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昌平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北京昌平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抽取昌平地区992名60岁以上老年人测量前臂骨骨密度并问卷调查一般情况.结果 昌平地区60岁以上人群总体骨质疏松率为49.19%,男性为9.68%,女性为39.92%.总体骨密度平均T值为-1.8998,男性为-1.1416,女性为-2.2812,随年龄的增加,整体骨质疏松发病率也在增高,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均高于男性,而且女性在60~69岁之间骨量减少高于其他年龄段.骨折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关系,而骨密度与性别、体重、身高、年龄、饮酒均有关.结论 北京昌平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广泛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大庆市1096例健康汉族人群骨密度,了解该地区健康人群骨量峰值、骨密度变化的规律及骨质疏松发生率。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er Prodigy Advance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将1096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5岁为1年龄组,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骨密度测量指标及骨质疏松(OP)发生率。结果 大庆市汉族男、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峰值分别为1.197±0.203、1.192±0.145,股骨颈骨密度峰值分别为0.977±0.157、0.918±0.128。其峰值骨量年龄男性为45~49岁,50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其峰值骨量年龄女性为40~49岁,50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50~5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5.56%,女性为5.67%;55~5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7.32%,女性为11.51%;60~6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15.15%,女性为28.28%;65~6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6.67%,女性为29.41%;70~7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5.00%,女性为44.44%;75~7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6.36%,女性为77.78%;8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66.67%,女性为83.33%。结论 大庆市汉族人群不同年龄及同年龄组两性之间比较骨密度测定值差异显著(P<0.01)。55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本研究报告的骨密度峰值大于沈阳地区,与合肥地区相近,略低于贵阳地区。OP发生率与合肥地区比较相近,略低于沈阳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老年医务职业女性骨密度的现状及变化规律,探讨影响该年龄段医务职业女性骨密度的高危因素。方法整群抽样抽取兰州市从事医务工作的183名中老年(40~70岁)职业女性,利用高频超声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水平,回归分析探讨年龄、绝经与否、体重指数(BMI)、执业类型、工作活动类型等因素对中老年职业女性骨密度的影响。结果 40~50岁医务职业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低(2.1%),50~60岁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增高(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从绝经前的3.7%增加到绝经后的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医务女性中,活动型与久坐型、久站型工作性质相比,有骨量减低及骨质疏松患病率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管理人员、护理等职业类别相比,医生职业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医务职业女性年龄(OR 1.23,95%CI 1.02~1.13)、绝经(OR 3.26,95%CI 1.56~17.50)、久坐(OR 2.23,95%CI 1.25~3.92)是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医务职业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升高,减少工作负荷,适当的体育锻炼和钙剂补充是减缓骨密度降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贵州地区驻军部队退休干部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部队老干部保健过程中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贵州地区2009~2011年来我院体检的退休干部455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行BMD测定,以同部位、同性别峰值BMD减低2SD作为诊断骨质疏松标准,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贵州地区部队退休干部各部位骨密度随年龄增高而逐渐下降,且女性的骨量丢失速率明显高于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Ward's区骨质疏松发生率显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贵州地区部队退休干部骨密度及骨质疏松发病率的变化规律,为贵州地区部队退休干部保健过程中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腰椎QCT骨密度测量的峰值骨量,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症发病率,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在本院进行腰椎QCT骨密度测量的患者222例。其中:男性97例,年龄30~87岁,平均63.3岁;女性125例,年龄23~87岁,平均63.1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方法,分为3组:青年组<44岁、45<中年组<59岁、老年组>60岁。利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方式表示,偏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男女性峰值骨量出现于青年组,女性峰值高于男性;中年后骨量开始丢失,老年后女性较男性丢失明显(P<0.05);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于男性。结论 QCT腰椎骨密度测量精准、简便、快捷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人体骨量的变化,诊断、预防骨质疏松症;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万方数据与清华CHKD数据库检索,国内已发表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文献进行分析,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以-2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方法在两个数据库检索文献,以"骨质疏松"和"发病率"为主题词,带有各年龄段的男女样本量、测量部位、骨密度值、骨密度检测设备及型号、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等文献。摘录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为T值小于-2SD的文献。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我国骨质疏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112篇全文文献,其中14篇文献符合要求,有9篇文献为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男性样本量为10011例,女性为12943例;40岁-49岁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7.75%±6.38%,男性为4.0%±2.90%,50岁-59岁年龄段,女性28.0%±15.72%,男性为15.73%±9.49%;60岁-69岁年龄段:女性为52.67%±10.76%。男性为30.55%±10.79%。70岁-79岁年龄段:女性为79.45%±9.53%。男性为43.46%±7.30%。80岁以上年龄段:女性为89.55%±1.04%。男性66.19%±17.56%。结论中国大陆地区男性在各年龄段发病率均低于同年龄段女性发病率,并随年龄患病率逐渐增多,男性与女性的每10年骨质疏松症增长率分别约为15%和20%;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4.62%(约25%),约1.4亿患病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国内发表骨密度流行病调查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价,进一步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以-2.5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情况。方法以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以及万方数据为工具,以"骨质疏松"和"发病率"为主题词,检索带有各年龄段的男女样本量、测量部位、骨密度值、DEXA设备型号、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等文献。骨质疏松诊断方法为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诊断标准为T值低于-2.5SD。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我国骨质疏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109篇全文文献,其中16篇文献符合要求,其中6篇文献为同一型号仪器测量骨密度。40岁-50岁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6.37%±2.39%,男性为4.11%±1.70%,50岁-60岁年龄段,女性21.75%±5.96%,男性为12.90%±6.35%;60岁-70岁年龄段:女性为46.38%±12.03%。男性为19.90%±8.31%。70岁-80岁年龄段:女性为64.32%±9.79%。男性为28.97%±7.63%。80岁-90岁年龄段:女性为76.74%±5.28%。男性39.78%±15.09%。结论中国大陆地区男性在各年龄段发病率均低于同年龄段女性发病率,比值接近于1∶2。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19.74%(约20%),约1.12亿患病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大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知情况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361名60岁以上患者进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行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er Prodigy Advance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将361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5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骨密度测量指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大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钙饮食少或素食40.2%,长期使用激素34.9%,光照少29.9%,运动少25.5%,吸烟16.1%,饮酒15.5%,身体瘦小7.2%,骨质疏松家族史6.1%,肝肾功能不全4.2%,器官移植1.4%,绝经后或绝经过早1.1%。60~6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15.2%,女性为28.3%;65~6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6.7%,女性为29.4%;70~7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5.0%,女性为44.4%;75~7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6.4%,女性为77.8%;8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66.7%,女性为83.3%。结论大庆地区60岁以上人群对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低,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广泛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骨密度的情况以及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其他影响骨代谢的因素,共3859名。其中男性2067名,女性1792名。年龄20~83岁,平均年龄(51.29±11.18)岁,按性别及年龄每10年一组。采用美国GE公司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腰椎1~4正位及股骨颈和全髋的骨密度。分析各组不同部位骨密度情况及骨量异常(包括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男性腰椎1~4骨密度峰值在20~29岁,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峰值在30~39岁。女性各部位骨密度峰值均在30~39岁。②随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骨量异常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50岁以上女性骨量异常患病率显著上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男性。③30~59岁男性和女性腰椎骨量异常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髋部;70岁以上男性和60岁以上女性髋部骨量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腰椎。结论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筛查可以考虑选择髋部骨密度为主。  相似文献   

10.
2200例指骨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采用X线放射吸收法测定指骨骨密度(BMD)的结果及在适用人群普查的可行性.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随机对2200例各年龄段男、女性进行BMD测定.结果人体40岁以后骨中BMD(患者3根手指相对BMD的平均值)逐渐减少;男性50岁以后有20.40%的人为骨量减少,22.25%的人为骨质疏松;女性50岁以后有28.99%为骨量减少,29.97%的人为骨质疏松.结论采用指骨BMD所获的测定结果符合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的发病率,可以对4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普查,针对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