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大多于40岁以上出现症状.据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资料,有明确症状患者的年龄为40~50岁和60~70岁最多见[1], 95岁以上的病例实属罕见.本科于2008年2月对1例95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根据永久起搏器安装治疗的临床路径成功实施了双腔起搏器(DDD)安装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俄窦房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大多于40岁以上出现症状。据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资料,有明确症状患者的年龄为40-50岁和60-70岁最多见^[1],95岁以上的病例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3.
王凤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F0002-F0002
心脏起搏器是以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的心脏能够激动,并以一定的频率有效的收缩^[1]。植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抢救危重患者,使患者得以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后易出现囊袋血肿并发症,尤其是囊袋淤血一旦形成将增加细菌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4.
32例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 32例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出现的并发症 ,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 术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2例 ,反复阿斯综合症发作 2例 ,术中反复出现窦性停搏心动周期 >3S 2例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破裂 1例 ,术后发生电极脱位 2例。结论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参加术前病情讨论 ,重视术中、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采取正确的体位 ,对减少并发症 ,促进病人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用人造脉冲电流刺激心脏,带动心搏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近年来,我院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日益增多,因此,起搏器安装术后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79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结果:27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前症状很快消失或得到不同程度地缓解。随访6个月~8年,并发症为囊袋出血6例,起搏器综合征6例,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3例,电极移位3例,无囊袋感染病例发生。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疗效确切,应加强随访,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杨小春 《全科护理》2011,9(13):1166-1167
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心脏起搏器是以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的心脏能够激动,并以一定的频率有效收缩,不仅可以挽救和延续病人的生命,更主要的是恢复了病人的工作能力,提高了生  相似文献   

8.
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心脏起搏器是以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的心脏能够激动,并以一定的频率有效收缩,不仅可以挽救和延续病人的生命,更主要的是恢复了病人的工作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随着起搏技术的迅猛发展,接受起搏治疗的病人日益增多.为使起搏器安置成功,积极的心理疏导、科学的健康宣教、耐心细致的护理非常重要.2010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安置永久起搏器 162 例.现将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探讨因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行急诊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因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行急诊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均在紧急状态下成功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临时起搏电极留置时间2~14d.术后无感染、血栓形成、心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迅速高效的术前准备,严密细致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郭勤  康禾  辛守珍 《现代康复》1998,2(10):1131-1131
患儿,男.2岁另6个月,于1996年7月28日入院前2小时因误服苯海拉明20片(约400mg)而入院,入院时表现为发热、惊厥、昏迷。据患儿家长诉述患儿近期无任何不适,既往无心血管病史。本次系因误服该药2小时后发病。经体检:T38.5℃,R50次/分。P136次/分.BP:10~6kPa(75/45mmHg)意识不清.呈昏迷状,压眶反射(一),呼吸不整,且有暂停,面色口唇发绀.瞳孔约0.6cm.左右相等,双肺可闻及痰鸣音,心率136次/分,律不齐,S1低钝。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近年来我院安置VVI型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资料。基础心脏疾病及伴随疾病与安置起搏器疗效及并发症的关系。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1)对78例心动过缓的患按常规安装VVI型人工心脏起搏器。(2)常规进行有关卫生知识宣教和手术护理。针对患具体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3)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其与年龄,心脏基础疾病及伴随疾病的关系。结果 通过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该项手术护理工作中,患配合意识增强,并发症减少,但患基础疾病和伴随疾病可影响手术成败。疗效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结论 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该项手术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患基础疾病及伴随疾病的护理。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医学新技术的发展 ,安装永久性起搏器已成为治疗心动过缓和非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方法。自从 1999年我院开展安装永久性起搏器以来 ,共做 10 7例 ,现将护理工作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6 0例 ,女性 4 7例 ,年龄 12~ 88岁 ,平均 6 5 .89岁。住院时间一般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25例心室VVI起搏器置换病人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后心电监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出院指导等。主要包括专科护士掌握起搏器置换适应症,术前配合医生对患行X线检查,测试原起搏电极参数以确定置换方案;术后严密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适当限制新安置起搏器侧肢体的活动,防止电极导线脱位;观察伤口渗情况以及囊袋有无感染或血肿;出院前行健康宣教和生活指导,嘱患定期随访等。25例病人置换术后,起搏与感知功能均良好。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20日,我科收治1例席汉氏综合征伴发心律失常患者,并且行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成功治疗心律失常,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雷志英 《全科护理》2011,9(27):2480-2481
[目的]总结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人的护理。[方法]将病人情况进行统计,护理前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起搏心电图、起搏阈值的变化和应急处理起搏失灵、预防切口感染以及体位、饮食、排便的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通过围术期的护理,病人的情况得到了改善。[结论]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指导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证,可以预防并发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尽早排除危及病人生命的各种故障,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康复,改善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认为对于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应做好心电监护,严格交接斑制度取平卧位,密切观察起搏心电图,观察起搏阈值的变化,起搏失灵时应及时处理,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感染,饮食及排例的护理,做好出院前指导,这样可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例老年患者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由脉冲发生器及导管电极组成,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频率和振幅的电脉冲,经导管电极的传递,刺激心肌产生兴奋、传导,使心肌有规律地收缩。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室率≤45次/min或伴有慢-快综合征、心源性晕厥的治疗。我院于2003年9月成功地对1例年龄为80岁的老年患者实施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效果满意,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埋藏式起搏器是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 ,其临床疗效得到充分肯定 ,作者自1999年12月~2002年5月对植入永久起搏器32例作回顾性总结 ,介绍基层医院在心脏起搏器治疗方面经验。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18例 ,女14例。年龄34~85岁 ,平均61.5岁。职业 :工人9例、农民10例、渔民13例。临床诊断 :冠心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风心病1例、心肌炎后遗症2例、病因不明11例。心律失常类型 :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7例、病窦综合症15例。症状表现 :阿斯综合症发作14例、脑供血不足18例 (头晕、黑朦或晕厥 )。1.2植入方法均植…  相似文献   

20.
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脏有起搏或传导系统功能障碍。心率极为缓慢,甚至停搏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