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新燕 《河北中医》2011,33(2):249-250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常伴恶心、呕吐,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2002-09—2008-12,笔者以平肝通络法为治则,拟方并选穴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40例,并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药并用治疗脑电图异常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治疗脑电图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脑电图异常的偏头痛患者运用针礼加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60.9%。二者疗效差并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中药对脑电图异常的偏头痛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针药结合组)和对照组(麦角胺咖啡因治疗组),观察对比两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2例,痊愈率43.3%,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痊愈3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6例,痊愈率10.0%,总有效率为8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χ~2=8.52、4.32,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病倾向的周期发作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及羞明,经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于安静、黑暗环境内休息或睡觉后头痛得以缓解.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未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6.
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7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外关、太阳、悬钟、太溪、血海、列缺,贴压耳穴神门、皮质下、肝、肾、脾、额、颞,联合内服自拟养血定痛汤(散)规律治疗,观察5 a,总结临床疗效、头痛计分、患者依从性、经颅多普勒血流速度等因素。结果:治愈51例,显效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81.33%。未能坚持全程治疗5例,无效9例。治疗前后头痛计分和血流速度有显著差异。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远期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可明显提高脑部血供,改善脑循环。  相似文献   

7.
<正>偏头痛是一种常见性、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神经性疾病,具有广泛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单侧和(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发作,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中医学中将偏头痛归属于"头风""脑风""偏头风"等范畴。王乐亭老前辈为针灸名家,其治疗头痛采用经验方"头痛八针"及透刺穴,"头痛八针"由督脉之百  相似文献   

8.
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7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亚风  李新娥 《陕西中医》2007,28(2):209-210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两组病人均服用氟桂利嗪、甲芬那灭酸片,治疗组70例加针灸取风池、太冲等主穴,同时配合辨证取穴,对照组50例加服谷维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6%。提示:针药同用能达到疏通经络气血,消炎止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蒙医学白清云编》《四部医典》认为有多种因素引起偏头痛,如;"赫依","其苏西拉","巴达干","尼岩浩如海","雅嘛"(哈如雅麻,查干雅麻,阿拉格雅麻)等,病因复杂,疗效缓慢。1临床资料首先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偏头痛。本人长期治疗偏头痛病62例;男25例,女37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5岁,15~30岁27例,30~45岁23例,45~63岁12例。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布洛芬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布洛芬治疗。疗程30天。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评分值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提示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偏头痛病例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胶囊口服结合针灸治疗。结果:两组均取得显著疗效,观察组中总有效率95.91%,其中治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对照组中总有效率81.63%,其中治愈15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9例。两组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较观察组更明显(P0.05);针刺组随访1周的头痛发作次数比治疗前1周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不明显(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口服结合针灸综合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笔者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药并用组和西药组;针药并用组取穴率谷,用苍龟探穴法,透刺角孙、丝竹空、太阳,同时分型辨证取穴用药;西药组采用尼莫地平片剂口服,共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平均发作次数和平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针药并用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治疗偏头痛,针药并用辨证施治疗效优于尼莫地平口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组45例予以夹脊穴为主的温针灸及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西药组45例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和炎症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症状积分均显著改善(P0.01,P0.05);除关节肿胀、晨僵外,其余各项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除枕墙距外,其余各项体征均有改善,针药组在VAS评分、Schober试验、指地距改善方面较西药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针药组CRP下降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抗风湿西药治疗能有效减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发病率高,易于反复。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近年来笔者依据裘昌林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采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偏头痛6l例,取得颇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以来,笔者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腹泻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针刺加中药治疗偏头痛34例(治疗组)和单纯中药治疗22例(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2.9%和18.2%(P〈0.01),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和68.2%(P〈0.05),即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皆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我科2003年-2006年采用针灸和中药联合应用治疗28例偏义痛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蒙医药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蒙药治疗,进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1%,57/59)明显高于对照组(84.75%,5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头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每月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药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较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及电针组,针药组予手针结合头痛散煎服,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经2个疗程治疗后并半年后随访复查,进行疗效判定。结果:针药组的近期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3.7%,90.3%,电针组分别为51.3%及8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远期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6%、87.8%,电针组分别为46.1%、69.2%,两组比较,针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针结合头痛散治疗偏头痛远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