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是通过利用内源性示踪剂来对脑组织的血流灌注进行定量测量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由于其具有完全无创、无辐射、安全简便、易重复等优点,故在评价脑组织局部血流灌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已逐渐被应用于科研和临床。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灌注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使用外源性示踪剂,即对比剂首过磁共振灌注成像法,以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contrast enhanced, DSC)灌注成像最常用.一类使用内源性示踪剂,即利用动脉血中的水质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的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法,由于不需注射对比剂、无创、简便安全,因而有较强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流动敏感反转恢复序列(SSFSE-FAIR)与平面回波-流动敏感反转恢复序列(EPI-FAIR)
所测量的健康肾脏的相对血流量值(rBFV),评价两种动脉自旋标记(ASL)序列在正常肾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
分析40 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的rBFV。采用3.0T 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按3 种方式采集图像:EPI-FAIR 屏气法、
SSFSE-FAIR屏气法及SSFSE-FAIR自由呼吸法。结果SSFSE-FAIR自由呼吸法可定量区分肾脏皮髓质。皮质rBFV:111.48±
9.23;髓质rBFV:94.98±3.38;SSFSE-FAIR屏气法及EPI-FAIR不能定量区分肾脏皮髓质。EPI-FAIR皮髓平均rBFV为178.50±
17.17,95%置信区间:167.59~189.41。结论SSFSE-FAIR屏气法及EPI-FAIR空间分辨率低,无法区分肾脏皮髓质,可粗略评
价肾脏灌注情况。SSFSE-FAIR图像空间分辨率较高,可区分肾脏皮髓质结构,可初步评判肾脏皮髓质的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是一种无创、定量、无需使用外源性对比剂的灌注评估手段,目前已被应用于肾脏灌注评估中。本文简要介绍这一技术的原理,并总结其在健康人、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肾血管疾病、肾肿瘤、肾移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评价缺血型及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探讨2种类型烟雾病脑血流灌注的不同。 方法 选取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临床确诊为烟雾病的患者33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1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龄(42.86±12.52)岁,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序列成像(T1WI、T2WI、T2-FLAI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灌注成像检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常规MR序列成像及SWI成像将烟雾病患者分为缺血型烟雾病组(16例)和出血型烟雾病组(17例)。获得2组患者病变区域及对侧脑组织灌注脑血流量(CBF)值,并比较在不同标记延迟时间(PLD)设定的情况下2组间的差异。 结果 当PLD=1.5 s时,缺血组、出血组组间病灶侧CB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6±4.46) mL/(100 g·min) vs. (17.43±4.96) mL/(100 g·min),t=0.649,P=0.521];当PLD=2.5 s时,缺血组、出血组组间病灶侧CB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56±10.75) mL/(100 g·min) vs. (25.97±11.04) mL/(100 g·min),t=2.528,P=0.017]。 结论 使用不同PLD的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能够评价不同类型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和预测转归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 探讨抑郁合并高血压患者脑血流灌注特点,并分析其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6例临床诊断为抑郁的患者为抑郁组(男3例、女13例,年龄42~72岁),16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男3例、女13例,年龄41~68岁),16例抑郁合并高血压患者为共病组(男3例、女13例,年龄45~74岁),1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男3例、女13例,年龄43~68岁)。使用GE 3.0T磁共振扫描3D pcASL序列并自动生成脑血流图,使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8)软件对脑血流图进行预处理、空间标准化和平滑。使用方差分析比较4组之间脑血流灌注差异,提取脑血流灌注减低区的平均脑血流值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共病组可见多个脑区出现脑血流灌注减低,包括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右侧顶上回、右侧顶下回、右侧缘上回、左侧尾状核、左侧岛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脑血流灌注在双侧额中回出现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未出现脑血流灌注异常。与抑郁组比较,共病组在双侧额叶和右侧缘上回脑血流灌注减低;与高血压组比较,共病组在左侧额中回脑血流灌注减低。相关分析显示各灌注减低区平均脑血流值与HAMD-17量表评分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尽管抑郁患者、高血压患者未见脑部脑血流灌注减低,但共病患者存在多个脑区脑血流灌注减低,提示高血压可能对脑血流低灌注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HR-VWI)联合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pCASL)技术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MRA或CTA证实的单侧MCA M1段明显狭窄(≥30%)患者37例,其中急性梗塞组16例、无梗塞组21例。对两组患者进行HR-VWI和pCASL检查,比较两组MCA狭窄率、斑块强化程度、患侧低灌注率及动脉穿行伪影(ATA)发生率。结果:HR-VWI检查显示,急性梗塞组MCA狭窄段管腔面积为3.53±0.82 mm2,狭窄率为(72.5±12.3)%,无梗塞组MCA狭窄段管腔面积为4.46±0.71 mm2,狭窄率为(58.9±13.5)%,两组狭窄面积、狭窄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梗塞组明显强化斑块较无梗塞组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CASL检查发现,急性梗塞组16例中14例显示低灌注,其中12例(85.7%)伴ATA征;无梗塞组21例中10例显示低灌注,其中4例(40.0%)伴ATA征。两组患侧的低灌注率、ATA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R-VWI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慢性闭塞后脑灌注状态的评价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择收集我院2017年8月至2020年3月具有临床症状而就诊的MCA慢性闭塞患者42例,进行常规MRI、MRA及3D-pCASL检查,3D-pCASL采用两个标记延迟时间(PLD=1.5 s、2....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是一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是通过磁性标记流入的动脉血内氢原子作为示踪剂来无创地评估脑血流量的一种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  相似文献   

10.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是一种基于内源性对比剂的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无损测量脑血流量。3D全脑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是一种全新容积灌注成像技术,突破了传统2D ASL的各种局限,本文就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的优势及其在颅内肿瘤病变中临床应用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析CT、MRI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诊断价值,以选择更为优良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方式。方法 使用随机数表法抽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5-01~2017-01 27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患者进行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检查诊断,比较诊断效果。结果 MRI诊断的265例,确诊率(98.15%)明显高于CT诊断的253例,确诊率(93.70%),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诊断价值比CT诊断的价值更高,更能准确、高效地诊断出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研究前后循环梗死患者的血压特点。方法:将150例合并高血压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前循环梗死组(69例)和后循环梗死组(81例),对其进行24h持续血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的特点。结果:对两组患者血压基础水平的比较发现前循环梗死组血压高于后循环梗死组血压,但除平均收缩压(SBP)、夜间收缩压(nSBP)外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血压变异性指标的对比发现后循环梗死组的血压变异性高于前循环梗死组,收缩压变异(SSD)、白昼收缩压变异(dSSD)、白昼舒张压变异(dDSD)、夜间收缩压变异(nS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增高可能是后循环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陈军法  袁建华  宋琼  徐健  王振  罗祖炎 《浙江医学》2016,38(9):614-616,652
目的探讨 320 排 CT 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预 后的评价作用。 方法 对 63 例单侧 MCA 闭塞患者行 320 排 CT 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获取常规 CT 血管造影(CTA)、4D-CTA 及 脑灌注图像,分析常规 CTA 和 4D-CTA 图像的侧支状况,计算侧支循环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并比较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侧支循环不 良组的脑灌注差异。 结果 在 4D-CTA 上侧支循环良好者 40 例(63.5%),而在常规 CTA 上仅 25 例(39.7%)。基于 4D-CTA 的侧支 循环评分与 90d 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16,P<0.01)。侧支循环良好组患侧的相对脑血流量及相对脑血容量均高于 侧支循环不良组(均 P<0.01)。两组患侧的相对平均通过时间及相对平均达峰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320 排 CT 是评价单侧 MCA 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有效方法,4D-CTA 成像评估侧支血流和预测预后较常规 CTA 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病因、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09年8月大连三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后循环多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结果: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者29例(81%),其中高血压23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25例、吸烟15例、饮酒13例、病因为心脏病者7例,其中房颤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临床表现按症状和体征发生频率依次为眩晕19例、肢体瘫痪17例(偏瘫13例,四肢瘫痪4例)、构音不清16例、偏盲12例、共济失调8例、颅神经麻痹7例、意识障碍3例;按不同责任病变血管分类,以大脑后动脉病变最常见(46%),其次为基底动脉(31%),椎动脉病变者(23%)。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最常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至动脉栓塞是其主要发病机制。眩晕、偏瘫、构音障碍是其常见临床表现,血管受累以大脑后动脉最常见,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病灶大小相对较小,临床转归较好。  相似文献   

15.
Li YX  Liu AH  Lü M  Jiang CH  Zhang YP  Yang XJ  Zhang JB  Jiang P  Wu ZX  Wang ZC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9):2033-2036
目的总结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21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病人(2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1例病人中P1段动脉瘤3例,P2段动脉瘤15例(16个),累及P2-3段的蛇型动脉瘤3例。放弃治疗1例。弹簧圈动脉瘤囊内填塞6例(7个),载瘤动脉闭塞术14例。结果5例(6个)完全囊内填塞。1例部分填塞术后第2天动脉瘤破裂,病人死亡;14例动脉瘤载瘤动脉闭塞术均获得成功,其中3例出现缺血症状(对侧肢体麻木),2例完全恢复。结论大脑后动脉动脉瘤以巨大及夹层动脉瘤多见,血管内治疗是其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丁略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0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丁略地尔注射液150mg,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0m1,两组均静脉滴注,1次/日,14天为1疗程。监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眩晕症状改善迅速快,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而且治疗组NIHSS评分,后循环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以及患者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丁咯地尔能快速、有效地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 287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剔除资料不全患者,将纳入研究的762例患者的28项可能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自变量中,椎动脉颅外段狭窄(OR=1.982,95% CI:1.120 ~3.989)、椎动脉颅内段狭窄(OR=2.241,95%CI:1.102 ~ 4.890)和大脑后动脉狭窄(OR=1.902,95% CI:1.104 ~3.531)与后循环脑梗死相关(P<0.15).结论 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大脑后动脉狭窄可能为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检查显示无责任病灶的脑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探索PCI患者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符合PCI临床诊断的24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对未发现责任病灶的患者进一步行CT灌注成像(CTPI)检查.在CTPI图像上手绘感兴趣区域(ROI),记录病灶区与对照区的灌注参数,包括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结果 CTPI检查发现异常灌注18例(阳性率75%),缺血灶共26处,其中小脑10处(38.5%),枕叶7处(26.9%),颞叶3处(11.5%),脑干6处(23.1%).TTP发现异常15例,且均与临床症状相对应,rCBF发现异常13例,rCBV发现异常8例.脑梗死前期分期:玉1期4例,玉2期1例,域1期5例,域2期8例.病灶区的rCBF、rCBV、MTT及TTP与对照区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CTPI检查通过对PCI患者进行ROI半定量分析,可客观评价脑后循环脑血流灌注情况,发现头颅MRI检查所未能发现的缺血灶,为临床诊治PCI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后循环缺血性事件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鞠奕  王桂红  王拥军 《北京医学》2006,28(11):647-649
目的 评估206例后循环缺血性事件患者30d预后,探讨不同病变部位及受累血管与30d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6例后循环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改良Rankin残障量表(MRS)评估,病后30d进行MRS评估,分析患者30d预后;系统评价病变部位及受累血管,并与预后不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206例,病后30d病死率为4.9%,致残率为18%,颅脑近中远段同时受累(r=9.270,P<0.001)、基底动脉急性闭塞(r=5.106,P<0.001)及颅内病变个数>1个(r=2.491,P<0.001)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不同病变部位、血管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性事件预后不同,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64-多层螺旋CT造影(64-MSCTA)对大脑后循环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5例均行64-MSCTA检查,对椎基底动脉成像质量进行评估,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评价64-MSCTA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64-MSCTA检查成像优良率为98.15%.64-MSCTA检查发现椎基底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41支,其中轻度狭窄10支,中度狭窄11支,重度狭窄18支,闭塞2支.DSA检查发现椎基底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40支,其中轻度狭窄12支,中度狭窄10支,重度狭窄16支,闭塞2支.64-MSCTA对各级狭窄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为:轻度狭窄分别为75.00%、98.48%、90.00%、95.59%;中度狭窄分别为80.00%、95.59%、72.73%、97.01%;重度狭窄分别为100.00%、96.77%、88.89%、100.00%;闭塞均为100.00%.结论 64-MSCTA诊断大脑后循环动脉狭窄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