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晚期直肠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术前行股动脉插管化疗,然后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行静脉化疗和/或放疗。结果插管化疗后病人临床症状减轻,肿瘤变小。肿瘤缩小约>50%3例,25-50%4例,<25%1例,无明显变化1例。9例病人均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近期无局部复发,无肝转移。结论首先应用动脉插管化疗然后行手术、化疗和/或放疗,能够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及肝转移,是治疗中晚期直肠癌较为合理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地孕酮在肿瘤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对食欲、进食状况、体重、胃肠道反应以及全身情况的辅助作用。方法 观50例化疗加甲地孕酮辅助治疗病人与50例单化疗病人治疗期间及化疗后,食欲、食量、体重变化、胃肠道反应以及全身情况变化的比较。结果 治疗后MA+CT组82%食欲有改善,78%食量增加,34%化疗期间无明显胃肠反应,KPS评分增加大于10分占66%。单化组,食量无一例改善,仅4%无恶心、呕吐,KPS评分大于10分占6%,差别显著。结论 甲地孕酮辅助肿瘤化疗作用明显,有提高食,降低化疗胃肠道反应,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甲地孕酮辅助肿瘤化疗的临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地孕酮在肿瘤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对食欲,进食状况,体重、胃肠道反应以及全身情况的辅助作用。方法:观察50例化疗加甲地孕酮辅助治疗病人与50例单化疗病人治疗期间及化疗后,食欲,食量,体重变化,胃肠道反应以及全身情况变化的比较,结果:治疗后MA+CT组82%食欲有改善,78%食量增加,34%化疗期间无明显胃肠反应,KPS评分增加大于10分占66%,单化组食欲,食量无一例改善,仅4%无恶心,呕吐、KPS评分大于10分占6%,差别显,结论:甲地孕酮辅助肿瘤化疗作用明显,有提高食欲,降低化疗胃肠道反应,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晚期贲门癌扩大根治术4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我院1980年1月至1986年1月在360例贲门癌手术中,对TNMⅣ期的41例病人作了扩大根治术,手术死亡率2.4%,并发症发生率14.6%。随访40例,1年生存率92.5%,2年生存率17.5%,3年生存率5%。作者指出该手术:1.可提高晚期贲门癌的切除率。2.能延长病人的寿命。3.效果优于减状姑息性子术。  相似文献   

5.
LPAK细胞/IL—2治疗肿瘤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LPAK(LymphokineandPHAActivitedKiller)细胞/IL-2过继免疫疗法治疗17例晚期肿瘤,多数病人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如肺癌病人刺激性咳嗽、胸疼减轻,肝癌病人肝区疼痛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在12例可评估病例中,5例肝癌(包括转移性肝癌1例)有3例肿瘤分别缩小35.7、39.5和47.8%,其中1例在治疗过程中门静脉一2.7×1.4cm的癌栓完全消失。2例肺癌和2例转移性肺癌治疗后肿瘤无明显变化,1例胃癌癌性腹水治疗后腹水大部消失,腹围由治疗前的82cm缩小至75cm,1例皮肤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皮损消退50%以上。我们观察了其中6例肿瘤病人在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转化,淋巴细胞对IL-2、淋巴细胞对IL-2和PHA联合刺激的反应性以及NK活性,发现治疗后病人的前3项指标均有显著提高(P<0.01)NK活性也有增高趋势。LPAK细胞的主要副作用(实际包含IL-2的副作用)有:短暂发热(39℃左右),寒战,腹痛、纳差,体液潴留等,不经处理或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可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s,CIK)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美国斯坦福大学骨髓移植中心建立的CIK培养方法诱导扩增CIK联合化疗,培养14d后分次回输给病人,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瘤体变化、生活质量、卡氏评分等,同时记录生存期。结果21例胃癌单纯化疗后,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4例,好转(MR)8例,稳定(SD)3例,无改变(PD)4例,总有效率为28.6%。21例化疗联合CIK治疗后,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9例,好转(MR)6例,稳定(SD)1例,无改变(PD)1例,总有效率为52.38%。两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x^2=6.43,P〈0.05),胃癌单纯化疗后1a生存期为90.5%,2a生存期为81.0%,3a生存期为71.4%。胃癌化疗联合CIK治疗后1a生存期为95:2%,2a生存期为85.7%,3a生存期为81.0%。两组3a生存期没有明显差异(P〉0.05)。用Karnofsky评分及体重的改变来评估生存质量的改善。胃癌单纯化疗后Karnofsky评分平均提高10分,其中提高5例,稳定8例,下降8例,提高率为23.8%。化疗联合CIK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平均提高10-20分,其中提高10例,稳定5例,下降6例,提高率为47.6%。两组生存质量变化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化疗联合CIK治疗对为那些手术、放疗、单纯化疗已无适应证的病人提供了一种可以继续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放射治疗脑转移瘤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病人的预后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对其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本文对1977.5至1996.5收治的脑转移瘤13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原发肿瘤为肺癌的118例,其它来源的为12例。所有病人给予全脑放疗,其中,辅以手术的17例;辅以化疗的63例。结果: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1年生存率为32%。年龄≤65岁、单发转移灶、无其它部位转移者预后好;原发乳腺癌的脑转移瘤病人比原发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好。放疗剂量≥60Gy组与<60Gy组比较,有效率由33%提高至100%(这P<0.01),但其晚期损伤发生率也由0提高至75%(P<0.05)。结论:放疗对脑转移瘤有很好的姑息效果,但通过增加放疗剂量而提高疗效有一定困难,对部分病人,尤其是首程放疗复发者,采用手术,X—刀式7—刀加全脑放疗方法治疗脑转移瘤不失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加Luque氏棒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87年至1994年因脊柱不稳所致严重腰背痛32例转移性肿瘤手术病人进行临床追访观察,比较术后效果和存活时间。结果:本组平均存活8.7月,30例病人的病变脊椎得到稳定,术后91病人疼痛缓解,24例麻痹瘫痪者中58%得到至少Frankel1级以上功能恢复。结论:本手术方法安全并可有效维持中晚期病人近期脊柱稳定,提高病人存活期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自1981年10月我们对晚期恶性肿瘤伴有恶液质病人采用化疗和锁骨下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本文报道观察时间较长的头两例何杰金氏病。化疗期间常规饮食,每周加静脉高营养3天,平均复方氨基酸1.82g/kg/日、萄葡糖8g/kg/日。两例病人分别经2、4疗程治疗后体重、白蛋白增加。皮肤迟发超敏反应由阴性转为阳性,吞噬细胞百分比与E—玫瑰花结试验的免疫指标提高。使病人的病情稳定分别达8、13个月。Karnofsky体力状况指标升高至80%。本疗法可提高晚期肿瘤病人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甲孕酮与化疗并用的方法,探讨晚期胃癌化疗中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甲孕酮与EDF化疗方案联合应用,并以单纯EDF方案化疗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通过观察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生活质量差异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化疗甲孕酮组的化疗后的进食量增加77.1%(37/48),无变化占22.9%(11/48),无一例食欲减退;而单纯化疗组化疗后食欲减退为58.3%(28/48),无变化41.7%(20/48),无食欲增加病例。化疗加甲孕酮组化疗后体重增加、无变化、减少分别为35.4%(17/48),54.2%(26/48)和10.4%(5/48);单纯化疗组则分别为4.2%(9.2/48)、35.4%(17/48)和60.4%(29/48)。上述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甲孕酮与化疗并用,能够显著改善晚期胃癌病人化疗后的生活质量,对树立病人的信心,提高病人对化疗的承受能力和提高化疗效果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55例消化道肿瘤肝脏转移的病理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1)55例消化道肿瘤转移肝脏的有38例(69.1%)来自结肠,证明结肠肿瘤大部分是由门静脉血流转移至肝脏;(2)55例病人血清学检查中CEA升高的有35例(63.5%),提示:CEA是辅助诊断消化道肿瘤转移的有用指标;(3)B超、CT和MRI是探测消化道肿瘤转移肝脏的非常有益的手段,(4)55例病人血清中AFP检测均为阴性,而术中病人肝脏均无肝硬变改变;这表明与原发性肝癌不同;(5)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消化道肿瘤肝脏转移的最佳方法,本组病人中有48例患者进行再手术切除,术后患者最长的已生存9年。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以来,应用AFP普查肝癌,发现了一批小肝癌,仅启东和上海已积累直径≤5cm肝癌200多例。普查病人与就诊病人比较,亚临床肝癌的比例由0.4~0.9%提高到44.7~71.3%,晚期则由36.8~52.6%降至6.1~15.7%,获得手术切除者也从6.1~17.7%提高到46.7~56.1%。肝癌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由60年代的2.3%提高到80年代的35.2%,小肝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高达70.2%。肝癌由不治之症一跃而为部分可治之症;肝癌的其它疗法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治后生存5年以上者,仍十分少见。小肝癌外科治疗,在治愈肝癌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1986年11月至1988年8月,对50例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人进行内镜YAG激光治疗。肿瘤位于下段14例,中段30例和上段6例。病变平均长度为4.8cm。间隔治疗时间为2周。完成治疗平均6~7次。总治疗量平均为27650J.50例病人中,完全缓解2例(4%),显著改善28例(56%),改善18例(36%),无变化2例(4%)。结果提示內镜YAG激光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对晚期食管癌具有良好的姑息治疗作用,可以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完全切除病人术后放疗的疗效,由英国肿瘤专家LAStewart牵头对术后放疗或外科手术的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128例病人资料进行了分析。在1056例术后放疗的病人中有707例死亡,另1072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中有661例死亡。对存活的病人进行了平均期为3.9门.9-9.8)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术后放疗起到消极的治疗效果,相对危险度1.ZI(95%Cll.08-1.34),相对来说,其使死亡风险增加ZI%,也就是使原来2年内55%的生存率下降48%,绝对值下降了7%。进一步分析说明,术后放疗对患I/11期八一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1月对186例食管癌进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并与单纯手术治疗分组比较。结果术后放射治疗组1、3年生存率为78.6%、54.5%,单纯手术组1、3年生存率为73.5%、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29.9%)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术后放射治疗组3年生存率较单纯手术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无淋巴结转移者术后行放射治疗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用新建立的血清直接测定法测定80例正常人,78例原发性肝癌病人,84例肝炎、肝硬化病人以及22例转移性肝癌病人血清的异常凝血酶原含量,取其正常参考值高限为9.40IU/ml,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61.54%,肝炎、肝硬化的阳性率为23.81%,转移性肝癌的阳性率为13.64%,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01),证明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含量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一项指标。将异常凝血酶原与AFP两项指标平行联合检测,使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由单项检测的61.54%和67.95%提高到84.62%,两项指标串联联合测定,则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特异性,由单项检测的76.19%和84.52%提高至97.62%。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外照射联合腔内后装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Ⅱ、Ⅲ期鼻咽癌外照射联合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的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方法]1993年10月至1994年10月收治的Ⅱ、Ⅲ期鼻咽癌148例,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综合组)74例,单纯外照射(对照组)74例,分组比较两组的5年局部控制率,将综合组的Ⅱ,Ⅲ期与对照组的Ⅱ、Ⅲ期分别进行1,3,5年生存率比较。并将Ⅱ期病人T/N分期进行3年生存率比较。[结果]综合组在5年局部控制率为81.1%,对照组为62.2%,差异有显著性(P<0.001)。Ⅱ期鼻咽癌中综合组的5年生存率为76.9%,对照组为57.6%(P<0.05),Ⅱ期中的T1鼻咽现人的5年生存率,综合组比对照组有明为提高,且统计学有意义。Ⅲ期鼻咽癌中,综合组的1,3,5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照射联合后装治疗对鼻咽癌病人的控制率有明显提高。对Ⅱ期病人中T1的5年生存率有重要意义,而对Ⅲ期病人,无论近期疗效或远期治疗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晚期癌症三阶梯止痛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阶梯止痛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治疗80例中晚期癌症病人,按统一标准观察止痛效果、毒副反应及病人生活质量。结果:止痛总有效率100%,其中CR90%(72/80例)PR10%(8/80例);治疗后有68人生活质量提高了一个等级;副作用小,服用阿片类药物者无一例成瘾。结论:三阶梯止痛法可解除癌症患者疼痛之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轻病人  相似文献   

19.
阿霉素是蒽环类广谱抗肿瘤的抗菌素,在肿瘤联合化疗中占重要地位,有效率达20~40%。本文治疗22例病人中,4例原有冠心病史,阿霉素通常用量50~60 mg/m~2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隔21天一次,最大用至480 mg,最小50 mg。化疗后10例心电图正常,无胸闷、心悸;8例化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及心电图改变,年龄均在41岁以上,其中1例66岁患者阿霉素总剂量达300 mg后反复出现急性左心衰,经积极抢救,病情渐趋稳定。4例原有冠心病者2例化疗后无变化,2例出现ST-T段改变及T波压低较前明显。阿霉素除有胃肠道、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外,还具有一种蒽环类所特有的并且较为重要的心脏毒性,包括早期毒性和后期影响。文献报道,血浆中浓度随治疗次数增多而升高,多次给药后阿霉素选择性地潴留在心肌中,有10~25%可发生急性心肌改变。本组22例中共发生10例,2例原有冠心病者病情加重,1例在用药后20天发生急性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乳腺癌根治术后芬太尼、曲马多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与吗啡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临床镇痛效果与副作用。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病人180例。A8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Ⅳ级,年龄28~70岁,随机分三组:F(芬太尼)组60例,芬太尼1.0mg+咪达唑仑10mg+阿扎司琼10mg+0.9%生理盐水至100mlPCIA;T(曲马多)组60例,曲马多1000mg+氟哌利多5mg+0.9%生理盐水至100ITIlPCIA;M(吗啡)组60例,吗啡5mg+氟哌利多5mg+布比卡因150mg+0.9%生理盐水至100ITIlPCEA。采用韩国奥美泵AUTOMEN2300,设定持续输注2ml/h,单次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48小时观察病人药物用量、镇静评分(SS)镇痛评分(VAS),满意水平及副作用。结果F组48小时芬太尼用量(1.0±0)mg,按键次数(8±1.5)次,T组48小时曲马多用量(908.2±59.7)mg,按键次数(6.5±1.5)次;M组48小时吗啡用量(5.0±0)mg,按键次数0次。镇痛效果:VAS及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优良率〉97%。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副作用:F组与T组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M组皮肤瘙瘁发生率25%,恶心,呕吐发生率28%。呼吸循环变化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芬太尼、曲马多PCIA与吗啡PCEA镇痛效果确切,但在副反应方面芬太尼、曲马多PCIA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