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正常胰胆管汇合胰液胆管逆流(PBR)对胆囊的影响.方法 54例行胆囊疾病需行胆囊切除患者,手术前腹部超声检测胆囊壁和内膜厚度并行胆囊壁血流检测,45例伴胆总管结石ERCP治疗时和9例手术中取胆汁测胆汁淀粉酶水平,根据胆汁淀粉酶水平分成PBR组(胆汁淀粉酶升高)和对照组(胆汁淀粉酶正常),切除胆囊标本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COX2、Ki-67、p53)检测,比较分析两组各项检测结果.结果 PBR组24例,包括胆囊结石20例和胆囊息肉4例,23例为潜在性胰液胆管逆流(OPBR),1例为胰胆管高位汇合(HCPBD),后者与胰胆管汇合异常(PBM)有相似的病理改变;对照组30例,包括胆囊结石28例和胆囊息肉2例.胆囊壁和内膜厚度,胆囊壁血流,胆囊炎症、增生、化生,以及p53表达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异型、COX2和Ki-67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BR患者胆囊黏膜增生和化生变化与胆囊结石所引起的病理改变无明显区别,但显示细胞异型和增殖活跃,OPBR可能为发生为胆囊癌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Oddi括约肌(SO)压力对胰液胆管逆流(PBR)的影响.方法 对23例SO基础压力正常(正常组)、55例压力升高(升高组)和24例曾行EST(EST组)患者的SO基础压力值、胆汁淀粉酶(BA)检测结果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组和升高组在细菌培养阳性率、BA升高发生率及其BA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中SO压力与BA呈负相关,但胆总管直径≥15 mm与<15 mm的BA值[中位数(四分位间距),4270(12 337) U/L比279.5 (1370)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与完整乳头组(正常组+升高组)在BA升高发生率[83.3% (20/24)比59.0% (46/78)]及细菌培养阳性率[75.0% (18/24)比33.3% (26/78)]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基础压力升高与PBR无直接关联.但胆管直径显著增加时会导致BA值升高,对PBR的程度产生间接性影响;胰胆管高位汇合逆流程度明显,共同管长度可能与PBR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而EST虽可引起PBR和胆汁细菌感染,但能减轻胆汁淤积,可能有利于逆流的胰液排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胰胆管汇合(NPBJ)者胆汁淀粉酶升高与胆道疾病的关系。方法连续202例患者(胆管胆汁组)在内镜治疗胆道疾病时抽取胆管胆汁检测淀粉酶,其中68例同时检测胆汁脂肪酶,149例做胆汁细菌培养,27例测Oddi括约肌压力(SOM),38例测胆管压力。另外73例(胆囊胆汁组)经皮经肝胆囊镜治疗胆囊结石,取胆囊中胆汁检测淀粉酶,31例进行胆囊黏膜活检。两组病例均除外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胆肠吻合术和既往内镜乳头切开治疗者。结果胆管胆汁组95例(47.0%)淀粉酶升高,其中肿瘤(56.9%,29/51)与非肿瘤疾病(43.7%,66/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门部胆管癌大多数(7/9)淀粉酶值升高;胆汁脂肪酶水平与淀粉酶有明显的相关性(r=0.561);淀粉酶水平与Oddi括约肌和胆管压力无明显关联;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在淀粉酶值正常和升高者之问无明显差异。胆囊胆汁组34.3%淀粉酶升高,其中87.5%见胆囊上皮细胞异型增生,与淀粉酶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PBJ胆道疾病患者胰液向胆管逆流发生频度较高,淀粉酶升高者中肿瘤和非肿瘤疾病无显著差异,但淀粉酶升高者胆囊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和肝门部胆管癌发生频度高。  相似文献   

5.
<正>胰胆管汇合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一种胰胆管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疾病。胰腺分裂症(pancreas divisum,PD)是胰腺最常见的先天性解剖异常,由胚胎发育时期腹侧胰管与背侧胰管融合失败所致。二者临床均不常见,合并概率更低,诊疗难度较大。本文报道1例6岁患儿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诊断PBM合并PD并解除胰管梗阻的案例,给临床医师提供参考。1病历资料1.1一般病历资料患儿,男,6岁10月,因“反复中上腹胀痛6年余,加重1周”收治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中上腹胀痛,疼痛剧烈,无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其他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后,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抗炎、抑制胰酶等对症处理后病情缓解,具体用药不详。后因反复中上腹胀痛于外院就诊,并于2018.04、2018.10、2019.06、2020.03行4次ERCP治疗,均未成功超选至主、副胰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胰管汇合异常(APBDJ)的诊断、治疗及其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确诊的52例APBDJ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用直观模拟标度尺(VAS)评分来评估治疗前、后腹痛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发生率为80.8%。常并发胆管结石(38.5%)、慢性胰腺炎(25.0%)及急性胰腺炎(15.4%)。经ERCP确诊的患者中,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的检出率为18.6%。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ENBD)(61.5%)、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EST)(47.7%)及内镜下逆行胆管引流(ERBD)(23.1%)。经治疗后,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1.2±0.8)分比(5.8±1.6)分,P<0.05]。结论:APBDJ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胆管结石及急慢性胰腺炎发生率较高。ERCP是APBDJ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可根据患者合并症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内镜治疗措施,有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7.
肝管汇合区癌不多见,占尸检病例的0.01~0.05%,但属于造成黄疸的熟知原因之一,且常易被漏诊。本文分析54例肝管汇合区癌肿的临床资料,以期能对本病的各种诊断和处理方法作出评价。临床资料:至1977年12月底,Royal Free医院在15年间共收治肝管癌54例;其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在33~78岁之间,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年龄略轻。常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黄疸、严重搔痒、上腹或右季肋部持续性疼痛、体重显著减轻、某种程度的恶  相似文献   

8.
所谓化疗与外科治疗的汇合,是指临界于化疗与外科治疗的肺结核病例应如何处理的问题。作者从外科适应症立场进行探讨: 一、菌阴性空洞或闭锁性病灶的病例:每月一次以上痰检,连续6个月以上结核菌培养阴性的应如何处理,对预后影响很大,叙述如下: 1.从化疗看其弊点:菌阴性闭锁性病灶化疗停止后几乎未见恶化的报告,菌阴性空洞的恶化率亦甚低。如初期强化化疗以异菸肼(简称肼)、利福平(简称利)为主的疗效观察,菌阴性空洞的恶化率,初治厚壁空洞7.5年的累积恶化率为15%,但3.5年后未见恶化例。复治厚壁空洞恶化率稍高,8年  相似文献   

9.
经ERCP诊断和治疗胰胆管疾病已取得很大的发展,但这种造影检查有时出现误导,同时由于不能在直视下观察胰胆管,而使ERCP的治疗也受到限制。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可能介导小内镜进入管道以加强对不明原因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约80%的胆总管结石可用传统的方法予以取出,利用胆管镜技术,对  相似文献   

10.
173例胰胆管疾病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内镜治疗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73例胆胰疾病患者应用十二指肠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ERCP成功率为93.6%,造影发现胆道结石69例,一次性成功取净结石66例,造影发现胆胰肿瘤20例,5例放置内支架引流。ERCP术后胰腺炎2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EST)术后出血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ERCP对于胆胰疾病的诊断明确可靠,内镜下治疗可使部分患者免除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对照研究,评价MRCP对胰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40例疑有胰胆系疾病的患者进行了MRCP及ERCP检查,两者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 本组资料中MRCP对胰胆系疾病总的诊断价值为敏感度89.1%、特异度100%、准确度90%,ERCP总的诊断价值为敏感度84.2%、特异度100%、准确度85%,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  相似文献   

12.
胆总管、胰管汇合部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给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等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对70例人尸体的胆总管与胰管汇合部进行了解剖、测量并统计。结果胆总管入十二指肠角:成人41.1±1.75o、儿童40.1±1.72o,胆总管肠壁内段长度:成人1.04±0.42cm、儿童0.89±0.63cm;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中1/3者44例,占总例数的67%,其余开口于降部的上1/3或下1/3;十二指肠大乳头至胃幽门间距:成人9.84±1.58cm、儿童8.26±1.64cm;至上颌中切牙间距:成人74.58±1.77cm,儿童69.63±2.08cm,胆总管、胰管汇合共同开口41例,占分型数50例的82%,其余为分别开口。结果提示胆总管入角越小其肠壁内段长度越长,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降部中1/3后内侧壁者及胆总管与胰管共同开口者占多数,并对其临床意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共10,435人次检查的222个报告中所提到的并发症(8,681人次)作了分析。插管失败率30%,并发症3%,死亡率0.2%。死亡15例为:胆管性败血症8例,胰腺性败血症5例,小肠穿孔1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本文讨论了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及其相关疾病谱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在该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因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入院行ERCP诊治的52例PBM患者的资料。总结PBM的临床特点、分型、相关疾病谱变化和ERCP诊治过程。结果52例PBM患者中,女性多见,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和黄疸,其中Ⅰ型20例、Ⅱ型25例 、Ⅲ型7例,合并胆总管囊肿者占50.0%。从首次发病到我院明确诊断为PBM的时间跨度平均为12.2年,其中主要临床问题发生变化的有24例(46.2%)。共进行69例次ERCP操作,5例次患者失败(7.2%),PBM的困难插管率为34.6%(18/52),其中11例需借助高级插管技术,同期可比非PBM4 275例ERCP的困难插管率为15.4%(657/4 27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55,P<0.05)。患者行多种治疗性ERCP操作,包括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胰管支架置入术、胆管和胰管结石取石术等,操作成功率为92.8%(64/69),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为15.4%(8/52)。结论PBM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ERCP技术在PBM及相关疾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插管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作者给30例糖尿病患者作了逆行胰胆管造影,所有病例在自觉症状、体检和淀粉酶等血尿检验方面均无胰腺炎或胰腺癌的可疑表现。结果发现:43.3%合并慢性胰腺炎(轻症20%、中度13.3%、重症10%),6.7%合并胰腺癌。胰腺炎的合并率及严重程度与年龄、饮酒史,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方法有关:<40岁组为20%,40~60岁组为37.5%,>60岁组为66.7%,饮酒史阳性组为57.1%,阴性组为39.1%:饮食疗法组为16.7%,口服降糖药组为45.5%,胰岛素治疗组为53.8%;此外,糖  相似文献   

16.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胰胆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在老年病人中的作用还未被估价。本文对老年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并把ERCP与超声波、肝功能试验,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作了对照,还调查了该检查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病人和方法对54例65~94岁住在专门病房的老年病人进行一年以上调查,其中女30例,男24例,17例年龄80岁以上。ERCP前作血常规、凝血机制、肝功能试验和腹部超声波(5MHz型)检查。 ERCP是在静脉注入镇静剂咪达唑仑2~5mg  相似文献   

17.
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们对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的认识增加,PBM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PBM与先天性胆管囊肿、胆道结石、非结石性胆囊炎、胆道肿瘤及胆源性胰腺炎等胆胰疾病关系密切,但目前对于胰胆管合流异常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等方面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观点.本文就目前对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实现微创治疗和诊断的同时,操作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为了密切监护患者,及时控制并治疗ERCP术后并发症,住院治疗作为内镜介入的首选方式。但部分学者认为门诊ER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国外门诊ERCP已积累了多年的临床经验,研究显示门诊ER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模式,它可以有效的利用医疗资源并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男,18岁,因"反复上腹痛一年余"入院。既往:1年及3个月前因"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血清淀粉酶:2 697 U/L。血常规:白细胞7. 64×109/L,中性粒细胞73. 31%。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胰胆管汇合处MRI图像(见图1)。  相似文献   

20.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实现微创治疗和诊断的同时,操作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为了密切监护患者,及时控制并治疗ERCP术后并发症,住院治疗作为内镜介入的首选方式。但部分学者认为门诊ER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国外门诊ERCP已积累了多年的临床经验,研究显示门诊ER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模式,它可以有效的利用医疗资源并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