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眼针组,改良的线栓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眼针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为施加因素;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电镜下观察缺血半暗区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眼针组与模型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均有显著差异(P<0.01);电镜下观察到眼针组缺血半暗区脑组织神经细胞元、神经胶质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等结构均较模型组损伤轻。结论:眼针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眼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眼针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眼针治疗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每日两次,每次20min。再灌注后7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脑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眼针组再灌注损伤72h后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下降(P<0.01),眼针组大鼠脑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眼针具有明显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脑组织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Dihuang Yinzi,DY)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诱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HE染色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病理学改变,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与自噬相关的Beclin-1、Atg5、LC3蛋白表达的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CD62P的表达量,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β血小板球蛋白/β血栓环蛋白(β-TG)和血小板因子4(PF4)的含量,并检测各组大鼠的脑水肿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地黄饮子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的病理学损伤,TTC染色和脑水肿检测结果显示地黄饮子可有效减轻CIRI造成的脑梗死和脑水肿。与CIRI组比较,CIRI+DY12g/kg组脑组织中Beclin-1、LC3 II/LC3 I和Atg5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脑组织中CD62P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β-TG和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疗法治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采用眼针治疗,于再灌注后24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脑组织TNF-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脑组织TNF-α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眼针疗法具有明显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脑组织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Wang Z  Ma XD  Liu HH  Liu XD  Gao Y  Guan HQ  Wang DS 《中国针灸》2011,31(8):727-731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眼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眼针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眼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即刻及取材前30 min,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眼针治疗20 min.正常组来进行处理,假手术组未插鱼线,其余同模型组,但不做治疗干预.于再灌注后3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测定大脑皮层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及mRNA表达.结果: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50±0.54,与模型组2.63±0.92比较明显下降(P<0.01).免疫组化检测大脑皮层AQP4蛋白表达,正常组为116.33±10.24、假手术组118.97±12.72、眼针组129.30±18.36,与模型组150.88±15.82比较,AQP4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1);眼针组与正常组比较,AQP4蛋白表达升高(P<0.01).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屡AQP4蛋白表达,正常组为0.53±0.04、假手术组0.55±0.07、眼针组0.67±0.08,与模型组0.94±0.04比较,AQP4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1);眼针组与正常组比较,AQP4蛋白表迭升高(P<0.01).各组大鼠大脑皮层AQP4 mRNA表达趋势同AQP4蛋白表达.结论:眼针具有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脑组织AQP4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治疗缺血脑血管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眼针组,改良的线栓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为施加因素;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眼针组与模型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统计学差异(P<0.01);眼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凋亡细胞数3h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72h时间点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眼针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抑制缺血半暗区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miR-34c-5p、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及凋亡率的影响,探讨针刺通过miR-34c-5p调控CI/RI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自噬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及针刺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剥离血管,不插入线栓。针刺组针刺“大椎”“百会”“水沟”,每15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药物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5 mg/kg);均1次/12 h,共7次。用改良Garcia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TTC法测定脑梗死面积百分比,透射电镜观察缺血侧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miR-34c-5p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Beclin-1、LC3B、p62的表达,TUNEL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Garcia评分明显降低(P<0.01),脑梗死面积百分比、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海马miR-34c-5p、Beclin-1、p62表达及LC3B-Ⅱ/LC3B-Ⅰ均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曲池""足三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层区自噬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1只。电针组电针"曲池""百会""足三里",每次30 min,每天1次,连续5 d。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末次电针结束30 min后,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使大鼠脑缺血1. 5 h,拔栓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高尔基染色法检测神经元树突棘密度,电镜观察大脑皮层缺血区神经元结构及自噬小体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皮层缺血区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sequestosome-1(SQSTM1/p6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 01),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0. 01),自噬小体增多,皮层缺血区LC3-Ⅱ/LC3-Ⅰ显著增加(P<0. 01),p62的表达显著下调(P<0. 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 01),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 01),自噬小体减少,皮层缺血区LC3-Ⅱ/LC3-Ⅰ显著降低(P<0. 01),p62的表达显著上调(P<0. 01)。结论: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自噬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眼针组4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眼针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眼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即刻、12 h及23.5 h,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眼针治疗20 min。正常组未进行处理;假手术组插入栓塞线深度0.5 ~ 1.0 cm,其余同模型组。于再灌注即刻及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右侧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再灌注即刻眼针组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别,再灌注24 h眼针组评分为1.50±0.53,与模型组3.13±0.64比较,明显下降(P<0.01);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组织BDNF蛋白表达为正常组0.71±0.02、假手术组0.70±0.04、眼针组0.69±0.04,与模型组0.37±0.03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大鼠BDNF mRNA表达趋势同蛋白表达。结论:眼针疗法能通过增加内源性BDNF的表达以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修复,实现对脑缺血组织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与体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与体针效应的差异。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穴区组、眼针穴区外组与体针组,每组8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再灌注模型。眼针穴区组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眼针穴区外组选择眼针同名穴区的外3 mm处针刺。体针组取"曲池""足三里"穴针刺。采用Zea 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72 h后脑内BDNF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后72 h脑组织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眼针穴区组和体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模型组大鼠减轻(P〈0.01),眼针穴区组与体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针穴区组和体针组较模型组大鼠脑内BDNF mRNA和蛋白含量均升高(P〈0.01),眼针穴区组与体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与体针在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接近,两种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均与脑内BDNF的表达上调从而促进脑组织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针刺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 3 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均用栓线插入大鼠大脑中动脉根部 ,2hr后抽出 ,使缺血组织再灌注 ,复制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栓塞 (rMCAo)模型 ,正常组和模型组不经任何治疗 ,针刺组分别在模型复制前 1hr、模型复制后 8hr和 1 6hr电针“水沟”、“太冲”、“曲池”、“足三里”、“丰隆”。观察神经行为症状 ,2 4hr后断颈处死大鼠 ,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 ,脑组织TTC染色后测量脑梗死及水肿体积 ,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神经行为学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脑梗死和脑水肿体积百分率针刺组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1 ) ;血液流变学中全血比粘度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变化 (P>0 0 5) ;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 ,针刺对大鼠脑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刺百会穴对急性脑血肿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测急性脑血肿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的改变及头穴针刺后局部脑血流量和神经功能症状的变化。方法 应用L S-III型组织血流测定仪 ,选用临床上治疗脑出血常用的“百会”穴。结果 实验大鼠造模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对比不同时刻局部脑血流量均明显下降 ( P<0 .0 1) ,而造模组与针刺组对比即刻局部脑血流量无显著性差异 ,而在 1h,4h局部脑血流量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另外造模组与针刺组对比神经功能症状在 1h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经相关分析可见 1h局部脑血流量与神经功能症状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急性脑血肿大鼠局部脑血流量明显下降 ,经百会针刺后局部脑血流量的下降得到有效的改善 ,神经功能症状也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未处理)、假手术组(同模型组,仅鱼线插入深度1cm)、模型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鱼线插入深度1.820cm)和眼针组(模型成功后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眼针治疗20min,每日2次),每组16只。于再灌注后7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测定海马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眼针治疗后可使大鼠脑梗死灶体积减小,并显著降低海马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P0.01)。结论:眼针具有明显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海马组织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大鼠脑组织中IκB激酶β(IKKβ)表达,探讨眼针治疗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眼针组。CIRI模型组和眼针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皮层IKKβ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皮层IKKβ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升高(P0.01),眼针组同模型组相比,IKKβmRNA和蛋白表达则下调(P0.01)。结论:眼针抑制脑皮层组织中IKKβ的表达,可能是眼针治疗CIRI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穴围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围刺组,参照Zea-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围刺组给予头穴围刺治疗,3组分别于21 d取大鼠脑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缺血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大鼠脑缺血阳性细胞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检测Ang-2、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针刺21 d后mNSS评分围刺评分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组织病理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1 d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组织缺血区域Ang-2、VEGF阳性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1 d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组织Ang-2、VEGF蛋白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围刺可上调大鼠缺血再灌注区脑组织Ang-2、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梗死区血管新生,帮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神经修复,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不同阶段自噬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痰瘀同治方组(43 g·kg~(-1)ig)及3-MA干预组(13.5 mg·kg~(-1)iv)。可逆性冠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30 min,再灌注2 h复制心肌缺血(MI)及IR模型,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自噬基因Beclin-1,心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蛋白(LC3)及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缺血及再灌注阶段血清CK,LDH含量及心肌Beclin-1,LC3 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且Bcl-2 mRNA表达减弱(P0.01);与模型组比较,痰瘀同治组能降低缺血期血清CK及再灌注期CK,LDH含量(P0.05),抑制缺血期Beclin-1 mRNA及再灌注期Beclin-1,LC3 mRNA表达,上调缺血期及再灌注期Bcl-2 mRNA表达(P0.05,P0.01);与假手术组,3-MA组比较,痰瘀同治组在缺血期可上调Beclin-1,LC3 mRNA表达(P0.01)。经相关性检验,缺血期及再灌注期Beclin-1与Bcl-2均呈负相关表达(P0.01)。结论:痰瘀同治方通过促进缺血期自噬发生及抑制再灌注期自噬过表达,同时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而发挥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自噬相关蛋白P62/LC3角度探讨清热化瘀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模型组(I/R组)、清热化瘀颗粒组(QRHY组)和清开灵颗粒对照组(QKL组)。分别于再灌注后12 h、1 d、2 d、3 d取材(n=10)。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元自噬及凋亡形态结构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观察P62及LC3 mRNA及其蛋白表达变化。结果: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激活自噬,再灌注后12 h至3 d可见自噬小体出现,之后自噬表达逐渐下降,细胞发生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QRHY方能减轻上述损害; ②I/R组LC3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24 h达高峰(P<0.01),随后其表达渐趋下降(P<0.05); 而P6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时相变化则与之相反(P<0.05或P<0.01); QKL组较I/R组P62表达明显升高,LC3表达明显降低(P<0.05); QRHY 组较QKL组进一步升高P62表达,降低LC3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清热化瘀方可能通过调节P62/LC3信号通路而减轻自噬的程度,从而达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于再灌注24h后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缺血脑皮质BDNF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脑皮质BDNF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24h后,眼针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眼针组大鼠脑皮质BDNF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减少。结论眼针疗法能诱导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BDNF表达水平,有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