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了解无精子症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就诊断为无精子症、并排除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患者,采用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表-5( IIEF-5)及自制调查表,由患者本人填写。结果 无精子症患者ED发生率为26.7%,ED发生率与年龄增长、不育时间越长、生育压力呈正相关,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大多数患者表示目前没有寻求治疗的意愿。结论 无精子症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较高,与患者年龄、不育时间及生育压力呈正相关。治疗ED意愿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心理行为干预对性病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60例性病后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壮阳复春灵胶囊同时给以心理行为干预,疗程4周;对照组仅给以壮阳复春灵胶囊,疗程同前。以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积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结合普通药物可明显提高对性病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心理行为干预对性病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60例性病后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壮阳复春灵胶囊同时给以心理行为干预,疗程4周;对照组仅给以壮阳复春灵胶囊,疗程同前.以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积分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0.00%,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结合普通药物可明显提高对性病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治疗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评估西地那非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ED)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就诊于海军总医院的ED患者151例.随机分为西地那非治疗组(75例)和联合治疗组(76例);西地那非治疗组按需服用50mg西地那非,每日最多1次,联合治疗组西地那非用法、用量同西地那非治疗组,同时进行个性化心理治疗及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12周末均对两组进行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①西地那非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2.1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治疗12周后,IIEF-5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高于西地那非组(P〈0.05)。③西地那非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12周后,器质性ED、心理性ED和混合性ED患者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SDS、SAS评分低于西地那非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是受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疾病,西地那非联合个性化心理治疗可以更有效治疗ED患者。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前列腺炎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因其病因复杂,病情迁延不愈,致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1])。对于慢性前列腺炎伴ED的治疗,仅单纯治疗原发病,并不能显著改善勃起功能~([2-3])。因此,在对原发病采取规范的综合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并贯穿治疗全程,是患者全面康复的重中之重~([4])。我科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10例慢性前列腺炎伴ED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ED发生率,以及提高服药依从性、患者信任度和降低自杀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  相似文献   

9.
目的:收集无性生活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no sexual life,ED NS)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简单问卷研究其临床特点。方法:根据现有ED概念,将无性生活勃起功能障碍研究范围限定于6个月内无性生活且主诉勃起功能减退的患者,共收集患者61例,同时选择6个月内无性生活的正常健康男性57例作为对照。ED NS患者平均年龄(26.2±4.3)岁,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24.9±4.1)岁,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设定了1组调查问题,嘱患者根据6个月内的情况填写调查问卷,简要回答“是/否”,问题涉及性欲、平时勃起情况、夜间勃起情况、视听觉性刺激下勃起情况、异性相处条件下勃起及自信心情况、手淫时勃起情况等多个方面,共16个问题。根据各个问题组间频数分布情况,行四格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ED-N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共有13项问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涉及平时性欲(χ2=35.891,P<0.05)、勃起信心(χ2=75.608,P<0.05)、阴茎硬度(χ2=54.433,P<0.05),夜间勃起(χ2=29.815,P<0.05)、异性相处时勃起硬度(χ2=21.211,P<0.05)、勃起信心(χ2=70.445,P<0.05),视听觉性刺激下勃起硬度(χ2=34.422,P<0.05)等。ED-NS与正常对照组间在涉及手淫问题时,均有调查者否认手淫习惯。结论:通过此项研究,我们提出了1种新概念——无性生活ED,其定义为:6个月以上无性生活且阴茎勃起硬度下降、时间缩短,缺乏勃起信心而无法尝试性生活。可通过问卷法评价ED-NS患者的勃起功能,但尚待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他达那非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对勃起功能障碍伴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8例勃起功能障碍伴早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独他达那非药物治疗组(单独组)和他达那非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组(联合组),每组49例。采用阴道内射精潜伏期、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量表(CIPE)、焦虑自评表(SAS)、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和性交满意程度问卷,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单独组患者在治疗后8周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而联合组则在治疗后4周即表现为显著延长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P<0.05),并且联合组在治疗后4、8和12周时间点上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均明显长于单独组(P<0.05);治疗12周后,2组患者CIPE量表指标性欲程度、阴茎勃起硬度、勃起持续时间、射精潜伏期、控制射精难易程度、性生活满意程度、配偶性生活满意程度、高潮频率、性生活自信度、焦虑程度的得分及SAS量表评分值、IIEF指数和性生活满意程度均有所改善,而且联合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单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单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5/49),与联合组(6.12%,3/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4,P=0.416)。结论 他达那非联合心理行为干预的治疗策略比单独他达那非药物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枸橼酸西地那非片治疗勃起功能障碍176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E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76例诊断为 ED的病人 ,平均年龄 4 0 .5 9± 12 .4 0岁。根据患者需要 ,性生活前约 1小时口服枸橼酸西地那非片 (万艾可 ) 5 0~ 10 0 mg,疗程 1~ 3月。评估患者勃起功能改善的总体疗效及满意程度 ,并比较治疗前后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 - 5 (IIEF- 5 )。结果 共 16 6例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总体疗效评估勃起功能改善者共 139例 ,有效率为 83.73%。治疗满意者在勃起功能改善者中达5 1.80 %。 16 6例患者治疗前 IIEF- 5评分平均为 11.13± 3.70分 ,治疗后 17.71± 4 .4 7分 ,两者间差异显著。发生不良反应共 4 2例 (2 5 .30 % ) ,均为轻、中度 ,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枸橼酸西地那非片是治疗各种病因、不同程度勃起功能障碍安全有效的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患者并发勃起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对诊断为输精管结扎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表-5(IIEF-5)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对其性欲、勃起功能、性交频率和持续时间等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并分析结果。结果本次研究对216例受术者进行综合测评,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的共46例,占总调查例数的21.3%,其中轻度障碍的患者24例(占52.2%),轻度到中度障碍的患者13例,(占28.2%),中度障碍的患者8例(占17.4%),严重障碍的患者1例(占2.2%)。结论并发症发病率较高,且与年龄成正相关,在以后的治疗中应加强教育,规范治疗方案,严格执行适应症要求,减少输精管结扎术对患者的生活影响,提高我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理想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Ⅰ、Ⅱ、Ⅲ三组各30只,每组再分为正常组(CN)和糖尿病组(DM),每组各15只,D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CN组腹腔注射等量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成模8周、12周及16周注射阿朴吗啡(APO,80μg/kg)观察大鼠阴茎勃起情况,制备糖尿病性ED大鼠模型。结果Ⅰ、Ⅱ、Ⅲ三组中的糖尿病大鼠在8、12、16周注射阿朴吗啡后勃起次数分别为(1.0±0)次、(1.0±0)次、(1.0±0)次,勃起率分别为33.3%、21.4%、14.3%,ED发生率分别为66.7%、78.6%、85.7%。Ⅰ、Ⅱ、Ⅲ三组中的正常大鼠勃起次数分别为(2.2±0.8)次、(2.3±0.8)次、(2.0±0.7)次,勃起率均为100%,ED发生率为0。各组间勃起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STZ 65 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安全有效,颈部皮下注射APO 80μg/kg筛选糖尿病ED大鼠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14.
勃起功能障碍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强力的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药西地那非(商品名万艾可)的问世给勃起功能障碍(ED)的治疗带来了无限生机,但它并不是对所有的患者都有效,尤其对于某些特定类型ED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而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和禁忌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更希望根据ED的类型获得针对性治疗。但是,只有深入研究各型ED的病因,以找出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及机制,才能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在这方面男科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并获得一些新的认识。作者对近年来各型ED病因学研究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糖尿病并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危险因素。方法:利用Meta分析对1998—2004年各国符合条件的7个有关糖尿病并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病例一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计算每个因素的综合OR值。根据对研究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相应的模型: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共有5个因素有显著意义,分别为:糖尿病病程(OR=2.45,95%CI,1.67~3.62)、高血压(OR=I.83,95%CI,1.42~2.36)、神经病变(OR=3.52,95%CI,3.18.3.89)、视网膜病变(OR=2.44,95%CI,1.86—3.21)、吸烟(OR=I.53,95%CI,1.06—2.23)。结论: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吸烟为糖尿病并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饮酒的作用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6.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ED)是一种影响男性健康的常见疾病。ED的治疗方法很多 ,口服药物已成为一线治疗方法 ,其中包括作用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激素类和中药等。西地那非、阿朴吗啡和育亨宾是目前治疗ED的 3种首选口服药物。二线治疗方法有阴茎海绵体内注射疗法、经尿道给药和经阴茎皮肤给药等。作者就ED的最新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曲唑酮对抑郁症患者伴发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1例抑郁症伴发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原有抗抑郁药物不变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合并曲唑酮治疗),对照组45例,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采用勃起功能国际指数评分问卷(IIEF-5)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抑郁症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用曲唑酮治疗的显效率为58.60%,对照组为21.1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IIEF-5评分于第4周末即显著高于对照组,TESS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曲唑酮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勃起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应用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造糖尿病动物模型。饲养8周,16周,再通过观察各组大鼠注射阿朴吗啡(APO)后的阴茎勃起情况来评价其勃起功能。结果:与C组(对照组)相比,D组(糖尿病组)阴茎勃起次数明显降低,C组与STZ组(注射STZ后不成模组)各病程大鼠的阴茎勃起率为100%,且两组的阴茎勃起次数无显性差异。结论:阿朴吗啡诱发大鼠阴茎勃起实验可用于评价糖尿病大鼠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刘琴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154-15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的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需要行ALSS治疗的3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于治疗前后进行相关疾病的心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患者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有一定的心理焦虑症状,但实验组焦虑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使患者感到温馨并了解疾病和ALSS治疗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消除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