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治疗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40例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电针治疗)和对照组20例(普通针刺治疗),以神经电生理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20例,完全缓解1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20例,完全缓解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疗法对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探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适宜参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1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不同分期使用的电针波形、电针频率、留针时间、电针强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整理。结果:共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且数据有效文献272篇,急性期周围性面瘫107篇(39.34%),恢复期周围性面瘫118篇(43.38%),后遗症期周围性面瘫28篇(10.29%)。涉及电针波形选择的文献247篇,疏密波占50%;涉及电针频率的文献147篇,≤2Hz有58篇,占39.45%;涉及电针持续时间的文献253篇,30min占62%;涉及电针强度的文献228篇,以患者耐受为度占59%。结论:周围性面瘫的电针治疗应用广泛,电针刺激参数选择标准不统一,不同分期选择波形与频率有一定倾向性。电针在恢复期周围性面瘫中使用率最高,其次为急性期面瘫,前者大多数选择疏密波,后者多选择连续波;不同分期面瘫的电针频率选择以低频(2Hz左右)为主,电针持续时间多为30min,强度大多以患者耐受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神经传导检查(NCS),观察电针对慢性酒精依赖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酒精依赖病人4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西药治疗、电针配合西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NCS,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MCV、SCV明显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以提高慢性酒精依赖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传导速度,疗效确切,安全可靠,NCS可以作为慢性酒精依赖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电针治疗颈椎病的现代文献进行数据挖掘,探讨电针治疗颈椎病的最佳参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1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的电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整理.结果:共检索出有效文献500篇,神经根型颈椎病275篇(55.00%),椎动脉型颈椎病161篇(32.20%),颈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挖掘眼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探讨眼针疗法的优势病种及应用规律。方法:以"眼针"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年至2017年的眼针临床应用相关文献及《中华眼针》《眼针实践录》和《彭静山眼针疗法研究》的眼针医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统计分析。总结眼针疗法的优势病种、针刺方法、行针手法、选穴原则、疗效。结果:眼针疗法临床应用广泛,所收集178篇期刊文献共涉及7个疾病科属42种疾病,以内科疾病应用频次最多(19种),其次是头面躯体痛证(7种)。眼科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有效率均在91%以上;在纳入的期刊文献中,循经取穴使用146次,看眼取穴使用14次,病位取穴使用153次;进针方法以眶外横刺法为主(81篇),留针时长以15~30min较多,多采用刮动针柄法行针(34篇),总治疗频次以11~20次居多。医案部分涉及疾病53种,内科病种最多(37种),以中风后遗症(34次)和面瘫(11次)最为多见;取穴原则以看眼取穴为主(129篇),进针方法多采用眶外横刺法(102篇),留针时长不一;痊愈率均在90%以上,其余为显效。结论:眼针疗法治疗的疾病广泛且效果显著,特别是对内科中风后遗症和各种急慢性痛证的应用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芒针疗法在相关文献中的临床应用特点,为临床使用芒针治疗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自建库以来有关芒针疗法的临床研究类文献并建立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审核、整理、提取和录入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芒针疗法在临床运用中以内科最多,外科、妇科、皮肤科次之,其中又以中风及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酒精自由饮建立慢性酒精中毒性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模型,酶联免疫的手段和方法,从细胞分子生物学等不同层面探讨电针对慢性酒精中毒型周围神经病的治疗作用机制,发挥针灸治疗优势,为针灸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推广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造模后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弥可保对照组、电针组、普通针刺组,每组各10只。各组按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正常坐骨神经的NGFmRNA表达量极低,酒精中毒损伤后坐骨神经NGFmRNA表达增高,治疗2周达到一个小的高峰;2~4周NGFmRNA的表达出现一轻度回落趋势,但4周后又继续升高。针刺治疗后,治疗组的NGFmRNA表达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电针组升高幅度最为明显,始终处于高水平。结论:电针可升高酒精中毒性大鼠坐骨神经中NGFmRNA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电针。结果:痊愈28例,好转17例,有效率100%。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电针加康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康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的效果,以筛选最佳治疗方案。方法16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60例、电针组58例、康复组42例。针康组采用电针加康复综合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康复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结果针康组周围神经病损后运动功能评定和感觉功能评定的优良率(95.0%)较电针组(72.4%)和康复组(69.0%)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加康复治疗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较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中药、针刺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例分为治疗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分别治疗2个月.结果:总疗效治疗组90%,对照组为53.33%.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Qin L  Jia CS  Wang JL  Li XF  Xu XK  Sun YH  Zhang X  Zhang XP  Zhang ML  Kang SG  Duan XD 《针刺研究》2011,36(6):442-44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古今文献中火针刺法应用病种进行分析,以提出火针临床应用的适宜病种,为火针刺法效应特异性的研究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收集到的医籍、医案、期刊中报道的火针治疗疾病种类为样本数据,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计算频繁项集,运用自主研制的火针文献数据库平台,提取并归类总结相关内容信息,进行火针治疗应用病种规律挖掘。结果:期刊、医案、医籍文献中火针治疗共涉及6个疾病科属,外科疾病出现频次最高,分别为287次(占49.83%)、235次(占48.96%)、154次(占41.73%),其次为皮肤科疾病共出现360次,内科疾病共出现276次。期刊文献中涉及火针治疗的115种疾病,以治疗痹症、蛇串疮较多见,分别出现115次和46次;火针治疗疾病总有效率为:儿科99.46%、五官科98.65%、外科97.32%、皮肤科96.66%、妇科96.34%、内科93.95%。医案文献中涉及97种疾病,除痹症、蛇串疮外,疣目较多见。医籍文献中涉及了94种疾病,内科病种最多,为32个。结论: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火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中并取得较佳疗效,较多应用于外科(以骨伤科和普通外科为主)、内科(以神经内科、消化内科为主)、皮肤科等疾病中,五官科、妇科、儿科的疾病也会用及。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临床循证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促进针灸经验决策模式向循证决策模式转变,对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文献统计方法或Meta-分析的方法对研究证据中针灸处方规律、辨证规律尚未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结合针灸学科特色和临床诊治规律,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存储、管理针灸循证证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最佳针灸诊断、治疗方案的临床决策方法探索,并构建具有人工智能特征的针灸临床循证诊疗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时间从2018年12月追溯至建库,对纳入文献按相关标准进行质量评估,并分别使用RevMan 5.2统计软件、TSA v0.9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试验序贯分析。[结果]纳入的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示:电针能降低CIPN患者Levi或NCI周围神经毒性分级[SMD=-0.69,95%CI(-1.03,-0.35)]、[SMD=-0.67,95%CI(-0.94,-0.41)]、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SMD=-2.14,95%CI(-3.27,-1.01)],提高功能状态(KPS)评分[SMD=12.20,95%CI(8.44,15.96)]、四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MD=2.30,95%CI(1.33,3.26)]、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MD=1.37,95%CI(0.62,2.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治疗有利于缓解CIPN患者疼痛症状,控制化疗患者神经毒性的进展,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生活质量,但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麦冬在现代临床应用上的量效关系。方法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使用搜索词“麦冬”“麦门冬”,对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知网发表的含有麦冬的临床应用经验进行汇总,搜集病案和临床观察,筛选、录入,利用SPSS 24和Modeler 14.1提供的关联规则分析Apriori和频数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麦冬在现代临床上所涉及的主要用量有9 g、10 g、12 g、15 g、20 g、24 g、25 g、30 g、40 g、60 g,平均用量为15.85 g;主治病症涉及72种,主要包括:心悸、咳嗽、不寐、胃脘痛、糖尿病、胸闷胸痛、干燥综合征等。患者出现心悸症状时,麦冬最常用的剂量是15 g;患者出现咳嗽症状时,麦冬最常用的剂量是10 g、15 g;患者产生不寐症状时,麦冬最常用的剂量是20 g;患者出现胃脘疼痛症状时,麦冬最常用的剂量是15 g、20 g;当患者有糖尿病表现时,麦冬最常用的剂量是15 g;当患者出现胸闷和胸痛症状时,麦冬最常用的剂量是10 g;当患者出现干燥综合征时,麦冬最常用的剂量是30 g。结论数据挖掘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麦冬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的量效关系,有助于该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养阴通络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治疗组在观察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养阴通络方"中药足浴,治疗8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养阴通络方"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王建华 《河北中医》2006,28(11):812-814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Ⅰ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补阳还五汤治疗,Ⅱ组采用基础治疗加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Ⅲ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补阳还五汤加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观察3组疗效、临床症状、胫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血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Ⅰ、Ⅱ、Ⅲ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65.0%、95.0%,Ⅲ组与Ⅰ、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除口干症状外均无显著性差异,Ⅲ组与Ⅱ组比较诸症状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幅均有改善,Ⅲ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Ⅰ与Ⅱ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与Ⅱ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与Ⅰ组治疗前后比较全血黏度和血脂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与Ⅰ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Ⅲ组与Ⅱ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平  阳仁达 《中医药导报》2011,17(1):97-101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对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数据采用专用软件RevMan4.2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篇研究共696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DPN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0001)。针灸对DPN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0.0000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0.0005或P<0.00001)。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说明,较之西药治疗,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较好疗效。但由于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尚不能充分肯定,需高质量的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闫起    周忠光  姜北  梁华  李泽光  赵福红  郑时嘉  杨波 《陕西中医》2021,(11):1625-1630
目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药部颁标准》)中含黄精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依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中药部颁标准》所载的含黄精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基于该平台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中药部颁标准》中含黄精方剂的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内服方95首,涉及药物324味,使用频次高于10的药物有34味,最常用的前10味依次是黄精、熟地黄、何首乌、黄芪、枸杞子、当归、山药、甘草、淫羊藿、菟丝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20个,最常用的如熟地黄-黄精,何首乌-黄精,黄精-枸杞子等。得到主治证候41个,最常见的为肝肾亏虚证、肾精亏虚证、气血两虚证。得到主治疾病52种,较常见的为健忘、虚劳。结论:含黄精方剂遣以不同药物进行配伍组合,调和五脏以补肾为先,温养气血,阴阳并调,葆形毓神,契合衰老的病机,为中药黄精的组方配伍应用,以及现代抗衰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亦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了有价值的组方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及可视化技术总结电针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常用的刺激参数,为今后针刺技术转化,最佳刺激参数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合格文献,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提取电刺激参数数据,采用EXCEL进行频数分析,采用R语言软件Aprior算法、离差平方和法聚类算法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