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皮肤屏障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皮肤病的发生和加重均与皮肤屏障受损密切相关。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中医药对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安全有效。中医学认为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血燥、血热、湿热有关。文章总结了滋阴养血、清热凉血、清热燥湿类单味药及复方制剂在修复皮肤屏障方面的应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中医药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足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肾病主要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动物实验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高,故其取效机制是目前中医药实验研究的重点。中医药可上调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Podocin和Podocaylxin的表达,维持肾小球基底膜及结构完整性,保护足细胞,减少尿蛋白,发挥肾保护作用;中医药可通过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核因子-κB等信号通路的表达减轻肾脏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肥大,减轻免疫和炎症反应,减轻肾脏足细胞损伤,延缓疾病进程;中医药可通过调控Bax、Bcl-2基因的表达调节足细胞凋亡,保护足细胞,改善肾功能。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可定植于人体胃黏膜,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医研究工作者发现中医药在根除Hp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方面有独到优势,文章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由内外源性损伤因素使胃黏膜保护屏障受损及细胞因子失调引起胃黏膜损伤导致相关疾病发生。中医药作为临床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保护胃黏膜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机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从胃黏膜-碳酸氢盐屏障、胃黏膜血流、胃黏膜免疫系统、胃黏膜损伤修复等方面分析中医药对胃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从前列腺素、三叶因子家族、热休克蛋白等方面分析中医药对胃黏膜细胞保护因子的调节作用,从而对近年来中医药保护胃黏膜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为临床提高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5.
胃粘膜防御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复杂体系,主要包括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胃粘膜屏障,胃粘膜血流量及各种细胞因子。中医认为"脾旺不受邪"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这说明脾胃与人体防御功能密切相关。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了两者的关系,但研究存在着较多局限,尤其是相关机制的探讨有待进一步深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亚健康状态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而中医药治疗亚健康通过调整机体脏腑气机,使阴阳协调,促使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功能趋向正常与平衡。近年来,中医辨证分型中肝胃(脾)气滞的亚健康研究成为热点,而四逆散是治疗肝胃(脾)气滞的基本方剂,具有运转枢机,宣畅真阳之气,调节阴阳水火平衡的功效,在消化、心血管、神经—内分泌等慢性功能性失调状态防治方面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轻度认知障碍是指以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正常认知与痴呆的过渡阶段。中医将轻度认知障碍归于健忘、善忘、痴呆等病的范畴,病位主要在心、脑,病机与营卫运行失调密切相关。营卫实质及功能与神经血管单元存在多重联系。现根据营气与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在功能上的相似性,以及卫气与血脑屏障、小胶质细胞的相关性,提出营卫运行失调是轻度认知障碍的重要病机,病机包括“营弱卫强”和“卫虚营滞”,造成神经血管单元功能紊乱和结构改变,脑神衰退,认知障碍。拓展营卫理论在脑病的应用,加强营卫理论在神志疾病中的探索,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轻度认知障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已然成为临床的常见病,中医药防治有其独特的优势,但都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而中医辨证知易行难.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借助客观医学指标进行中医辨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近年来T2DM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  相似文献   

9.
信息学方法与技术在中医药学科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由于缺乏中医概念信息模型的研究与突破,顶层设计的理论指导不足,中医药信息研究多以需求为导向,自下而上的建设,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难以体现。本文对中医概念信息模型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应用领域本体方法建立中医概念信息模型的思路和构想,认为注重研究中医药信息运动规律,包括人体自身信息产生与变化的规律,由自然界信息和社会信息产生对人体影响及其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体外在信息、自然界信息和社会信息三者相互影响产生和关联变化的规律等,建立包括这三者内容的中医概念信息模型。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影响结直肠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很高,已演变为全球负担。但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认为肠道微环境失衡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肠道微环境主要由肠道微生物群及肠黏膜细胞构成,可通过肠道微生物屏障、化学屏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4个方面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基于此,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治疗多采用益生菌制剂、5-氨基水杨酸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但其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手段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对传统中医药领域的不断深入探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中医药在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可通过多层次、多通路、多靶点调节肠道微环境进而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已逐渐成为溃疡性结肠炎防治研究的热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故该文在阐释肠道微环境失衡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的基础上,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的认识指导下,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化学屏障、保护机械屏障及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方面系统总结中医药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研究提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