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死急性期大鼠大脑皮层梗死体积及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针刺延长脑梗死的溶栓时间窗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栓4.5 h组、溶栓6 h组、溶栓9 h组、针刺+溶栓4.5 h组、针刺+溶栓6 h组、针刺+溶栓9 h组,每组6只。以改良自体血栓栓塞法建立大鼠脑梗死模型。各溶栓组仅在相应时间通过尾静脉注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10 mg/kg)进行溶栓;造模成功后2 h,各针刺溶栓组给予针刺"水沟"及双侧"内关",留针30 min,并在相应时间进行和各溶栓组相同的干预处理;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给予相同的固定。分别对各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2 h和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各组均在造模后24 h神经行为学评分完成后处死大鼠并取材,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比较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凋亡诱导因子(AIF)和核酸内切酶G(Endo-G)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PARP1、A... 相似文献
2.
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的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早期再灌注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依靠病理生理窗而不是单纯的时间窗来选择患者,将更能使脑卒中患者受益。联合动静脉溶栓使血管再通是可行的,并且相对比较安全。rt+PA是目前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药物。颅内出血是溶栓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4.
5.
6.
〔摘 要〕 目的:分析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应用尤瑞克林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并观察血清中的炎症因子
指标白细胞介素(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的变化。 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濮阳油田
总医院脑血管病病区收治的超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8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对照组给予
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尤瑞克林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炎症
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 14 d、30 d,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
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 14 d,观察组患者 IL–6、
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对已超过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尤瑞克林、替罗非班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
炎症反应,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索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大鼠的疗效。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90只,体重200g~250g,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用血栓栓塞法制备脑梗死溶栓模型,随机分为2h溶栓组(A组),3h溶栓组(B组),4h溶栓组(C组)及对照组(D组),前3组分别在脑梗死后2h,3h,4h应用rt—PA溶栓,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计算脑梗死相对体积,HE染色确定其出血性转化(HT)情况。结果A组与B组溶栓后24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差别,但较C组及D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C组与D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差别;A组与B组溶栓后24h脑梗死相对体积无差别,但较C组及D组面积小,C组与D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差别。A组与B组溶栓后HT无差别,但较C组溶栓HT低,D组无出血性转化。结论rt—PA对糖尿痛合并脑梗死大鼠有一定的疗效,但应注意把握时间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药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ACI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WBV)、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浆黏度(PV)]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83.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NIHSS、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恢复缺血区域血供、增加受损区域氧供给、及时挽救缺血半暗带是治疗关键。血管新生可使受损脑组织重新获得氧气与血供,而血管新生又受到多因子、多层面、多通路、多角度控制,是近年脑卒中领域研究热点。针刺作为一种外源性物理刺激可调控诸多复杂机制以促进血管新生。围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干细胞、RNA等关键靶点,本文对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新生机制及针刺干预作用加以综述,以期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溶栓对溶栓效果的影响以及非早期溶栓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的60例AMI患者分为发病后0-3小时,3-6小时,6—12小时,12-24小时,共四组进行溶栓治疗,观察比较sT段下降50%的时间,胸痛缓解时间 ,CK-MB峰值提前时间结果四组比较sT段下降50%的时间,胸痛缓解时间,CK-MB峰值提前时间,有显著差异,非早期仍可使部分患者冠脉再通。结论AMI溶栓效果与时间窗有明显相关性,溶栓越早,开通率越高,愈后越好,对有持续性缺血性胸痛伴sT段抬高的AMI患者可将溶栓时间延长,患者仍可获益。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区域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灯盏花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脑梗死区域组织灌注情况、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梗死中心区域及周边CTPI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CBV及CB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MT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降幅更加显著(P均0.05)。结论应用灯盏花素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区域及周边区域组织灌注,治疗效果确切,预后佳,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7.
针刺水沟穴治疗脑梗死的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穴之一"水沟"穴治疗脑梗死的最佳针刺参数(频率、时间).方法 将1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未干预组及模型干预组.模型干预组大鼠根据针刺时间(5s、60s、180s)及针刺频率(1次/s、2次/s、3次/s)组合形成的不同参数随机分为9组.模型组均复制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分别用9种参数针刺模型干预组的"水沟"穴,针刺治疗时间为栓线阻塞大脑中动脉后3h及之后每间隔12h的共计6个时间点.于末次治疗后,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软脑膜血流量检测、软脑膜微循环测定、脑缺血面积测量和脑组织光镜观察,所得数据进行灰色加权关联度分析,以期筛选"水沟"穴治疗脑梗死的最佳针刺参数.结果 各参数的灰色加权关联度排序为:参数6>参数1>参数2>参数9>参数7>参数4>参数3>参数8>参数5.参数6(针刺频率:3次/s;针刺时间:5s)可明显增加脑血流量、扩张微血管管径、缩小梗死面积并减少阳性细胞数及噬神经现象.结论 以手操作针刺"水沟"穴治疗脑梗死的最佳参数为:针刺频率:3次/s;针刺时间:5s.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病己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脑梗死致残率高,且易复发,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现就溶栓治疗的安全时间窗、溶栓剂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与疗效的关系、并发症的防治等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21d、3个月、6个月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24h、21d、3个月、6个月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21d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有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