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再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恩再适对三叉神经痛(TN)的镇痛效果。方法:将30只大鼠制成单侧缩窄环三叉神经痛模型(ION-CCI)大鼠,在痛觉超敏期随机分为三组,恩再适组、卡马西平组、生理盐水组。观察用药后大鼠行为反应及机械刺激疼痛阈值(PT)变化。结果:术后2周,在ION支配区域内,大鼠出现痛觉超敏现象,疼痛阈值明显下降(P<0.01)。恩再适组用药后动物的疼痛阈值逐渐升高,痛觉超敏现象消失,与治疗前及生理盐水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用药2周后与卡马西平组的最大镇痛阈值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恩再适对三叉神经痛有明显的缓解疼痛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后,脊髓背角内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 (GTP cyclohydrolase 1,GCH1)基因的表达变化与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64只被随机分为CCI组和Sham组,每组32只.对CCI组大鼠行右侧坐骨神经结扎;建立CCI模型,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于术前1天及术后1、3、7、10、14、21、28天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值,并分别在术后3、7、14、28天职腰4~6段脊髓,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观察脊髓背角GCH1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CCI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后肢机械痛阈值均显著低于Sham组(P<0.05),术后第1天开始疼痛阈值便明显降低,直至术后第28天,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CI组大鼠术后脊髓背角神经元GCH1的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Sham组相比,术后各时间点GCH1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CCI组术后3天、7天、14天GCH1表达均高于Sham组(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痛觉过敏随脊髓背角内GCH1表达升高而增强,随其表达降低而减轻,可以认为GCH1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定量评估胸外科患者术后痛阈.方法 肺叶切除患者40例,术前1d,麻醉苏醒后30min、24h及48h分别测定患者手术切口旁与对侧胸壁电刺激(PD)与机械痛阈、VAS评分与吗啡消耗量.结果 术后各观察时间点PD与机械痛阈均下降(P<0.05).PD与机械痛阈呈正相关(r=0.95).PD、机械痛阈与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之间呈正相关(r=0.71,0.65).但PD与VAS评分,机械痛阈与VAS评分间均无相关性(r分别为0.25与0.21).结论 胸科手术可导致痛觉过敏,但VAS评分不能反映患者痛阈改变情况,痛觉过敏的评价有赖于定量感觉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合维生素B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敏、热痛敏以及L5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复合维生素B(含B1:B6:B12 1:1:0.01,5 mg/kg即B1 5 mg,B6 5 mg和B12 0.05 mg/kg)口服给药,连续14天.分别于术前(0天)及术后1,3,5,7,9,11,14天以yon Frey细丝法和热辐射法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以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复合维生素B对L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nNOS表达的影响.结果:口服不同剂量的复合维生素B(5 mg/kg/d、10 mg/kg/d、30 mg/kg/d),减轻了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并抑制了背根神经节nNOS的表达.结论:口服复合维生素B具有减轻坐骨神经结扎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初级感觉神经元nNOS的表达和神经元的敏化.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不同电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模型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探讨脉冲射频的镇痛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建立CCI疼痛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n=18):假刺激组H0、PRF低电压组H1(45 V)、PRF中电压组H2(55 V),PRF高电压组H3(65 V)。PRF组:制模后7 d对其坐骨神经结扎近端行PRF,脉宽20 ms,频率500 k Hz,脉冲频率2 Hz,持续时间2 min,治疗电压分别为45 V、55 V、65 V。假刺激组:制模后7 d在相同位置放置射频电极,但无脉冲治疗,持续时间2 min。制模前、制模后7 d、PRF后1、7和14 d测定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PRF后1、7和14 d,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下丘脑中β-内啡肽表达量。结果:脉冲射频组在治疗后1天、7天和14天,与假刺激组比较,热痛阈均明显提高(P<0.01)。其中术后第7日,中、高电压组明显高于低电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实验结束时,与假刺激组大鼠比较,术后第1天,7天和14天,低、中、高电压组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7、14天,与低电压组相比,中、高组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14日,高电压组与中电压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压45 V、55 V、65 V的2 Hz脉冲射频均可引起CCI大鼠热痛阈的升高,可能与其增加下丘脑β-内啡肽的含量有关;脉冲射频电压大于55 V时,治疗效果没有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在动物自由活动状态下采用辐射热痛阈测定方法,观察了定时定量夹损坐骨神经干大鼠的痛觉改变(痛觉过敏)及不同间隔的电针对病觉过敏的调整作用。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1组、电针2组和电针3组四组。用WQ-6F电针议产生的频率50Hz,强度1~1.5mA的电脉冲电针大鼠“阳陵泉”和“悬钟”穴。对照组大鼠不给予电针;电针1组大鼠每日电针一次;电针2组大鼠隔日电针一次;电针3组大鼠隔2日电针一次,各组电外均持续一个月。结果显示:定时定量夹伤一侧坐骨神经可引起同侧足底痛觉过敏,这种现象可持续17天,但对测足底的痛闻无明显改界;损伤后每日或隔日一次弱强度电针可减弱上述痛敏的发生,并促进其恢复;而每三天一次的电针不能减弱病敏的发生。说明在治疗神经损伤性疾病的电针参数选择中,针刺的间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慢性缩窄(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引起大鼠背根神经节内质网应激反应。方法:5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手术组(CCI组)(n=28)。手术前、术后1天、4天、7天、14天、21天和28天测定动物机械痛敏和热痛敏,背根神经节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内质网应激反应的标志蛋白)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在术后明显下降,背根神经节GRP78蛋白表达在第1天开始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结论: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模型可以激活大鼠背根神经节GRP78蛋白表达和内质网应激反应,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恩再适防治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所致神经毒性效果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豆腐果苷(helicid)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伤(CCI)后大鼠热痛觉过敏的影响及对脊髓背角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180~220 g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分别为Sham组(假手术组)、CCI组(CCI模型组)、H1组(CCI 10天后豆腐果苷,25 mg·kg-1·d-1×10 d灌胃)和H2组(CCI 10天后豆腐果苷,50 mg·kg-1·d-1×10d灌胃).4组分别于CCI手术前1天、CCI手术后1、3、5、7、9、11、12、13、14、15、16、17、18、19、20天进行热板实验、测后肢回缩时间(PWL).CCI后20天取L4、5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p-CREB免疫反应阳性(p-CREB-IR)神经元数量.结果:第一部分:CCI手术后第9天,Sham组、CCI组、H1组、H2组分别与术前PWL基础值比较,Sham组无差异(P>0.05),CCI组、H1组、H2组均有差异(P<0.05),且下降达30%以上;CCI手术后第9天,CCI组、H1组、H2组分别做PWL值组间两两比较均无差异(P>0.05),证实CCI模型制作成功.给药后第1-10天,H1组、H2组分别与CCI组做组间比较,PWL值增高,H2组第3天已有差异,H1组第5天开始有差异,两组PWL值增高至第7天达峰值,后一直保持稳定,H2组较H1组保持较高水平.第二部分:脊髓背角p-CRE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细胞计数比较:与Sham组比较,CCI组、H1组和H2组计数明显升高,有差异(P<0.01);H1组和H2分别与CCI组比较,数量较之为少(P<0.01);H1组计数稍大于H2组,但无差异;即CCI>H1>H2>Sham组.结论:口服豆腐果苷能剂量依赖性提高CCI大鼠热痛阈值,降低热痛觉过敏,并与影响脊髓背角P-CRE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由其特异的上游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MAPK/ERK kinases,MEK)激活,是细胞生长、记忆和长时程神经元可塑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目的:研究ERK在慢性压迫性损伤引起的神经痛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3-09/2004-06在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完成,选择雄性清洁级SD大鼠115只,体质量220~300 g,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分笼饲养,室温维持20~25℃,自然照明,自由饮水和摄食.干预: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建立后第5天,采用Mestre直接鞘内注射方法行不同浓度的U0126注射,同时在对照组给予鞘内注射无菌的50 g/L二甲基亚砜.主要观察指标: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观察CCI大鼠鞘内应用U0126后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阈值的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记方法观察对大鼠脊髓背角内ERK活性的影响.结果:CCI引起大鼠脊髓背角内ERK活性的增强,鞘内注射U0126抑制ERK活性的同时能明显减轻由CCI导致的大鼠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结论:脊髓背角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激活和转位与CCI引起的神经痛的形成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3.
恩再适预镇痛对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术前预用恩再适对芬太尼用于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和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20例,术后采用芬太尼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并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随机分为3组:A组.芬太尼1mg+0.9%NaCl共100ml;B组.芬太尼0.5mg+0.9%NaCl共100ml;C组.术前晚、麻醉前、术毕各经静脉注射恩再适7.2u,芬太尼0.5mg+0.9%NaCl共100ml,每组40例。术后48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评分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测定术前1h、术后4h、16h、48h皮质醇和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B组术后2h时的VAS评分显著高于A和C组(P〈0.05),而2h后的VAS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B组显著低于A和c组(P〈0.05)。术后4h各组患者皮质醇和β-内啡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术前1h(P〈0.05);术后16hA组与B组患者皮质醇和β-内啡肽的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而术前1h和术后48h各组之间的皮质醇和β-内啡肽含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结论术前预用恩再适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子宫全切术后静脉镇痛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并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和抑制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氯索洛芬贴剂在慢性肌肉痛觉过敏大鼠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腓肠肌注射pH 4.0的0.9%盐水建立肌肉痛觉过敏大鼠模型,根据给药的种类和时间不同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8):造模前氯索洛芬组(BL组)、造模前薄荷组(BB组)、造模后氯索洛芬组(AL组)和造模后薄荷组(AB组).BL组和BB组在腓肠肌首次注射pH 4.0的0.9%盐水后第5d分别每天给予氯索洛芬贴剂和不含氯索洛芬的薄荷贴剂;AL组和AB组在腓肠肌首次注射pH 4.0的0.9%盐水后第14d分别每天给予氯索洛芬贴剂和不含氯索洛芬的薄荷贴剂.所有大鼠首次注射pH 4.0的0.9%盐水前1d(T0)、第1、5、6、8、10、12、14、16、19、20d时(T1~T10)采用von Frey纤维丝法测定大鼠的机械痛阈.结果:分别与BB组T5时相比,BB组大鼠的机械痛阈于T14时开始降低(P<0.05);分别与AB组T5时相比,AB组大鼠的机械痛阈于T6时开始降低(P<0.05);分别与各自的T5时相比,BL组大鼠的各时间点机械痛阈无改变,AL组大鼠的机械痛阈于T10时开始降低(P<0.05).结论:氯索洛芬贴剂能减轻慢性肌肉痛觉过敏大鼠机械痛敏.  相似文献   

15.
背景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由其特异的上游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MAPK/ERK kinases,MEK)激活,是细胞生长、记忆和长时程神经元可塑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目的研究ERK在慢性压迫性损伤引起的神经痛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3-09/2004-06在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完成,选择雄性清洁级SD大鼠115只,体质量220~300 g,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分笼饲养,室温维持20~25℃,自然照明,自由饮水和摄食.干预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建立后第5天,采用Mestre直接鞘内注射方法行不同浓度的U0126注射,同时在对照组给予鞘内注射无菌的50 g/L二甲基亚砜.主要观察指标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观察CCI大鼠鞘内应用U0126后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阈值的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记方法观察对大鼠脊髓背角内ERK活性的影响.结果CCI引起大鼠脊髓背角内ERK活性的增强,鞘内注射U0126抑制ERK活性的同时能明显减轻由CCI导致的大鼠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结论脊髓背角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激活和转位与CCI引起的神经痛的形成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对行为和电生理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麻醉消毒手术条件下,经大鼠L5椎间孔插入长4mm,直径0.5 ̄0.8mm的不锈钢线,可以形成对背根节及邻近神经根慢性稳定的压迫。经热痛缩腿反射潜伏期检测,术后5 ̄42天,受损侧后肢足底的潜伏期显著缩短,表明持续的痛觉过敏。受损背根节与A类纤维连接的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并显示多种放电的节律形式,该类神经元对背根节的机械压力刺激非常敏感,后放电过程显著延长;对局部浸浴TEA也产生相对特  相似文献   

17.
阿片诱发的痛觉过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过程中,疗效的下降往往用药理学上的耐受机制来解释(或原有病情的加重),必须加大剂量才能维持原有疗效。最近的研究证实,阿片类药物除了产生镇痛作用之外,还能够激活体内的促伤害机制,导致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即阿片诱发的痛觉过敏(opioid-induc  相似文献   

18.
恩再适预镇痛对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术前预用恩再适对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20例,术后采用芬太尼经生理盐水稀释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并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随机分为四组:A组,芬太尼1mg+0.9%NaCl共100ml;B组,芬太尼0.5mg+0.9%NaCl共100ml;C组,术前晚、麻醉前、术毕各经静脉注射恩再适3.6U,芬太尼0.7mg+0.9%NaCl共100ml;D组,术前晚、麻醉前、术毕各经静脉注射恩再适7.2U,芬太尼0.5mg+0.9%NaCl共100ml,每组30例。术后24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及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2h时的VAS评分显著高于A、C和D组(P〈0.05),而2h后的VAS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内的PCA按压次数B组显著多于A、C和D组(P〈0.05)。B、C和D组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预用恩再适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子宫全切术后静脉镇痛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并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角叉菜胶炎性痛及痛过敏中脊髓后角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特别是其时间特征。 方法:实验于2004-05/08在河北工程学院医学院生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注射角叉菜胶12h组,注射角叉菜胶24h组,注射角叉菜胶48h组,注射角叉菜胶72h组,大鼠右后掌足跖部皮下注射30异/L角叉菜胶0.1mL建立炎性痛模型,分别在注射角叉菜胶后12,24,48,72h取材。应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组织化学法测定脊髓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应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脊髓后角Ⅰ~Ⅱ板层内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阳性细胞数目;应用HPL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软件测定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阳性细胞的灰度值,用于定量分析染色深度,灰度值与染色深度呈反比。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L5脊髓后角Ⅰ~Ⅱ板层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对照组可见少量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阳性细胞,注射角叉菜胶后12,24,48h,无论是同侧还是对侧的脊髓后角Ⅰ~Ⅱ板层内,阳性细胞数目均较对照维增加,24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至72h,两侧均恢复至对照水平。此外,两侧脊髓后角比较,在注射角叉菜胶后各时间点,注射侧的阳性细胞数目均比对侧多。②L5脊髓后角Ⅰ-Ⅱ板层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阳性细胞染色深度的变化:注射角叉菜胶后,双侧脊髓后角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阳性细胞染色均逐渐加深,至24h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统计结果表明,12,24,48h组阳性细胞染色深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加深(即灰度值降低),其中24h加深最显著;至72h时,注射部位对侧脊髓后角Ⅰ-Ⅱ板层内的阳性细胞染色已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同侧尚未降至对照组水平。两侧比较,发现注射角叉菜胶后各时间点,注射同侧均较对侧阳性细胞染色加深。 结论:角叉菜胶炎性痛及痛过敏中,脊髓后角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强,且这种增强有一定的时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VitB12)对大鼠坐骨神经结扎神经病理痛的影响并监测其血药浓度。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on组):不接受任何手术操作;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坐骨神经;CCI组:结扎坐骨神经;CCI VitB12组:坐骨神经结扎术后腹腔注射VitB120.5mg/kg/d两周。于术前2天,术后1、3、5、7、10、14天测定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并于术后3?7?14天测定各组大鼠血清VitB12浓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CCI组术后各天TWL?MWT明显降低(P<0.01);与CCI组比较,CCI VitB12组术后1、3、10、14天TWL明显增高(P<0.01),而术后各天MWT无明显差别。Sham组术后3、7、14天血清VitB12浓度与Con组无差别(P>0.05);CCI组术后3天血清VitB12浓度低于Sham组、Con组(P<0.05)、CCI VitB12组(P<0.01)以及CCI组术后14天(P<0.05);CCI VitB12组术后7天?14天血清VitB12浓度均高于Con组、Sham组和CCI组(P<0.01)。结论:VitB12减轻CCI大鼠热痛觉过敏,但对机械痛觉过敏无影响;CCI大鼠神经损伤早期血清VitB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