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疾病,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期生命。因此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进展,使风湿病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RA免疫反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RA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出现症状时往往病情已不可逆,导致预后极差.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其诊断方法非常有限,而血清中生物标志物检测简便易行,目前研究已发现不少生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H1/TH2的平衡状态与IL-2、IFN-γ、IL-12、TNF-β、IL-4、IL-5、IL-6、IL-10、TNF-α和IL-8的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30名RA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分别进行TH1/TH2和IL-2、IFN-γ、IL-12、TNF—β、IL-4、IL-5、IL-6、IL-10、TNF-α和IL-8检测。结果IFN-γ(120.69±39.66)pg/ml和TNF-β(22.59±13.99)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5(336.42±255.54)pg/ml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几个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TNF—β和IL-5对揭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理有一定的帮助,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炎性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将2011年6-12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98例类风湿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100例健康人群做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中外周血IL-6、IL-2、TNF-α、IL-1β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TNF-α平均值为(401.41±235.63)pg/mL、IL-1β平均值为(82.32±48.7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6平均值为(7.95±6.72)pg/mL、IL-2平均值为(9.56±8.14)p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外周血TNF-α、IL-1β水平的测定,对于疾病活动性评估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6.
炎性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尽管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证实IRA滑膜细胞及滑膜组织中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通过作用于多种细胞并相互调节,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促进了RA的发生和发展。而其中一些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15、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17等在RA滑膜病变中起核心作用。研究这些炎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在R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RA的发病机制,并为研制治疗RA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并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急性期反应物及病情活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反映RA病情活动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活动期RA患者33例及非活动期RA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外周血中TNF-α、IL-6、IL-8、CRP和ESR水平,对血清中细胞因子及RA病情活动相关指标,包括ESR、CRP、休息时疼痛关节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以及握力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中TNF-α、IL-6和IL-8水平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与急性期反应物CRP、ESR及关节肿胀、疼痛活动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参与了RA的病理损伤过程,其血清水平与RA病情活动正相关.可以作为是RA活动的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致畸性很高的疾病,未经治疗的患者2年内病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控制病情,改善RA病人的预后和生存质量。笔者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检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heumatoid arthritis,RA)在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IL—1、IL-6、IFN-γ、TNF-α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3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清和35名RA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分别进行IL-1、IL-6、IFN-1和TNF—α检测。结果:RA患者治疗前血清中L-1、IL-6、IFN-γ、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而RA患者治疗后血清中L-1、IL-6、IFN-γ、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与RA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在RA患者活动期及治疗后和缓解期对其进行血清IL—1、IL-6、IFN-γ、TNF-仪等指标的检测,对观察病情、及早进行复发治疗具有重要的监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类风湿关节炎(rhemnatoid arthritis,RA)是以多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导致滑膜纤维母细胞增生,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往的研究证实:RA患者体内有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即类风湿因子(rheumaoid factor,RF)存在,故认为RA的发病与变性lgG诱导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与类风湿因子( 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RA患者40例,非RA风湿病患者40例,体检健康人(健康对照组)40名,测定其抗CCP抗体水平和RF值,比较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RA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和RF值均显著高于非RA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P〈0.01)。抗CCP抗体,RF单独测定时特异度分别为97.50%和83.75%,灵敏度分别为65.0%和67.5%,2者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8.75%和82.50%。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s(miRNAs)。方法:采用miRNA芯片检测、筛选RA患者与正常人血浆中表达有显著变化的miRNAs,并采用RT-qPCR技术对芯片数据进行验证。数据处理采用GeneSpring GX软件,t检验和方差分析用于统计学分析。结果:RA患者与正常人间存在差异的循环miRNAs共有40个,其中18个上调,22个下调。根据循环miRNAs在芯片中表达差异的倍数和潜在的生物学价值,选取4个miRNAs进行RT-qPCR验证,候选的miRNAs与正常对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芯片结果可靠性。结论:RA患者体内具有差异表达的循环miRNAs,这些循环miRNAs可作为一种潜在的RA候选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增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PLT)增高与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的关系。方法:将139例RA患者根据其外周血PLT计数结果分为PLT正常组和PLT增高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有无差异,并将PLT计数结果与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以及平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滴度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PLT计数与ESR、CRP和RF滴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1、0.24、0.17,P<0.05~P<0.01)。PLT计数>450×109/L的RA患者血清平均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水平为(199±96)u/ml,而其他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为(118±108)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计数>450×109/L的RA患者关节X线有Ⅱ期以上病变者占46.2%,而其他RA患者仅为1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PLT增高与RA的病情活动性有一定关系,PLT计数可以作为评价RA病情活动简便有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早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超声检测志愿者与RA 患者关节情况,超声对 RA 的早期诊断;进一步通过 DAS28评分和 MRI 对患者的检测判断超声检测的准确性;再通过记录RA 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的超声指标,判断关节变化,提供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超声可以准确诊断 RA 患者(P <0.05),并与 DAS28评分和 MRI 评分高度相关(r=0.859,P<0.05),在治疗过程中准确反应关节的变化,为治疗提供确切依据。结论超声在 RA 的诊断中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作为 RA 早期诊断和治疗疗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思路。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和总结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重要工具,未来有希望能进一步推动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收治的4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高频超声和X线对两组对象进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超声检查结果和高频超声与X线对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及骨侵蚀的阳性检出率,以及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指标与超声检查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滑膜彩色血流、骨侵蚀高频超声检查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阻力指数小于对照组,股骨内髁及外髁软骨厚度较对照组薄(P<0.05)。高频超声对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骨侵蚀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X线等检查结果(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厚度、滑膜增生厚度、滑膜彩色血流分级与CRP、ESR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1)。结论高频超声能较好地反映早期RA患者的病变情况,且对各病变的检出率高于X线片,高频超声检查指标与CRP、ESR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IL-1β、IL-6、IL-8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表达水平,分析sIL-2R与IL-1β、IL-6、IL-8及CRP的相关性,探讨sIL-2R在R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0例RA患者(RA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IL-2R、IL-1β、IL-6、IL-8的表达及免疫比浊法检测CRP的表达。分析sIL-2R与IL-1β、IL-6、IL-8及CRP的相关性。结果:RA组患者血清中sIL-2R、IL-1β、IL-6、IL-8和CRP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且sIL-2R在女性人群中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L-2R与IL-1β(r=0.556)、IL-6(r=0.478)、IL-8(r=0.729)及CRP(r=0.469)之间均呈正性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sIL-2R与RA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为寻找RA治疗靶点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双醋瑞因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醋瑞因(Diacerein)联合甲氨喋呤(MTX)及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细胞因子变化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用甲氨喋呤(10 mg/周)组、双醋瑞因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组(Diacerein 50 mg/次,每日2次+MTX 10 mg/周),n=60.总疗程52周,在2、6、26、52周进行疗效、细胞因子变化及安全性评价,以ACR20作为主要疗效指标,ACR50作为次要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2、6、26、52周2组达ACR 20%的患者比例,治疗组:20.3%(12/59)、40.7%(24/59)、81.4%(48/59)、91.5%(54/59),对照组:1.7%(1/59)、22.0%(13/59)、59.3%(35/59)、71.2%(42/59),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ACR 50%的患者比例,治疗组:0%(0/59)、13.6%(8/59)、50.8%(30/59)、83.1%(49/59),对照组:0%(0/59)、0%(0/59)、39.0%(23/59)、59.3%(35/59),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自第6周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52周时双醋瑞因联合甲氨喋呤组疼痛、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估(PGA)、健康评价(HAQ)、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IL-1、IL-6、TNF-α的改善和变化高于单用甲氨喋呤组(P<0.01, P<0.05).结论 双醋瑞因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显著改善其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甲氨蝶呤组,并且起效快、安全性好,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2017 年5 月-
2018 年5 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关节置换术或滑膜清理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9 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
该院同期行手术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30 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第3 天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
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MGB1 含量;取保存的所有研究对象的病损关节滑膜组织石蜡病
理切片标本,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HMGB1 的表达。结果 研究组血清
HMGB1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HMGB1 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SP 法染色
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HMGB1 在类风湿关节炎中高表达,其可能在类风湿关节炎组织损伤发生、
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