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血糖昏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血糖昏迷常见病因一、药物性低血糖昏迷1.胰岛素(糖尿病患者):见于注射过量,进食不足,进食时间延迟,腹泻等致葡萄糖吸收障碍,剧烈运动,联合应用其他药物如磺脲类降糖药、酒精、β阻滞剂、大剂量水杨酸盐、土霉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交感神经阻滞剂(可乐定、胍乙啶、利血平)、环磷酰胺及促蛋白合成类固醇等。2.磺脲类降糖药(糖尿病患者):见于用药过量,未进食或进食时间延迟,腹泻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自行注射胰岛素患者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的频次及腹部注射区域异常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治疗情况调查问卷,对250例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未重复使用一次性胰岛素笔用针头者仅有1例,占0.40%;腹部注射区域出现皮下淤血、皮下硬节、皮下脂肪萎缩异常情况者149例,占59.60%。结论自行注射胰岛素患者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现象严重,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减少长期注射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对胰岛素注射不当致低血糖昏迷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21岁。于2007—08—11因背部巨大痈,感染性休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诊入院。查体:T39C,P136次/min,R32次/min,BP85/55mmHg,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实验室检查:WBC19.6×10^9/L,尿常规(++++),急查血糖46mmol/L。立即给予抗感染、抗休克、降糖治疗,入重症监护病房实行特别护理。2d后病情明显好转,神志清,精神一般。血糖仍高,医师指示胰岛素6U、6U、4U三餐前皮下注射。第4天早晨,值班护士给患者注射了胰岛素后,患者未进食。  相似文献   

4.
不规范的胰岛素注射会造成许多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硬结、脂肪萎缩、皮下血肿以及注射部位的感染等。我院收治一例因注射胰岛素引起腹直肌鞘血肿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我注射胰岛素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现状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门诊自我注射胰岛素发生皮下脂肪增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100例未发生皮下脂肪增生的自我胰岛素注射患者作为对照,确定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胰岛素注射不规范、糖尿病病程>10年、胰岛素应用时间≥3年、同一针头应用次数>10次,胰岛素注射用量均是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岛素自我注射者皮下脂肪增生发生与其年龄、病程以及胰岛素自我注射规范性密切相关,可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鼻饲糖水终止胰岛素休克时,糖水的温度对病人苏醒的速度具有一定影响。为了证实这一印象,于1964年1~4月作了一系列的对照观察。方法:选择躯体情况良好而无其他并发症,胰岛素休克治疗过程中所用胰岛素剂量比较稳定,能在注射后两个半小时至三小时达到昏迷的青壮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仍按常规继续施行胰岛素休克治疗。进入昏迷后  相似文献   

7.
夜间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杜彩梅  李丽  刘庆军 《护理学报》2008,15(10):43-44
分析2005年3月—2008年5月9例发生在夜间熟睡后低血糖昏迷的原因有:病理、生理因素,器质性病变,用药不当,饮食、运动不当。护理对策:(1)对生理病理因素引发的夜间低血糖昏迷,掌握低血糖的高危征象,如病程长,伴有较重自主神经病变的老年患者;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及冠心病者;长期使用胰岛素和降糖药、近期未监测血糖者等,对此类高危人群列入重点交班及观察对象,密切监测夜间血糖。(2)对药物因素引发的夜间低血糖昏迷,指导患者在饭前30 min服用第1代磺脲类降糖药;对于夜间注射中效胰岛素的患者,护士在凌晨6:00左右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对于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指导患者保证注射剂量准确。(3)对饮食运动因素引发的夜间低血糖昏迷,耐心指导其计算出每日机体所需的热量,每日应最低供给150-250 g主食,在不进食或进食很少的情况下,应减药量;指导患者避免过量运动、空腹运动。(4)对B细胞瘤所致夜间低血糖昏迷,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少量多餐,白天每2~3 h进餐1次,夜间睡眠3-4 h后叫醒患者加餐,以预防低血糖昏迷。  相似文献   

8.
<正>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注射技术是胰岛素治疗的重要环节。腹部注射胰岛素因药物吸收快、吸收率高、脂肪较厚且疼痛较轻等优点,为注射首选部位,但由于糖尿病患者缺乏腹部轮换注射的知识,易形成皮下脂肪硬结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不利于控制血糖,增加了医疗成本和患者的痛苦[1]。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自行设计了一款糖尿病患者腹部轮换注射胰岛素定位背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一次性胰岛素注射针头在临床治疗中重复使用的现状。随着胰岛素注射笔使用患者的增多,因患者的经济状况、自认为未出现不良反应而疏忽、不知道重复使用针头的危害性等原因,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针头的现象十分普遍。认为护理人员应通过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让患者充分认识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针头的危害,指导其正确使用,减少重复使用频次,从而降低因重复使用造成的各种损害。  相似文献   

10.
曾维 《中国临床护理》2009,1(2):163-164
皮下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基本给药方式,给药时忌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以减少因同一部位注射而带来的不良反应,如局部皮疹、硬结,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我院现有的注射单上无“注射部位”一栏,从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皮下注射部位相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孙静娜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1):1032-1033
近年来,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患者逐渐增加,很多患者长期甚至终身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使用传统的注射器存在死腔、刻度读数不是注射单位、吸药时易导致污染、注射疼痛等缺点,不易被患者接受[1]。患者使用胰岛素笔自行注射胰岛素,因操作简便、准确、无痛,深受患者欢迎。胰岛素笔是一种胰岛素注射装置,大小比钢笔略大,  相似文献   

12.
股动脉是人体下肢动脉的主干,股动脉损伤如治疗不及时引起大出血,发生休克、下肢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我科于2008年9月收治1例因股部多次注射毒品致股动脉缺损患者,经实施人造血管植入术,患者康复良好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性和熟练度的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7—12月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按入院单双月随机分为传统组49例和工作坊组52例,传统组出院前1~2 d,护士床边指导患者胰岛素注射,指导内容有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笔装卸、笔芯置换、注射部位轮换方法,胰岛素贮存、医用废弃物处置等操作技术及知识,先由护士示范,再指导患者操作直至出院。工作坊组胰岛素注射技能培训的内容与传统组相同,10个工作日为1个培训周期,培训与治疗同步,时间提前,在患者入院后需要胰岛素注射治疗时即进行,配备有文字图片资料、影像设施、食物模具、各种胰岛素注射笔、血糖仪、注射模具等示教用具供患者学习、注射。结果出院时工作坊组胰岛素注射技能掌握情况好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随访两组患者注射操作情况,工作坊组预混胰岛素混匀手法不正确、未每次注射前排气、消毒方法不规范、进针方式和手法不正确、拔针方法不正确、胰岛素笔拆装不当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胰岛素贮存不当、胰岛素针头重复使用、废弃针头处置不规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工作坊形式开展胰岛素注射技能培训,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的规范性及熟练度,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出院后注射操作相关问题发生率,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韩红琴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58-1860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安全性.方法 调查收治的自我注射胰岛素的门诊和住院患者326例,应用自行设计胰岛素自我注射安全知识和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胰岛素自我注射过程中,患者对每次注射胰岛素后按时就餐执行率不高(46.3%),胰岛素错误混匀操作达52.3%,从不自测血糖人数占67.8%;患者服用降糖药时使用胰岛素未减量者为58.4%,无随身常备糖块习惯患者44.2%;54%的患者自我注射消毒方法不正确,54.6%患者为无规律更换注射部位,18.7%患者存在倾斜进针,注射后胰岛素针立即拔出者占30.8%.结论 应当加强自我注射胰岛素老年患者的自我注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用药注射安全意识,减少患者注射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行胰岛素笔皮下注射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内分泌内科品管圈活动开展前(2017年1月1日~10月31日)收治的80例确诊为糖尿病并需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注射常规护理干预;选择品管圈活动开展后(2018年1月1日~10月31日)收治的80例确诊为糖尿病并需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和持续改进;比较两组胰岛素注射方面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注射规范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笔注射相关知识掌握度、胰岛素规范注射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和胰岛素注射的规范率,提高护士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对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相关知识、行为现状,为针对性的自行注射胰岛素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就诊于上海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专科门诊的200例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66.1±12.39,自行注射胰岛素行为平均得分为69.64±10.02,均属中等水平。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行为得分与胰岛素自行注射相关知识得分、文化程度呈正相关;与近期餐后血糖、近期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讨论: 调查的糖尿病患者呈现老龄化、低文化程度状况,掌握自行注射胰岛素相关知识并不理想,自行胰岛素注射的操作欠规范。在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应该规范糖尿病患者自行胰岛素注射的操作,加强自行胰岛素注射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质圈管理方法对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时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成立品质圈小组,确定胰岛素注射存在问题,进行现况调查及原因分析,设定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指导。结果:50例胰岛素注射者经品质圈小组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对注射胰岛素技术及知识的掌握显著提高, P<0.01;患者FPG、餐后2hPG、HbA1c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P <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存在较多知识盲点及操作薄弱环节,通过品质圈管理系统、规范、全程地进行教育和指导,体现了优质护理的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品质圈活动激发护士的服务意识及主人翁的工作热情,提高护士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的管理方法。#$NL#$NL【关键词】品质圈;胰岛素注射;规范注射#$NL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必要性,并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1]。 在权威的《Diabetes Metabolism》上发表的由全球100多位专家共同探讨制定的“注射技术新推荐”指出:注射技术和注射装置在糖尿病注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关乎血糖控制的成败。然而最近完成的第二次全球注射技术现状调研中,488例中国胰岛素使用患者的调研结果显示:94.4%患者只在同一部位内进行轮换注射;超过四成的患者在同一部位过于频繁注射,影响胰岛素吸收;还有近三成患者针头重复使用超过10次以上,只有十分之一的患者每次使用新针头。因此,指导患者规范注射胰岛素, 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是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NL 品质圈又称质量管理圈,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之一,通常按8个步骤进行,即组圈、选定主题、现况分析制定活动目标、检查对策、实施对策、确认成效及标准化。体现并强调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同时强调了全员、全过程、全部门质量控制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NL1对象#$NL#$NL 研究对象以便利取样原则选择2112年6月~2012年10月, 在我科住院、符合WHO(1997 年) 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最小14岁,年龄最大78岁;1型糖尿病6 例,2 型糖尿病44例。所有患者住院前均居家注射胰岛素治疗,且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通常开始注射前由门诊医生或教育护士进行一次注射指导;注射时间<6月者18例,≥6月者3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继续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NL#$NL2 成立品质圈小组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非注射用药途径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药物,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胰岛素的使用基本上用注射的方法。几十年来,为了提高胰岛素的疗效,人们不断地改进胰岛素剂型,如中效、长效、超长效、速效、不同比例的预混胰岛素,并不断更新胰岛素注射装置如改良注射针头、笔式注射器、无针头注射器等。但终究离不开注射途径,由此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便,增加了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因此,胰岛素的给药方式一直是医药学界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胰岛素非注射给  相似文献   

19.
对本院2005年6月至2006年1月以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硫酸阿托品治疗的7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均未出现阿托品过量中毒现象,3例因自主呼吸一直未恢复,放弃继续抢救死亡,其余71例治愈出院,未留下任何后遗症。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心理障碍的社区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区医疗工作者,笔者经过4年走访和调查,发现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虽有部分患者注射过胰岛素,但由于各种原因某些患者自行中断了注射胰岛素。为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对使用胰岛素的心理障碍以及消除其顾虑后的效果,笔者于2001年4月-2005年10月对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不管是否使用胰岛素)或其家属进行了调查,了解其心理障碍,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发现干预后血糖控制效果显著提高,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社区按WHO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其中有48例注射胰岛素,48例中又有42例因对注射胰岛素有顾虑而自行停止。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