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毒     
【验方一】治梅毒。轻粉、胡桃仁、槐花炒研、红枣肉各二钱。捣丸,分作三服。第一日鸡汤下,第二日陈酒下,第三日茶下。五日疮干,七日痂落。神效。【验方二】鸡蛋一枚,去黄留白。入轻粉一钱,搅匀。纸糊,饭上蒸熟食之。  相似文献   

2.
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早期主要侵犯皮肤黏膜 ,晚期可侵犯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还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造成流产、早产、死胎或先天性梅毒。也可多年无症状 ,称潜伏梅毒。1 流行病学该病 15世纪中叶由于航海事业的发展及法意战争 ,通过海员和士兵使梅毒在欧亚两洲迅速传播 ,16世纪传入我国。建国以后 ,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取缔娼妓 ,治疗患者 ,在上世纪 5 0年代末 ,使该病得到了控制。近年来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 ,该病在我国又死灰复燃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 病因梅毒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3.
梅毒     
香川解毒剂 [成分剂量]山归来(土茯苓)木通各4.0克茯苓5.0克 川芎 忍冬各3.0克 甘草 大黄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梅毒、淋病及其他皮肤诸疾患。 [解说]本方为香川氏家方,系从江州民间所得,为通治梅毒之常用方。方中之山归来即土茯苓,乃梅毒疮家之必用药,能解毒利尿除湿,《本草备要》中言其有“治杨梅疮毒、瘰疬疮肿”之功;木通、茯苓清热利湿通淋;忍冬清热解毒;川芎活血;大黄解毒荡秽;甘草既有解毒之效,又能甘缓以护胃气。故诸药合用,可治梅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开放、人口流动增加,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大幅上升,据卫生部2007年11月公布,梅毒已位居我国传染病的第三位,妊娠期梅毒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5.
一、孕妇梅毒 (一)定义: 凡患有梅毒的妇女妊娠,或在妊娠期间患有梅毒的妇女称为孕妇梅毒。 (二)孕妇梅毒的临床表现: 参见本刊1986年第8期20页梅毒一、二、三期等章节,此处从略。 (三)孕妇梅毒的特点: 1.患有梅毒的孕妇往往不知自己患有梅毒,而在产生患有梅毒儿之后才发现自己患有梅毒。这可能是因为女性生殖器官解剖部位不同于男性,初期梅毒的硬性下疳发生在内生殖器不易发现,不如男性病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梅毒血清固定的增加导致梅毒治愈面临新的挑战,再加上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一现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临床和社会问题。虽然已经提出了关于其形成原因的各种理论,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然未知。自梅毒螺旋体完整基因组序列的确定及CDC分型方法创建,距今已有20年,学者们对梅毒菌株分子分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推动了梅毒的研究进展。本文就梅毒菌株类型与梅毒血清固定之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做一综述,为其研究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恶性梅毒     
梅毒在英国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其在H IV阳性男性中。作者描述1例高加索人,H IV阴性,女性患者,其为二期梅毒,并且具有恶性梅毒特征。患者显示前带现象,快速纤维蛋白溶酶反应素检测为阴性,但是性病实验室检查和梅毒螺旋体血凝集实验结果阳性。恶性梅毒@Watson K.M.T.$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King's College Hospital, London SE5 9RS, United Kingdom @White J.M.L. @Salisbury J.R. @Creamer D. @牛新武…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梅毒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康丽丽  肖昕  余明  熊爱华 《中国医刊》2005,40(10):31-32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成为一个危害公众健康的问题[1].梅毒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导致胎儿、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皮肤黏膜损害,骨损害,全身淋巴结肿大,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表现.  相似文献   

9.
妊娠梅毒与先天梅毒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孕期干预治疗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发生先天梅毒的关系,为先天梅毒的干预及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将427例已分娩的妊娠梅毒产妇按干预治疗(319例)和未干预治疗(108例)分两组,比较二者先天梅毒发生情况;对产妇及其所生新生儿TRUST滴度进行随访18个月并比较分析。结果未干预组先天梅毒发生率为16.8%(18/106),干预组先天梅毒发生率为0(0/319)。母亲生产时TRUST滴度与新生梅毒儿出生时TRUST滴度呈正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为0.4,P〈0.05);先天梅毒儿出生时滴度的高低与其是否有典型的先天梅毒临床表现相关,且先天梅毒儿出生时TRUST滴度≥1:32时,更易出现具有皮肤粘膜损害、黄疸、蛙状腹等临床症状(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而母亲梅毒分期与是否有典型的先天梅毒临床表现无关(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结论妊娠梅毒的筛查和干预治疗可有效阻断先天梅毒的传播,应高度关注疑似先天梅毒儿血清TRUST滴度继续升高的情况,将TRUST滴度≥1:32作为重要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研究先天梅毒感染与梅毒产妇的相关性。方法:搜集整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梅毒产妇及其所生婴幼儿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65例住院分娩产妇中422例患妊娠梅毒,随访中所有梅毒感染孕妇所生儿童2例感染,先天梅毒感染的发病率为4.74‰。结论:先天梅毒感染与梅毒产妇及其配偶的文化程度、职业和产妇既往流产史以及是否经过规范治疗有关。对特殊人群加强普及梅毒母婴传播知识,提高他们的筛查、治疗意识,能有效地控制先天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日渐增多,梅毒性心血管病在国外又开始受到重视。目前国内这方面的资料较少,为加深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本文特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一、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3.
梅毒别名考     
“广疮”梅毒并非中国土产,而是一种舶来病。据史书记载,1498年由葡萄牙商人将梅毒传至印度;1505年葡萄牙以及其他欧洲商人将梅毒传至我国广东,所以我国民间称梅毒为“广疮”。 “那波里病” 其实梅毒最早出现于美洲。1492年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水手们返回西班牙,将梅毒带回欧洲。梅毒的猖獗始于巴塞罗那,那波里保卫战时在军队里大流行,故梅毒在国外最初称做“那波里病”。后蔓延至各地,大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的发展,梅毒的诊断尤其是实验室诊断及治疗不断进步。该文就梅毒的诊断及治疗的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十八岁,因生梅毒性脓疮后患精神病,请医生治疗已久无效。吴丁桂先生认为是梅毒病菌伤脑而所发生之精神病,服以下药三帖有见效,服十帖精神病全好。山甲三钱、皂刺三钱、土茯三钱、生地三钱、银  相似文献   

16.
梅毒是一个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慢性传染病。大都为后天获得性传染,但也可能是先天性胎传。能侵犯全身的各器官。有显发期与隐性期。发病可早可晚,症状可轻可重。治疗好者可以断根,治疗不好者可以遗留严重后果。因此,一个正确的,即时诊断甚为重要。梅毒的诊断与其他疾病一样是一个综合性的。它需要:①一个详细可靠的病史;②一个全面的体格检查;③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尚需④x 线照像检查;⑤家庭调查。其情形可疑者更须⑥多次追查或⑦  相似文献   

17.
梅毒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程玉萍 《医学综述》2007,13(19):1470-1472
近年来,梅毒在中国发病率居高不下。表现出如下特点:由沿海开放城市向内陆城市再向农村地区蔓延的地区趋势,不同地区梅毒发病率和增长速度相差较大;发病人数中以中、小学文化程度为主,工人、无业、个体者为多;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随着梅毒的流行,男女病例数的比例越来越小,接近1;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病原体检查、抗体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等。这些方法对于不同时期梅毒的诊断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了解海南省梅毒流行状况及五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梅毒防治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海南省2008—2017年梅毒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统一的梅毒预防知识调查问卷,通过一对一面谈的方式调查海南省的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暗娼和MSM,分析比较五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2008—2017年海南省共报告梅毒病例33 759例。2008年以来,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2.52%。梅毒报告病例中农民占主体,11 132例,占32.97%,但农村居民梅毒知晓率最低,为55.07%;五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2.16%,其中MSM知晓率最高,为69.53%,城市居民、暗娼、流动人口分别为69.04%,63.97%,58.97%。五类人群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人获取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是宣传活动和电视,但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获得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以网络和朋友或同伴为主。结论 海南省梅毒报告发病率近年出现快速上升趋势,而五类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对不同对象采用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方式,逐步提高人群梅毒知晓率,降低梅毒的发生率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