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科ICU护士仪器设备报警疲劳风险的影响因素, 并建立预测模型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河南省2所三级儿童专科医院的300名儿科ICU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模型构建, 其中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25份。于2021年4—5月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的110名儿科ICU护士用于模型验证, 其中发放问卷11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采用自制基线评分量表采集相关基线信息, 采用医疗设备报警管理问卷及仪器设备报警疲劳相关量表进行调查,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测模型建立, 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效果,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预测价值评估。结果 225名儿科ICU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管理因素得分为(48.67±4.35)分, 医疗设备报警管理阻碍因素得分为(39.67±3.67)分, 临床报警疲劳总分为(22.32±2.83)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30岁、工作年限<5年、带病工作、护师及以下职称、倒班、无设置医疗设备警报的习惯、医疗设备管理因素均为儿科ICU护士仪器设备报警疲劳的独立危险...  相似文献   

2.
<正>医疗废物为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的废物[1],医疗废物对健康人群造成的危害也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医院实习护生是未来医疗、预防、保健的后备力量,了解他们对医疗废物处理的知识、态度、行为,为相关教育培训提供参考依据,将对医疗废物管理有重要意义。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3年3月对大同地区2所三级甲等医院全日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程度的现状及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疗设备报警管理问卷和临床报警疲劳量表对123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报警疲劳总分为(18.88±3.68)分,整体得分率为53.94%。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学历、职称、科室、工作年限、是否倒夜班及医疗设备报警管理因素、ICU护士感知到的阻碍因素是影响ICU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ICU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强化医护人员报警安全意识,强化医疗设备报警的管理,降低ICU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  相似文献   

4.
随着重症医学科(ICU)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危重患者的病死率有了明显的降低。但是,由于大量的监护仪器和新型医疗设备在临床当中的应用,病房内会出现仪器频繁报警的现象,就容易产生报警疲劳,这不仅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报警疲劳的概念、ICU报警疲劳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ICU护士的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临床设备报警管理问卷及临床报警疲劳量表于2016年5月—6月对南昌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18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临床报警管理的得分为(49.23±5.29)分;ICU护士感知的前3位医疗设备报警管理阻碍条目依次为"频繁的误报警导致我对监护仪报警声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下降""我在合理设置仪器报警参数方面存在困难""我认为目前针对报警仪器规范使用的系统培训不足";ICU护士的报警疲劳得分为(19.88±3.72)分,得分最高的条目为"报警使我感到焦虑不安"。结论误报警率高与系统培训不足是影响报警疲劳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医疗设备报警管理工作,避免报警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大型肾脏病专病门诊中建立危急值报警制度的必要性。[方法]试验组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于门诊随访中出现危急值的272例病人,通过建立危急值报警团队,制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报警制度,由护士长对所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对照组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于门诊随访中出现危急值的301例病人,按常规门诊管理,未实施危急值报警制度。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门诊管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门诊无一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医疗干预时间由实施前的36min缩短至10min左右,门诊医患纠纷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7.97%降低到1.82%,危重病人的急救例数由实施前的38例降低到10例;且试验组病人对门诊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危急值报警制度,保障了大型肾脏病专病门诊的护理安全,提高了大型肾脏病专病门诊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杨晶  肖华霞  金丹  林芳 《全科护理》2021,19(1):133-135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ICU)护士的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5月—2018年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疗设备报警疲劳影响因素问卷及临床报警疲劳量表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64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临床报警疲劳得分为(20.25±6.09)分,得分最高的条目为“仪器报警使我感到焦虑不安”。以报警疲劳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排班情况、误报警的体验可以解释ICU报警疲劳总变异的50.3%。结论:排班情况和误报警率高是影响报警疲劳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避免报警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ICU作为一个集中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科室,各类监护仪器使用频繁,进而各类报警数量极大,信息过载加之部分报警错误,对ICU患者安全及ICU工作人员与患者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不利影响,相关问题随之显现。近年来,美国多个医疗卫生相关组织揭示报警危害是患者安全的核心问题。且国内外文献也都有报道,医疗设备报警对ICU护士造成的职业危害和对患者身心状况的影响。因而本文重点将国内外ICU报警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应对策略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综合、全程血液管理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异体输血情况的影响。  方法  纳入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骨科手术的7082例患者, 其中2013年3320例, 2014年3762例; 高出血风险手术2013年2178例, 2014年2322例。2014年1月起, 骨科开始全面采取涉及全围术期的自体输血技术、改进手术及围术期治疗技术、药物干预和科学执行输血原则四方面的个体化综合血液管理措施。将2014年异体输血情况与2013年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 评估新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异体输血的影响。  结果  2013、2014两年度患者性别、年龄、高出血风险手术类型及分布情况类似。2014年总手术量及高出血风险手术量均大于2013年度。2014年所有患者异体总输血量106 950 ml(713例)低于2013年121 600 ml(760例), 异体总输入浓缩红细胞单位数2543 U低于2013年2804 U。2014年异体输血总花费680 720元, 占异体输血患者医疗总费用比例0.97%(680 720元/70 287 242.03元), 占总医疗费用0.35%(680 720元/196 100 485元)均低于2013年(分别为1.04%和0.42%)。2014年平均住院日(12.46 d比12.90 d)和并发症发生率(2.02%比5.03%)均低于2013年。  结论  通过执行全面、科学的综合血液管理措施, 可以在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保持高效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 减少骨科手术患者的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0.
综述国内外ICU护理人员报警疲劳的现状、原因、危害及应对策略,认为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设置报警参数;应用科学管理方法,改进工作流程;提高仪器应用能力,缓解报警疲劳情绪,能有效应对报警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心电监护仪常见报警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病房心电监护仪报警情况,每月随机抽查60次报警,对每次报警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针对性处理意见。结果 6个月内抽查总报警次数360次,正确报警占29.17%,错误报警占70.83%,而错误报警中的报警参数设置错误占38.04%,医疗护理操作占28.24%,导联脱落占7.84%,导联选择不正确占4.31%,Sp O2报警占21.57%。结论加强护士对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培训,掌握报警参数的设置,减少误报警,即能减轻护士工作量,又能及时正确处理监护仪报警,确保患儿安全,提高患儿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的场所,医疗仪器设备众多。随着医疗设备报警种类和数量的爆发式增长,报警提示已成为医患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因素。医疗设备报警管理成为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医疗设备报警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更安全合理的医疗设备报警管理,提出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对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氧饱和度监测报警识别及防范处理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2年12月142例重症监护室(ICU)实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病人为对照组,仅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2013年1月—2013年6月 ICU156例实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病人为观察组,对对照组病人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报警及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制定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并整合应用。通过比较本院 ICU使用集束化综合护理前后的血氧饱和度监测报警处理时间、误报警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确定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实施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监测报警处理时间明显缩短,误报警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作为主动预防措施,比传统的被动预防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降低血氧饱和度监测报警失效,及时对病人进行处理,保证病人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于2016年开始逐步推行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本研究旨在对该理念推广前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进行分析,以评估缓和医疗对终末期患者死亡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2013年和2019年死亡的终末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终前诊疗细节进行比较。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2013年终末期患者36例、2019年终末期患者37例。2013年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72.1±14.0)岁,晚期肿瘤19例。2019年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70.8±15.3)岁,晚期肿瘤27例。相较于2013年患者,2019年患者临终前转入ICU(0比22.2%,P=0.008)、接受心肺复苏(0比16.7%,P=0.011)、气管插管(5.4%比36.1%,P=0.001)、有创机械通气(2.7%比33.3%,P=0.001)、全肠外营养(32.4%比61.1%,P=0.014)的比例均降低,接受缓和医疗会诊(29.7%比0,P<0.001)、得到人文关怀(40.5%比16.7%,P=0.024)的比例均升高。2019年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18 179次血液透析机报警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诱发报警主要原因,为提升护理质量、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保证透析治疗顺利进行。方法自设透析机报警观察记录表,对2016年1月—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过程中发生的18 179次透析机报警资料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对报警原因进行主题提炼。结果压力报警占血液透析机报警总报警频次的56.13%,其中静脉压报警47.38%(8 614/18 179),跨膜压报警8.75%(1 591/18 179);其他报警由高到低依次为电导度报警(22.17%)、空气报警(15.14%)、肝素泵报警(2.31%)、超滤报警(2.06%)、机器故障报警(1.33%)、漏血报警(0.86%)。报警原因提炼出5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知识、态度、患者、设备、制度。血液透析机报警主要原因为操作不规范(39.30%,7 145/18 179),其次为专业操作技能不佳(27.21%,4 947/18 179)和工作态度不认真(24.06%,4 373/18 179)。结论透析机报警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大部分报警可以通过端正工作态度、提升专科操作技能、认真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加强透析机维护保养来控制,以保证透析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识化管理在临床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6月共检查医疗废物336件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2013年7~12月共检查医疗废物336件作为观察组,应用医院感染管理科统一制作的标识,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统一张贴位置并做好宣教,规范放置等。比较标识化管理前后临床医疗废物管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标识化管理后医护人员工作中处理医疗废物更方便、医疗废物分类更规范、处置室管理更到位,避免了工作的随意与无序性,医疗废物管理检查不合格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识使用使临床医疗废物管理规范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视频通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医疗行业。尤其是在120报警领域, 视频通讯技术的应用能够弥补传统120电话报警严重依赖报警者语音表述、对现场信息掌握不全、无法高效开展远程指导等缺陷, 有效促进现场急救实施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菌阳性报警时间(TT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Bact/Alert240检测出的血培养阳性标本致病菌种类和阳性报警时间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5 408例血培养标本中Bact/Alert240报警692例,分离细菌683例,阳性率为12.6%;肠杆菌、葡萄球菌属、非发酵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和真菌有着各自不同的阳性报警时间段。0~12h时间段内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为最主要的致病菌,占84.8%;12~24h时间段内葡萄球菌属为最主要的致病菌,占44.3%。结论通过Bact/Alert240的报警时间、革兰染色及镜下形态的观察,可初步判断病原菌的种类,第一时间指导临床医生准确而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8-2013年襄阳市"120"院前医疗急救的供需关系,为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2008-2013年襄阳市"120"受理的出诊信息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救派车逐年增加,派车率每年都在10%以上,而且逐年增长;取消派车的量也逐年增加,基本占年度派车量的12%~14%,空诊率由第1年的5.65%,逐年下降,最低为2.20%;骚扰电话每年明显减少,骚扰率由第1年的42.92%降低到最低的13.35%。急救反应时间3~20min,逐年增长,前3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3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病例年例数逐年增加,院前医疗急救主要病种依次分别为外伤、车祸伤、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病例明显上升。现场急救患者比例30.5%~33.5%。结论:我市医疗急救供需存在不平衡,急救需求比例较大。合理调配急救资源与减少浪费、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与普及急救常识,既有利于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效率又有利于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的处理方式,分析在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好地心电监护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室86名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的处理方式及原因。结果在心电监护仪红色报警或黄色报警时,分别有84.9%和52.3%的护士到病人床旁细心观察病人情况及报警原因后消去报警并做相应处理;没有护士在心电监护仪报警时不做任何处理。心电监护仪常见报警原因中,导联脱落或无导联、电极片脱落或无粘连所导致报警的占60.5%。结论心电监护仪能及时反映病人的监护信息,为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在保证报警正确的基础上,医护人员应重视监护仪报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减少误报和漏报,避免造成严萤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