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1Hz低频、5Hz高频rTMS分别治疗PD患者21例,设立假刺激组作为对照。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和10m折返运动试验、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1个月运动诱发电位的静息阈值(RMT)。 结果: 低频与高频组治疗后患者的 UPDRS、ESS、FSS分值、10m折返运动试验所需时间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1),MMSE分值有显著性提高(P<0.01),但两组治疗前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RMT:低频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上升(P<0.01),高频组有显著性降低(P<0.01)。低频组治疗后即刻HAMD、ESS分值较同时间点假刺激组显著性下降(P<0.05),但治疗后1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频组UPDRS、ESS、FSS分值、10m折返运动试验所需时间与治疗后同时间点假刺激组比较均显著性降低(P<0.05),MMSE分值治疗后即刻与假刺激组同时间点比较显著性降低(P<0.05),但治疗后1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低频与高频rTMS治疗均能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安全性较好,高频rTMS治疗可能更有疗效,但短疗程的rTMS治疗的改善作用可能非持久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焦虑、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将PD 合并焦虑、失眠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在常规PD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右 侧前额叶背外侧区1 Hz的低频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PD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 假性磁刺激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焦虑状态及失眠情况的变化。结果:治 疗前,2组的运动障碍疾病协会修订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Ⅲ)评分、Hoehn-Yahr评分、焦虑 自评量表(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上 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上述量表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低于对照 组治疗后(均P<0.05)。结论:低频rTMS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PD合并焦虑、失眠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焦虑状 态,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表面肌电信号最大波幅。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面肌电信号最大波幅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4.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中的康复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对帕金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3 5例帕金森病 (PD)患者予以低频rTMS治疗 ,以 60 %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双侧额叶 ,每侧刺激 3 0次 ,频率 0 .5Hz,每日 1序列 ,连续治疗共 7次为 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WPDEF评分、汉密尔顿抑郁分级量表 (HAMD)及中枢静止期 (CSP)等指标变化 ,评估rTMS在PD康复及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低频rTMS治疗后WPDEF评分减少 (P <0 .0 1)。TMS CSP延长 ,HAMD降低 (P <0 .0 5)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的近期总有效率为 86%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 低频rTMS治疗在减轻PD主要临床症状的同时也能改善其伴随的抑郁状态 ,适用于PD的康复辅助治疗 ;其作用机理为低频rTMS可能增强皮质内抑制而延长CSP ,促进多巴胺的释放 ,以及改善PD伴随的抑郁心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高频(>1 Hz)与低频(≤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病人运动和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0月17日,收集有关高频与低频rTMS治疗帕金森病病人运动和抑郁症状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涉及424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改善帕金森病病人抑郁症状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9,95%CI(-2.31,-0.28),P=0.01];改善运动症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5,95%CI(-0.34,0.05),P=0.1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刺激部位即初级运动皮质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辅助运动皮层对帕金森病病人运动症状无统计学意义[SM...  相似文献   

6.
郑奋妹 《当代护士》2016,(6):116-117
目的观察超低频经颅磁刺激(ILF-TMS)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ILF-TMS治疗,每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为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HAMD-24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以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24和SSS评分无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HAMD-24和S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均P0.05)。结论 ILF-TMS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伴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在舍曲林治疗基础上以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低频刺激组(n=22)给予左前额叶背外侧rTMS治疗,刺激频率1Hz;高频刺激组(n=25)给予右前额叶背外侧rTMS治疗,刺激频率10Hz;假刺激组(n=23)随机给予左右侧相应部位伪刺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3组患者进行评分。观察各量表评分相对基线值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记录各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入组时,3组患者间HAMD得分和UPDR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假刺激组无明显改变;低频刺激组和高频刺激组患者HAMD得分和UPDRS得分均明显较入组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频刺激组患者HAMD得分比低频刺激组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额叶的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均具有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及抑郁症状的双重作用,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周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原发性帕金森运动障碍的作用强度和时程.方法 应用两阶段交叉设计.2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先接受初级运动皮质的rTMS,1周后再接受枕叶皮质的rTMS;第二组先接受枕叶皮质的rTMS,1周后接受初级运动皮质的rTMS.刺激强度为80%运动诱发电位阔值.频率为0.5 Hz.初级运动皮质的刺激靶点中心在手部运动皮质区,每个靶点刺激脉冲数1 000个.刺激后测评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运动分量表评分以及自评量表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性rTMS后的UPDRS运动评分最大改善率分别为(34.2±7.5)%和(36.5±8.7)%,疗效时程分别为(39±12)min和(35±11)rain,均分别高于对照性rTMS后的最大改善率(7.2±3.1%、7.4±3.8%)以及疗效时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顺序对疗效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周期、低频、80%运动诱发电位阈值强度的rTMS可以在治疗帕金森病后短时程改善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治疗作用。 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rTMS组给予高频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10 d。于磁刺激治疗前、治疗结束当日及治疗结束30 d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 结果治疗结束当日,rTMS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TMS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30 d后,对照组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结束当日(P<0.01),2组HAMD评分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高频rTMS辅助治疗PSD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失眠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帕金森病失眠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2天及完成治疗后第1天睡眠质量、运动障碍、焦虑、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情况。结果入院第2天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运动障碍、焦虑、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第1天观察组睡眠质量、运动障碍、焦虑及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2周后可提高帕金森病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患者运动障碍程度,降低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作为一项新的神经生理刺激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记忆、运动、言语、视觉和注意功能的定位研究,被誉为神经精神科21世纪的研究工具[1]。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TMS不仅有助于诊断、病理生理、疗效观察,而且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2010年8月-2011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42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和抑郁症诊断标准,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①观察组,男9例,女14例;年龄(67.9±9.3);病程3~15d,平均8.4d。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焦虑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1例2009年412月在昆明市精神病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焦虑症患者予以低频rTMS治疗,以100%MT为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右侧前额叶部位,频率为1Hz,每次刺激1000次,治疗2w(总10次)。于治疗前、后观察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分值变化及因子分评分。结果低频rTMS治疗后,患者治疗前HAMA评分为23.37±6.32分,治疗后降为7.18±6.63分;精神焦虑因子治疗前为16.04±3.12分,治疗后为5.23±3.4分;躯体焦虑因子治疗前为11.02±3.34分,治疗后为5.81±2.43分。经统计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30,P<0.01)。治疗有效率为76.6%,显效率为53.3%,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焦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方法已应用于多种神经疾病的治疗,近些年研究人员尝试应用该技术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情绪障碍、认知障碍、睡眠4个方面进行治疗.本文就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增加人们对经颅磁刺激的认识,并为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的HAMD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治疗组HAMD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22.0±2.3)分]HAMD评分较治疗前[(30.3±4.1)分]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13.0±2.6)分]较为优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32例、2例、1例、1例,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8例、6例、4例、8例,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2%)显著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运动功能、电生理检测方面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治疗作用,并从电生理角度进一步探索PD 的发病机制。 方法采用低频rTMS技术治疗28例PD患者(患者组),刺激部位为入选者双侧的第一运动皮质手代表区M1Hand,频率为1 Hz,磁场强度为120%静息阈值,每日1次,共15 d。另选择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EP)作为评定指标。 结果PD患者MEP的静息态阈值(RMT)、中枢传导时间(CMC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波幅(Am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rTMS治疗后,PD患者运动功能有改善,RMT增加,CMCT延长,强直型患者症状改善更为明显。 结论PD 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性提高,低频rTMS可部分抑制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双相抑郁(BD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BDD患者7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服用拉莫三嗪治疗,研究组联合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2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临床总体印象一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GI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HAMD、CGI—SI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3.89%、25.71%,P〈0.01)。结论:rTMS可以更早地改善BDD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地提高治疗BDD的有效率和缓解率,可作为治疗BDD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治疗失眠的短期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6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疗程为30d,共30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治疗失眠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丹丹 《临床医学》2022,(11):56-58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42例。常规组予以利培酮治疗,研究组予以利培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39/42)较常规组(76.19%,32/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P=0.035);治疗4周后,研究组CGI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42)较常规组(26.19%,11/4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6,P=0.019)。结论 利培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幻听程度,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