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对甲苯二异氰酸脂(TDI)哮喘小鼠黏蛋白MUC5AC表达及气道黏液分泌的影响.方法 在体内水平上建立TDI小鼠哮喘模型,实验分4组:对照组、TDI溶剂(AOO)致敏激发组、TDI致敏激发组、RAGE抑制剂处理组.采用糖原染色评估各组间气道黏液分泌情况,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法检测MUC5AC表达水平.同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间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磷酸化水平.在体外水平配制TDI-人血清白蛋白(TDI-HSA)复合物,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及经慢病毒转染空载体和shRNA-RAGE载体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检测各组MUC5AC及ERK通路分子表达情况,加入ERK抑制剂U0126后,进一步评估MUC5AC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DI哮喘组小鼠糖原染色阳性率及MUC5AC表达升高(P<0.05),p-ERK表达增多(P<0.05),RAGE抑制剂处理组糖原染色阳性率及MUC5AC表达较TDI组减少(P<0.05).同时,p-ERK表达下降(P<0.05).体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TDI-HSA处理组MUC5AC mRNA及p-ERK表达增多(P<0.05),sh RNA-RAGE组MUC5AC mRNA及p-ERK表达下调(P<0.05),ERK抑制剂预处理组,MUC5AC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TDI小鼠哮喘模型下RAGE可能通过激活ERK通路促进黏蛋白MUC5AC的表达及黏液高分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IM-1)表达对哮喘小鼠气道MUC5AC及Th2细胞因子的作用,探讨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和TIM-1抗体组,每组10只。检测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IM-1+细胞比例、气道MUC5AC mRNA表达、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3、IL-4、IL-5表达及黏液细胞和细胞内黏液量的改变。结果(1)哮喘组及TIM-1抗体组小鼠外周血PBMCs中TIM-1+ 细胞比例(11.20%,5.1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0.64%,P<0.05);而TIM-1抗体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2)哮喘及TIM-1抗体小鼠气道黏液细胞MUC5AC mRNA相对表达(17.3±1.4,5.6±0.3)及IL-13[(16.80±0.63) ng/ml,(5.70±0.64)ng/ml]、IL-4[(614.72±117.39)pg/ml,(325.78±86.54)pg/ml]、IL-5[(1681.13±613.55)pg/ml,(513.42±86.87)pg/ml]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1, (1.09±0.25)ng/ml,(17.56±3.01)pg/ml,(30.78±9.67)pg/ml ],TIM-1抗体组小鼠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哮喘组(P<0.05)。(3)气道MUC5AC及IL-13表达与TIM-1+细胞表达均呈正相关,r1=0.946,P1=0.004; r2=0.984,P2=0.000. 结论 哮喘小鼠外周血TIM-1+细胞升高,可致气道黏液过度分泌;抑制TIM-1表达可减少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调节TIM-1表达有可能成为减少黏液高分泌及治疗哮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 Nec-1)抑制受体相互作用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 RIPK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炎症模型的作用。方法 采用星形胶质细胞(MA细胞),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LPS组、Nec-1组及Nec-1+LPS组。使用RIPK1抑制剂Nec-1(50μM预处理30 min,共处理24 h)作为给药手段,使用LPS(0.1μg/mL处理24 h)刺激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系(MA细胞)构建神经炎症细胞模型。使用3-(4,5-二甲基-2-噻唑基)-2,5-二苯基-2H-四氮唑鎓溴化物[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 MTT]检测细胞活力,以确定LPS的安全浓度;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IPK1的表达,以确定LPS和Nec-1的最终工作浓度;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对尘螨诱导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黏液高分泌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哮喘组和治疗组小鼠使用尘螨过敏原进行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治疗组小鼠于每次激发前2 h予3.5 g·kg-1苏黄止咳胶囊PBS溶液灌胃,对照组、哮喘组予PBS溶液灌胃,连续灌胃7 d。检测各组气道高反应[增强呼气间歇(Penh)值],HE染色观察肺部炎症,评估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数量,过碘酸雪夫染色(PAS)评估小鼠气道杯状细胞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别评估小鼠气道MUC5AC蛋白和mRNA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4、IL-5和IL-13水平以及血清中尘螨特异性IgE抗体(HDM-sIgE)含量。结果与哮喘组相比,治疗组Penh值、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细胞、MUC5AC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HDM-sIgE含量、IL-5和IL-13水平均显著减少(均P<0.05),肺部炎症浸润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气道杯状细胞增生现象明显减少。结论苏黄止咳胶囊能抑制IL-5、IL-13及sIgE分泌,减轻尘螨诱导哮喘气道炎症和黏液高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RIPK1)对骨关节炎(OA)病理进展的影响。 方法将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白细胞介素-1β组(IL-1β组)和IL-1β+RIPK1短发夹RNA腺病毒载体组(IL-1β+sh-RIPK1组)。使用5 μg/L IL-1β刺激小鼠原代软骨细胞,同时使用腺病毒敲低RIPK1表达,检测软骨细胞炎症指标和衰老表型变化。在体内实验中,构建小鼠OA模型,同时使用腺病毒敲低关节软骨中RIPK1的表达,通过免疫印迹、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和qRT-PCR观察小鼠膝关节病理进展和衰老表型。 结果在体外细胞实验中,IL-1β刺激能显著上调软骨细胞炎症表型。敲低RIPK1表达后,软骨细胞炎症表型受到明显抑制,且软骨细胞衰老表型也显著下调(P<0.05)。同时,体内动物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结论敲低RIPK1抑制软骨细胞衰老水平延缓OA病理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染色质重构复合物核心催化亚基(Brg1)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周龄 雌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和Brg1-/-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2s上特异性条件敲低Brg1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 对照组、哮喘组、Brg1敲低对照组(Brg1-/-)和Brg1敲低后构建哮喘模型组(Brg1-/-+哮喘),每组10只。哮喘组和Brg1-/-+哮喘组用 鸡卵清蛋白(OVA)制备过敏性哮喘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收取标本,用ELISA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 黏蛋白MUC5AC和IL-13的表达。糖原染色检测小鼠气道杯状细胞的增生和黏液分泌,q-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气道 黏蛋白MUC5AC的表达和定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STAT6、p-STAT6的表达。结果Brg1-/-+哮喘组较哮喘组 气道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分泌均显著减少,BALF中IL-13、MUC5AC表达明显降低,肺组织MUC5AC mRNA表达显著降低, 同时肺组织STAT6和磷酸化STAT6显著下调。结论Brg1-/-敲低的小鼠建立哮喘模型时气道黏液分泌较野生型小鼠减轻,其可 能通过影响STAT6从而抑制黏蛋白MUC5AC的表达,抑制支气管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表明Brg1具有促进哮喘气道黏液高分 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鼠哮喘模型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ary syncytial virus,RSV)气道炎症及重构与哮喘治疗激素敏感性之间的联系。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对照组,单纯卵蛋白 (OVA)致敏哮喘组(A组)、OVA致敏哮喘+地塞米松(DEX)组(B组)、OVA致敏哮喘+RSV感染组(C组)、OVA致敏哮喘+RSV感染+ DEX组(D组),每组10只;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γ干扰素(IFN-γ)浓度;病理切片行HE染色、Van Gieson 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气管外周炎性分级和气道胶原沉积情况。结果A、C、D组与对照组比较IL-4、IL-5及TGF-β1浓度升高,气道胶原沉积、炎症浸润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比较,C组与A组比较,TGF-β1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炎症及气道胶原沉积加重。结论RSV感染哮喘小鼠可引起明显的Th2细胞炎性反应及气道重构;应用激素干预治疗后,气道炎症及重构进一步加重,表明RSV感染哮喘小鼠对激素治疗敏感性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CD1d单克隆抗体对鸡卵清白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1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抗CD1d单克隆抗体组、哮喘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抗CD1d单克隆抗体组、哮喘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OVA和PBS致敏和激发;抗CD1d单克隆抗体组在激发前1h尾静脉注射抗CD1d单克隆抗体,哮喘组和对照组以等量PBS代替。分别采用HE和PAS染色检测肺组织学和支气管杯状细胞数量;瑞氏-姬姆萨染色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OVA特异性IgE和BALF中IL-4、IL-5、IL-13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肺Ⅰ型NKT细胞、IL-4~+和IFN-γ~+Ⅰ型NKT细胞的数量。结果:抗CD1d单克隆抗体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和气道基底膜杯状细胞减少;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血清OVA特异性IgE和BALF中IL-4、IL-5、IL-13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均P<0.05)。抗CD1d单克隆抗体组小鼠肺Ⅰ型NKT细胞、IL-4~+和IFN-γ~+Ⅰ型NKT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哮喘组(均P<0.01)。结论:抗CD1d单克隆抗体可能通过抑制Ⅰ型NKT细胞活性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9.
金华良  王利民  王娇莉  夏俊波  马胜林 《浙江医学》2017,39(11):860-864,870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哮喘缓解期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缓解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雷帕霉素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致敏与激发制备哮喘模型,休息3周后,采用卵蛋白再次激发1周,在小鼠休息期间治疗组采用雷帕霉素或地塞米松干预。采用Buxco无创肺功能仪检测气道高反应性;Luminex测定肺泡灌洗液IL-4、IL-5、IL-13、IL-17及INF-γ水平;肺组织HE染色评价观察小鼠肺组织气道炎症;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p-S6、S6、AKT、p-AKT(S473)蛋白含量;流式分析测定肺泡灌洗液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结果与正常组及哮喘缓解组比较:哮喘模型组气道反应性升高(P<0.01),灌洗液IL-4、IL-5、IL-13及IL-17水平增加(均P<0.01),肺组织气道炎症评分增高(P<0.01),肺组织mTORC1信号通路下游蛋白p-S6蛋白增加(P<0.01),灌洗液Treg细胞比例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在乙酰甲胆碱浓度为6.25mg/ml时,可降低Penh值(P<0.01),同时降低肺泡灌洗液IL-4水平(P<0.01),并抑制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P<0.01),而肺组织mTORC1信号通路下游蛋白p-S6蛋白下降(P<0.01),但雷帕霉素可降低肺泡灌洗液Treg细胞比例(P<0.01)。结论在哮喘缓解期应用雷帕霉素,其可通过mTORC1信号通路显著抑制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炎症;在哮喘缓解期应用雷帕霉素,对控制哮喘再次发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小分子化合物WP1130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 细胞生物学水平:WP1130预处理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或人THP-1细胞后,利用多种NLRP3炎症小体活化剂(Nigericin、ATP、MSU、胞内LPS转染)活化NLRP3炎症小体,使用poly A:T活化AIM2炎症小体,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caspase-1和IL-1β的分泌水平,确定WP1130对NLRP3炎症小体的抑制效果及其特异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igericin诱导的线粒体损伤情况,探究WP1130是否影响NLRP3炎症小体组装活化的上游信号。动物水平:将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感染性休克组(LPS组)、WP1130治疗组(WP1130+LPS组),ELISA检测小鼠血清和腹腔液中IL-1β、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 WP1130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多种激动剂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P<0.05),但对非炎症小体相关炎性因子IL-6、TNF-α的分泌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WP1130对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无显著影响(P>0.05)。机制研究表明,WP1130并不影响NLRP3炎症小体组装活化的上游信号线粒体损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相较感染性休克组(LPS组),WP1130治疗组(WP1130+LPS组)小鼠血清和腹腔液中IL-1β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TNF-α的分泌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WP1130能够特异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苯二异氰酸盐(TDI)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改良的Son氏等方法制备TDI-人血清白蛋白(TDI-HSA).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DI-HSA和HSA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135-E6E7活力的影响;分别用浓度为10、20、30、40μg/ml的HSA和TDI-HSA处理HBE135-E6E7,以未加任何处理因素的HBE135-E6E7为对照组.用半定量RT-PCR同时扩增各组HBE135-E6E7VEGF和β-actin基因片段,从基因水平上比较各组VEGF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40μg/ml以下浓度的HSA和TDI-HSA不影响HBE135-E6E7活力;HBE135-E6E7组成性表达VEGF189和VEGF165;与10μg/ml HSA组以及对照组相比,10μg/ml TDI-HSA组HBE135-E6E7 VEGF189和VEGF165的表达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20、30、40μg/ml的TD1-HSA组与相应浓度的HSA组以及对照组相比,HBE135-E6E7 VEGF189和VEGF165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且随着TDI-HSA浓度的增加,HBE135-E6E7 VEGF189和VEGF165的表达亦随之增加(P<0.05).结论 TDI显著增加HBE VEGF表达,这可能是TDI诱发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以小鼠RAW264.7巨噬 细胞为研究对象,在有或无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抑制剂Znpp处理下,采用青藤碱和/或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应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6 mRNA表达, ELISA检测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免疫荧光试验分析细胞自噬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HO-1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作用后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6表达和释放增多,自噬相关蛋白LC3绿色荧光 聚集,HO-1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加用青藤碱处理能减少TNF-α和IL-6表达和释放,进一步促进LC3 绿色荧光聚集,增加HO-1水平(P<0.05);用HO-1抑制剂Znpp预处理后,青藤碱对LPS诱导TNF-α和IL-6表达和释放的 抑制作用减弱,LC3绿色荧光聚集减少(P<0.05)。结论:青藤碱能减轻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其机制可 能与HO-1介导的自噬激活有关,这为青藤碱应用于炎症反应的防治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炎性反应模型中,姜黄素对胆固醇逆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RAW264.7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姜黄素10 μmol/L组,姜黄素20 μmol/L组,脂多糖(LPS)组,姜黄素10 μmol/L+LPS组和姜黄素20 μmol/L+LPS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中RAW264.7细胞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LPS刺激可显著上调RAW264.7细胞ABCA1和TNF-α基因的表达(P<0.05),下调ABCG1基因的表达(P<0.05);姜黄素处理后可进一步上调ABCA1基因的表达(P<0.05),但是对ABCG1和TNF-α基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炎性反应条件下,姜黄素可进一步上调胆固醇逆转运关键基因ABCA1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硬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表达和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的抑制作用.方法 传代培养的小鼠RAW264.7细胞分5组接种于6孔板,每组为3孔.C组为仅加RPMI 1640培养液的对照组,LPS组为在RPMI 1640培养液的基础上加500 ng/mL LPS的诱导组,M1组为在LPS组基础上加1 mmol/L硫酸镁的干预组,M5组为在LPS组的基础上加5 mmol/L硫酸镁的干预组,M10组为在LPS组基础上加10 mmol/L硫酸镁的干预组.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及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内HMGB1 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MGB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M1、M5、M10组的RAW264.7细胞活性分别为1.35±0.10、1.34±0.11、1.31±0.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PS、M1、M5、M10组细胞上清液中HMGB1蛋白的含量分别为(82.80±9.15)、(81.26±8.47)、(56.69±6.21)、(50.71±6.62)ng/mL,均显著高于C组(C组为0,P值均<0.05);M5、M10组细胞上清液中HMGB1蛋白的含量均显著低于LPS及M1组(P值分别<0.05或0.01).LPS、M1、M5、M10组细胞中HMGB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35±0.161、1.416±0.124、0.873±0.093、0.774±0.067,均显著高于C组的0.195±0.020(P值均<0.05);M5、M10组细胞中HMGB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LPS及M1组(P值分别<0.05或0.01).结论 硫酸镁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表达和释放HMGB1,通过抑制与脓毒症致死性密切相关的关键炎性因子,可能对脓毒症患者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清火败毒饮方(qinghuobaiduyin,QHBDY)对晚期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在RAW264.7巨噬细胞中表达的影响,以了解其抗炎症反应的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方法:以RAW264.7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正常SD大鼠血清、烧伤SD大鼠血清和中药QHBDY治疗后SD大鼠血清干预细胞,应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HMGB1表达。结果:正常SD大鼠血清干预RAW264.7巨噬细胞后,HMGB1 mRNA的表达量与正常RAW264.7巨噬细胞中HMGB1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烧伤SD大鼠血清干预RAW264.7巨噬细胞,HMGB1的表达量在干预3 h增高后又降为低水平表达,至18 h后急剧增加,于36 h达到高峰,至48 h仍维持高水平表达;应用中药QHBDY治疗后SD大鼠血清干预RAW264.7巨噬细胞,HMGB1的表达量在干预3 h增高后又降为低水平表达,于24 h出现缓慢增加,但较烧伤SD大鼠血清干预组低,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血清能引起HMGB1在RAW264.7中的高表达;中药QHBDY治疗后SD大鼠血清能降低RAW264.7中HMGB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镁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表达和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促进作用。方法传代培养的小鼠RAW264.7细胞分为4组,接种于6孔板,每组为3孔,4组分别为含1mmol/L硫酸镁的RPMI1640培养基组(C1组)、含0.1mmol/L硫酸镁的RPMI1640培养基组(C0.1组)、含1mmol/L硫酸镁的RPMI1640培养基加500ng/mLLPS的刺激组(L1组)和含0.1mmol/L硫酸镁的RPMI1640培养基加500ng/mLLPS的刺激组(L0.1组)。孵育24h后,收集细胞及细胞培养上清液,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内HMGB1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MGB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C0.1组与C1组间HMGB1mRNA及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1组和L0.1组HMGB1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C0.1组和C1组(P值均<0.05),L0.1组又显著高于L1组(P值均<0.05)。结论低镁促进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表达和释放HMGB1,可能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对破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为研究IL-17在正畸力致牙根吸收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系细胞RAW264.7,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梯度浓度0.1、1.0、10.0和100.0μg·L-1IL-17,作为0.1、1.0、10.0和100.0μg·L-1IL-17组,对照组细胞培养液中不加入IL-17。对各组RAW264.7细胞进行破骨细胞诱导,诱导第5天时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破骨细胞诱导成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破骨细胞诱导第5天时各组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MMP-9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破骨细胞诱导第5天时各组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MMP-9mRNA表达水平。结果: TRAP染色,RAW264.7细胞诱导第5天时可见TRAP染色阳性细胞,体积大,多核(细胞核≥3个)。ELISA和PT-PCR法检测,经破骨细胞诱导第5天时,与对照组比较,1.0、10.0和100.0μg·L-1IL-17组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MMP-9和MMP-9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1.0μg·L-1IL-17组比较;10.0和100.0μg·L-1IL-17组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MMP-9和MMP-9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10.0μg·L-1IL-17组比较,100μg·L-1IL-17组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MMP-9和MMP-9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IL-17可以促进破骨细胞中MMP-9表达,且其促进作用随着IL-17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As)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制备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蛋白活性变化。结果RAW264.7细胞培养3 d后,台盼蓝染色细胞活力95%。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RAW264.7细胞后TNF-α蛋白活性明显增强,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组与ox-LDL组比较有差异(P0.05);ox-LDL刺激RAW264.7细胞后ICAM-1蛋白活性明显增强,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组与ox-LDL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一定程度上能减少TNF-α、ICAM-1的蛋白表达,减少TNF-α、ICAM-1的表达可能是当归补血汤抗As损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段蕴铀 《医学争鸣》1989,10(5):319-322
用自行设计的袋式吸入试验装置,对18例可疑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哮喘进行了TDI特异性吸入激发,确诊12例为TDI哮喘,其中速发型反应3例,迟发型反应6例,双向反应3例。吸入TDI后FEV_1,PEFR,V_(50)和V_(25)均有明显下降(P<0.01),提示TDI对大小气道的口径均有影响。用TDI和人血清白蛋白(HSA)交联剂作皮肤过敏试验,12例TDI哮喘中11例呈阳性;62例接触TDI但无呼吸道症状的工人中11例呈阳性;18例不接触TDI的普通哮喘患者均为阴性。因此,我们认为TDI-HSA皮试对TDI哮喘的诊断有辅助价值,但不能替代特异性吸入激发试验。并认为袋式吸入激发装置与方法,准确合理,且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