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燕  杨明  崔建英  孙小勤  孙一光  马杰 《临床荟萃》2008,23(21):1577-1578
2型糖尿病患者常并发各种血管性疾病,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并发血管损伤的机制很复杂,其中血管内皮损伤及血小板活化起着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常并发冠心病、脑梗死导致临床事件的发生,本研究拟通过检测并发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的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选择素(CD62p)水平及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的水平,探讨糖尿病并发血管损伤及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协助临床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在不同时间、不同病情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38例)、中型(35例)、重型(25例),另外选取30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不同时期、病情程度不同患者和对照组健康查体者血清中的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清胆红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急性期(24h、3d、7d)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P选择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型患者P选择素、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轻型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P选择素、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逐渐降低;14d时,脑梗死患者P选择素含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选择素和胆红素可能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脑梗死患者时间、病变程度不同,P选择素和胆红素的水平不同,与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测定它们有利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治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尹建国  姜德谦  张社兵 《临床荟萃》2011,26(24):2177-2178
冠心病本质是炎症性疾病,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斑块的破裂及血栓形成过程起重要作用,急性心肌梗死是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稳定斑块,还有其他独立于降脂之外的“非降脂”效应[2]。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可能存在的降脂外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以及外周血可溶性P选择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相关性及其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51例,分为2型糖尿病组76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75例,采用ELISA法及乳胶增强免疫(超敏)比浊法,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P选择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组的外周血可溶性P选择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外周血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8,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过度的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反应,P选择素及C反应蛋白参与了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检测外周血清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病情判定以及治疗效果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5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n=27,阿托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n=26,普罗布考0.5g/d,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均为4周。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1个月后的外周血血脂和hs-CRP等指标变化。【结果】①血脂变化:经治疗4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联合治疗组TC水平下降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治疗4周后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联合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单独治疗组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②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的幅度较单独治疗组大(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均可明显降低AMI患者近期TC、TG及LDL-C水平.联合治疗组同时降低HDL-C水平;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及血脂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B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和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B组较A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干预效果优于低剂量,其抗炎作用显著,且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E-选择素和P-选择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ELISA方法测定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CRP、E-选择素和P-选择素血清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CRP、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与恢复期、对照组的相比较显著升高(P〈0.01);大面积梗死组(A组)、中等面积梗死组(B组)比小面积梗死组(C组)3种检测指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CRP、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之间均有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CRP、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有价值的标志物。可作为脑卒中发病进程和病情轻重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李迎  龚颖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335-133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和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经过4周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内脂素、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另设3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测定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及服用阿托伐他汀12周后的hsCRF水平。血清hsCRF含量测定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12周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下降,服用前后血清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作用效果的差异。方法随机入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64例,分为2组,每组32例。根据NCEP-ATPⅢ指南,分别服用阿托伐他汀(40~80mg)或者瑞舒伐他汀(10~40mg)3个月。比较两组间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差异。结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此外,两组在降低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无差异。但是,瑞舒伐他汀更显著地降低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论本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在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对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观察2周后两组血脂、hs-CRP水平。结果 2周后A组、B组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B组的TC,TG,LDL-C和hs-CRP水平较A组明显降低(P0.05);2组病人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治疗后均较前升高(P0.05),而B组的HDL-C水平较A组的更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20mg/d能更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肌梗死时相关血清生化检测指标,即C反应蛋白(CRP)、雌二醇(E2)、心肌肌钙蛋白I亚单位(cTnI)、肌酸激酶(CK)水平的变化。方法将受试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心肌梗死组。以阻断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引起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模型。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CRP、E2、cTnI、CK水平,观察各生化检测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血清CK、cTnI、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E2明显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肌梗死时,相关血清生化检测指标CK、CRP、cTnI水平明显上升,E2水平明显下降,且各指标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张超  闫永红  徐俊蛟  杨晓秋 《临床荟萃》2011,26(15):1317-13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54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4例,其中一般治疗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控制血压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给予常规控制血压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 mg/d,共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各采静脉血1次,测定血浆hsCRP和代谢指标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并监测24小时动态PP,计算平均动态PP。结果一般治疗组患者治疗前PP(62.94±4.72)mmHg,治疗4、8、12周PP分别为(57.33±3.15)mmHg(、57.62±5.45)mmHg(、56.51±2.98)mmH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治疗前PP(63.67±4.51)mmHg,治疗4、8、12周PP分别为(52.38±2.59)mmHg、(48.57±2.24)mmHg、(42.51±2.50)mmHg。一般治疗组患者治疗前hsCRP(6.62±0.55)mg/L,治疗4、8、12周hsCRP分别为(6.72±0.17)mg/L、(6.51±0.16)mg/L(、6.54±0.15)mg/L;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治疗前hsCRP(6.07±0.94)mg/L,治疗4、8、12周hsCRP分别为(5.20±0.68)mg/L、(4.14±0.68)mg/L、(3.05±0.55)mg/L。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动态PP和血浆hsCRP水平在治疗前与一般治疗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均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动态PP和血浆hsCRP水平有明显降低趋势(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PP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阐明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独立于其降脂效应的保护作用,研究了其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蛋白激酶C(PKC)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n=10,对照组),维生素D3注射+高脂饮食组(n=40).8个星期后,维生素D3注射+高脂饮食组大鼠再随机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n=20,阿托伐他汀组,每天按5 mg·kg-1喂食阿托伐他汀)或予以正常饮食(n=20,模型组).8个星期后处死试验鼠并取主动脉做病理切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其余的主动脉用于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C.各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结束时取血检测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鼠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阿托伐他汀组鼠的主动脉病理学改变比模型组显著改善;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模型组中CRP水平[(18.64±0.9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9.21±0.21)mg/L](P<0.05),CRP水平在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12.52±0.65)mg/L]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KC在模型组(7786.12±264.75)和阿托伐他汀组(4267.57±233.94)中的表达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2468.75±145.53)(P<0.05),但和模型组相比较,阿托伐他汀组中PKC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的益处不仅仅在于降低血脂,其抑制PKC和炎症反应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保护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用药前后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此类药物降血脂同时是否具有抗炎特性。  相似文献   

16.
齐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2891-2892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阿托伐他汀对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1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58±8)岁;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7±8)岁;均符合UA及AM I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55例。一组给阿托伐他汀治疗(10 m g/d);另一组常规治疗;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57±6)岁;排除感染,自身免疫病史。各组年龄与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1.2方法所有ACS患者入院后常规治疗包括抗心肌缺血、抗凝,酌情使用β-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30例)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组(30例),分别在入院24h内及服药后3、7d测定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比较两组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7d后20mg/d及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降低(P〈0.05),而且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前后两组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更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阿托伐他汀的抗炎治疗独立于降脂之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脂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A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总有效率、卒中量表评分以及血清内脂素、HS-CRP及NO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治疗后2组卒中量表评分、血清内脂素、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I,可有效降低血清内脂素、hs-CRP水平,升高NO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及监测其病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6例AMI患者进行血清CRP水平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结果AMI组CRP浓度为(34.11±5.17)mg/L,心肌炎组为(4.52±1.21)mg/L,健康对照组为(4.98±0.67)mg/L。AMI组与心肌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CRP水平有利于预测AMI患者的近期预后,CRP测定可作为AMI诊断、病情评估的一个新的标志物,对临床快速、准确诊断AMI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敏C ̄反应蛋白(Hs ̄CRP)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钙干预后的变化。方法选择AMI患者30例作为AMI组,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放射比浊法检测Hs ̄CRP,比较AMI组与对照组Hs ̄CRP水平的变化。其中3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各15例,比较治疗前后Hs ̄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AMI组Hs ̄CRP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Hs ̄CRP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AMI患者Hs ̄CRP水平明显升高,Hs ̄CRP可作为诊断AMI新的参考指标;阿托伐他汀钙在有效调脂的同时,可通过抗炎作用改善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而达到治疗AMI的作用;Hs ̄CRP可作为疾病诊断、治疗以及疗效判断简单而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