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分析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骨代谢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行钙尔奇D联合唑来膦酸盐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仙灵骨葆胶囊治疗。于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疗程后及6个疗程后,测量患者的腰椎正位(L2-4)和右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并检测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包括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及骨转换指标包括骨钙素(OC)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 同时,分析BMD与OC、CTX-1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BMD较治疗前均增加(P均<0.05),但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BMD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OC均较治疗前上升(P均<0. 05)、CTX-1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 05);但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OC、CTX-1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 0. 05)。BMD与OC呈正相关性(r = 0.352,P =0.21),与CTX-1呈负相关性(r = -0.453,P =0.017)。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显著,能有效增加患者的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及骨转换状态,控制骨量减少;且OC、CTX-1与患者BMD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 POP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DASRR程序治疗方案长期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13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用DASRR方案按程序先用二膦酸盐2周(羟乙膦酸钠)或4周(阿仑膦酸钠),以抑制骨吸收活动;接着用氟化物1个月,以刺激骨形成;再用活性维生素D3及钙剂1个月以加强成骨,停药1个月自发诱导下一个骨代谢周期,再按上述程序重复周期,结果:通过2-12个重复程序的治疗,骨密度(BMD)多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腰椎增加13.41%(P<0.05),双髋部平均BMD增加9.36%(P<0.05);骨折率逐年降低,结论:DASRR程序长期治疗绝经后骨质疏公症能更显增加腰椎和髋部BMD,降低新骨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采用骨肽注射液配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对骨代谢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就治的96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采用钙尔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骨肽注射液,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骨代谢指标醋酸纤维素(Ca)、碱性磷酸酶(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OC)、BMD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P0.05);治疗后,两组ALP、BAP、OC及BM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骨肽注射液配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性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经脉冲电磁场治疗前后PTH、25OHD2、25OHD3指标值的变化情况,探讨脉冲电磁场治疗POP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绝经后患骨质疏松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对象的血清PTH、25OHD2、25OHD3指标及骨密度( BMD)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治疗前2组对象的各指标值,分析PTH、25OHD2+25OHD3与BMD的相关性。同时,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其血清PTH指标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25OHD2、25OHD3指标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PTH与BMD呈负相关(r=-0.57,P<0.05);25OHD2+25OHD3与BMD呈正相关(r=0.68,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TH水平降低(P<0.05);血清25OHD2、25OHD3水平及BMD升高(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通过对POP患者血生化及骨代谢的调节,能够有效提高提高骨密度,起到治疗POP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日常生活活动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70例。年龄50~88岁,平均68±15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HX2010型脉冲电磁场骨质疏松治疗系统联合钙剂,维生素D及双膦酸盐治疗,对照组采用钙剂,维生素D及双膦酸盐治疗,连续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VAS疼痛评分,ADL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及骨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VAS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4周治疗组VAS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无差异,治疗后4周ADL评分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两组骨密度无差异,治疗后24周骨密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脉冲电磁场可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骨痛,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低强度脉冲电磁场(PEMFs)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尿脱氧吡啶啉(U-DPD)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钙剂、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药物治疗6个月,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口服药物基础上加用PEMFs治疗,磁场强度2×10-3T,频率20Hz,每天40min/次,连续治疗8周后停用PEMFs,继续口服药物直至满6个月,并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时分别测定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U-DPD与BMD.结果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治疗组U-DPD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BMD相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强度PEMFs疗法能明显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程度,提高骨密度,达到骨重建目的,本疗法联合钙剂及促进钙吸收药物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药强骨胶囊对比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A强骨胶囊组、B利塞膦酸钠组及C对照组,治疗12个月,比较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检测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PG)及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与肌酐比值(NTXCr),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86例患者完成研究,A、B两组临床疗效较C组有显著差异,且A组起效更快;腰椎(L2-4)BMD12月时A、B两组分别增加(3.62±0.87)%,(4.45±1.53)%而C组为(-0.34±0.16)%(P<0.01),但A、B两组间差异不明显;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改变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P和BGP在12月时与治疗前比较A组升高,而B组降低,且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A、B两组NTXCr在12月时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利塞膦酸钠相比,强骨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亦疗效显著,改善肌无力、肌肉酸痛等临床症状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8.
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5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式进行12个月的药物研究,以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比较治疗前后0月、6月、12月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改变,同时检测骨代谢标志物血Ca、ALP、BGP及尿NTX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等药物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结果腰椎(L2-4)BDM用药6月时增加(3·29±1·18)%,12月时为(4·51±1·64)%,而对照组分别为(-0·62±0·24)%和(0·48±0·18)%,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 s三角区BMD改变在药物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反映骨形成标记物ALP和BGP在6月和12月时,药物组显著降低,骨吸收标记物NTx在治疗6月和12月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2例(7·1%)、皮肤搔痒、皮疹2例(7·1%)和血尿1例(3·6%)。结论利塞膦酸钠能有效阻止绝经后妇女的骨丢失,以腰椎骨量增加最为显著,并且显示该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林华  徐天舒  范璐  杨海明  陈新  钱程 《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2):1331-1336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盐(5 mg, 单次)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和跌倒风险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 观察期为1 年。91 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经知情同意后, 随机分为两组。唑来膦酸盐组45 例院唑来膦酸盐5 mg(30 min 静脉滴注, 1 次), 骨化三醇0.25 ug 和钙剂600 mg 及维生素D 125 ID(1 次/d, 1 年); 对照组46 例院骨化三醇0.25 滋g 和钙剂600 mg 及维生素D 125 ID(1 次/d, 1 年)。用药前和用药12 个月后测量腰椎尧髋部及股骨颈骨密度和跌倒风险, 并进行患者不良反应和随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1 年后, 两组各有41例患者得到随访。与干预前自身比较, 唑来膦酸盐组患者腰椎尧髋部总量和股骨颈骨量均明显增加, 分别为5.8%, 3.9%和2.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腰椎骨量与干预前自身比较有明显增加, 达4.4%。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跌倒风险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唑来膦酸盐组患者未见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 唑来膦酸盐(5 mg, 单次)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明显提高腰椎尧髋部和股骨颈骨密度, 联合应用活性维生素D 能进一步降低跌倒风险。唑来膦酸盐(5 mg)是临床骨质疏松症长期治疗疗效得以保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34)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严重骨质疏松症效果临床观察。方法98例严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骨骼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PTH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伊班膦酸钠治疗,为期12个月。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药物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腰椎L1~4及股骨粗隆、左侧股骨颈、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明显增加,且12个月后骨密度进一步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12个月后两组血清及碱性磷酸酶(ALP)、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s-CTX)、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及血清骨钙素(OC)水平均显著改变,且治疗组对ALP及s-CTX、BAP、OC及TRACP-5b影响更明显(P0.05),而两组血钙(Ca)及血磷(P)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TH联合伊班膦酸钠使用能有效提高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及腰椎骨密度,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