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黄葱葱  杜垚强  连春微  田心毅  李军 《浙江医学》2016,38(22):1804-1807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死亡的风险评分系统。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0~14岁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死亡患儿(57例)及非死亡患儿(11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BMI、ASA分级、是否早产、手术方式、手术类别、体温、血氧饱和度(SpO2)、是否饱胃、手术时间、手术次数、WBC、是否贫血、是否低白蛋白、是否凝血功能异常及是否血电解质异常共17项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确定死亡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评分系统。结果多因素回归确定非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1岁,BMI<15kg/cm2、ASA≥3级、SpO2<96%、饱胃、凝血功能异常(均P<0.05)。非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发生的风险评分系统如下:年龄<1岁(14分),BMI<15kg/cm2(17分),ASA≥3级(30分),SpO2<96%(22分),饱胃(16分),凝血异常(27分)(P<0.05或0.01)。根据方程绘制ROC曲线,所对应的非心脏手术患儿发生死亡的风险得分为30.5分,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89.5%。如患儿得分>30.5分,则围术期死亡的发生率大大增加。结论非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预警评分系统简单易行,结果可靠,可为围术期死亡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儿童先心病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手术是目前治疗复杂先心病的主要手段,先心病的围术期高病死率降低了医疗质量,给整个手术团队带来巨大的挑战,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对于儿童来说,引起先心病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的相关回顾性分析较少,某些因素仍旧存在诸多争议,亟待更加完善、更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出血相关围手术期心搏骤停(POCA)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9月所有出血相关POCA纳入POCA组,并按POCA组∶对照组=1∶3比例选择同时期进行同类型手术、且相同性别、年龄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相关POCA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发生出血相关POCA 16例,发生率0.36/万,POCA组与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7 037.50±5 477.70)、(375.63±675.14)ml(P<0.001),其中87.5%(n=14)的患者在术后3 d内死亡。POCA组患者体重指数[(21.79±3.57)kg/m2比(24.26±3.91)kg/m2,P=0.043]、术前血红蛋白[(113.44±31.08)g/L 比(131.75±19.70)g/L,P=0.039]及谷丙转氨酶水平[(17.31±7.73)U/L 比(26.91±24.73)U/L,P=0.0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低体重指数及低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为出血相关POC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出血相关POCA发生率低,但有较高的死亡率。患者接受高出血风险手术前应更加积极准备,提高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出血相关POCA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塞是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部外科围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兰春  胡爱平 《河北医学》2003,9(2):165-166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及监护措施的完善 ,使小儿腹部外科疾病术后痊愈率大有提高。及时进行手术是诊治疾病的需要 ,围术期的正确护理则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我院 1999年至 2 0 0 1年两年共进行小儿腹部外科手术 175例 ,包括脾切除 ,幽门扩约肌松懈 ,肠套叠、嵌顿疝复位 ,肠切除 ,阑尾切除等。其中急诊手术 97例 ,择期手术 78例 ,年龄 2d~ 14岁 ,平均年龄 4 .1岁 ,术后无切口裂开 ,无死亡病例 ,全部痊愈出院 ,平均住院日 7.5d。现将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1 心理护理患者常见的心理活动为恐惧和焦虑 ,这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如失水量…  相似文献   

6.
孙君隽 《中外医疗》2013,32(13):51-5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的危险因素,增加手术成功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该院心胸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选取了病人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病因,入院时心功能状态(NYHA分级);既往合并症,手术史;LVEF,FS,LVEDD,LVESD,以及术中的体外麻醉中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等指标作为术后死亡率的可能危险因素作为记录。采用多因素归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导致手术失败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年龄,体重指数,心功能分级,既往手术史,既往病史等危险因素对术后死亡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多因素分析中年龄,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心内膜炎,既往二尖瓣替换,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因素位于95%CI的有效区间内,是影响瓣膜置换手术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结论认识围术期各因素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有利于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7.
围手术期高血压危险因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新安 《中外医疗》2012,31(6):107-107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诱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出现高血压患者(A组)及血压正常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紧张、高血压病史、术前缺乏规范治疗,手术、麻醉操作、疾病本身、高龄是诱发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规范治疗术前高血压、降低手术、麻醉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完善术前准备、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及药物可降低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发生,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0年间共收治上腹部手术260例,下面就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围术期预防措施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行腹部手术的1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至出院期间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19例)和对照组(88例).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19例(17.76%),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88例(82.24%).单因素分析提示:感染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失血量、术后留置鼻胃管时间和上腹部手术比例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急诊手术、术中气管置管、术后静脉置管分布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上腹部手术(OR=5.26,95%CI:1.18~23.48)、手术时间长(OR=10.259,95%CI:2.56~41.04)和置胃管时间长(OR=4.00,95%CI:1.68~9.49)是影响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均会增加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P<0.05).结论 上腹部手术、手术时间长和置胃管时间长可能增加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区别于普通肺炎(非MPP)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88例MPP和101例非MPP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年龄(OR=1.462)、IgM抗体阳性(OR=2.243)、结节影(OR=2.724)、磨玻璃样影(OR=3.369)、树芽征(OR=12.954)均为MP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与普通肺炎鉴别诊断时,早期考虑影像学检查结果,晚期可依据IgM抗体检测结果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2.
儿童腹型肥胖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肥胖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根据腰围(WC)和体重指数(BMI)将286例患儿分为腹型肥胖组及均匀性肥胖组,分别测定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值(FIN),计算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计算腹型肥胖组腰围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程度。结果:两组间SBP、DBP、HDL、TC、FIN、HOMA—IR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腹型肥胖组SBP、DBP、TC、FIN、HOMA—IR的值均高于均匀性肥胖组,HDL的值低于均匀性肥胖组;腹型肥胖组中,腰围值与SBP、DBP、TC、FIN、HOMA—IR的值呈正相关关系,而与HDL的值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儿童期腹型肥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且胰岛功能较其他危险因素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何加宁  杨川  易蓉 《吉林医学》2009,30(17):1893-1894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40例,年龄2~8岁,ASA I~Ⅱ级,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为氯胺酮复合小儿骶管麻醉,B组为单纯氯胺酮麻醉,观察入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后(T3)各时患儿的HR、SpO2及MAP变化,术中氯胺酮用量及苏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氯胺酮总用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MAP、HR波动小于B组,患儿苏醒较B组快,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B组有4例出现呼吸抑制经正压辅助呼吸后SpO2很快回升95%以上,A组术后护理中小儿的配合较B组好。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麻醉科OPCABG围术期数据库,回顾性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2 379例OPCABG患者围术期资料,将与术中及术后10 d内死亡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患者32例,病死率为1.3%。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应用透析(P<0.01,OR=23.791)、术前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40%(P<0.001,OR=6.903)、术中室颤(P<0.025,OR=5.292)、急诊手术(P=0.009,OR=4.539)、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P=0.009,OR=4.488)、性别(P=0.018,OR=2.312)、术前心肌梗死史(P=0.025,OR=2.180)与年龄(P=0.027)为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女性病死率高于男性(男性19/1 830,女性13/5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应用透析(P<0.001,OR=26.141)、术前射血分数<40%(P<0.001,OR=8.436)、急诊手术(P=0.003,OR=5.039)与性别(P=0.026,OR=0.418)为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应用透析治疗、性别、术前EF<40%和急诊手术是OPCABG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围术期肾保护、积极维护心功能、提高急诊和女性OPCABG患者围术期处理水平,有利于控制OPCABG围术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耿玉六  张保友  李安  王腾飞 《海南医学》2014,(21):3153-3156
目的探讨成人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20例成人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患者手术死亡率为1.7%(2/120),并发症发生率为31.7%(38/120);(2)发生与未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体外循环时间≥2 h、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输血量≥2 000 ml共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体外循环时间≥2 h、输血量≥2 000 ml是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患者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 h以及输血量≥2 000 ml是成人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75-78
目的总结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特征,探讨严重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利于临床对该病的早期认识,提高严重脓毒症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14年8月~2018年5月于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确诊为严重脓毒症的83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儿严重脓毒症的发流行病学等共24个因素。同时运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3例患儿,死亡20例,病死率24.09%;其中脓毒性休克37例,机械通气41例,合并1、2、3个及以上脏器功能障碍者病死率分别为2.1%(1/47)、17.6%(3/17)、84.2%(16/19)。原发病以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呼吸系统疾病居严重脓毒症死亡原发病首位。单因素分析显示,低血压、机械通气、血乳酸值、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受累脏器数、小儿危重病例(PCIS)评分与严重脓毒症死亡相关。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8个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仍然有血清乳酸值、PCIS评分及MODS受累脏器数3个影响因素与死亡有关(P0.05)。结论儿童严重脓毒症病死率高,血清乳酸增高、PCIS评分低和MODS是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年4月~2005年4月93例机械通气>48 h的ARDS患者入院时的年龄、血气分析以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38项指标,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院内死亡率为30.1%。单因素分析中,两组的总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治疗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红细胞计数、血糖水平、消化道出血以及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生存组气管切开比例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水平(P=0.043,OR4.114,95%CI:1.048~16.143)和APACHEⅡ评分(P=0.003,OR2.054,95%CI:1.271~3.317)与ARDS患者机械通气后死亡有关。结论血糖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是ARDS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10年4月连续226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结果 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死亡的发生率为11.5%.经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确定了3个独立与死亡相关的变量,即年龄(OR=8.759)、脑血管疾病后遗症(OR=4.554)及入院白蛋白水平(OR=3.269).死亡的预测方程为:P=1/[1+e-(-3.536+2.170年龄+1.516脑血管病后道瘟+1.193白蛋白)].结论 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0岁、合并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及入院白蛋白<30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