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内容是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同时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内容。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考核体系应纳入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质量指标。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方法合理设置指标结构、考核内容,确定权重,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细则,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加强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培养住院医师的核心胜任力的教学能力和终身学习力是眼科住院医师培训课程设置的新热点。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设计以住院医师为核心的分级“讲者”培训课程,以培养各级住院医师的主动学习、归纳总结及表达能力;并根据第一阶段住院医师所处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培训任务,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平台提供展示机会,使其成长为不同级别的讲者。通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讲者”分级培训,进一步强化培养住院医师的核心胜任力,使其从思维模式上被培养成主动学习者,从教学能力上被培养成为带教学员或讲师,并更能胜任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处于初级阶段,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我院神经外科规培主要对象之一。当前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健全的培训体系和教学机制,探索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依据我院神经外科现有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专业的考核团队等改革措施,以期更好地推进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提高规培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适应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建设需要,探索建立合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评价体系并实施评价。方法 以住院医师的能力培养内涵为导向建立评价体系和评价问卷,以分层抽样方式对北京市2015至2016年完成培训的住院医师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本人(691份)、用人单位(2 626份)和患者(1 470份)的360度评价。采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利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抽取691名住院医师和毕业研究生进行评价,共得到有效分析样本577人,问卷有效回收率91.73%。受训者整体能力自评为“非常好”或“比较好”者占95.29%,用人单位相关人员和患者对住院医师整体能力评价“非常好”或“比较好”者均达99.00%以上。各类人员的评价结果均有一致性。对各项能力指标的分项评价表明,各方对受训者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评价较高,但提示受训者的信息与管理能力以及教学和科研能力有待提升。研究生和住院医师比较提示,前者的临床诊疗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教学和科研能力优于后者。结论 北京市住院医师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达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仍需要提升,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协同衔接有助于医学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阐述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现状,提出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轮转科室局限、理论与实践脱节及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从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临床科室轮转及培训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对策;为有效提高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兴趣,逐步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应注意将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强调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强化研究生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训练研究生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通过落实上述措施,以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校积极进行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贯穿到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通过医教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强化其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合格医师,提高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并轨是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缩短培养周期,节约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而现有教育质量评估落后于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步伐。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中心基于自身实践并借鉴其他单位研究生教育经验,初步建立了一个符合自身教学实际的肿瘤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与质量评估体系,试图为我院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整体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淬炼的青年医师在抗疫实战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培养出了临床技能过硬的住院医师。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规培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要加强突发事件下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强化灾难医学与新发传染病知识、规范消毒防护意识和能力。以此次疫情为教科书,革新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多管齐下,完善规培内容,提升医学人文素养,进一步增强规培学员岗位胜任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模式(简称“并轨”模式)与“传统”模式培养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消化科轮转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消化内科轮转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并轨”模式(30人)或“传统”模式(20人)培养,比较研究生的临床知识、技能以及各项核心能力。采用SPSS 13.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并轨”模式较“传统”模式培养的研究生临床考核各项成绩总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2.60±2.52)vs.(83.80±3.14),t=10.93,P<0.01];两种模式培养的研究生在职业素养、医患沟通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轨”模式培养后的研究生在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思维能力、诊治技能、心理素质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模式培养的研究生(χ2=27.00, χ2=10.23, χ2=12.21,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临床科研能力方面,“传统”模式较“并轨”模式略有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24)。结论 “并轨”模式优于“传统”模式,“并轨”模式较“传统”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其临床实践等综合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取得显著提升,岗位胜任力增强。但由于“培养目标导向”侧重于临床实践、教育管理部门弱化对科研素养的培养、研究生导师的重视度不够等因素,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培养受到严重影响,其科研能力明显较弱。以消化内科学为例,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轮转计划安排、重视研究生管理部门及导师负责制的管理、加强学科交叉在学科创新发展中的应用等手段,探索出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方案,消化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能力获得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2014年起我国将临床医学遗传学住院医师培训纳入临床医师培训序列中。我国临床遗传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起步较晚,整体而言临床遗传医师培训和资质认定体系尚处在发展完善之中。我院在《医学遗传科培训细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医学遗传学医师培训的基本体系;并结合导师制,探索适用于医学遗传专业的网络教学、多学科疑难病例会诊讨论、阳性病例报告分析会、文献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经过4年的探索、实践,该方案可较快提升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职业素养、临床实践技能,以及科研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推进,尤其在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并轨的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心理素质面临考验,更值得我们重视。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对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医学生今后个人医生职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甚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医学院校及相关教学医院可通过健全心理教育体系,促进职业素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各项政策以提升高等医学人才素质,推进医疗卫生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是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模式之一,其培养目标更偏向于临床专业实践和临床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皮肤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如科研基础薄弱,临床缺乏监督和评价,皮肤科特点带来的挑战等,并提出从培养目标,课题设计,带教过程和考核方式优化,提高综合能力等几方面进行改进,以期提高专业型硕士带教质量,为国家和医院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合格皮肤科临床医生提供借鉴。#$NL【关键词】皮肤科,专业型硕士,培养  相似文献   

15.
骨科学是医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青年骨科医师的成长与培养直接关系到骨科学的建设与发展。由于骨科学内容繁多,结构抽象,院校教育及实习培训时间短暂,临床工作繁忙而高压力,常导致青年骨科医师成长困难并且缓慢。实践中采用注重德才兼修,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并以临床实践应用为目的培养;参考国际优秀的医师培养模式,纳入合理规范考核机制,综合医、教、研全面发展,共同促进青年骨科医师职业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显微神经外科入路及手术应用解剖培训为核心,结合理论教学和围手术期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计划,在神经外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效果明显。并提出成立显微神经外科培训中心,以建立更完整的以显微神经外科培训为核心内容的培训体系,提高神经外科临床型研究生的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17.
【摘要】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医学硕士生“5 3”培养模式的改革,既往儿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主要参考成人影像学专业的培养模式,缺乏儿科专业性,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完善的考核体系,创新及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我院通过几届儿科医学影像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改革,总结了相关经验,主要通过轮转科室开展多元化的课程设置等措施,强化临床技能培养和影像学基本功培养;将影像诊断技能和操作及临床实践工作量的评分纳入考核评价制体系;加强影像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现代医学影像学专业高层次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 整合教学在内分泌科轮转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效果。方法 将80名在内分泌科轮转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PBL-CBL整合教学)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每组40人,轮转期为3个月。记录两组学生入科和出科时专业考试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自信心、学习主动性和人际交往能力。采用SPSS 20.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学生基线情况一致,经过3个月的转轮期后,与入科前相比,试验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自信心、学习主动性和人际交往能力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BL-CBL整合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内分泌轮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丽华  朱才众  赵坤  倪平  何悦  刘国祥 《医学教育》2013,(5):752-753,764
临床实践能力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和重要内容,临床技能的水平决定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样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回顾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课程体系、规范培养环节、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5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