练对Ⅱ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Ⅱ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功能训练、关节松动技术、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等。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虚拟情景反馈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手指的侧捏力、三点捏力及握力进行测试,采用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评定患者的手功能及上肢功能,对掌指关节(MP)、近端指间关节(PIP)、远端指间关节(DIP)的主动活动范围及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TAM)进行评估对比。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手指肌力、UEFT、MP、PIP、DIP活动度及TAM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手指侧捏力[(6.56±0.22)kg]、三点捏力[(5.61±0.21)kg]、握力[(20.73±1.63)kg]、UEFT评分[(82.17±2.98)分]、PIP活动度[(83.44±9.05)°]、DIP活动度[(62.48±8.18)°]及TAM[(213.52±30.1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2组患者MP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虚拟情景反馈训练,能明显改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手指关节活动范围和手部肌力,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手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作业治疗对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共69患指)及对照组30例(共67患指)。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3天介入作业治疗(从夹纸练习开始,逐步增加抓捡豆子训练、橡皮泥塑形训练、拣木钉等手工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6周介入常规作业治疗(包括橡皮泥塑形训练、弹力网训练、握球捏球训练、书写训练、生活家居训练及职业技能训练等)。分别于术后第6周及第12周时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指标包括肌腱总主动活动度(TAM)、握力、九孔插板试验及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分等。 结果术后第6周时,观察组患手TAM优良率(76.81%)、患侧占健侧握力百分值[(60.20±12.20)%]、指间关节伸直缺失度(78.26%)、九孔插板试验结果[(22.60±3.59)min]及UEFI评分[(66.10±9.2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术后第12周时,观察组患侧占健侧握力百分值[(81.17±12.27)%]、九孔插板试验结果[(14.90±2.83)min]及UEFI评分[(74.73±7.1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此时2组患者患手TAM优良率、指间关节伸直缺失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于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介入作业治疗,可进一步促进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黄琴  黄涛  陈燕花  夏晓萱 《中国康复》2013,28(6):449-450
目的:探讨早期主动运动对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影响.方法:41例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46指)和对照组21例(48指).观察组术后第3天开始采用早期主动运动方案;对照组术后制动3周后开始康复治疗.术后12周对2组患者进行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AM)系统评定和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指TAM优良率及UEF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指间关节伸直缺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采用主动运动方案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Ⅱ区与V区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将38例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依损伤部位分Ⅱ区组20例(46指)和V区组18例(44指)。2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背侧石膏托固定、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等治疗。术后12周时进行总主动活动范围测量法(TAM )和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V区组TAM优良率及UEFI评分均明显高于Ⅱ区组(P<0.05)。V区组指间关节伸直缺失明显低于Ⅱ区组(P<0.01)。结论: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采用主动运动方案安全有效,而且V区损伤后手指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均优于Ⅱ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功能锻炼在预防手部屈肌腱术后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手外科收治的手部屈肌腱术后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熏洗联合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及术后2,4,6,8周手功能关节活动度(TAM)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6,8周手功能TAM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药熏洗及功能锻炼应用于手部屈肌腱术后患者中,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促进手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指活动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手部肌腱修复术后晚期肌腱粘连的效果。方法 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40例屈肌腱修复术后且病程3个月以上存在肌腱粘连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 = 20)和试验组(n= 20)。两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评定握力和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AM)。结果 治疗前,两组手指TAM和握力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后,两组握力和手指TAM均显著升高(| t| > 10.284, P < 0.001),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t| > 0.386, P < 0.001)。 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有助于改善手部肌腱修复术后晚期存在肌腱粘连患者的手部肌腱滑动性,提高手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0例(62指)例Ⅱ区屈肌腱损伤病人行MTang法缝合,石膏固定后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31指)和对照组(18例31指)。肌腱修复后观察组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4周及12周进行手指总关节活动度(TAM)评定、手指运动功能损伤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4周及12周TAM评定、手指运动功能损伤评分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Ⅱ区肌腱损伤修复后手部功能的恢复,减轻粘连形成,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112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术后3周、6周、12周各随访1次,按TAM评定,12周时手部功能优良率达86.61%。结论 对手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患者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是树立患者信心,提高患指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邓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2):7954-7954
目的:总结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6例96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功能练习指导和康复护理。结果:术后0.5a随访,按TAM评定,手部功能优良率达90.6%。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功能练习是使患者早日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腕部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腕部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康复治疗的介入时机及有效方法。方法:11例腕部屈肌腱损伤修复术患者列入本研究。治疗组9例,康复介入时间为3—6周,损伤累及39指、64条屈指肌腱及14条屈腕与掌长肌腱;对照组2例,康复介入时间超过术后6周,分别为术后10周和12周,损伤累及10指、17条屈指肌腱及2条屈腕与掌长肌腱。所有病例均接受每日1次,每周5次的以肌腱损伤康复为主的康复治疗。治疗次数:治疗组20—50次,平均33±7.62次;对照组分别为30次和60次,平均45次。于治疗开始前、结束的次日,分别对患者屈肌腱受伤的手指及健手的相应手指进行主动关节活动度的测量。结果:治疗组伤指的优良率由治疗前的5.13%提高至89.79%,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伤指优良率没发生变化,仅为60%;经治疗两组伤指的TAM百分率均明显提高,但治疗组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呈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腕部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患者,尽管康复介入的时间已超过术后3周,但经特定的康复治疗程序后仍可获得很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罗伦  董晖  杨映月 《华西医学》2014,(2):289-292
目的对比观察手伸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采取早期动态支具被动式活动方案与普通延迟活动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1年10月接受手伸指肌腱修复术后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早期动态支具被动式活动方案(治疗组,n=36)及延迟活动方案(对照组,n=42)进行康复治疗,于术后第6周及第8周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和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第6周及第8周,治疗组患者TAM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伸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采取早期动态支具被动式活动方案可提高患者康复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早期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例24指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患者,根据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康复介入时间分成两组,手术后4周内进行康复的7例13指为早期康复组,手术4周后进行康复的5例11指为对照组。两组采用近似的康复方法。肌腱功能采用肌腱总活动度测定(TAM)评定。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组TAM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术后应尽早进行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矫形器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指屈肌腱粘连的疗效.方法 共选取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手指功能障碍患者53例(共107只患指),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共51只患指)及对照组(27例,共56只患指).2组患者均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组于关节松动术结束后佩戴矫形器.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6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6周时分别测量各组患者损伤手指掌指关节(MP)、近端指间关节(PIP)、远端指间关节(DIP)活动度及手指肌腱总主动活动度(TAM).结果 经2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MP活动度[(40.22±9.27)°]、PIP活动度[(75.26±12.1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6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MP活动度[(67.12±10.23)°]、PIP活动度[(103.25±15.16)°]、DIP活动度[(65.10±11.13)°]及对照组MP活动度[(61.21 ±10.80)°]、PIP活动度[(94.27±16.22)°]、DIP活动度[(60.80±9.80)°]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MP、PIP及DIP活动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及6周后,治疗组TAM[分别为(160.21±19.13)°、(200.07±21.17)°、(230.47±26.1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关节松动术联合矫形器治疗指屈肌腱粘连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缩短疗程,改善患指活动度,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肌骨超声评估及总主动关节活动度(TAM)、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观察电针的应用对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需接受康复宣教、物理因子治疗、支具配戴等综合治疗,而电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分别使用肌骨超声评估肌腱粘连程度,并评估患者TAM和FIM。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重度粘连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TAM、FIM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电针组患者重度粘连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TAM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FIM评分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电针组患者重度粘连所占比例,TAM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后4周及对照组治疗后8周(P<0.05),但电针组FIM评分较组内治疗后4周及对照组治疗后8周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的粘连是积极有效的,治疗后患者受损手部的运动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手部屈指肌腱损伤经修复术后,经术后的康复护理及训练可提高手指伸屈关节活动功能,促进康复。1训练目的目的是减轻手指肌腱粘连或缺损,增加有关阶段性训练与正确指导,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之最大限度的恢复手指的功能。2训练范围训练范围包括:⑴被动活动患指的屈伸运动;⑵手指活动度训练;⑶手部肌力训练。3功能锻练方法,给予正确指导(1)早期:肌腱愈合期,手术第2天~3周。方法:手术后手背侧石膏托外固定腕关节屈曲30°,掌指关节屈曲45°位。指间关节伸0°,术后24h,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令患者被动屈曲,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态进展型矫形器对Ⅱ区手指屈肌腱断裂术后肌腱挛缩的矫治效果。方法:52例Ⅱ区手指屈肌腱断裂术后6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静态进展型矫形器矫治,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评定伤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总被动关节活动度(TPM)和简易上肢功能评价量表(STEF)。结果:经过2周和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伤指TAM、TPM及STEF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的伤指TAM、TPM及STEF评分在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均分别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态进展型矫形器能够提高伤指运动幅度及伤指运动功能,可能与屈肌腱弹性和延展度改善有关,是Ⅱ区手指屈肌腱断裂术后肌腱挛缩的有效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改良Kleinert支具后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30例患者69指按收治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15例30指,施行的支具设计方案为目前流行的Kleinert支具方案,即装配动力性腕背侧低温热塑支具,将腕关节固定于屈曲45°,掌指关节屈曲70°,指间关节伸直;观察组15例39指,施行的支具设计方案是对Kleinert支具进行了改良,即装配动力性腕背侧低温热塑支具,将腕关节的屈曲角度加大到70°左右,使掌指关节伸直位,指间关节伸直位。两组患者均在支具保护下通过连接于患指指甲与前臂近端间的橡皮筋进行被动屈、主动伸直至挡板的动作,每小时15次。经6周康复治疗后,采用国际手外科学会推荐的肌腱总主动运动度测定(TAM)评定方法评估每组患者的肌腱功能。 结果康复治疗6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间的TA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屈指肌腱均为优和良,优良度达100%,而对照组的优良度为67%,两组间的优良率经2检验,P<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改进Kleinert支具后患者早期TAM评定优良率较高,改进Kleinert支具的康复方案对改善手屈指肌腱的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纯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对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取因上肢骨折固定制动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27例,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13例。对照组采用多种关节松动术与被动牵伸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单纯采用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并辅以无痛且无负重的主动运动训练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2,4周后采用关节活动度(ROM)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对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屈曲的ROM值分别为(47.86±23.35)°和(48.46±22.86)°,2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肘关节屈曲的ROM值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关节屈曲的ROM值为(110.00±2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36±23.5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纯的肱尺关节分离技术治疗肘关节功能障碍所取得的疗效明显优于多种关节松动术结合被动牵伸技术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部屈肌腱损伤一期缝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4例患者77条手部屈肌腱损伤采用Kessler方法修复,早期运动训练、物理治疗及动力性支架应用等康复治疗。术后随访0.5~1.0年,观察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伤口均甲级愈合,无伤口感染及血运障碍,功能评定优41指(53.23%),良30指(38.96%),可5指(6.49%),差1指(1.30%),优良率达92.21%。结论手部屈肌腱损伤一期缝合手术操作简便,配合康复治疗效果满意,手部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选择25例(25指)切割伤手部屈肌腱Ⅱ区断裂的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评价切割伤屈肌腱Ⅱ区断裂修复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接受治疗的患者仅有6例6指行二次手术松解肌腱,且接受治疗的患指TAM评定优良率较以往大大提高。早期康复治疗对切割伤肌腱断裂术后的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