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1~53岁,平均32岁。摔伤4例,交通事故伤7例。伤后30 min~9 d入院。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标准: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1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标准: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2例。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63±9)°,前臂旋转活动度为(71±8)°。手术采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前臂中立位,7~10 d后开始被动功能锻炼,4周拆除石膏托行主动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7个月,平均14.5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复位良好,于8~19周达临床愈合,平均11周。3例术后6个月出现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未作特殊处理;1例术后18个月出现肘关节轻度退行性改变,经康复锻炼后无进展。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3±14)°,前臂旋转活动度(122±1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获优5例,良5例,一般1例,优良率90.9%。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外科手术治疗能有效恢复肘关节稳定,可术后早期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9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明确高空坠落、车祸伤等高能量损伤外伤史,X线片及CT检查肘关节脱位,合并桡骨小头骨折及尺骨冠状突骨折且选择手术治疗。排除存在较为严重的复合伤、多发骨折,或合并类风湿性肘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良恶性骨肿瘤患者,合并脊髓损伤影响上肢功能者患者,依从性较差患者和中途退出本研究患者。其中男20例,女5例,手术时年龄平均(35±11)岁。采用Mayo评分以及Broberg-Morrey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截止至2018年3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肘关节骨折部位均已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5)周。术前患者前臂旋转活动度为(73±9)°,术后前臂旋转活动度为(1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19,P<0.01),术前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63±8)°,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79,P<0.01)。肘关节Mayo评分:优14例,良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6 %;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0%。手术时机<3 d、3~14 d、>14 d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4%、60%、25%(P=0.011);冠状突骨折Ⅰ、Ⅱ、Ⅲ型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4%、50%、45%(P=0.016),桡骨小头骨折Ⅰ、Ⅱ、Ⅲ型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4%、4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内外侧联合入路、单纯肘关节外侧入路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9%、43%(P=0.032);制动时间<2周、2~4周、>4周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3%、67%、25%(P=0.013)。 结论手术治疗是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重要治疗手段,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与手术时机、冠状突及桡骨小头骨折类型、手术入路、制动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自2008-05—2012-03诊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38例,桡骨头骨折Mason分型:Ⅱ型28例,Ⅲ型10例;按Johnston-Mason分型因合并肘关节的脱位38例均为Ⅳ型;尺骨冠状突骨折Regan-Morrey分型:Ⅰ型8例,Ⅱ型17例,Ⅲ型13例。38例均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修复关节周围韧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观察X线片及患肢活动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方法评估:优23例,良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4.2%,肘关节功能恢复可。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为高能量损伤、伴有侧副韧带损伤,对肘关节功能影响明显,早期行手术治疗重建骨与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结构稳定,同时配合术后功能锻炼,可恢复到较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患者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25~56岁,平均35.2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13 d,平均5.9 d。桡骨头骨折按改良的Ma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2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1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5个月,且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4周。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总分为78.2±11.7,其中优2例,良7例,可1例,差1例。在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屈曲(108±21)°,伸直(12±8)°,旋前(66±13)°,旋后(28±18)°,其中有3例患者存在5°~8°内翻角,1例患者存在8°外翻角。结论: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恢复肘关节稳定,术后可早期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肘关节"可怕三联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肘关节"可怕三联征"的诊断要点、手术治疗原则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7例肘关节"可怕三联征"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38(14~72)岁.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23例采用单纯外侧入路,3例采用外侧加内侧入路,1例采用肘后正中入路.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7.5(6~33)个月,随访内容包括:病情主诉、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腕关节活动度、双侧握力以及X线片情况.用MEPS(Mayo Elbow Perfof-mance Score)和Broberg & Morrey评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用Morrey等提出的"5%"校正值对主力侧和非主力侧的握力标准化后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在未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均没有明显疼痛及不稳定.患侧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平均为107°(30°~150°).患侧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平均为147°(0°~220°).患肢握力较健侧平均减少13.7%.MEPS评分平均为93.4(72~100)分,优良率92.6%.Broberg&Morrey评分平均为91.2(68~100)分,优良率88.9%.结论 对肘关节"可怕三联征"的诊断要紧扣其定义,且须与肘关节其它损伤相鉴别.对肘关节"可怕三联征"应采用手术治疗,大多采用单纯外侧入路即可完成,必要时可加用内侧入路.治疗原则为重建肘关节同心圆性中心复位及可靠的稳定性、对桡骨头、冠状突骨折尽量进行复位内固定并重视对软组织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1月,采用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23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其中21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男17例,女4例;年龄17~63岁,平均38.4岁;坠落伤15例,运动损伤4例,交通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8 d,平均4 d。尺骨冠突骨折O’Driscoll分型:A1型5例,A2型12例,B2型4例;桡骨头骨折Ma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12例,Ⅲ型7例;软组织损伤仲飙等分型:Ⅰ型6例,Ⅱ型12例,Ⅲ型3例。先采用Kocher入路内固定或人工桡骨小头置换治疗桡骨小头骨折,暂时修补外侧副韧带复合体,而后通过前内侧入路固定冠突骨折并修补内侧副韧带损伤;术后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支具辅助固定。术后分别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Mayo elbow performence score, MEPS)和Broberg-Morrey分级评估患者肘关节功能及创伤性关节炎程度。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平均活动度分别为126°(范围,115°~135°)和139°(范围,125°~145°);MEPS评分为85~100分,平均95分,其中19例评定为优,2例为良,优良率为100%,无一例发生肘关节复发不稳定。术后1周,1例发生伤口浅表感染,经清创及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愈合;术后3个月,发生异位骨化症2例,桡骨头骨折骨不连1例,尺神经麻痹1例,均未行手术处理。结论 采用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具有一期同时重建骨结构和恢复软组织稳定性的优势,术后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陈旧性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患者的手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7例陈旧性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45.14±15.79)岁(18~61岁)。患者从受伤到手术翻修时间平均为(99.57±67.85)d(38~240 d)。伤肘右侧5例、左侧2例。损伤原因:摔伤4例,车祸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所有患者无神经损伤表现。桡骨头骨折Mason分型为: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1例;尺骨冠状突骨折分型为:Regan-morrey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例;按O'Driscoll分型均为冠状突尖部骨折,第1亚型4例,第2亚型2例,第3亚型1例。肘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5例,完全脱位状态2例。切口为内、外侧联合切口或后正中切口联合外侧切口,行关节松解、冠突及桡骨头重建、韧带修复。术后进行规范功能训练,进行早期主动功能锻炼。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平均(13.28±4.34)个月,10~2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Broberg-Morrey评分系统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术后骨折均愈合,所有患者均无骨折畸形愈合、空心钉退出、空心钉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MEPS评分:术前为(42.86±11.13)分(35~55分),术后为(85.29±2.75)分(80~89分,P=0.000018)。Broberg-Morrey评分:术前为(33.43±12.79)分(11~48分),术后为(85.57±2.23)分(83~89分,P=0.00004)。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6.43±0.98)分(5~8分),术后为(1.00±0.00)分(0~1分,P=0.000006)。伸直角度:术前为42.14°±10.35°(30° ~60°),术后为18.57°±8.02°(10° ~30°,P=0.0581)。屈曲角度:术前为75.71°±35.99°(20° ~110°),术后为120.00°±8.16°(110° ~130°,P=0.0272)。旋前角度:术前为24.29°±41.58°(0° ~90°),术后为80.00°±5.77°(70° ~90°,P=0.0126)。旋后角度:术前为32.86°±43.09°(0° ~90°),术后为84.29°±15.12°(50° ~90°,P=0.0154)。 结论临床上需重视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早期诊断,以防漏诊和延误治疗。对于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患者行手术治疗,并注重早期功能锻炼,能使患者尽早尽快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内侧副韧带及合并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治疗的2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病历资料,男17例,女4例;年龄16~57岁,平均37.6岁;左侧12例,右侧9例.术前常规行MR检查并根据其结果制定内侧副韧带及合并损伤的治疗策略.对于MRI提示没有损伤或部分撕裂但内侧副韧带前束完整的患者,术中并不常规探查修补;对于MRI提示内侧副韧带前束起、止点撕脱或体部断裂者,则常规采用前内侧入路探查修补,对于起、止点撕脱者采用锚钉予以缝合,对于体部断裂者则采用“8”字缝合,合并屈肌-旋前圆肌复合体损伤者也同时予以缝合修补.术后予以可屈性支具固定,无一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2.4个月(6~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为135.2°±10.2°,平均伸直受限6.7°±2.2°,平均屈曲142°±11.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2分(85~100分),17例患者功能为优,4例为良.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尺神经麻痹3例、异位骨化2例、迟发性尺神经炎1例,无肘关节残留不稳定、脱位、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内侧副韧带前束起、止点撕脱或体部断裂者应常规采用内侧入路探查修补,有利于恢复肘关节即刻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三联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杜俊锋  朱仰义 《中国骨伤》2014,27(11):896-899
目的:探讨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采用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2~68岁,平均36.6岁;左侧10例,右侧7例。术中前内侧入路采用肘关节前内侧切口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劈开指浅屈肌入路对冠状突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外侧入路采用肘关节外侧Kocher入路,沿肱骨外上髁在肱三头肌和肱桡肌间隙切开,向下在后侧的肘肌和尺侧腕伸肌间隙切开,显露外侧副韧带、关节囊和桡骨小头,采用微型钢板及螺钉固定桡骨小头,用带线锚钉修复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术后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屈曲(134.0±8.8)°,平均伸直受限(6.4±2.3)°。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疼痛42.4±5.9,屈伸活动17.6±2.6,关节稳定性9.7±1.2,日常生活功能22.1±2.5,总分91.8±7.9;优13例,良4例。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尺神经麻痹症状,异位骨化1例,无感染、骨折不愈合、肘关节不稳、脱位及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疗效可靠,术中能充分显露骨折部位,利于内固定植入,带线锚钉修复韧带可使关节获得充分稳定性,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肘关节“三联征”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祁嘉武 《中国骨伤》2010,23(9):654-656
目的:探讨肘关节"三联征"的诊疗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7例肘关节"三联征"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男6例,女1例;年龄20~68岁,平均36.5岁;均为新鲜骨折。全部病例住院后先行手法复位肘关节脱位,石膏固定,7~10d后手术治疗。均采用外侧切口入路,依次从深层至浅层修复冠状突骨折、前方关节囊、桡骨头骨折、外侧副韧带、伸肌总腱起点,冠状突骨折和桡骨头骨折复位后根据骨块大小采用不同方法固定。疗效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elbowperformancescore,MEPS)评定。结果:本组平均随访16.3个月(5~36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3~6个月),异位骨化4例。肘关节活动度-20°~130°,平均106.5°;前臂旋转度70°~140°,平均121°。本组疗效优2例,良0例,一般4例,差1例。1例桡骨头切除,冠状突骨折复位后克氏针自后向前固定,术后拍X线片示冠状突骨折块发生分离移位,肘关节呈半脱位状态,随访时肘关节仍不稳定,关节功能差。结论:肘关节"三联征"应积极手术治疗,骨与软组织损伤并重处理,结合术后早期功能练习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肘关节三联征这类损伤因为其周围解剖的复杂性,生物力学研究有限,治疗相当困难,预后较差,选择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检索大量参考文献对肘关节周围解剖、损伤机制、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目前肘关节三联征的手术治疗方案多样,但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临床疗效大多不确切。肘关节三联征的治疗,多数骨科医生仍然选择外侧手术入路,固定冠状突骨折,桡骨头修复或者置换,常规修复外侧副韧带,大多数学者不建议修复内侧副韧带,故仍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在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诊断治疗中的意义,以提高肘部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对32例有移位的肘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常规x线片、CT平扫及螺旋CT检查,明确骨折类型,然后制定于术方案和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术后随访并观察肘关节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 32例肘关节周围骨折中,x线片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型者17例;CT平扫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型者30例;螺旋CT可明确诊断及分型者32例.通过螺旋CT对患者肘关节周围骨折明确的分型诊断,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个性化手术治疗.32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患肘关节的活动范围较术前好,屈曲平均125°;伸直差值平均24.5°;旋前平均80°;前臂旋后平均75°.X线榆查骨折愈合好,无骨化性肌炎,无一例发生伤几感染、术后关节不稳和明显疼痛等并发症.依据Mayo肘火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1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术前行螺旋CT能够在三维空间直观、清晰地显示出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全部细节.有助于确定骨折分型,有利于临床医生在术前选择适当、合理的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从而提高肘部复杂骨折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肘关节“三联征”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回顾分析手术治疗肘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9例"三联征"患者。其中男7例,女2例;左侧4例,右侧5例;年龄21~67岁,平均41.2岁。桡骨头骨折根据Schatzker-Tile分类: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2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根据Regan-Morrey分类: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2例。手术方式采用由深入浅的层次修复,依次为冠状突骨折、前关节囊、桡骨头骨折、外侧关节囊和伸肌总腱起点。如存在外翻不稳定,需要修复内侧副韧带。术后肘关节完全旋前位屈曲90°固定7~10d,6周以内避免进行完全伸直旋后位功能锻炼(这种体位容易导致肘关节旋后不稳定)。8周可以进行肌力锻炼,3个月左右可以恢复日常生活。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31±6)个月。术后3个月:屈伸度为80°~110°,平均(102±3)°;前臂旋转度100°~150°,平均(135±6)°。根据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优5例,良3例,一般1例,差0例。其中3例术后6个月出现异位骨化,2例不影响功能未进行处置,1例影响屈伸功能,给予外侧入路切除骨化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MEP评分由一般升为良。结论:肘关节"三联征"的治疗关键是恢复正常的肱桡、肱尺关节解剖关系,修复损伤的韧带及关节囊,保证肘关节的稳定。如果软组织损伤严重可以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促进软组织的修复,同时并不影响肘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避免肘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14.
人工桡骨头置换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3~50岁,平均39岁。新鲜肘关节骨折脱位5例,陈旧性骨折1例。桡骨头骨折MasonⅡ型2例,MasonⅢ型4例。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进行切开复位,尺骨冠突骨折固定(螺钉固定1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4例)、人工桡骨头置换、外侧韧带复合体修复及环状韧带修复或重建(修复环状韧带1例、掌长肌腱重建环状韧带2例)。术后第5至7天逐步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复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术后3个月复查肘关节三维CT,并采用Myao肘关节功能评分(Mya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 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8个月。术后3个月肘关节MEPS评分85~95分,平均91.7分;优5例,良1例。肘关节活动度(采用标准中立位0度法测量):屈82°~95°,平均87°;伸15°~32°,平均21°;旋前82°~90°,平均86°;旋后45°~80°,平均56°。随访期间未出现肘关节不稳、脱位或半脱位、创伤性关节炎及感染。1例因桡骨头假体位置欠佳使肱骨与桡骨头假体间隙变窄而影响肘关节屈曲活动度。2例出现未影响肘关节功能的Hahi 1级异位骨化。结论 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伴有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能恢复肘关节稳定性,减少肘关节僵硬、脱位及半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尹毅  赵燕 《中国骨伤》2014,27(1):41-4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周围软组织修复重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加石膏外固定治疗肘部损伤三联征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和石膏外固定治疗肘部损伤三联征26例。其中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周围软组织修复和重建14例(支架组),男8例,女6例;年龄20~62岁,平均(33.60±8.53)岁;外固定支架平均使用7.5周(6~8周),术后第1天开始前臂旋转功能锻炼,4~6 d行肘关节屈伸活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12例(石膏组),男8例,女4例;年龄21~63岁,平均(34.80±7.41)岁;术后石膏平均固定时间30.4 d,4~6周后拆除石膏托行前臂牵引下的被动锻炼及主动功能锻炼。以肘关节功能(JOA)评分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所有病例获完整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6个月。石膏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6±3.1)周,支架组平均(9.0±2.7)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05).石膏组和支架组患者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在功能和活动度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组评分高于石膏组;而在疼痛、关节动摇性和畸形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优于石膏组(t=-2.66,P〈0.01).结论: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能增加肘关节侧方稳定性,有利于维持骨折脱位的复位,保证早期安全的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减少异位骨化的发生。在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手术治疗中,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对早期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2月,本组应用手术治疗闭合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6例。桡骨头骨折按改良Ma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3例,Ⅱ型3例。术中发现肘内、外侧副韧带均有撕裂。按照McKee手术方法,所有患者采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在肘关节屈曲90°和前臂旋转中立位的姿势下,以长臂石膏后托外固定7~10 d,之后开始进行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主动训练。结果术后随访6例,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6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亦复位良好,未见畸形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1周(8~19周);2例患者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2例患者术后15个月X线片显示肘关节轻度退行性改变;最后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09±12)°,前臂旋转活动度(97±15)°,未发现肘关节僵硬、复发性脱位以及桡神经损伤症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对随访患者进行评价,其中优2例,良3例,一般1例。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由于伴发损伤多,导致肘关节的严重不稳;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恢复和重建肘关节的稳定结构,同时配合早期的康复训练,才能较好地恢复肘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 can be a challenging injury to treat, with a history of well-known complica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port the outcomes of a modification of the standard surgical protocol for the repair of 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 injurie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 injuries treated at our hospital using a modified surgical technique. Our surgical procedure includes fixation or replacement of the radial head and repair of the ruptured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LCL) through a lateral approach. Simultaneous fixation of the coronoid process and repair of the common flexor muscle and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MCL) injury were performed through an anteromedial incision. 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MEPS) was determined for each patient at the final clinic visit. The Broberg and Morrey classification was used for evaluating traumatic arthritis.

Results

There were 21 patients (21 elbows)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and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32 months (range, 24–48 months). At the last follow-up the mean flexion–extension arc of the elbow was 126° and the mean forearm rotation was 139°. The mean MEPS was 95 points (range, 85–100 points), with 19 excellent results and two good results. Concentric stability was restored in all cases. Two patients had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one patient had radial head nonunion, one patient had a superficial infection, and one patient had ulnar nerve neuropathy.

Conclusion

Our surgical strategy for 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 has the advantage of providing both bony and soft-tissue stability simultaneously, thereby allowing active early motion as well as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elbow.  相似文献   

18.
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手术治疗及入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肘部损伤"三联征"(肘关节后脱位复合桡骨头骨折、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分析各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和适应证,以期优化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治疗.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17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2~48岁,平均34.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7d,平均5.4 d.桡骨头骨折按照Ma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5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照ReganMorrey分型:Ⅰ型3例,Ⅱ型12例,Ⅲ型2例.采用外侧入路9例,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2例,前侧入路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行摘除1例,内固定16例;桡骨头骨折行内固定14例,单纯桡骨头切除1例,桡骨头置换2例.术后测量肘关节活动度,并对肘关节功能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2~48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骨不连、骨不愈合及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发生.出现迟发性尺神经麻痹1例,异位骨化2例.末次随访肘关节平均活动度:屈伸128.3°±6.8°,旋转74.6°±4.2°.MEPS评分:优6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除1例桡骨头切除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肘关节稳定性好,影响评分的主要因素为运动受限和日常生活功能部分丧失.结论 肘部损伤"三联征"为复杂类型的肘关节损伤,应根据骨折和损伤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外固定治疗老年性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性肘关节骨折脱位7例,其中三联征损伤5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1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法分类:Ⅰ型1例,Ⅱ型5例,Ⅲ型1例。7例均采取了手术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予钢板或Herbert钉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根据骨折类型予缝线或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内固定,并修复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3周后拆除石膏改用肘关节可活动铰链支具辅助锻炼。结果:7例均获随访,时间13~48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愈合较满意,肘关节稳定,无疼痛。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3例,可1例。结论:老年性肘关节骨折脱位骨质疏松,骨量低下,术中难以稳定内固定,经辅助外固定可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肘关节三联征(triad of elbow,TE)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个体化预测TE患者术后恢复的Nomogram图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符合标准的TE患者116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将有统计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R软件建立预测TE患者术后恢复的Nomogram图模型,采用C-index验证模型的区分度,Calibration plot验证模型的一致性,采用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验证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率。结果:116例TE患者术后出现症状44例,发生率为37.93%。年龄(OR=1.930,95%CI 1.418~2.764),工作性质(OR=6.153,95%CI 1.466~31.362),吸烟(OR=4.463,95%CI 1.041~2.291),桡骨头Mason分型(OR=1.348,95%CI 2.309~9.348),冠状突Regan-Morrey分型(OR=4.424,95%CI 1.751~2.426)以及术后肘关节制动时间(OR=7.665,95%CI 1.056~5.100)均是影响TE术后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omogram图的C-index为0.716,Calibration plot显示预测模型一致性良好,DCA曲线显示满意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年龄、工作性质、吸烟、桡骨头Mason分型、冠状突Regan-Morrey分型以及术后肘关节制动时间这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TE患者术后恢复的Nomogram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临床实用价值高,帮助临床医生甄别高风险人群、制定对应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