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1Hz低频、5Hz高频rTMS分别治疗PD患者21例,设立假刺激组作为对照。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和10m折返运动试验、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1个月运动诱发电位的静息阈值(RMT)。 结果: 低频与高频组治疗后患者的 UPDRS、ESS、FSS分值、10m折返运动试验所需时间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1),MMSE分值有显著性提高(P<0.01),但两组治疗前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RMT:低频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上升(P<0.01),高频组有显著性降低(P<0.01)。低频组治疗后即刻HAMD、ESS分值较同时间点假刺激组显著性下降(P<0.05),但治疗后1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频组UPDRS、ESS、FSS分值、10m折返运动试验所需时间与治疗后同时间点假刺激组比较均显著性降低(P<0.05),MMSE分值治疗后即刻与假刺激组同时间点比较显著性降低(P<0.05),但治疗后1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低频与高频rTMS治疗均能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安全性较好,高频rTMS治疗可能更有疗效,但短疗程的rTMS治疗的改善作用可能非持久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AD患者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剂量利培酮口服,高频组、低频组患者分别辅以rTMS治疗(rTMS刺激频率分别为10Hz、1Hz),对照组则同时辅以rTMS伪刺激。所有患者rTMS刺激部位均选择左、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磁刺激强度为80%运动阈值(MT),每次治疗30min,每周治疗5次,共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AD行为症状量表(BEHAVE-A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2周后,高频组患者BEHAVE-AD评分[(13.84±6.10)分]较治疗前[(16.75±6.26)分]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低频组及对照组水平[分别为(15.33±6.27)分和(15.46±6.57)分](P<0.05)。治疗4周后,低频组及对照组患者BEHAVE-AD评分[分别为(12.87±4.16)分和(13.29±4.0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以高频组患者BEHAVE-AD评分[(10.12±3.31)分]的降低幅度尤为显著(P<0.01),与低频组、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高频组MMSE评分[(16.89±4.30)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且明显高于低频组及对照组水平[分别为(14.50±4.13)分]和(13.92±3.68)分](P<0.05)。治疗4周后高频组、低频组及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50%、58.33%和54.17%,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频(10 Hz)rTMS对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PSCI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伪刺激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认知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分别辅以1 Hz、10 Hz rTMS治疗,伪刺激组患者则辅以假磁刺激治疗。上述rTMS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5次。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对3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和伪刺激组MoCA评分[分别为(20.40±3.18)分、(21.67±4.13)分和(17.27±4.01)分]及LOTCA评分[分别为(95.73±8.09)分、(96.53±15.08)分和(85.53±12.81)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低频组及高频组MoCA、LOTCA评分亦显著高于伪刺激组水平 (P<0.05),并且高频组MoCA、LOTCA评分均较低频组有进一步改善趋势,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及高频rTMS均能有效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且二者疗效相当,故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rTMS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90例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PD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假刺激组。治疗组患者分别给予低频1 Hz、高频5 Hz rTMS治疗,假刺激组于相同时间点、相同部位给予假性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7 d、14 d、30 d,采用起立-行走实验时间、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作为评定指标。 结果组内比较: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治疗后即刻、7 d、14 d、30 d,起立-行走实验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组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30 d与治疗前相比,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30 d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假刺激组比较,低频组、高频组治疗后即刻、7 d、14 d起立-行走实验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刺激组比较,治疗组UPDRS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治疗后30 d时,与假刺激组比较,低频组UPDRS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频组UPDRS评分仍低于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刺激组比较,高频组、低频组患者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14 d均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后30 d,低频组与假刺激组比较,SCOPA-AUT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频组SCOPA-AUT评分仍低于假刺激组(P<0.05)。 结论低频及高频rTMS均能有效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安全性较好,且高频rTMS治疗可能较低频rTMS治疗作用更强、更持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PD患者分为磁刺激组、康复训练组及观察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磁刺激组同时辅以rTMS治疗,康复训练组辅以康复训练,观察组则辅以rTMS及康复训练联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UPDRS)评估各组患者总体疗效;采用10 m折返运动试验、上肢技能简易测试(STEF)和Berg平衡量表评定各组患者运动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非运动症状筛查问卷(NMSQ)、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估各组患者非运动症状改善情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SF-36)评价各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UPDRS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观察组UPDRS行为和情绪评分[(5.1±2.0)分]明显低于康复训练组,运动能力评分[(30.0±4.0)分]明显低于磁刺激组,日常生活活动评分[(21.5±3.2)分]均明显低于磁刺激组及康复训练组(P<0.05);治疗后磁刺激组患者10 m折返时间、STEF及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康复训练组及观察组10 m折返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STEF及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磁刺激组及观察组NMS、MMSE、HAMD、HAMA及PDSS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观察组NMS、MMSE、HAMD及HAMA评分[分别为(16.2±5.1)分、(20.3±3.3)分、(8.2±3.5)分及(9.9±3.4)分]均优于康复训练组(P<0.05),PDSS睡眠质量评分[(107.3±13.0)分]均优于磁刺激组及康复训练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98.5±21.8)分]显著优于磁刺激组及康复训练组(P<0.05)。 结论 rTMS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PD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其疗效优于单一rTMS治疗或康复训练干预,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伴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在舍曲林治疗基础上以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低频刺激组(n=22)给予左前额叶背外侧rTMS治疗,刺激频率1Hz;高频刺激组(n=25)给予右前额叶背外侧rTMS治疗,刺激频率10Hz;假刺激组(n=23)随机给予左右侧相应部位伪刺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3组患者进行评分。观察各量表评分相对基线值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记录各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入组时,3组患者间HAMD得分和UPDR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假刺激组无明显改变;低频刺激组和高频刺激组患者HAMD得分和UPDRS得分均明显较入组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频刺激组患者HAMD得分比低频刺激组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额叶的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均具有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及抑郁症状的双重作用,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高频及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TB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TBI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及高压氧治疗等),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分别给予低频(1 Hz)、高频(5 Hz)rTMS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rTMS假刺激治疗,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MoCA、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发现3组患者MoCA、MBI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MoCA评分[分别为(28.3±4.2)分、(27.8±4.5)分]、MBI评分[分别为(58.2±5.2)分、(57.8±5.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23.3±4.6)分、(51.6±5.3)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上述指标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Hz及5 Hz rTMS干预均能有效改善TBI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频、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健侧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频组(14例)、低频组(13例)及对照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传统吞咽康复训练,高频组对健侧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给予5 Hz rTMS治疗,低频组于相同部位给予1 Hz rTMS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假rTMS刺激;3组患者刺激时间及疗程均相同。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给予患者吞咽造影(VFSS)及表面肌电检查(sEMG),并采用渗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均方根值(RMS)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PAS评分、FDS评分及sEMG检查结果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PAS评分、FD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高频组治疗前、后FDS差值[(9.92±4.45)分]明显大于低频组FDS差值[(7.15±3.13)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频、低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并以高频rTMS的治疗效果可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失眠症老年人睡眠和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34例失眠症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试验组采用低频rTMS刺激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治疗,对照组给予交变磁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估。为了消除睡眠变化对患者HAMA和HAMD评分的影响,对此两项评分去除睡眠相关项得分后的分值(标记为HAMA-A、HAMD-A)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PSQI、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SQI、HAMA、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PSQI[(8.44±1.82)分]、HAMA[(10.66±2.59)分]、HAMD[(11.78±3.64)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去HAMA与HAMD的睡眠相关选项得分后,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AMA-A、HAMD-A较组内治疗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AMA-A、HAMD-A虽较组内治疗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AMA-A[(11.11±2.72)分]、HAMD-A[(10.17±3.28)分]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 rTMS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优于交变磁场,能显著改善患者睡眠和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频3Hz与低频0.5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低频(0.5Hz)rTMS组、高频(3Hz)rTMS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低频rTMS组、高频rTMS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相应频率rTMS治疗,对照组则给予rTMS假刺激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各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测入选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MoCA、MBI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MoCA、MBI评分及P300潜伏期、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MoCA评分[分别为(29.6±6.6)分、(28.2±6.7)分]、MBI评分[分别为(55.7±6.1)分、(54.3±6.3)分]、P300潜伏期[分别为(346.4±18.5)ms、(348.7±18.4)ms]及P300波幅[分别为(9.8±3.5)μV、(9.1±3.6)μ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高频rTMS组与低频rTMS组上述指标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0.5Hz及3Hz rTMS均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抑郁状态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高频rTMS治疗,磁刺激强度为80%的静息运动阈值,频率为5 Hz,rTMS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评分(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抑郁状态,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标本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和HAMD评分以及TNF-α、IL-2、IL-6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 和HAMD评分分别为7.07±1.97(分)和9.39±2.61(分),TNF-α、IL-2、IL-6分别为(84.82±11.35)pg/mL、(4.16±1.32)ng/L、(5.75±1.46)ng/L,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及假刺激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高频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患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10 Hz高频rTMS治疗,低频组患者则针对健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0.5 Hz低频rTMS治疗,假刺激组则针对患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假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检测3组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同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3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MEP皮质潜伏期、CMCT及FMA、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高频组、低频组上述疗效指标亦显著优于假刺激组水平(P<0.05),同时低频组MEP皮质潜伏期、CMCT均较高频组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频组与高频组FMA、BBS及MBI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及高频rTMS治疗均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并且低频rTMS刺激健侧M1区较高频rTMS刺激病灶侧M1区能更显著改善病灶侧皮质兴奋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的HAMD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治疗组HAMD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22.0±2.3)分]HAMD评分较治疗前[(30.3±4.1)分]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13.0±2.6)分]较为优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32例、2例、1例、1例,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8例、6例、4例、8例,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2%)显著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大学生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非器质性失眠症大学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rTMS治疗,磁刺激部位为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磁刺激频率1 Hz,磁刺激强度为120%静息运动阈值水平,对照组给予假磁刺激。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17项)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4周后发现观察组PSQI各项指标评分(除催眠药物指标外)均较入选时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其PSQI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及HAMA评分[分别为(5.6±2.0)分和(6.2±2.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oCA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注意评分、延迟记忆评分及总分[分别为(4.43±0.69)分、(5.31±0.67)分、(4.19±0.74)分和(26.40±2.54)分]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MoCA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rTMS治疗可显著改善非器质性失眠症大学生患者睡眠质量、情绪障碍及认知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神经元训练系统(MNS)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33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rTMS+MNS组(n=17)和rTMS组(n=16),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rTMS+MNS组在此基础上叠加MNS治疗。rTMS治疗采用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刺激频率10Hz,刺激强度为90%静息运动阈值,治疗时间为每日1次/d,每周5d,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MoCA、MMSE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rTMS+MNS组MoCA评分[(25.06±1.43)分]、MMSE评分[(25.71±1.69)分]及MBI评分[(74.71±5.44)分]亦优于rTMS组(P<0.05)。两组患者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rTMS+MNS组P300潜伏期[(346.94±14.00)ms]短于rTMS组(P<0.05),波幅[(7.65±0.85)μv]则高于rTMS组(P<0.05)。 结论 rTMS联合MNS治疗能有效地改善VCIND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作为认知障碍的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效果,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1H-MRS)对于该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3例,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 准第3版,以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高频刺激组(24例),低频刺激组(24例),假刺激组(25例)。前2组 分别接受rTMS高频刺激和低频刺激治疗,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4周后给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检查,假刺激 组给予和高频刺激组相同频率的声音,但是没有磁刺激,并在治疗4周后给予1H-MRS检查,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分 析。结果 ①治疗后,高频刺激组HAMD评分(13.5±1.6)分和低频刺激组(13.1±1.7)分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但两组与假刺激组(16.3±1.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假刺激组HAMD评分改善不显著。 ②治疗后,3组患者之间双侧额叶、丘脑和海马的Cho/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TMS高频和 低频刺激均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状况,未发现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治疗作用。 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rTMS组给予高频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10 d。于磁刺激治疗前、治疗结束当日及治疗结束30 d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 结果治疗结束当日,rTMS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TMS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30 d后,对照组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结束当日(P<0.01),2组HAMD评分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高频rTMS辅助治疗PSD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将确诊的150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联合组和rTMS组,每组50例;药物组患者只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rTMS组患者只给予rTMS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rTMS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对3组患者进行量表评估和疗效分析。150例患者8例脱落,药物组3例,rTMS组3例,联合组2例,最终142例患者纳入分析。 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患者HAMD评分[(16.44±4.01)分]较组内治疗前[(26.39±0.41)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低于药物组[(23.84±3.63)分]和rTMS组[(23.39±3.9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药物组和rTMS组患者的HAMD评分[(14.71±4.87)和(13.56±4.55)]均较组内治疗前[(26.82±3.49)和(26.45±0.37)分]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的HAMD评分[(7.68±5.25)分]较组内治疗前降低更为明显(P<0.01);且联合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和rTMS组(P<0.05)。治疗2周后,药物组、rTMS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6.38%、10.64%和35.42%;3组疗法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6,P<0.01);治疗4周后,药物组、rTMS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53.19%、57.45%和89.58%,较治疗2周后明显提高(P<0.01),且3组疗法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4,P<0.01);两两组间比较,联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和rTMS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药物组与rT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过程中,rTMS组有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头痛,余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高频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52例V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BO+rTMS组(25例)和rTMS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常规康复治疗和rTMS治疗,HBO+rTMS组在此基础上增加HBO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恢复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MoCA、LOTC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且HBO+rTMS组MMSE、MBI评分优于rT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组除命名外,其他项目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HBO+rTMS组各项分值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rTMS组知觉、思维、视运动和总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HBO+rTMS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HBO+rTMS组的视空间执行[(2.48±0.78)分]、抽象[(1.91±0.78)分]、延迟回忆[(2.67±0.90)分]、定向分值[(3.46±1.05)分]及总分[(17.52±2.53)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HBO+rTMS组患者的定向[(5.20±1.26)分]、知觉[(20.02±1.65)分]、思维能力[(18.59±2.81)分]和总分[(62.33±8.13)分]均高于rTMS组(P<0.05)。 结论 HBO联合rTMS可显著提高非痴呆型VCI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3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rTMS组及对照组,每组11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干预,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健侧M1区低频(1 Hz)rTMS治疗,对照组则辅以伪磁刺激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6周后随访时分别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rTMS组、对照组患者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分别为(9.76±2.10)分和(7.75±2.07)分]、BBS评分[分别为(40.22±8.67)分和(29.08±9.92)分]以及MBI评分[分别为(72.12±8.51)分和(65.89±8.7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上述疗效指标结果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低频rTMS刺激健侧皮质M1区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