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摘要: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Cb)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作用。方法  选取Hp阳性胃溃疡102例,采取随机双盲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2周,观察组口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铋剂钾片+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对照组在上述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空白胶囊;后2周,停用抗生素和枸橼酸铋剂钾片。疗程结束后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9.46%,对照组为76.00%,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2.69%,对照组HP为64.00%,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为18.00%,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b联合四联疗法能够提高胃溃疡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2.
潘云芳 《当代医学》2007,(21):49-50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病人分为酪酸梭菌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疗效.结果 酪酸梭菌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酪酸梭菌治疗组退热时间、粪便性状、便次及化验检查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酪酸梭菌是治疗小儿腹泻有效并易于被接受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李晓滨   《中国医学工程》2012,(9):175+179-175,179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采用酪酸梭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在此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微量血胆红素检测仪,对两组患儿每日胆红素变化进行监测,两组胆红素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日均胆红素下降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胆红素降至102.5mol/L以下时间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酪酸梭菌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毒副作用低,明显改善了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联合美沙拉嗪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3%的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酪酸梭茵组、美沙拉嗪纽、酪酸梭菌联合美沙拉嗪组。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粘膜肉眼改变及病理组织学积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粘膜组织中HSP27的表达量,ELA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的表达量。结果酪酸梭茵和美沙拉嗪都可以降低实验小鼠DAI积分,减轻肠道的组织学损伤程度;与模型组相比,酪酸梭茵组、美沙拉嗪组、酪酸梭菌联合美沙拉嗪组,结肠中HSP27的表达都上调(P〈0.05),血清中TNF-α的表达都下降(P〈0.05),其中美沙拉嗪组与酪酸梭茵组治疗效果相当(P〉0.05),酪酸梭菌联合美沙拉嗪组治疗效果最佳(P〈0.05)。结论酪酸梭菌和美沙拉嗪对急性期UC都有治疗作用,二者联合用药效果更佳,其部分机制可能与上调HSP27,抑制TNF—α的表达而减轻肠道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姬盼盼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810-1812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Hp转阴率、组织学再生黏膜成熟度及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PG)、组织三叶因子1(TFF1)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Hp转阴率和组织学再生黏膜成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PG和TFF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PG和TF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组织学再生黏膜成熟度,促进Hp转阴,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37例诊断为NASH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及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随访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患者肝功能、血脂、BMI、CRP、肝脏/脾脏CT比值。结果治疗前,两组ALT、AST、G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GG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ALT、AST、GGT水平比对照组更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C、LDL-C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I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BM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脾CT比值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肝/脾CT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保肝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血脂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是否能影响酪酸梭菌对小儿腹泻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第1组(G_1组)的96例年龄在0~11个月的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1组(C_1组)和治疗1组(T_1组)各48例;将第2组(G_2组)的112例年龄在12~59个月的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2组(C_2组)和治疗2组(T_2组)各56例,C_1组与C_2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T_1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宝乐安(主要成分为酪酸梭菌)500mg,2次/d;T_2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宝乐安500mg,3次/d;比较治疗后各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T_1组患儿较C_1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T_2组患儿较C_2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_1组较G_2组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酪酸梭菌可用于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且治疗效果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对并腹泻症状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9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86例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结果治疗组腹泻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酪梭酸菌能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肠道益生菌共生,有利于支气管肺炎患儿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Cb)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Cb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胃泌素、胃动素水平,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胃部炎症反应,提高胃动力和Hp根除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四联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及蒙脱石散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腹泻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6日收治的4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入院或治疗中伴发腹泻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伴发腹泻患者经单独酪酸梭菌活菌、单独蒙脱石散、酪酸梭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后,腹泻均能好转。结论 初步考虑酪酸梭菌及蒙脱石散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腹泻的可能有疗效,但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存在很多未知处,患者肠道是否出现器质性病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阿司匹林促进胃酸分泌的途径与溃疡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促进胃酸分泌的途径及溃疡复发的机制。方法:用乙酸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待第25天溃疡完全愈合后,用阿司匹林诱导已愈合的溃疡复发。在模型复制后的第55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测了环加氧酶-1、环加氧酶-2和胃泌素(Gas)在胃黏膜中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胃黏膜中的前列腺素E2的含量,还测定了胃液的pH、再生黏膜厚度、扩张腺体数。结果:环加氧酶-1积分光密度在模型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和阿司匹林组中没有差异,而阿司匹林组环加氧酶-2与Gas的积分光密度高于模型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P〈0.01);阿司匹林组再生黏膜扩张腺体数高于模型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P〈0.01),而再生黏膜厚度、前列腺素E2含量、pH值都低于模型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环加氧酶的活性导致前列腺素E2生成减少,进而促进G细胞Gas的表达,引起壁细胞分泌胃酸增多,导致愈合质量下降,使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12.
田红  胡赞芬 《四川医学》2000,21(5):408-409
目的 比较胃溃疡与胃癌的发病特点。方法 分析本院近10年来302例胃溃疡与300例胃癌在年龄及病灶部位差异。结果 胃溃疡平均发病年龄42岁,胃癌55岁。胃角溃疡占胃溃疡的40.4%,而胃角癌仅占胃癌的5.7%;贲门癌占胃癌的30.0%,而贲门溃疡仅占胃溃疡的1.9%。结论 有利胃溃疡发生的部位不利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Guo J  Koo MW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4):1519-1522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异构酶COX-1和COX-2在大鼠胃溃疡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和活性变化。方法:采用乙酸胃腔内注射方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采集溃疡诱导后1h-15d的溃疡基底、边缘和正常胃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组织中COX-1和COX-2的mRNA表达及蛋白质水平,采用测定组织匀浆液代谢花生四烯酸产生前列腺素E的能力的方法检测标本的总COX活性。结果:溃疡诱导后溃疡基底的COX-2的mRNA和蛋白质在炎症期(6h-3d)高度诱导表达并且其蛋白质在溃疡愈合期(3-15d)维持较高水平。COX-1的表达变化在溃疡诱导前后相对恒定。溃疡基底组织及溃疡边缘组织匀浆液随溃疡的愈合表现出更高的总COX活性,而溃疡 周围正常组织的COX活性变化不显著。结论;在溃疡愈合期仍保持高水平表达和活性的COX(特别是COX-2)可能在损伤愈合和组织重建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建立幽门结扎型大鼠胃溃疡模型,研究溃疡散对胃溃疡的防治作用。【方法】随机将50只Wista雄性大鼠分成5组,每组10只,即:阴性对照组,溃疡散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溃疡散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灌胃溃疡散0.52g/kg,0.26 g/kg,0.13g/kg,3次/d。阴性对照组:制模方法同上,生理盐水灌胃,2ml/次,3次/d。阳性对照组:雷尼替丁灌胃0.27g/kg,3次/d。各组连续给药5 d,第5日灌胃后禁食24 h。于第6日,乙醚麻醉后制备幽门结扎型大鼠胃溃疡模型。计算胃液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溃疡指数。【结果】溃疡散高、中、低剂量组溃疡指数分别为1.52±0.41、2.13±0.56、2.76±0.75与阴性对照组5.01±0.82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液量分别为7.19±0.14、8.51±0.43、9.34±0.61ml均高于阴性对照组5.01±0.82ml(P<0.05)。总酸度分别为86.08±7.19、90.94±19.21、96.17±13.71 mEq/L,低于阴性对照组126.8±17.5 mEq/L(P<0.05)。胃蛋白酶活性分别为151.43±10.37、165.41±16.36、190.32±8.36 u/ml,与阴性对照组290.55±14.21 u/ml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溃疡散能够有效减少胃酸分泌量、胃蛋白酶活性,防止胃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无水乙醇型和利血平型小鼠胃溃疡模型溃疡指数的影响.[方法]制作无水乙醇型和利血平型小鼠胃溃疡模型,检测溃疡指数及血清MDA含量.[结果]青蒿素明显降低无水乙醇型和利血平型小鼠胃溃疡模型的溃疡指数及无水乙醇型胃溃疡小鼠血清MDA含量.[结论]青蒿素对由无水乙醇和利血平所致小鼠实验性胃溃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灯盏花素对吲哚美辛所致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吲哚美辛致急性胃溃疡模型,观察并比较了灯盏花素与西米替丁对胃溃疡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灯盏花素可使吲哚美辛所致的胃溃疡面积明显减少,溃疡抑制率达70.7%,西米替丁的溃疡抑制率为85.3%,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兰索拉唑对大鼠出血-休克所诱发的应激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方法:大鼠麻醉后按每200 g体重3 ml放血,诱发出血-休克应激性胃溃疡,观察静脉注射兰索拉唑(15 mg/kg,30 mg/kg,60 mg/kg)对胃溃疡指数和胃黏膜的影响,并与奥美拉唑(30 mg/kg)及生理盐水组相比较。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不同剂量兰索拉唑组大鼠胃溃疡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0.01),胃黏膜细胞损伤程度显著减轻(P<0.05或0.01),且有良好的量效关系。同等剂量下,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的抗溃疡作用相似。结论:兰索拉唑对大鼠出血-休克应激性胃溃疡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阿斯匹林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体外细胞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某些肿瘤具有抑制作用。本文采用噻唑蓝体外细胞毒试验(MTT),观察阿斯匹林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阿斯匹林对SGC-7901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阿斯匹林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8873和0.8256,P值均小于0.001)。小剂量阿斯匹林联合5-Fu作用于SGC-7901,其生长抑制率有明显提高。结论:阿斯匹林具有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长的作用,与5-Fu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35-37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三联疗法对胃溃疡伴胃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胃溃疡伴胃出血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瑞巴派特。两组均治疗12周。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再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嗳气、呕血/便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近期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率及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巴特派三联疗法能改善胃溃疡伴胃出血患者临床症状,不增加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