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姜黄素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局部血管形成的影响和抗血管形成作用。方法:制作Wistar大鼠EMs动物模型,4周后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及姜黄素高剂量组5组,持续用药28d,SP免疫组化法测定在位内膜和异位组织灶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量的表达。结果:姜黄素治疗模型大鼠EMs,4周后异位组织中MVD和VEGF蛋白量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位内膜中MVD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姜黄素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EMs异位组织的增生。结论:姜黄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组织中MVD的表达和VEGF蛋白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姜黄素有望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抗血管形成治疗的新药。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8,(3):168-17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基因型的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病程相关蛋白(PR蛋白)的表达情况,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相关的分子分型提供有意义的线索。方法:用PCR、Northern blot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卵巢内膜样囊肿患者的30份异位子宫内膜(异位内膜组)、30份在位子宫内膜(在位内膜组)以及25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25份子宫内膜(对照组)中的VEGF和PR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异位内膜组与在位内膜组的VEGF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位内膜组与异位内膜组的VEGF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织中PR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P<0.01),在位内膜组织中PR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异位组异位内膜中的PR阳性率显著低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P<0.05),而在位内膜中的PR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的VEGR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的VEGF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VEGF mRNA的高表达和PR mRNA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子宫腺肌症(AM)、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s)、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survivin蛋白表达的异同。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分别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AM及34例OEMs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内膜KGF、survivin的蛋白表达。结果:(1)本次入选对象KGF蛋白、survivin蛋白分别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和腺体。(2)KGF表达在增殖期AM、OEMs在位内膜腺体均高于正常组,AM在位内膜高于异位内膜。分泌期AM、OEMs在位内膜腺体均高于异位内膜。增殖期AM在位及异位内膜间质、OEMs在位内膜间质中KGF表达均高于正常组,AM异位内膜、OEMs在位内膜间质KGF表达均高于OEMs异位内膜。分泌期仅见OEMs在位内膜间质中KGF表达高于OEMs异位内膜。(3)survivin表达在增殖期AM、OEMs异位内膜腺体均高于正常,AM异位内膜腺体高于在位内膜。分泌期AM在位、异位内膜腺体均高于正常,OEMs在位高于异位,AM在位、异位腺体均分别高于OEMs。AM在位内膜间质高于正常,OEMs在位内膜间质高于异位内膜。结论:在位内膜不同于正常内膜,在位内膜特性可能决定了不同类型异位内膜的发生。异位内膜凋亡减少则可能是疾病进展的前提之一。AM与OEMs具有不同的生物化学特征及临床表现,对局部雌孕激素反应不同,但存在相同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内膜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M患者(40例)在位、异位内膜以及正常对照组(31例)子宫内膜组织中CD34的表达,代表其MVD,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D34蛋白表达存在于间质血管内皮细胞胞膜或胞浆中;无论是增生期还是分泌期,EM组在位子宫内膜MVD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0.01)。EM组在位子宫内膜中MVD随临床分期进展而增加,MVD与美国生育协会修正标准(R-AFS)评分呈正相关(rs=0.582,P<0.01);EM组异位子宫内膜中MVD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rs=0.736,P<0.01)。结论:血管生成在E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E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中CD34蛋白表达(MVD),有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P450arom)和环氧化酶-2(COX-2)在子官内膜异位症(EMs)和子宫腺肌病(AM)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常子宫内膜、EMs及AM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P450arom及COX-2的蛋白与mRNA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450arom和COX-2在正常子宫内膜中无表达或弱表达,二者在EMs和AM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450arom与COX-2在EMs和AM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450arom在EMs和AM增殖期和分泌期表达无差异(P>0.05).COX-2在正常子宫内膜、EMs分泌期表达高于增殖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AM表达不随月经周期变化.P450arom mRNA与COX-2mRNA在EMs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64,P<0.01);在AM中的表达水平亦呈正相关(r=0.813,P<0.01).结论 P450arom和COX-2在EMs和AM中呈过表达,与EMs和AM的发病相关.二者协同作用促进EMs和A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TMP)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微血管密度的影响和抗血管形成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4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p TMP 50,100,200 mg/(kg.d)连续给药15d,SP免疫组化法测定在位内膜和异位病灶组织中MVD的表达。结果:TMP治疗EMs模型大鼠4周后异位组织中MVD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在位内膜中MVD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TMP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EMs异位组织的增生(P〈0.05)。结论:TMP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组织中MVD的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作用呈剂量依赖性。TMP有望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抗血管形成治疗的新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K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的方法检测EMs组(观察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各30例中SKP2的表达,并与30例良性疾病患者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KP2在EMs组(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相时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异位内膜组的相对表达量...  相似文献   

8.
何勤径 《河北医药》2014,(7):1025-1027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指标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30例,术中取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和在位新鲜组织。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子宫内膜30例做为对照组。术前所有患者空腹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Ang-2、VEGF;术中取新鲜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的标本进行Ang-2、VEGF和MVD指标测定。结果血清和组织中Ang-2、VEGF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组和子宫内膜在位组的Ang-2、VEGF含量升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宫内膜在位组比较,血清和组织中子宫内膜异位组的Ang-2、VEGF含量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组和子宫内膜在位组中CD34标记的MVD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成功的升高,其中以子宫内膜异位组升高最明显,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病灶组织中Ang-2、VEGF和MVD的表达,有利于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情发展,为其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ALD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诗维 《江西医药》2015,50(2):149-150
目的探讨ALD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EMs患者异位内膜(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ALDH1的表达,并与30例非EMs患者在位内膜(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LDH1在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ALDH1在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DH1在EMs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增强,提示ALDH1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LDH1在EMs异位及在位内膜均有表达,两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我们推测异位内膜干细胞可能来源于在位内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素(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中全身及局部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和western-blotting分别对异位内膜组40例、在位内膜组40例、正常内膜组20例患者的血清及局部TSP-1、VEGF的表达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血清中TSP-1异位内膜组明显低于在位内膜组及正常内膜组(P<0.01),在位内膜组与正常内膜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VEGF的表达异位内膜组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及正常内膜组,在位内膜组高于正常内膜组(P<0.01).局部的表强度正常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异位内膜组VEGF依次增强,TSP-1依次减弱(P<0.01).结论:TSP-1和VEGF均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VEGF的增高可能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腺肌病中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X-2和VEGF在子宫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和正常内膜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1)COX-2在子宫腺肌病(观察组)异位内膜表达评分(4.62±0.96)、在位内膜中的表达评分(4.59±0.77)与正常子宫内膜组(3.55±1.276)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中COX-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EGF在子宫腺肌病(观察组)异位内膜中的表达评分(4.62±0.96)、在位内膜中的表达评分(4.59±0.77)与正常内膜组(4.30±0.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X-2和VEGF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X-2和VEGF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两者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密切相关,可能为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朱虹  蔡丽萍 《江西医药》2013,48(4):308-3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标本40例为研究组(盆腔外特殊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25例,其中同期在位内膜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VEGF在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中的表达,研究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VEGF阳性表达主要见于子宫内膜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胞浆。(1)盆腔外异位病灶中VEGF表达高于卵巢异位内膜(P<0.05),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2)卵巢异位内膜VEGF表达与同期在位内膜相比,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05);(3)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中增生期与分泌期VEGF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中存在VEGF的高表达,可能导致了血管生成,利于种植及生长,可能成为内异症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顾烨 《安徽医药》2017,21(8):1460-1462
目的 探讨 Toll样受体2(TLR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人异位和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妇科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异位内膜39例(EMs异位内膜组)以及在位内膜32例(EMs在位内膜组),再选取30例未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的女性在位内膜组织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TLR2在EMs异位内膜、EMs在位内膜以及正常内膜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在各组中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Ms异位内膜组、EMs在位内膜组、正常对照组中TLR2 mRNA和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TLR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Ms异位内膜组中的TLR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EMs在位内膜组.结论 TLR2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说明TLR2在EMs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中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 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和MVD在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5).结论 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和MVD的高表达可能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旭红  岳天孚 《天津医药》2007,35(7):500-502
目的:探讨泛素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中泛素的表达,通过HE染色计数凋亡细胞数,并与正常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结果:异位内膜的泛素表达高于在位及正常内膜,细胞凋亡减少,尤其以间质细胞表现明显;在位内膜的泛素表达高于正常内膜(P<0.05).结论:在位内膜的异常可能有利于子宫内膜的移位,泛素具有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的作用,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孕三烯酮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24只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沙利度胺(20mg·kg-1·d-1)、孕三烯酮(0.5mg·kg-1·d-1)及联合用药(沙利度胺20mg·kg-1·d-1和孕三烯酮0.5mg·kg-1·d-1)4组,每组6只。药物溶于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射给药,模型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给药4wk后处死,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并通过Ⅷ因子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沙利度胺组、孕三烯酮组及联合用药组异位内膜MVD、VEGF和TNF-α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其中联合用药组MVD和VEGF比沙利度胺组和孕三烯酮组降低得更为显著(P<0.05),联合用药组TNF-α与孕三烯酮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沙利度胺和孕三烯酮可抑制大鼠异位内膜的MVD、VEGF和TNF-α的表达,从而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当两者联合用药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