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中鼻甲部分切除对鼻内镜手术远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鼻内镜手术中是否保留中鼻甲一直是鼻科医生争论的焦点,虽然开放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重要性已被广泛接受,但中鼻甲的手术处理仍有争议。我科对近6年来接受鼻内镜手术的904例鼻窦炎鼻息肉病人,是否切除中鼻甲对其远期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副中鼻甲和第二中鼻甲鼻内镜手术切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因双侧鼻塞伴头痛5年,无流涕及鼻出血,于2004-11-12以“鼻中隔偏曲”收入院.既往体健.查体:全身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鼻中隔向左侧高位偏曲,右侧中鼻甲前方可见副中鼻甲,1%麻黄素棉片收缩后在鼻内镜下见副中鼻甲后方有第二中鼻甲,右侧中鼻甲与鼻中隔相贴,双侧下鼻甲不大,中鼻道未见异常分泌物及鼻息肉,鼻咽部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手术的中鼻甲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鼻内镜手术中鼻甲处理一直存在争议,如何妥善处理中鼻甲与术后疗效密切相关。现就我院6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对中鼻甲的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鼻内镜手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如何做到鼻内镜手术既能去除病变又能保持鼻腔鼻窦的正常功能,既保留中鼻甲又能防止术后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保持术后中鼻道及鼻窦窦口的通畅引流,仍是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就中鼻甲的生理功能及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窦手术中中鼻甲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56例92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中鼻甲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鼻甲的不同的病态特点予以不同处理,并分析其术后疗效。结果56例92侧患者中,34侧中鼻甲息肉样变,4侧中鼻甲肥大,20侧中鼻甲骨质增生,22侧泡性中鼻甲,12侧反向偏曲中鼻甲,术后随访6个月至1.5年,并定期门诊内窥镜复查,治愈73侧,好转17侧,无效2侧。结论鼻内镜手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应根据中鼻甲的病变程度、范围和类型进行个性化处理,尽量保留中鼻甲的正常解剖结构,减少对中鼻甲的不必要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鼻窦手术对中鼻甲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鼻内镜外科手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各种类型慢性鼻窦炎的治愈率,但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也不少见,其中以中鼻甲漂移和粘连最常见。如何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妥善处理中鼻甲成为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总结我科2002年10月-2005年10月行鼻内镜外科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52例,探讨妥善处理中鼻甲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下鼻甲的处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鼻甲作为鼻腔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目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那么如何在FESS手术中恰当的处理下鼻甲,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下鼻甲,现对这一问题作一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慢性鼻窦炎症状改善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鼻甲垂直部长度≥25mm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前各项观察指标(鼻塞、流涕、头痛、嗅觉VAS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 Kennedy评分、CT Lund Mack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实施经鼻内镜鼻窦、鼻息肉手术并清除中鼻甲本身病变(泡甲、肥厚、息肉样变等)后,根据CT测量结果,以保留中鼻甲垂直部长度约21mm为参考值,切除多余的中鼻甲垂直部游离缘(即切除长度=CT测量长度-21 mm);对照组完成鼻窦、鼻息肉手术,按传统理念处理中鼻甲病变和变异,需要时切除中鼻甲前下部1/2~2/3。术后随访10~12个月,观察主观症状(鼻塞、流涕、头面痛及嗅觉障碍)、内镜检查Lund Kennedy评分、病情控制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各种症状VAS评分和内镜Lund Kennedy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均<0.05);术后试验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及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鼻塞及头痛的改善、鼻内镜Lund Kennedy评分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流涕、嗅觉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炎伴鼻息肉、鼻窦炎伴中鼻甲病变者,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部分切除”主要针对过长的中鼻甲垂直部,必须是在处理中鼻甲病变(泡甲、肥厚、息肉样变等)、保证中鼻道一定宽度后才予切除,有助于术后鼻部症状的改善和减少术腔粘连,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的中鼻甲处理技巧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39侧)和对照组48例(54侧),观察组强调中鼻甲的处理上尽可能保障中鼻甲空间结构和形态上的相对正常;对照组采用传统的Messerklinger术或wigand术式。术后6个月对比两组中鼻甲的稳定性,中鼻道狭窄或粘连的发生情况以及按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9,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Lund—Kennedy评分为(1.89±1.31)分,低于对照组(2.48±1.4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P〈0.01)。术后观察组中鼻甲结构良好稳定,中鼻甲轻度外移、中鼻道狭窄、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3种情况的发生率分别为83.2%、4.1%、6.7%,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44.9%、21.6%、1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10.77,P〈0.01)。结论保障中鼻甲空间结构和形态上的相对正常有助于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减少术后不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中鼻甲功能性部分切除对于有中鼻甲病变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依中鼻甲有无病变及是否行中鼻甲切除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两组手术时间、疗效、中鼻甲粘连和术后主观症状评分。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0.53±6.25)min、对照组为(58.11±6.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5, P<0.001);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其中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8.95%(30/38),观察组为81.58%(3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鼻甲粘连率(χ2=4.155, P=0.042)和主观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8, P=0.031)。 结论 对有中鼻甲病变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时行功能性部分中鼻甲切除,能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中鼻甲粘连率、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中鼻甲部分切除对嗅觉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开展鼻内镜手术以来,涉及中鼻甲对嗅觉影响的报道较少。中鼻甲自身是否存在嗅神经上皮细胞没有最终确认,中鼻甲部分切除对嗅觉的影响没有定论。本研究目的是探讨鼻内镜下中鼻甲部分切除后对其嗅觉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不同中鼻甲处理方法与慢性鼻窦炎手术疗效及鼻功能恢复之间
的关系。方法为l62例、302侧慢性鼻窦炎和(或)鼻息肉患者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中鼻甲病变包括肥
厚及息肉样变。依中鼻甲切除与否分为中鼻甲切除组与保留组,按分层抽样、摒弃Ⅰ型和Ⅱ型l期病例的原
则分组。结果(1)中鼻甲保留组治愈、好转及无效分别为72%(36/50)、28%(14/50)和O;中鼻甲切除组治
愈、好转及无效分别为76%(38/50)、24%(12/50)和0。经x 相似文献
13.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常用方法,1999年10月~2004年5月我科共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53例,全部手术鼻内镜下完成,手术分别采用了下鼻甲剪、切吸器和咬切钳3种方式,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中对异常中鼻甲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中对异常中鼻甲处理后尽可能给予保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36例伴有中鼻甲异常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在行FESS时,根据不同中鼻甲异常(息肉样变、肥大、气化、外移或反折),分别给予相关手术处理,并尽可能地保留中鼻甲原解剖结构。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经半年以上的随访,治愈33例(91.7%),好转3例(8.3%);患者主观感觉通气满意34例(94.4%),明显改善2例(5.6%);中鼻甲与中隔粘连2例(5.6%);中鼻甲形态良好。结论对伴有中鼻甲异常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在行FESS中对异常中鼻甲进行恰当处理并尽可能保留其原解剖结构,对术后改善症状、减少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临床意义,且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5.
鼻塞是鼻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多数因为鼻腔狭窄引起,而鼻腔结构异常是鼻腔狭窄的主要原因,鼻腔结构异常包括鼻中隔偏曲,中下鼻甲肥大等.近几年来我科采用鼻内镜下下鼻甲鼻中隔联合手术矫正患者鼻腔结构异常,扩大鼻腔容积,改善鼻腔通气,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鼻声反射结合鼻内镜检查评价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周对60例接受FESS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使用鼻声反射仪器检测手术治疗前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MCSA)、鼻腔容积(NV)及鼻气道阻力(NAR)的变化,结合鼻内镜的检查,评估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结果: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鼻内镜下见患者各组鼻窦开放良好,同时MCSA、NV增加,NAR降低,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声反射结合鼻内镜检查作为手术前后鼻功能的检测手段,可对手术疗效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鼻内镜不同下鼻甲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双侧下鼻甲的同一术式处理。A组72例,行双侧下鼻甲骨黏骨膜下骨质部分切除术;B组66例,行双侧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6及12个月的恢复以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鼻阻塞视觉模拟评分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阻力检测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远期疗效优于B组。结论两种术式都保留了下鼻甲的黏膜以及舒缩功能的血窦组织,在进行有效减容的同时,保留下鼻甲正常的功能, 但从远期效果来看,下鼻甲前端黏骨膜下入路骨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明显好于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对于下鼻甲黏膜下组织增生或(和)下鼻甲骨质增生所引起的鼻阻塞均有良好的效果,值得适当放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重点解决部位是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这一区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中鼻甲作为OMC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功能逐渐被揭示,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发展,其手术处理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少年慢性鼻窦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对131例青少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接受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随访1年,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31例中治愈111例(84.7%),好转17例(13.0%),无效3例(2.3%),总有效率97.7%。结论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经保守治疗无效时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疗效满意,术后随访及综合治疗影响手术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程学仕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1(5):242-243
我科自1997年以来,开展了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大部分病例均进行了半年至一年以上的随访,现将资料完整的39例患者临床效果做一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9例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19~72岁。其中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33例,慢性单纯性鼻窦炎6例,所有病例均进行鼻窦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根据1997年海口标准进行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