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手术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活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5 mg/kg,舒芬太尼1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诱导,麻醉诱导后D组给予初始剂量0.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给药时间>10 min),继之以0.4 μg·kg-1·h-1的速率维持至术毕,C组同样的方法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T0)、CPB开始后30 min(T1)、CPB停止后30 min(T2)、CPB停止后4 h(T3)和CPB停止后24 h(T4)采集桡动脉血样,分离中性粒细胞和血浆,检测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的表达。 结果2组患儿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在T1~4均较T0时升高(P<0.05),D组在T1~4各时间点均低于C组,2组在组间、时点间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的表达从T0到T2逐渐降低,T3、T4时升高,但均较T0时降低,D组在T1~4各时间点均高于C组,2组在组间、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凋亡率与NF-κB活性呈负相关(C组:r=-0.606,P<0.05;D组:r=-0.691,P<0.05)。 结论NF-κB活性的抑制参与了右美托咪定减轻体外循环手术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抑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中性粒细胞(PMN)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血清中TNF-α、IL-10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电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47~75 kg,年龄36~67岁,男女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泵注时间为10 min),随后以0.5μg/(kg·h)的速率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采用D组同样的方法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单肺通气前即刻(T0)、单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90 min(T2)、单肺通气结束后30 min(T3)、单肺通气结束后4 h(T4)和单肺通气结束后24 h(T5)时采集动脉血样5 m L,分离中性粒细胞和血清,应用ELISA法检测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及血清中TNF-α、IL-8和IL-10浓度。同时抽取动脉血1 m L,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患者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_2]和呼吸指数(RI)。结果:D组和C组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在T1后开始升高,T3达峰;D组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在单肺通气开始后各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TNF-α、IL-10和IL-8水平均在T2后开始升高(P0.05),T3达高峰,但在T5依然高于术前水平;D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在T2、T3、T4、T5均低于C组(P0.05),D组血清IL-10水平在T2后各时点均高于C组(P0.05)。两组P(A-a)O_2和RI均于单肺通气开始后升高,但D组较C低。结论:右美托咪啶可通过降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PMN NF-κB活性进而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抑制单肺通气患者炎症反应,保护肺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心脏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30例,年龄7个月-3岁,体重7-18 kg,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D组给予初始剂量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给药时间大于10 min),继之以0.5μg/(kg·h)的速度维持直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T0)、停CPB后2 h(T1)、6 h(T2)及12 h(T3)采集桡动脉样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的浓度,并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和肺顺应性(CL)。结果T1-T3时D组TNF-α、IL-6的浓度和RI明显低于C组、OI明显高于C组(P〈0.05)。C组CLT1低于T0且低于D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抑制CPB的炎性反应改善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髓样分化因子(My D)88/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择期在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90例,年龄30~64岁,体重45~68 kg,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5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右美托咪定组1(D1组)、右美托咪定组2(D2组)和对照组(C组)。D1组和D2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1.0μg/kg负荷量,随后分别以0.2μg/(kg·h)和0.4μg/(kg·h)速率输注至术毕,C组则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CPB后1 h(T1)、3 h(T2)、5 h(T3)、12 h(T4)和24 h(T5)这6个时间点采集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TLR4和NF-κB的表达量及My D88的平均荧光强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与T0比较,三组患者在T1~T5时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TLR4和NF-κB阳性表达率及My D88荧光强度,血浆中TNF-α浓度均增高(P0.05);与C组比较,D1和D2组在T1~T5时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TLR4和NF-κB阳性表达率及My D88荧光强度,血浆中TNF-α浓度均降低(P0.05);与D1组比较,D2组在T1~T5时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TLR4和NF-κB阳性表达率和My D88荧光强度,血浆中TNF-α浓度均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且呈剂量依赖,其机制与抑制TLRs/My D88/NK-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0min以上体外循环转机60min以上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DEX组患者于入手术室后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负荷量(15min输注完毕),然后以0.7μg/(kg·h)持续静脉注射.C组不用右美托咪定.分别在桡动脉穿刺成功后(T1)、麻醉诱导后15min(T2)、转机后30min(T3)、主动脉开放30min(T4)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CD11b的活性表达.结果 两组患者T1,T2,T4各时点中性粒细胞CD11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T3时DEX组CD11b表达低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抑制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罗亮 《吉林医学》2013,(34):7125-712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颅内血肿开颅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右美托米啶(M)组和对照(N)组.M组在10 min内静脉输注1 μg/kg右美托咪定,术中右美托米啶0.2~0.5 μg/(kg·h)泵注维持至切开硬脑膜后停药,N组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用药前(T0)、用药后(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手术后即刻(T4)、手术后60 min(T5)和手术结束时(T6)各时点SBP、DBP、MAP和HR值,记录术中的丙泊酚用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结果:M组T0~T6各时点间,SBP、DBP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6各时点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低于T0时点(P〈0.01).N组T2时点SBP、DBP、MAP和HR明显低于T3~T6各时点(P〈0.01).右美托咪定组的丙泊酚用量和麻黄碱的使用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使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并节约丙泊酚的用量.  相似文献   

7.
王文伟  叶克平  王丽姝  叶琦刚  符新春  王华庆 《浙江医学》2016,38(15):1250-1252,129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水平及单核细胞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全麻患者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46例和对照组(C组)45例。两组均常规咪达唑仑、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依托咪酯行麻醉诱导,诱导前10min,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针,负荷量0.5滋g/kg,再分别恒速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针0.5滋g/(kg·h)至术毕前30min;C组采用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记录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1h(T1)、手术结束后12h(T2)及24h(T3)时各采集右颈内静脉血5ml,采用ELISA测定HMGBl、TNF-α、IL-6水平,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D组瑞芬太尼针和丙泊酚针用量明显减少(P<0.01),舒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TNF-α、IL-6和HMGB1水平在T1、T2、T33个时点均明显降低(P<0.05);D组单核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水平在T1、T2、T33个时点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以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水平及抑制单核细胞TLR2和TLR4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成人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5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5例。D组病人麻醉诱导前15min以右美托咪定1.0μg/(kg·h)恒速泵注,15min后以0.5μg/(kg·h)恒速泵注至术毕;C组病人以等速生理盐水恒速泵注,其余处理方法同D组。分别检测两组病人泵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前(T0)、CPB建立前(T1)、CPB结束后10min(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12h(T4)及术后24h(T5)静脉血心肌损伤标记物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以及动脉血气肺泡动脉氧梯度(AaDO2)、氧合指数(OI)和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D组病人T2T4时点H-FABP水平明显低于C组(F=52.80122.83,P<0.01);T3、T4、T5时点CK-MB、cTnI水平明显低于C组(F=18.32350.91,P<0.01)。D组病人T2T5时点AaDO2均明显低于C组(F=27.15209.52,P<0.05);T2T5时点OI明显高于C组(F=102.55302.48,P<0.01)。两组病人各时点Qs/Q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围术期心肌和肺脏氧合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传统通气模式组(C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组(P?D组),每组20例。各组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前即刻(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1 h(T3)、单肺通气2 h(T4)、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5)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于T0、T1、T3、T4、术后2 h(T6)、术后24 h (T7)测定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并记录各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者于T5时间点OI显著升高(P < 0.05),P?D组患者OI于T1~T5均显著升高(P < 0.05或P < 0.01);与P组比较,P?D组患者则于T1~T5 OI均显著升高(P < 0.05或 P < 0.01);与C组比较,P组患者于T4、T6、T7,D组和P?D组患者于T3、T4、T6、T7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 < 0.05或 P < 0.01),P组患者于T6、T7,D组患者于T4、T6、T7,P?D组患者于T3、T4、T6、T7 SOD水平显著升高(P < 0.05或 P < 0.01);与P组比较,P?D组患者于T3、T4、T6、T7 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 < 0.05或 P < 0.01)。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进一步提高氧合,显著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预先镇痛用于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与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食管癌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前组切皮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75μg·kg^-1;C组同时间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20ml。观察术后不同时点的Riker镇痛-躁动评分(SAS)及VAS评分。结果术后各时点D组SAS与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1),D组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P〈0.01)。D组无术后使用镇痛药者,C组12例需给予曲马朵。结论右美托咪啶预先镇痛可有效预防全麻患者术后躁动,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彭学勇  刘仁齐  朱瑶  李俊  陈珩 《西部医学》2019,31(7):1097-1101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的镇静、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患者91例,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46)和咪达唑仑组(M组,n=45)。患者麻醉后给予镇静药物,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M组给予咪达唑仑,评价时间点分别为给药前(T0)、给药10min后(T1)、给药20min后(T2)、给药30min后(T3)、给药60min后(T4)。用警觉/镇静视觉(OAA/S)评价镇静效果,记录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速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最后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组和D组T1~T4 OAA/S评分均低于T0,M组显著低于D组(P<0.05);两组T0~T4 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T1~T4与T0 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T1~T4HR低于T0(P<0.05);M组T2~T4 MAP低于D组(P<0.05);两组T1~T4 MAP低于T0(P<0.05);M组T1~T4 SPO2水平低于D组(P<0.05);两组SPO2水平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M组(P<0.05)。结论 老年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良好,呼吸抑制作用轻,血流动力学稳定,还能降低寒颤、恶心呕吐、气道梗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的抗炎作用及其对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70岁ASAⅠ~Ⅱ行择期腰椎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对照组(Ⅰ组)、0.5 μg组(Ⅱ组)、1.0 μg组(Ⅲ组)。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前半小时(T2)、术后24 h(T3)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IL-6、TNF-α的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测量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的表达。结果三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Ⅰ组(0.90±0.72)mg,Ⅱ组(0.71±0.58)mg,Ⅲ组(0.65±0.05)mg,瑞芬太尼用量Ⅰ组(1.35±0.80)mg,Ⅱ组(1.15±0.74) mg,Ⅲ组(1.02±0.70) mg和术后镇痛芬太尼使用剂量Ⅰ组(0.98±0.37)mg,Ⅱ组(0.84±0.19)mg,Ⅲ组(0.55±0.16)mg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浆IL-6、TNF-α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的活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腰椎手术的麻醉中使用右旋美托咪啶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右旋美托咪啶定可以作为腰椎手术的麻醉的辅助药。右旋美托咪啶对IL-6、TNF-α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朱斌  水祥兵  沈娟 《右江医学》2011,39(5):585-58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用于气管插管全麻CO2气腹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CO2气腹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右美托咪啶持续泵入),各15例。于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气腹时(T2)、拔管即刻(T3),记录两组心率(HR)、血糖、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结果两组各时点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T2、T3时点HR、血糖、血压较T0明显升高,且高于D组(P<0.01);D组各时点HR、血糖、血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对CO2气腹引起的应激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轻全麻患者气管插、拔管引起的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后腹腔镜手术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D组予盐酸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5μg/(kg·h)静脉泵注10 min,术中继续泵注右美托咪啶0.3μg/(kg·h),瑞芬太尼20μg/(kg·h)。 P 组予丙泊酚5 mg/(kg·h)静脉泵注10 min,术中继续以丙泊酚4 mg/(kg·h),瑞芬太尼20μg/(kg·h)微泵维持。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 min(T1)、气腹后即刻(T2)、气腹后30 min(T3)、气腹结束时(T4)、拔管后即刻(T5)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苏醒时间、镇痛、镇静评分及唤醒期间的呛咳、躁动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二组比较T0、T5点HR、MA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唤醒时间长于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评分效果D组明显优于P组(均P〈0.05);苏醒时躁动、呛咳发生率P组高于D组(均P〈0.05);拔管后D 组患者术后镇静优于P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后腹腔镜手术,效果优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是否可以增加妊娠期高血压高龄产妇剖宫产术中术后镇痛、镇静程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围术期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 方法 选择接受剖宫产手术的高龄且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60例,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并切断脐静脉后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 μg/kg,维持量0.2 μg·kg-1·h-1持续泵注至术毕),C组以同样的方法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后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D组:右美托咪定2 μg/kg+舒芬太尼2 μg/kg+地佐辛0.3 mg/kg+托烷司琼10 mg+盐水共100 mL;C组:舒芬太尼2 μg/kg+地佐辛0.3 mg/kg+托烷司琼10 mg+盐水共100 mL。采集以下指标:术前(T1)、给药后20 min(T2)、术毕(T3),术后6 h(T4)、24 h(T5)、48 h(T6)Ramsay镇静程度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T1~T6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指标:T1~T6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浓度。 结果 D组T2~T6时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T4~T6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D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C组(P<0.05)。D组T2~T6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T2~T6时TNF-α、IL-6、MDA水平明显低于C组,SOD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维持妊娠期高血压高龄产妇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紧张焦虑及疼痛程度,并通过镇痛镇静作用减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膝关节置换术中辅助右美托咪啶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择期膝关节置换术者随机分两组(n=20):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咪唑安定组(M组).两组均先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5 μg/kg,D组经微量输液泵以1 μg/(kg·h)的速度推注右美托咪啶10 min,M组缓慢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04 mg/kg后,患者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效果满意后20 min,D组以0.5 μg/(kg·h)右美托咪啶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记录患者入室(T0)、麻醉后手术开始前(T1)、切皮后10 min(T2)、置换关节时(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Ramsay镇静评分及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T0时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手术前后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MAP、HR在手术后较之手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D组在T2、T3时MAP、HR显著低于M组(P〈0.05).两组各时间段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 镇静评分均达到2~4分.D组术中体动、高血压、心动过速、呼吸抑制及寒颤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M组(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膝关节置换术中辅助右美托咪啶麻醉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右美托咪啶辅助喉罩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全身麻醉,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80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n=20),A组:采用喉罩全麻,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0μg/kg;B组:采用喉罩全麻,与A组用同样方式输注等量生理盐水;C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与A组相同方法应用右美托咪啶;D组:气管插管全麻,与B组用同样方法应用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4组患者不同时点:诱导前(T0)、喉罩(气管导管)置入即刻(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4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的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 0比较,A组在T 1、T 2、T 3的MAP、HR无明显变化(P〉0.05);B、C、D组在T 1、T 2、T 3的MAP、HR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B、C、D组在T1、T2、T3的MAP、HR明显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辅助喉罩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全身麻醉有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张帮健  吴勇  沈娟 《西部医学》2013,25(5):752-75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泵注1μg/kg右美托咪啶,用时20分钟,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0.3μg/kg·h右美托咪啶直至手术结束前40分钟;C组患者泵注同样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患者麻醉前(T1)、拔出气管导管时(T2)、拔管后2h(T3)、4h(T4)、8h(T5)、24h(T6)等6个时段两组患者的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对T3~T64个时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VAS疼痛评分。记录2组患者在拔管后24小时内发生恶心、呕吐、躁动、寒战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T2、T3、T4、T5时间点D组患者SBP、DBP和HR低于C组(P<0.05);在T3、T4、T5时间点D组患者VAS评分低于C组(P<0.05);D组的恶心、呕吐、躁动和寒战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化疗后乳腺癌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患者120例,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C组,n=40)、新辅助化疗组(N组,n=40)和新辅助化疗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组(D组,n=40)。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机械痛阈测定分别于患者术后24 h(T5)、48 h(T6)和72 h(T7)进行痛觉评估。结果 与C组相比,N组患者在T5~T7时间点机械痛阈明显下降(P<0.001,P=0.037,0.023),VAS评分显著增加(P=0.012,0.002,0.036);与N组相比,D组患者在术后T5~T7时间点的机械痛阈升高(P=0.021,0.004,0.013),VAS评分显著降低(P=0.031,0.024,0.032)。D组患者在围术期的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更加平稳;术后再次镇痛患者比例下降,发生躁动不良反应减少。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安全有效地缓解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术后痛觉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郑艳雅  金淑凡  吴艳琴  林丽娜 《浙江医学》2015,37(16):1367-1370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计划镇静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老年患者的围术期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60例择期行TURP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咪达唑仑组(M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后,D组给予右美托咪啶0.75滋g/kg静脉泵注,M组给予咪达唑仑0.03mg/kg静脉泵注,C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于手术开始前10min开始输注。记录麻醉前(T0)、给药完成后5min(T1)、10min(T2)、20min(T3)、40min(T4)、手术结束(T5)和术后2h(T6)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脑电双频指数(BIS),随访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3组患者T1~6血压降低、心率减慢、鼓膜温度降低,M和D组T1~5BIS值降低,M组T2、T3SpO2值降低(P<0.05)。与M组比较,D组患者严重心动过缓增加,而呼吸抑制和寒战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高血压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恶心或呕吐。结论0.75μg/kg右美托咪啶适合TURP老年患者的围术期镇静,但术中要注意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