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橘核炮制品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橘核生品及3种炮制品(橘核麸炒,清炒,盐炙)中柠檬苦素、诺米林的量,探讨炮制对中药橘核成分的影响.方法 取橘核生品及3种炮制品,采用冷凝回流的方法提取试样,以HPLC法测定其中的柠檬苦素、诺米林.色谱柱为Diamonsil Ct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10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室温.结果 柠檬苦素在0.0494~0.4940 mg/mL,诺米林在0.0511~1.022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R2=0.9974),平均同收率分别为99.92%和100.10%,RSD值分别为1.27%和1.18%;橘核经炮制后两种有效成分有一定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HPLC测定方法准确、可靠,为橘核质量评价和标准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及橙皮苷部位的抗炎活性。方法:用1μg/mL的脂多糖(LPS)处理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采用NO试剂盒检测各实验样品对模型细胞NO释放量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及结论: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及橙皮苷部位均具有显著抗炎活性,且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的抗炎活性优于橙皮苷部位。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印楝干燥种子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系统分离,得到8个柠檬苦素类化合物。通过与文献报道的波谱数据对比,这些化合物被鉴定为salannin(1),1-detigloyl-1-isobutylsalannin(2),salannol-3-acetate(3),salannol(4),spirosendan(5),1-detigloyloxy-3-deacetylsalannin-1-en-3-one(6),nimbin(7),6-deacetylnimbin(8)。化合物2和5为属内首次分离,并且化合物5为目前发现的唯一1个C环开裂、并与D环形成螺环结构的柠檬苦素。化合物6为新天然产物。在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中,化合物6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白血病细胞(HL-60)具有一定生长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21.61±4.37)和(27.33±5.74)μmol·L^-1;7和8均对HeLa细胞表现出较弱生长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3.15±5.24)和(38.56±6.41)μmol·L^-1。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牛大力为原料,研究其不同部位总黄酮和多酚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法富集牛大力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和多酚,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采用ABTS法、DPPH法和FRAP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 茎的总黄酮和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26.32和96.982μg/mg。种子的总黄酮和多酚含量最低,分别为56.52和70.46μg/mg。抗氧化能力随着样品中总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升高而升高。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大小依次为:茎>叶>花>根>种子。茎对ABTS和DPPH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7.16和68.95μg/mL。铁还原氧化能力(FRAP)大小顺序为:茎>叶>根>花>种子。茎的FRAP值为0.56 mmol Fe(Ⅱ)/g DW。结论 牛大力不同部位含有较高的总黄酮和多酚含量,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抗炎、抗肿瘤及抗氧化作用活性差异,为进一步明确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的合理使用,扩大车前草临床用药,更好地开发利用车前草资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车前根、车前叶、车前子及除去根、叶、子剩余部位的指纹图谱;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力,Griess法测定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水平检测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抗炎活性;采用MTT法检测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抗肿瘤活性;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检测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抗氧化活性。结果: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指纹图谱既有相似性,又存在一定差异性。药效学数据显示,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均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肿瘤及抗氧化活性,其中抗炎和抗肿瘤活性车前叶活性最高,车前草剩余部位大于车前根,车前子活性相对较弱;抗氧化活性车前叶最高,车前根活性较低。结论:本研究明确了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醇提物指纹图谱及不同药用部位的抗炎、抗肿瘤及抗氧化活性差异,为进一步扩大车前草药材临床用药以及针对不同疾病合理利用不同药用部位精准用药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为车前草药用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及药用新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知母药材不同药用部位体外抗肿瘤、抗炎及抗氧化的作用,为知母进一步的合理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建立知母药材不同药用部位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MTT法研究知母不同药用部位对人胃癌HGC-27细胞、人肝Hepg-2细胞和人结肠癌Caco-2细胞体外增值抑制作用的影响;采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MTT法测定细胞活力,Griess试剂盒测定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水平,探讨知母不同药用部位的体外抗炎活性;采用二苯基苦酰肼基(DPPH)、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观察知母不同药用部位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HPLC指纹图谱显示,知母4个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叶、花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体外药效结果显示,知母不同药用部位作用于不同肿瘤细胞后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值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知母不同药用部位均能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的增殖,不同药用部位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知母花对DPPH及ABST的清除能力最强,其它部位活性顺序依次为知母叶、茎、根。结论:知母根、叶、花为抗肿瘤有效药用部位;知母不同药用部位均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作用,以知母茎抗炎作用最强,知母花抗氧化作用最强;本研究为知母不同药用部位针对不同疾病的合理使用提供实验依据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86-589
目的:探讨蒙药中槲皮素及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以红花和7种蒙药为材料,采用Folin-Denis法测定总酚含量,并采用DPPH抗氧化活性体外评价体系测定红花和蒙药的抗氧化活性,HPLC法进行槲皮素含量成分分析。结果:红花和7种蒙药槲皮素含量在0.21~1.42μg/mg范围内抗氧化性呈正相关系;除德都红花七味散蒙药以外其他的6种蒙药和红花总酚含量在27.35~79.97μg/mg范围内抗氧化性呈正相关系(R2=0.962),通拉嘎-5具有最高的总酚含量和最好的抗氧化能力。结论:红花和7种蒙药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根据槲皮素的含量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呈正相关性进一步评价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5种紫珠属药材中总酚、总黄酮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种紫珠属药材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采用清除O2-·,DPPH·,ABTS+·,·OH评价法、Cu2+螯合法、Fe3+还原法及对大豆卵磷脂脂质过氧化的抑制效果评价它们之间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 5种药材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相差较大,其中,裸花紫珠含量最大;各种方法所得抗氧化活性强弱顺序有区别;除了抗脂质过氧化外,其他方法所得结果均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5种紫珠属药材富含总酚和总黄酮成分,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五味子抗氧化活性与木脂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建立五味子抗氧化活性的快速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采自吉林省不同地区的37批不同五味子样品中的5种木脂素的含量,并分别从抑制肝、肾、脑中脂质过氧化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几方面测定了上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以SPSS 11.5软件进行了双变量相关性(biva-riate)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的逐步回归(stepwise)分析。结果: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醇甲与抑制肝脏、脑脂质过氧化、.DPPH清除能力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均呈正相关;五味子醇乙与4种抗氧化活性均有相关性(P<0.05或0.01),均呈正相关;而五味子甲素与抑制肝脏、脑脂质过氧化、.DPPH清除能力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五味子乙素仅与抑制脑脂质过氧化能力具有负相关性(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Bivariate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并分别得出木脂素与不同模型中抗氧化活性相关性的线性回归方程。采用另外10批样品的测定结果经回归方程模拟,所得的抗氧化活性与测定的抗氧化活性基本一致。结论: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的抗氧化活性评价模型,从而确定五味子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同时还可根据所测定的五味子中木脂素的含量来推测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建立金银花中抗炎活性成分獐芽菜苷、獐牙菜苦苷同时定量的方法。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獐芽菜苷、獐牙菜苦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结果表明獐芽菜苷进样量在6.85~548.00 ng、獐牙菜苦苷进样量在64.50~1 032.00 n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分别为Y=495 534 7X-213 11(r=0.999 4);Y=1 596 561X-24 132(r=0.999 9)。结论:所建立的定量方法快速简单,方法可靠,可作为金银花中抗炎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国槐Sophora japonica不同组织器官进行综合评价,为其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比色法检测样品中芦丁、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重金属含量以及Fe3+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DPPH·)、ABTS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FRAP)。运用SPSS 20.0软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国槐不同组织器官中4种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花蕾 > 花 > 花轴 > 叶 > 枝条;抗氧化能力依次为花蕾 > 花 > 花轴 > 叶 > 枝条,与黄酮类成分总量呈正相关。花和花蕾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部分叶、花轴和枝条中Cd超标。聚类分析将花和花蕾聚为一类,花轴、叶和枝条聚为另一类;主成分分析将8个变量提取为2个主成分(PC1和PC2),不同组织器官间PC1值有明显差异,不同批次间表现在PC2值上有差异。结论 国槐花及花蕾中重金属含量低,黄酮类成分含量高,抗氧化活性强,品质优良;花轴及叶也含有较高的黄酮类成分及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人参Panax ginseng内生真菌强壮土赤壳菌Ilyonectria robusta RSA2004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以期发现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该菌大米固体发酵的95%乙醇水提取物经硅胶、SephadexLH-20凝胶及HPLC等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核磁共振、质谱、圆二色谱(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ECD)、计算ECD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细胞毒性。结果 从人参内生真菌强壮土赤壳菌RSA2004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强壮土赤壳菌内酰胺A(1)、根赤壳菌素(2)、单青霉素I(3)和单青霉素IV(4)。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3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为(9.37±3.1)、(5.13±2.5)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命名为强壮土赤壳菌内酰胺A;化合物1和3对MDA-MB-231细胞增殖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P53突变基因和抑癌基因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60例NSCLC组织标本和2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的Survivin、P53突变基因、PTEN基因表迭情况。结果①在60例NSCLC组织标本中,Survivin、P53,PTEN表迭结果分别为47例(78.33%)、42例(70.00%)、27例(45.00%)。在2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Survivin、P53基因无表达,PTEN阳性表达18例(90%)。②Survivin、P53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P53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NSCLC的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PTEN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NSCLC组织(P〈0.01)。PTEN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及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NSCLC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③Survivin与P53在NSCLC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PTEN与Survivin、P53在NSCLC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urvivin、P53突变基因、PTEN基因的异常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三者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P53突变基因和PTEN基因可作为诊断肺癌和评价肺癌预后的参考标志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与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对组织或细胞病理证实的35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采集全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标本,三色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35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3例,稳定13例,进展9例,疾病控制率为74.2%。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差异。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微。治疗后T淋巴细胞可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的西医分型分期与中医证候分布的关系,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经病理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共计383例,采用调查表形式,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组织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治疗前的中医证候情况等。结果Ⅰ期肺癌与Ⅲ期肺癌比较,中医证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肺癌与Ⅳ期肺癌比较,中医证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期肺癌与Ⅲ、Ⅳ期肺癌比较,中医证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Ⅰ期肺癌与Ⅱ期肺癌比较,Ⅲ期肺癌与Ⅳ期肺癌比较,中医证型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中医证型分别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相关性,但是肺癌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搜索2002年~2012年国内外各种医学期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万方、维普、中国知网、Medline等医学数据库,并结合手工搜索相关杂志。按系统评价方法筛选RCT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一年生存率、瘤体变化、生存质量评分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中药组相对化疗组,1年生存率情况:RR=1.44,95%CI(1.15,1.80);瘤体有效率:RR=0.56,95%CI(0.44,0.71);瘤体稳定率:RR=1.00,95%CI(0.93,1.07);卡氏评分情况:RR=2.52,95%CI(2.05,3.08)。结论中医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提高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卡氏评分方面较一线化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优势。瘤体有效率方面存在劣势,但因纳入研究的文献存在发表性偏倚,其可靠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在瘤体稳定率方面与一线化疗方案相当,结果具有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刺五加注射液对肺癌患者血NKC,TNF活性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ASI)对肺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与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73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n=39,注射ASI)和观察组(n=34,不用任何免疫调节剂)。另选6 1例对照组(对照A组30例为非癌胸病患者,对照B组31例为正常人)。检测TNF和NK细胞活性及免疫球蛋白(IgG ,IgA ,IgM)。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NF -α活性水平与两对照组相当,显著低于观察组,TNF- β和免疫球蛋白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和两对照组(P<0. 0 1)。NK细胞活性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和两对照组。结论:认为ASI对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有调控作用,可用为肺癌患者免疫调节辅助药。 相似文献
18.
Yuanyuan Yang Yanmei Chen Jun Hao Wu Yueting Ren Bo Liu Yan Zhang Haiyang Yu 《Phytotherapy research : PTR》2023,37(4):1488-1525
Regulated cell death (RCD) refers to programmed cell death regulated by various protein molecules, such as apoptosis, autophagy-dependent cell death, and necroptosis. Accumulating evidence has recently revealed that RCD subroutines have several links to many types of human cancer; therefore, targeting RCD with pharmacological small-molecule compounds would be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strategy. Moreover, plant natural compounds, small-molecule compounds synthesized from plant sourc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have been widely reported to regulate different RCD subroutines to improve potential cancer therapy. Thus,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on updating the intricate mechanisms of apoptosis, autophagy-dependent cell death, and necroptosis in cancer. Moreover, we further discuss several representative plant natural compoun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that regulate the above-mentioned three subroutines of RCD, and their potential as candidate small-molecule drugs for the future canc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个月前后血浆蛋白,找出差异蛋白,为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进一步研究提供差异蛋白组学证据基础。方法收集8例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浆,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血浆蛋白质,PDQuest 7.1.0图像分析软件识别差异蛋白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图像分析软件识别出11个差异蛋白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7种差异蛋白(异构体2的纤维蛋白原α链、载脂蛋白E、簇蛋白亚型2、甲状腺素、未知功能蛋白、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载脂蛋白A 4),未鉴定出的蛋白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鉴定出为Ⅱ型细胞骨架蛋白1。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血浆蛋白有一定的影响,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可作为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的补充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