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HPV16 E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15例正常宫颈组织、14例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CIN)、11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CIN)以及61例浸润性宫颈癌标本进行了HPV16 E6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HPV16 E6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CINⅠ~Ⅱ、CINⅢ及浸润性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5)、7.14%(1/14)、36.36%(4/11)、59.02%(36/61).高级别CIN和浸润性宫颈癌中HPV16 E6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低级别CIN(P〈0.05),HPV16 E6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HPV16 E6蛋白的检测可能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蛋白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20例宫颈癌组织、49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2~3)、4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1)、37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正常宫颈、CIN1、CIN2~3、宫颈癌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8%(4/37)、12.5%(5/40)、42.9%(21/49)、89.2%(107/120)。宫颈癌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CIN2~3、CIN1及正常宫颈组织(均P<0.01);EGFR蛋白在CIN2~3中表达显著高于CIN1和正常宫颈组织(均P<0.01);CIN1和正常宫颈组织之间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肿瘤浸润深度更深的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浸润深度较浅的患者(P<0.01)。结论EGFR在宫颈癌进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抗宫颈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3.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201-203
目的探讨食管不同病变组织中Pim1蛋白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食管内镜检查的食管活检组织标本182例,其中正常鳞状上皮组织37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4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3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7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组织中Pim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im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食管正常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m1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24.3%(9/37)、62.8%(27/43)、70.9%(22/31)、76.1%(54/71)。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m1高表达率显著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χ2=11.89、14.79、26.70,P<0.05),食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m1蛋白高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m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 Pim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mac和MDM2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宫颈鳞癌和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mac和MDM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Smac蛋白在正常宫颈、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5/15)、85%(17/20)、72%(18/25)及65%(39/60)。MDM2蛋白在正常宫颈、子宫颈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5)、10%(2/20)、22.4%(6/25)及61.7%(37/60) Smac和MDM2蛋白的表达在正常宫颈对照组和CINII-III及与宫颈鳞癌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鳞癌中Smac和MDM2蛋白表达在淋巴结有无转移及组织分化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mac蛋白和MDM2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435,P〈0.001)。结论Smac和MDM2这2种蛋白互相调控,其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IF-1α和P53蛋白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HIF-1α和P53蛋白在20例宫颈鳞状上皮组织,2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54例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其中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HIF-1α在宫颈鳞状上皮、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35.71%、64.81%,三者阳性表达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HIF-1α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表达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HIF-1α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1);HIF-1α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表达与在宫颈癌中的表达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IF-1α在CINⅠ、CINⅡ、CINⅢ中表达率分别为0.0%、37.50%、63.64%,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研究还表明HIF-1α在宫颈癌组织学类型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蛋白在宫颈鳞状上皮、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35.71%、74.07%,三者阳性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表达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P53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1);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表达与在宫颈癌中的表达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53蛋白在CINⅠ、CINⅡ、CINⅢ中表达率分别为0.0%、33.3%、54.55%,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研究还表明P5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学类型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HIF-1α与P53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发展,出现逐渐上升的阳性表达趋势,直到宫颈癌组织中,HIF-1α与P53蛋白均出现强阳性表达,并且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相关性。结论HIF-1α与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宫颈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宫颈癌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宫颈鳞癌患者40例、CIN患者50例及正常宫颈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患者鳞状上皮组织和间质中RAG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RAGE蛋白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宫颈鳞癌中均有表达,在三者中的表达逐渐增高;(2)RAGE蛋白在CINⅠ、CINⅡ、CINⅢ中的表达逐渐增高;(3)RAGE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在不同分化的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依次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而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血管侵犯无关。结论RAGE在宫颈鳞癌的癌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与宫颈鳞癌的组织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cl-2蛋白和Bag-1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3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25例CINⅢ(原位癌4例)及36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组织中的Bcl-2和Bag-1蛋白进行检测,并以20例子宫肌瘤经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Bcl-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10.00%、43.57%、76.00%、66.67%,其表达在CIN和宫颈癌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g-1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15.00%、48.72%、72.00%、83.33%,其表达在正常组织与CIN和宫颈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中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中Bcl-2与Bag-1蛋白表达同时增加。结论: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鳞状上皮癌中均有Bcl-2、Bag-1过表达,表明它们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均起重要作用。Bcl-2与Bag-1在肿瘤早期抗凋亡作用相互增强,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肖洪玉  吴文清  谢红艳  包小梅 《吉林医学》2010,31(19):3059-3060
目的: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 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 1α)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lut 1、HIF 1α在7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58例宫颈癌及30例癌旁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Glut 1和HIF 1α蛋白在宫颈癌、CIN和正常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变的进展,Glut1和HIF1α表达率均升高。但此两种蛋白在宫颈癌和CIN组织中的表达并没有呈现从子宫颈正常组织、上皮内瘤变、宫颈癌发展过程中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Glut 1和HIF 1α蛋白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宫颈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关会娟  赵琰  曹东辉 《实用全科医学》2010,8(5):584-585,F0003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分级中的意义,以指导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治疗。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反应性增生、60例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和20例宫颈癌中p16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中p16蛋白呈阴性表达,p16的表达强度CINⅠ〈CINⅡ〈CINⅢ〈CC;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p16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16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流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标记物,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肃省武威市食管癌组织中生物代谢酶Ⅰ相酶细胞色素(CYPIA1)和Ⅱ相酶谷胱甘肽转硫酶MI(GSTM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I(GSTT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multiplex—PCR方法检测216例正常对照f血液)和189例食管癌组织中代谢酶基因CYPIA1和GSTM1、GSTT1的多态性。结果食管癌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CYP1A1基因M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频率分别为74.1%和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分别占58.7%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基因型可能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增高有关(OR1.956);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分别占51.9%和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基因未明显增加对食管癌的易感性(OR1.169);GSTM1、GSTT1联合缺失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38.6%和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携带CYPIA1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与GSTM1、GSTT1缺失基因型的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增加(OR2.385,95%CI1.094-3.495)。结论单独的CYP1A1MspI多态突变基因型或者GSTT1缺失基因型与食管癌的易感性不相关;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及其与GSTT1缺失基因型、CYP1A1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同时存在可增加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提示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可能为食管癌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且与其他缺陷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人体对内外源性致癌物的代谢能力影响个体对胃癌的易感性。影响胃癌遗传易感性的代谢酶基因主要有:与Ⅰ相代谢有关的CYP1A1、CYP2E1基因和与Ⅱ相代谢有关的GSTM1、GSTT1基因等。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在胃癌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抗流1号对197例发热患者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方法:体温T≥37.5℃的患者197例,根据患者有无接触甲型H1N1病例,分为密切接触组25例,一般接触组48例,非接触组124例。进行体格检查、查血常规和胸片,服用抗流1号中药制剂(红景天、大青叶、虎仗和贯众),根据症状和病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或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疗,观察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治疗情况。结果:密切接触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降低的患者明显多于非接触组(P〈0.01);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密切接触组与非接触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中医辨证治疗的患者密切接触组与非接触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以扶正和清热解毒为主的抗流1号能有效的预防甲型H1N1的传播可以起到降低发病率、减轻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外周血RRM1和ERCC1及BRCA1基因表达水平.方法:分别构建RRM1、ERCC1和BRCA1及管家基因β-actin质粒标准品,以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制备标准曲线,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外周血中RRM1、ERCC1和BRCA1及管家基因β-actin的mRNA进行检测.结果: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品的熔解曲线均呈单峰,特异性良好,说明基本无非特异性扩增.结论:所建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特异性好,准确度、灵敏度高,为后续研究构建了理想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新型甲型H1N1流感主要临床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临床特征。方法依据国家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试行版第三版诊断,将1起以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的疫情暴发202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其中62例住院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归纳此次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结果调查202例患者中,发热是最普遍的全身表现,其中低热52例占25.74%,中等程度发热99例占49.01%,高热51例占25.25%;局部症状中以咳嗽为最常见占77.23%;患者有乏力49.5%、头痛49.5%、头晕47.52%、咽痛47.52%、流鼻涕47.03%、鼻塞45.05%、打喷嚏40.59%;四肢酸痛和腰背酸痛分别占28.71%、36.63%;62例住院患者中外周血白细胞异常者14例,淋巴细胞异常者29例,肝功能ALT轻度升高6例,胸片有肺部感染者4例,心电图异常者2例。结论此次甲型H1N1流感的全身中毒症状主要以发热、乏力、头痛、头晕、四肢和腰背酸痛等为主,局部症状以咽痛、流鼻涕、鼻塞、打喷嚏为主,血常规可有异常,并发细菌感染时胸片异常,心脏、肝脏受累的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1A1基因3'-UTR(3'-非编码区)6235T-C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群异常体液型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按维吾尔医学将乳腺癌患者分为4种体液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新疆汉族137例乳腺癌患者和148名健康对照组CYP1A1基因3'-UTR6235T-C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各组间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 (1)CYP1A1基因3'-UTR6235T-C位点3种基因型和两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异常胆液质型乳腺癌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90,P=0.012;x2=7.102,P=0.008),其中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在异常胆液质型乳腺癌患者组的分布频率(16.4%和39.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7%和25.7%).(2)CYP1A1基因3'-UTR6235T-C位点3种基因型和两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异常黑胆质型乳腺癌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38,P=0.036;x2=5.824,P=0.016),其中TC、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在异常黑胆质型乳腺癌患者组的分布频率(56.9%,9.8%和39.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1.9%,4.7%和25.7%).结论 CYP1A1基因3'-UTR6235T-C位点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可能与新疆汉族维吾尔医异常胆液质型和异常黑胆质型乳腺癌的发病有关,可能与异常黏液质型乳腺癌易感性无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olymorphism of cytochrome P450 1 Al Gene 3'-UTR (3'-untranslated region ) 6235T-C and breast cancer with abnormal Hilit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of Xinjiang. Methods Th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body fluids according to Uighur medical theories. And the technique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genotypic and allelic frequencies of 6235T-C polymorphism situated in 3'-untranslated region of CYP1A1 gene in 137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abnormal Hilit and 148 normal control subjects in Han population of Xinjiang province. Results ( 1 )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enotypic and allelic distribution frequencies of CYP1A1 gene 3'-UTR6235T-C were found betwee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abnormal Sapra Hilit and controls ( x2 = 8. 790, P = 0. 012;x2 = 7. 102,P = 0. 008 ). The frequencies of CC genotype and C allel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abnormal Sapra Hilit ( 16. 4% vs 39. 8% ) than in controls ( 4. 7% vs 25. 7% ). ( 2 )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enotypes and allelic distribution frequencies of CYP1A1 gene 3'-UTR6235T-C were found betwee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abnormal Savda Hilit and controls ( x2 = 6. 638, P = 0. 036;x2 =5. 824, P =0. 016). And the frequencies of TC, CC genotypes and C allel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abnormal Savda Hilit ( 56. 9%, 9. 8%, 39. 2% )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s (41.9%, 4.7%, 25.7%). Conclusion The CC genotype and C allele of 6235T-C polymorphism of CYP1Al may be linked with breast cancer with abnormal Sapra Hilit and abnormal savda Hilit in Chinese Hah population of Xinjiang province. But they are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susceptibility to breast cancer with abnormal Balgham Hilit.  相似文献   

17.
Fan R  He J  Zhang X  Jiang TJ  Xie YX  Zhou ZP  Yan HY  Li WG  Tu B  Zhao 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947-2948
目的 研究成人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免疫学和炎性指标在病程中的变化趋势及轻/重症患者的差异.方法 检测解放军第三○二医院2009年1~12月收治的148例轻症和18例重症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和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血清补体C3、C4和CH50,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急性期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和单核细胞数量上升,恢复期淋巴细胞数量回升和单核细胞数量回落.急性期重症组T淋巴细胞数量、CD4+和CD8+T细胞绝对值均明显低于轻症组.急性期两组CRP均上升,重症组较轻症组升高更明显;恢复期两组CRP较急性期均明显回落,但轻症组的回复快于重症组.急性期多数患者CH50有轻微上升,重症组CH50高于轻症组.结论 淋巴细胞计数、CD4+和CD8+T细胞绝对值及CRP、CH50等指标有助于监测病情轻重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Liu FH  Li MY  Luo J  Li WY  Wamg BN  Yang Y  Kuang Y  Zuo B  Ma XY  Jiang Z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6):1863-1865
目的 观察抗感颗粒在鸡胚和BALB/c小鼠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 (1)鸡胚实验:将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接种9日龄鸡胚,再将不同剂量的抗感颗粒注入鸡胚,以血凝效价为指标,观察抗感颗粒对流感病毒的作用,设立流感病毒对照组和利巴韦林片对照组,每组6个鸡胚.(2)小鼠实验: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病毒感染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利巴韦林片组及抗感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小鼠.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灌胃给药,以实验小鼠的生存情况、死亡保护率及延长生命率等指标观察抗感颗粒的抗流感病毒作用.结果 在鸡胚实验中,抗感颗粒高、中剂量组均能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并达到显效结果,病毒血凝效价比流感病毒对照组分别低了5个、3个稀释度.在小鼠实验中,抗感颗粒各剂量组均能减轻感染小鼠的发病症状,减少小鼠死亡,死亡保护率为35.0%~55.0%;生存时间延长,延长生命率为73.0%~88.9%、最低有效剂量为3.00g/kg.结论 抗感颗粒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鼠死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期间,被隔离飞行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在对从美国疫区归国的37例学生实行医学隔离过程中给予集体晤谈和个别访谈,并在隔离期满3天时采用SAS和SDS自评量表进行测量,在隔离前后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量。结果被隔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P〈0.05);隔离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隔离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P〈0.05)。结论良好的心理干预可以将危机事件转变成促进学生成长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胡芦巴的降脂机制,观察经胡芦巴水溶液处理后,Caco-2细胞中NPC1L1(胆固醇吸收的主要载体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方法将胡芦巴水溶液暴露于Caco-2细胞中24、42、48小时,未处理组作为对照组,从细胞中分离mRNA进行Real-Time PCR分析,采用ABI PRISM7000生物程序分析系统测定Caco-2细胞的NPC1L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胡芦巴水溶液处理的Caco-2细胞NPC1L1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未治疗组)相比降低47%。结论胡芦巴可降低Caco-2细胞的NPC1L1的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