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前列腺癌Vcap细胞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初步探讨microRNA(miRNA) 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PBS处理组作为对照,使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1~50mmol/L) 处理前列腺癌Vcap细胞,MTS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二甲双胍对Vcap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划痕和侵袭小室实验分别检测5mmol/L二甲双胍和miR30a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5mmol/L二甲双胍对Vcap细胞上皮指标物(E-cadherin、β-catenin)和间质指标物(Vimentin、Snail)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使用RT-PCR检测miR30a、miR143、miR185、miR196、miR205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二甲双胍抑制前列腺癌Vcap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5mmol/L 二甲双胍明显影响Vcap细胞的周期分布并显著抑制Vca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二甲双胍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显著上调Vcap细胞中E-cadherin 和β-catenin的表达(P均<0.05) ,下调Vimentin和N-cadherin的表达(P均<0.05)。进一步的实验发现,二甲双胍显著上调miR30a的表达水平 (P<0.05),而后者可显著抑制Vcap细胞的增殖和EMT的发生。结论 二甲双胍明显抑制前列腺癌Vcap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的过程。该过程可能涉及二甲双胍对miR30a的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治疗剂量ADM诱导胰腺癌BXPC-3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中的左右.方法:采用ADM体外刺激的方法培养胰腺癌BXPC-3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构建EMT模型;根据实验目的将BXPC-3细胞分组,可分为BXPC-3-ctr组;BXPC-3-ADM组;BXPC-3-ADM+M组;BXPC-3+M组;MTT法检测二甲双胍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修复试验观察二甲双胍对细胞迁移的影响;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stat3,Twist,E-cadherin及Vimentin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的变化.结果:1.ADM能诱导胰腺癌BXPC-3细胞向间质细胞样细胞形态转化,使原本典型的连接紧密的上皮样细胞变得松散且形态极不规则,表现为类似成纤维状,较之普通BXPC-3细胞有典型的形态学变化.2.MTT显示ADM促进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二甲双胍抑制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且二甲双胍可抑制ADM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P<0.01).3.细胞划痕修复实验显示,ADM组与Ctr组相比,在划痕后24h及48h,细胞缺口均变小,而在划痕后48h,划痕缺口缩小的更为明显,而对照组划痕的缺口仍较宽;ADM+M组与ADM组相比,在划痕后24h及48h,ADM+M组划痕的缺口均比ADM组划痕的缺口大.M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划痕后24h及48h,M组划痕的缺口均比对照组大.4.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DM干预后的BXPC-3细胞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与之对应的Twist及Vimentin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ADM组相比,ADM+M组及M组BXPC-3细胞E-cadherin mRNA表达出现增高趋势,而Twist及Vimentin mRNA表达则出现降低现象(P<0.05).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ADM处理后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P-stat、Vimentin及Twist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二甲双胍干预48h后,ADM+M组及M组与ADM组相比较,上皮细胞相关标志分子E-cadherin的表达均出现升高趋势,而间质细胞相关标志分子P-stat、Twist、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抑制阿霉素诱导胰腺癌BXPC-3细胞的EMT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人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干预人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SK-BR-3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观察二甲双胍对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与SK-BR-3乳腺癌细胞共同培养后,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逐渐增加,SK-BR-3细胞的增殖抑制也逐渐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5)。乳腺癌SK-BR-3细胞经二甲双胍处理后,细胞凋亡率(15.09%)明显高于对照组(3.2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79,P=0.003)。结论二甲双胍对人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于人乳腺癌细胞 MCF-7增殖与调亡的效应,并探讨 Foxp3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二甲双胍(5 mmol/L、10 mmol/L、20 mmol/L)干预人乳腺癌细胞 MCF-748 h 后,采用 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实时(real-time)PCR检测 Foxp3和 caspase-3 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未经二甲双胍处理)相比,二甲双胍作用 MCF-7细胞48 h后,对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并可明显诱导 MCF-7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76%、8.96%和18.67%;经二甲双胍处理后,MCF-7细胞中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而 Foxp3 mRNA和 Foxp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有抑制 MCF-7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 Foxp3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二甲双胍对肺癌H1975细胞的抑制增效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吉非替尼与二甲双胍单用及联用对原发性耐药非小细胞肺癌H1975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Matrigel包被的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凋亡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吉非替尼联合二甲双胍组对H1975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抑制效应优于吉非替尼组,协同增效作用明显(P<0.05);吉非替尼和二甲双胍单用时较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增加,当两者联合作用时细胞凋亡率增加更显著(P<0.05),且明显下调抗凋亡相关蛋白(Bcl-xl、Mcl-1)和上调促凋亡蛋白Bax;两药联用明显逆转H1975细胞EMT的发生;间质细胞相关蛋白(Vimentin、N-cadherin、Slug、Snail)表达水平降低,上皮细胞相关蛋白E-cadhenn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EGFR-TKIs原发性耐药非小细胞肺癌H1975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及逆转EMT的发生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泛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基酯(L-NAME)对卵巢癌SKOV3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以及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利用L-NAME抑制卵巢癌SKOV3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功能,以L-NAME处理组为实验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为对照组,采用CCK8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形成试验、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L-NAME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并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癌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和间充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和Fibronectin的表达,观察L-NAME对卵巢癌SKOV3细胞EMT标志物的调控作用。结果 CCK8增殖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L-NAME抑制SKOV3细胞增殖功能(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L-NAME抑制SKOV3细胞迁移功能(P0.05);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NAME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下调N-cadherin、Vimentin和Fibronectin的表达(P0.05)。结论 L-NAME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功能,调节EMT标志物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XCR4抑制性多肽(NT21MP)对HER-2受体表达不同的乳腺癌MCF-7细胞和SKBR3细胞CXCR4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MCF-7、SKBR3细胞中HER-2与CXCR4的表达;分别用1μg/ml和10μg/mlNT21MP处理乳腺癌SKBR3、MCF-7细胞48h后,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XCR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CXCR4在乳腺癌细胞SKBR3和MCF-7表达水平相似(P>0.05),HER-2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21MP显著下调人乳腺癌细胞SKBR3、MCF-7细胞中CXCR4受体的表达,但存在细胞差异性(P<0.01)。结论:NT21MP能不同程度地下调乳腺癌细胞MCF-7和SKBR3 CXCR4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icroRNA-7(miR-7)对肝癌细胞株MH-CC-97H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构建的miR-7真核载体单独及分别联合野生型或突变型 EGFR 3'-UTR真核载体共转染MHCC-97H细胞,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 检测 EMT 标识蛋白 E-cadherin、β-catenin、N-cadherin 和 Vimentin 的表达;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 miR-7对EGFR的调控作用.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转染 miR-7真核载体组细胞E-cadherin、β-catenin表达均显著升高(P<0. 01),N-cadherin、Vimentin 表达则明显降低(P<0. 01);同时,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均明显减弱(P<0.01);分别与转染GV272 + EGFR 3'-UTR野生型和转染GV272/ miR-7 + EGFR 3'-UTR 突变型相比,转染 GV272/miR-7 + EGFR 3'-UTR野生型组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 miR-7可通过与EGFR 3'-UTR结合而抑制 EGFR信号通路,降低MHCC-97H细胞侵袭、迁移能力,进而抑制MHCC-97H细胞EM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尼古丁(nicotine,NIC)诱导EGFR敏感突变PC-9肺癌细胞株吉非替尼耐药及二甲双胍对其作用。方法:PC-9分成4组:空白组、尼古丁组、二甲双胍组、尼古丁和二甲双胍组,利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uantification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不同分组细胞对吉非替尼药物敏感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结果:尼古丁诱导PC-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呈时间浓度依赖,在10 μmol/L尼古丁处理72 h后,发生E-cadherin下调和Vimentin上调最明显,故选该条件做以下实验。CCK-8提示,相比空白组,尼古丁组PC-9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减弱,在吉非替尼浓度为0.05 μmol/L最明显(P=0.000)。Matrigel侵袭实验提示尼古丁组穿膜细胞数较空白组明显增多[(15.70±1.53)个/高倍视野 vs. (32.70±2.08)个/高倍视野,F=75.406,P=0.000,P=0.000];迁移实验的结果与之相似。与空白组相比,尼古丁组E-cadherin mRNA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932±0.100) vs. (0.459±0.024),F=25.924,P=0.000,P=0.000)],Viment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200±0.200) vs. (1.973±0.129),F=20.998,P=0.000,P=0.000]。蛋白水平变化与之相同。尼古丁+二甲双胍组可以增加尼古丁作用PC-9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在吉非替尼浓度为0.05、0.10、0.50、1.00、5.00 μmol/L时有统计学意义。尼古丁+二甲双胍组可以减弱尼古丁组的穿膜数[(17.00±2.00)个/高倍视野vs. (32.70±2.08)个/高倍视野,F=75.406,P=0.000,P=0.000],迁移实验呈现相同的结果。相比于尼古丁组,尼古丁+二甲双胍组上调E-cadherin mRNA[(0.459±0.024) vs. (0.838±0.058),F=25.924,P=0.000,P=0.000)],下调Vimentin mRNA[(1.973±0.129) vs. (1.467±0.115),F=20.998,P=0.000,P=0.003)]。结论:尼古丁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诱导PC-9细胞吉非替尼耐药,二甲双胍可以逆转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随机分为2组,二甲双胍干预组采用5,10,20及40 mmol/L的二甲双胍进行干预,对照组加入等量PBS液,干预24,48及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二甲双胍干预组HT29细胞在上述各浓度的二甲双胍干预24 h后,于光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 40 mmol/L的二甲双胍干预48 h后,行AnnexinV-FITC和PI染色,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凋亡情况。二甲双胍干预组二甲双胍干预浓度为5及40 mmol/L,对照组加入等量PBS液,干预48 h,Western-blot法检测PI3K,AKT,P-AKT,GSK-3β及P-GSK-3β蛋白的表达。 结果 二甲双胍可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各组间抑制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光镜下可见细胞数目减少,由多边形变为圆形,体积缩小,核固缩,细胞核溶解,且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比例升高。流式实验结果显示,干预48 h的二甲双胍干预组凋亡率大于对照组(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抑制HT29细胞的PI3K,P-AKT及P-GSK-3β蛋白表达量,且呈浓度依赖性,而对AKT及GSK-3β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影响。 结论 二甲双胍可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GSK-3β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沉默Yes 相关蛋白1(YAP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YAP1在鼻咽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在鼻咽癌细胞S26和S18中转染3条合成的小干扰RNA:si-NC, si- YAP1#1和si-YAP1#2,以转染阴性对照si-NC的细胞作为对照组,转染si-YAP1#1和si-YAP1#2的细胞作为实验组,实时荧光定 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的干扰效率;通过细胞计数、平板克隆形成等方法评估转染si-YAP1#1和si-YAP1#2后的实验 组和转染si-NC的对照组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划痕和Transwell 方法分析各组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myc、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性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等与细 胞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YAP1在鼻咽癌细胞系中高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si-YAP1#1和si- YAP1#2的实验组细胞中YAP1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生长计数、平板克隆、划痕及Transwell等实验结果 均显示转染si-YAP1#1和si-YAP1#2的实验组细胞的生长和克隆能力、划痕愈合能力及侵袭能力较阴性对照组细胞明显下降 (P<0.01);且相较阴性对照组,实验组细胞中c-myc、N-cadherin和Vimentin等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的表达量增加。 结论YAP1在鼻咽癌细胞系中高表达,在鼻咽癌细胞中利用siRNA靶向敲低YAP1的表达后可以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迁移 及侵袭能力,提示YAP1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鼻咽癌临床治疗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3(SNHG3)对人宫颈癌细胞系SiHa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利用 GEO 数据库芯片分析 lncRNA SNHG3 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样本中的表达;通过实时定量 PCR 检测LncRNA SNHG3、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 N-cadherin、Snail、Vimentin 和 E-cadherin 基因表达水平;通过 Western blot 检测 N-cadherin、Snail、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在SiHa细胞中转染siRNA干扰片段来敲低lncRNA SNHG3,并采用qRT-PCR验证转染效率;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横向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纵向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 LncRNA SNHG3在宫颈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敲低lncRNA SNHG3后,明显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能力(P<0.001)、迁移能力(P<0.01)和侵袭能力(P<0.001);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低lncRNA SNHG3可下调N-cadherin、Snail和Vimentin表达水平(P<0.001),同时上调E-cadherin表达水平(P<0.001)。结论 LncRNA SNHG3可通过激活EMT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SiHa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CCN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究其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s)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并比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组织与正常对照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CN5的表达水平;利用重组腺病毒Ad-CCN5构建过表达CCN5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采用si-RNA构建敲低CCN5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利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表达水平CCN5对HESCs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不同表达水平CCN5对HESCs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组 HESCs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记物 E-cadherin、N-cadherin,snail-1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CCN5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在位子宫内膜显著降低(P<0.01);过表达CCN5可以抑制HESCs的增殖、迁徙及侵袭能力;EMT标记物E-cadherin表达升高,N-cadherin、Snail-1 和Vimentin表达降低,EMT受到显著抑制(P<0.01)。而敲低CCN5的表达可以显著增强HESCs的增殖、迁移及侵袭(P<0.01),降低E-cadherin表达,升高N-cadherin、Snail-1和Vimentin表达,促进HESCs发生EMT转化。结论 CCN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可能通过调控HESCs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及影响EMT,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阐明Casitas B系淋巴瘤(CBL)蛋白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CF7常规培养,实验分为NC组、过表达CBL组和siNC组、siCBL组,采用克隆形成法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沉默)CBL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验证CBL对乳腺癌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周期标志物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细胞骨架观察CBL对细胞丝状伪足数量的影响。采用IP-质谱法筛选CBL的相互作用蛋白并确定NCK2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CBL组、NCK2组、CBL+NCK2组,通过免疫共沉淀(IP)和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验证CBL与NCK2蛋白互作情况。通过环己酰亚胺追踪实验和泛素化实验检测CBL对NCK2蛋白稳定性和泛素化的影响。采用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NCK2对CBL介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过表达CBL组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沉默CBL组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1)。沉默CBL促进MCF7细胞周期G1/S转换(P<0.05)。过表达CBL下调乳腺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CDK2/4(P<0.01)、Cyclin A2/B1/D1/D3/E2(P<0.05)、EMT 相关蛋白 Snail、N-Cadherin、Claudin-1(P<0.05),同时上调E-Cadherin(P<0.05);沉默CBL上调乳腺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2/4/6(P<0.05)、Cyclin A2/B1/D1/D3/E2(P<0.05),EMT相关蛋白Snail、Vimentin、Claudin-1(P<0.05),同时下调E-Cadherin(P<0.05)。过表达CBL使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丝状伪足数量减少;沉默CBL使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丝状伪足数量增加。NCK2与CBL相互作用。过表达CBL抑制NCK2蛋白稳定性(P<0.05),并促进其泛素降解(P<0.01)。过表达NCK2能够逆转CBL介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 CBL可通过泛素化降解NCK2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MDA-MB-231细胞设置对照组以及1、3、5 mmol/L褪黑素处理组,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对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时,添加3-甲基腺嘌呤(3-MA)组、3-MA联合褪黑素组。使用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MDA-MB-231乳腺癌细胞24、48 h,并加入0.1%无水乙醇的细胞作为对照,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确定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筛选出3 mmol/L褪黑素用于后续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褪黑素对乳腺癌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检测3 mmol/L褪黑素对MDA-MB-231细胞凋亡率和自噬蛋白阳性着色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P62、Beclin1,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Snai1的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P<0.05);集落形成实验显示,3个浓度褪黑素处理组的集落数低于对照组;褪黑素作用24 h后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划痕愈合速度(P<0.01),并诱导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组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P<0.05),Bcl2/Bax的比值逐渐减低(P<0.01);转录因子Snail减少,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增加;单独使用褪黑素能够诱导细胞内自噬标记蛋白LC3-ΙΙ/LC3-Ι、Beclin1表达增加,P62表达减少(P<0.05)以及Beclin1蛋白阳性着色增强,P62蛋白阳性着色减弱;3-MA+褪黑素组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0.001)、LC3-ΙΙ/LC3-(Ι P<0.05)以及凋亡蛋白Bax(P<0.01)、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P<0.001)明显低于褪黑素组,抗凋亡蛋白Bcl2(P<0.05)、转录因子Snail以及Bcl2/Bax的比值(P<0.01)高于褪黑素组。 结论 褪黑素可通过诱导MDA-MB-231乳腺癌细胞发生自噬,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并促进其凋亡,而减少自噬,可减弱褪黑素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人鼻咽癌C666-1细胞增殖和调亡的作用,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鼻咽癌C666-1细胞,以剂量5,10,20 mM的二甲双胍干预细胞24 h或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检测Bax、Bcl-2和Caspase-3表达.结果:二甲双胍抑制C666-1细胞增殖,随剂量增加和干预时间延长,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P<0.05).二甲双胍诱导C666-1细胞早期凋亡,有剂量效应关系,20 mM的二甲双胍干预细胞24 h,细胞早期凋亡率(12.40±1.01)%,高于对照组的(7.20±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诱导C666-1细胞Caspase-3表达上调,降低Bcl-2/Bax比值.结论:二甲双胍抑制人鼻咽癌C666-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给予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Real time-PCR法检测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二甲双胍可以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0mmol/L二甲双胍干预48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G0/G1期比例升高,S及G2/M期比例均降低;细胞凋亡比率增高;Real time-PCR示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凋亡相关基因BCL-2 mRNA表达明显下调,CASP3及BAX mRNA 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 二甲双胍能够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增殖,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及下调某些周期、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方法 将HCT8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二甲双胍组(5、10以及20 mM),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MTT法观察4组细胞增殖及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率,Annexin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同时应用PCR以及Western-blot检测mTOR通路相关基因与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HCT8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性,20 mM二甲双胍对结肠癌HCT8细胞抑制作用最明显,与5、10 mM以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随着时间的增加,二甲双胍对结肠癌HCT8的抑制作用增加,72 h后抑制率与24 h以及48 h抑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结果显示5、10以及20 mM二甲双胍作用于结肠癌HCT8细胞后凋亡率分别是(3.16±0.16)%、(5.12±0.39)%以及(6.11±0.15)%,均高于对照组凋亡率(1.5±0.28)%,各组之间凋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干预后结肠癌细胞4EBP1、S6K1以及mTOR的mRNA表达量以及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以及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