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男,83岁。1986年11月19日因右下腹持续疼痛,伴畏寒发热、恶心呕吐2天,收入外科住院。查:腹部膨隆,右下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白细胞9.2×10~9/L(9200/mm~3),中性0.83。诊断急性阑尾炎。经输液、抗减染及对症治疗一天后,腹痛稍缓,但膨隆更甚。2小时前右下腹  相似文献   

2.
例1:再生障碍性贫血。王某,男,23岁。住院号:32708。因头昏乏力、间断发热月余,于1957年2月26日收住院。入院后,血象化验报告:红细胞0.99×10~(12)/L(99万/mm~3),血红蛋白20g/L(2g/d1),白细胞2.9×10~9/L(2900/mm~3),中性68%,淋巴36%,网织红细胞0%,血小板计数30×10~9/L(3万/mm~3)。骨髓检查报告:再生  相似文献   

3.
<正> 例1 男,第1胎第1产,孕龄38~+周,体重2800克。母23岁,体健。1988年6月26日顺产。Apgar 评分在生后1分钟、5分钟均为10分。入婴儿室时查体无异常。生后6小时试喂糖水后开始喂哺母乳。6月28日发现患儿皮肤黄染,体检精神尚好,呼吸平稳,体温正常,全身皮肤无感染。心肺(一)。肝肋下1.5cm,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红细胞640×10~(12)/L(640×10~6/mm~3),血红蛋白215g/L(21.5g/d1),白细胞16.3×10~9/L(16300/mm~3),中性粒细胞72%,淋巴细  相似文献   

4.
滋阴凉血法治愈重症过敏性紫癜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例1 杨某,男,15岁。两下肢成批出现大小不等紫红色出血点,伴阵发性腹痛3天,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腹痛型),经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织胺药治疗半月无明显疗效,转我院诊治。当时实验室检查:Hb 144g/L(14.4 g/dL),MBC 1.16×10~9/L(11600/mm~),S 0.53(53%),E 0.05  相似文献   

5.
秦××,女,46岁。1987年12月23日诊。患者于四小时前午饭后觉脐周疼痛,一小时后疼痛固定于右下腹,伴腰背疼痛不能转侧,即被送往152医院,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惧怕手术,就诊于余。患者呈急性痛苦病容,恶心时作,腹部肌肉紧张,麦氏点有压疼及反跳痛,右下肢屈伸试验阳性。脉沉弦,舌质淡红,苔白厚,舌下系带怒张。白细胞18.6×10~9/L(18600/mm~3),N0.83。诊为肠痈(血瘀痰湿型)。予当归芍药散加味为煎:当归、川芎、白术各12克,白芍120克,泽泻、茯苓各30克,  相似文献   

6.
阑尾粘液囊腺瘤恶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患者男68岁,因右下腹隐痛伴包块2年余,于1995年2月16日入院,查体:P88次/分,BP18.7/12.0kPa,贫血貌,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可触及6×4cm包块,质中硬边界清楚固定。血常规检查WBC15.2×10~9/L;N71%,L18%Hb9.5g/L,RBC2.86×10~(12)/L,ESR80mm/小时,下消化道造影报告,回盲部结核肿瘤待除外。B超提示右下腹包块5.5×5×4.5cm,表面光滑,内部回声不均,为囊性实性共存,结肠旁沟为液性暗区。初步诊断回盲部结核肿瘤待除外,于1995年2月20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腹腔内有粘稠透明胶状液体,局限于右侧结  相似文献   

7.
<正> 我院自1990年1月~1994年12月,共收治阑尾炎病人1188例,其中老年阑尾脓肿4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为65.8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48小时,最长5天。入院时体温:37℃以下7例,37℃~38℃18例,38℃以上17例。最高体温为39℃。白细胞计数:10×10~9/L以下12例,10×10~9/L~15×10~9/L13例,15×10~9/L以上17例,最高一例为24×10~9/L。右下腹包块在6cm以内24例,6  相似文献   

8.
<正> 笔者于1980年6月~1988年3月,辨证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瘢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52例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53岁,以18~40岁居多,其中原发性19例,继发性33例。病程最短15天,最长9年。血小板计数均<60×10~9/L(6万/mm~3),最低15×10~9/L(1.5万/mm~3)。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53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3例中,其中:男25例,女28例。年龄7~60岁。发病自入院时间最短为70个小时;最长为12天。白细胞计数10~15×10~9/L20例;15~20×10~9/L15例;20×10~9/L以上18例。体温38℃以下17例;38℃~39℃15例;39℃以上21例。右下腹包块6cm39例;6~10cm14例。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获完全缓解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笔者用当归补血汤加味,配合小剂量三尖杉脂碱、利福平化疗,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以下简称急非淋白血病)3例,均获完全缓解,现报告于下。方法:三尖杉脂碱1mg静滴,日1次,利福平450mg口服,日1次;当归补血汤加味:黄芪30g,当归6g,阿胶10g(烊化),麦冬10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例一赵某,女,28岁。贫血、乏力20天,妊娠80天。化验: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总数6.6×10~9/L,血小板70×10~9/L,外周血幼稚细胞4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加早幼粒细胞占73.5%,呈病理形态,红系、淋巴系均受抑。诊断: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M_2)合并妊娠。入院后经输血补液一般情况好转后,请妇科做人工流产术,手术顺利,中止妊娠。用上述方法治疗30天,贫血、乏力明显好转。查: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总数9.0×10~9/L,血小板170×10~9/L,骨髓增生活跃,原始加早幼粒细胞占2%,早幼粒细胞以下各期细胞均见,比值、形态大致正常,获完全缓解。1个月后  相似文献   

11.
1资料患者男性,96岁,2000年9月28日因自觉下腹部隐痛来院诊治。当时无恶心、呕吐等其他症状,查体:T37.8℃,Bp150/80mmHg,右下腹压痛、有轻度腹肌紧张、反跳痛。血WBC13.0×109/L,N0.72,L0.28。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给予环丙沙星400mg、头孢唑啉钠静滴。3d后腹部压痛消失,血WBC11.0×109/L,继续用药;6d后又出现轻度腹部压痛,体温及血常规均正常。请中医会诊,诊见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气滞血瘀热阻,予川楝子10g,丹皮10g,桃仁10g,木香10g,红藤10g,败酱草10g,金银花10g。水煎服,日2次。同时西药予甲硝唑、环丙沙星口服。7d后,症…  相似文献   

12.
例 1:30岁 ,G1P1L1,因下腹疼痛 4天 ,以卵巢囊肿蒂扭转收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 ,入院前 4天无明显诱因突然感到右下腹持续性疼痛 ,无发热、恶心、呕吐及肛门下坠感。查体 :T 36 .5℃ ,BP 16 / 10 k Pa。右下腹压痛 ,无反跳痛。妇科检查 :子宫前位 ,正常大小。子宫右上方可扪及 8cm× 9cm囊性包块 ,压痛 ,边界不清。血常规 :WBC5 .4× 10 9/ L,Hb10 8g/ L。B超 :右下腹囊性占位 13.7cm× 7.5 cm,囊内见细条状分隔 ,包膜完整。于入院当日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皮下脂肪肌鞘、肌肉组织结构正常 ,腹膜结构缺如 ,多层疏松膜状组织包裹肠管…  相似文献   

13.
<正> 我院收治子宫腺肌症积血形成囊腔破裂导致宫壁炎性坏死穿孔2例,报道如下: 例1;杨××,64岁,住院号10140,主因右下腹疼痛伴发烧20天入院。2天前疼痛突然加剧,波及全腹,伴恶心、呕吐。检查:T38.8℃,P110次/分,R24次/分,BP18/12kPa。营养差,下腹膨隆,全腹肌紧张,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尤以右下腹为甚;叩诊有明显的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抽出褐色脓性液体。镜检脓球(++++)。化验:WBC 18×10~9/L,N81%。拟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  相似文献   

14.
例1 刘××,男性,35岁,1988年3月17日入院,住院号1040。肠梗阻术后11天,仍腹部胀满,恶心呕吐大便不畅,查腹胀,腹部右侧有固定肠型,且有压痛,肠鸣音亢进。腹平片诊断为:高位小肠梗阻,化验血,红细胞400万/mm~3,血色素12g,白细胞4900/mm~3,中性76%,淋巴24%尿常规正常,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中医诊治:证见腹部胀痛拒按,暖气、恶心,食入即吐,  相似文献   

15.
一、临床资料本组80例中,年龄23~25岁者35例,26~30岁者26例,31~35岁者19例;病变在左侧乳房者45例,右侧者35例。发病1天者40例,2~3天者20例,4~6天者20例;白细胞数为(10~15)×10~9/L(10000~15000/mm~3)者35例,15×10~9/L(15000/mm~3)以上者45例。二、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全部采用针刺治疗法。取穴:①背后第三胸椎、脊突旁开0.5厘米。针刺时呈65度角,针尖向脊柱方向刺入,深度4~5分,得酸麻胀感为度。②曲地灾。③手三里穴。  相似文献   

16.
<正> 患者,女,24岁,以“下腹疼痛一周伴发热两天”为主诉就诊。PE:T39.2℃,P106次/分,R20次/分,BP12/8KPa,病人消瘦,呈急性发热病容,心肺(-),腹部隆起,浅表静脉轻度怒张,全腹均有压痛,反跳痛,腹水征(+),肠鸣音正常。血常规:Hb9.0,RBC300万/mm~3,WBC10200/mm~3、肝功能正常;B超:下腹有一囊性占位,6.7×7.2×6cm~3。腹穿为淡黄色液体。否认有结核病史。初诊:卵巢囊肿。拟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所见:腹膜增厚有结节与大网膜粘连,肠管轻度充血,肠间相互粘连,无粘连带,双输卵管充血、增粗,卵巢大小正常,探查腹腔无肿块关腹。取腹膜结节病检:结核性腹膜炎。术后经抗痨治疗,体温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7.
肠痈治验     
卢××,男,16岁。1988年8月日诊。突然腹部剧痛,拒按,发热(38.8℃),伴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口苦口干,纳少,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全下腹部有压痛,右下腹压痛明显。白细胞18×10~9/L,中性0.8。诊为肠痈(瘀滞型)。治宜清热解毒泻下,活血祛瘀散结。方药:大黄12克,番泻叶3克,枳实、厚朴、桃仁、丹皮各10克,薏苡仁、瓜仁各20克,木香8克,银花15克。  相似文献   

18.
<正> 患者,41岁。酒后被他人拳脚猛击腹部及全身。当时腹痛剧烈,立即就近送本市医院,以“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中证实膀胱体前壁破裂穿孔,行穿孔修补术,清理腹腔,探查小肠及系膜敢在性血瘀点。术后4日,腹胀、腹痛剧烈伴忍心呕吐转入本院普外科。以“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行第2次剖腹手术。术中见小肠、膀胱与腹膜、大网膜均有广泛粘连,松解粘连后,使肠道通畅。术后禁食,胃肠减压5天,肛门排气排便,无腹胀随进食,8日拆线,切口甲级愈合,病人及家属要求院后休息治疗。出院第9天,腹胀、阵发性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再次入院。体检面色淡白,形体消瘦,Bp 12/7.8kPa,腹胀,见肠型压痛(+),肌卫明显,听诊可闻及气过水声,腹平片见多枚气液平。第3次剖腹,术中见整个小肠广泛粘连成角,以回肠段为甚。肠管高度胀气,无法完全松解,随切除大部分回肠段,空回肠端端吻合,术后1周,腹胀症状又出现,病人此时已极度衰竭,形体消瘦,体重由第2次手术前的62kg下降至49kg,血常规Hb110g/L,RBC 3.5×10~(12)/L,WBC 4.2×10~9/L,N0.56。血生化检查,BUN 2.0mmol/L,非蛋白氮(NPN)14mmol/L,总蛋白50g/L,K~+3.0mmol/L,Ca~(2+)2.0mmol/L,葡萄糖4.0mmol/L;腹穿抽出淡黄  相似文献   

19.
<正> 刘某,女,71岁,离休干部,住院号:0130,因冠心病,继发性贫血于1989年7月17日入院。入院查体:脉搏68次/分,血压18/11.7kPa(135/88mmHg),心脏听诊正常;血常规:红细胞3.06×10~(12)/L(306万/mm~3),血红蛋白84g/L(8.4g/dl),胆固醇5.9mmol/L(227.9mg/dL),甘油三酯1.42mmol/L(125.8mg/dl),心电图:窦性心律,心肌劳损。入  相似文献   

20.
柴胡木贼汤为主治疗3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拟柴胡木贼汤治疗3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皆属肝胆郁火、迫血妄行型。结果: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3例。治疗后血小板平均升至90×10~9/L(9.68万/mm~3),骨髓象普遍增生活跃,巨核细胞数平均为36.7个/单位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