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志华  罗开玲  邓李文  丘映  黄茜  邹彦 《重庆医学》2018,(5):633-634,637
目的 探讨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和睾丸体积在无精子症患者病因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3例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FSH检测水平将患者分为A、B、C3组,A组FSH正常、B组FSH轻度升高、C组FSH重度升高.分别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睾丸体积和取精成功率.结果 A、B、C3组患者睾丸取精成功率分别为70.81%、22.22%、0;3组患者的平均睾丸体积分别为(11.39±5.06)、(8.79±4.18)、(6.96±4.12)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精子症患者,FSH水平和睾丸体积有助于综合判断睾丸的生精功能状态,并可对无精子症类型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无精症与少精症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特发性无精症与少精症患者血清 FSH、L H及 T生殖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 3 0例特发性无精症和 2 5例特发性少精症患者及2 0例有正常生育史的男性血清 FSH、LH及 T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特发性无精症患者血清 FSH、L H显著升高 (P<0 .0 1 ) ,T、T/L H比值降低 (P<0 .0 5 )。特发性少精症患者血清FSH、L H升高 (P<0 .0 5 ) ,T正常 ,T/LH比值降低 (P<0 .0 5 )。结论 :特发性无精症与少精症患者 ,除睾丸生精功能障碍外 ,还存在间质细胞功能的损害。FSH水平是预测睾丸生精功能的可靠标志 ,T/LH比值可以作为早期判断间质细胞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无精症患者睾丸病理、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睾丸容积变化.方法:对97例无精症患者[A组32例(唯支持细胞综合征),B组28例(精子发育停滞于精母细胞)、C组37例(生精功能低下)]与正常对照40例(D组)进行睾丸活检病理、性激素和睾丸容积检测.结果:A、B、C组FSH和Johnsen评分均有差异(P<0.05).A、B组睾丸容积低于C、D组,而LH水平高于C、D组(P<0.05).B组E2水平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FSH结合睾丸活检病理与睾丸容积可作为判断睾丸生精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无精症睾丸病理与血清FSH水平的关系及对不育诊治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精症患者睾丸活检与血清FSH水平关系,及其在无精症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67例无精症患者血清FSH水平,并取睾丸活检,对其进行病理学分类.比较不同病理学类型的无精症患者血清FSH水平.结果:唯支持细胞综合征患者血清FSH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生精功能低下组及生精阻滞组.而生精功能低下、生精阻滞组血清FSH水平与正常组间无差异.结论:无精症患者血清FSH水平对于诊断难支持细胞综合征具有一定价值.对于其他类型的生精功能受损,测定血清FSH水平预测作用.睾丸活检对无精症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精索静脉曲张(VC)致不育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放免法和酶免法检测69例VC不育患者和36例正常男性精液质量、生殖激素六项和精浆生化指标.结果:VC组精液密度、a级精子、精子活率、活力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VC组FSH[(7.13±4.48)IU/L]比正常对照组[(4.77 ±1.61)IU/L]明显升高(P<0.05),LH、PRL、E2、T、P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浆生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C能够降低精液的密度、精于活力和活率,以影响睾丸生精细胞为主.FSH能够反映睾丸生精功能的下降,对判断VC不育患者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文杰  孙健  郑娟华 《新疆医学》2012,42(11):41-43
目的:探讨生殖激素LH、FSH、T与染色体异常及病理活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集的男性不育患者105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LH、FSH和T,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病理活检睾丸,分组比较。结果:异常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之间,LH、T水平有明显差异,FSH水平无明显差异。正常睾丸组织、未见睾丸组织、生殖功能低—卜三组之间,LH、FSH水平有明显差异,T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生殖激素水平与染色体异常、睾丸异常有一定的关系,激素测定对睾丸生精功能异常引起的不育症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精中药对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生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精中药对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生殖作用的影响.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只开腹不做肾静脉结扎,模型组和生精中药组均建立精索静脉曲张模型.造模完成后15 d,生精中药组给予灌喂生精中药4 g/(kg·d),其他2组给予正常饮食.30 d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观察大鼠睾丸及附睾组织结构.结果:生精中药组血清T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FSH与LH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光镜下大鼠睾丸及附睾组织结构优于模型组.结论:生精中药可以保护及修复功能受损的睾丸及附睾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少精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55~60日龄的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LBP低、中、高剂量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作少精症模型,LBP水溶液灌胃治疗,给药第35天处死,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性激素睾酮(T)、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生长激素(FSH)的含量;测定各组睾丸及附睾的脏器系数;显微镜下检查精子密度;HE染色光镜观察睾丸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w、bax表达的情况,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FSH、LH水平升高(P<0.01),T水平降低(P<0.01);睾丸及附睾脏器系数下降(P<0.01);精子密度降低(P<0.01);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层次、生精细胞数减少(P<0.01);生精细胞bax与bcl-w表达IOD值之比增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LBP治疗组FSH、LH水平下降(P<0.01),T水平上升(P<0.01);睾丸及附睾脏器系数增大(P<0.01);精子密度升高(P<0.01);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层次、生精细胞数增加(P<0.01);生精细胞bax与bcl-w表达IOD值之比降低(P<0.01).LBP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之间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P对少精症模型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凋亡抑制蛋白bcl-w表达、下调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生精冲剂对环磷酰胺致生精障碍小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生精冲剂对环磷酰胺致生精障碍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将30只昆明小鼠等分成3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法建立生精障碍模型.造模完成后,中药组灌胃中药生精冲剂16 g/(kg·d),模型组和正常组经口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5 d.测量各组小鼠睾丸质量,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的水平,对睾丸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比较各组小鼠精子计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中药组小鼠血清FSH、LH、T水平、睾丸质量、精子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织学观察中药组小鼠睾丸曲细精管生精细胞层数及管腔内精子数高于模型组.结论:生精冲剂可有效治疗生精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ivin在睾丸性不育症生精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睾丸性不育症生精细胞中Livin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10名正常睾丸组织作对照。结果 Livin在正常睾丸组织和睾丸性不育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生精障碍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33%和27%,轻度和重度生精障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vin可能与睾丸性不育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有望成为一项有用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随月经紊乱的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09月至2011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就诊的251例育龄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其中月经正常对照组(60例)、月经正常不孕组(103例)、月经紊乱不孕组(88例);同时按月经紊乱类型将88例月经紊乱不孕症患者分为经量增多组(8例)、经量减少组(19例)、周期延长组(30例)、周期缩短组(31例)。比较患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FSH/LH比值等指标。结果:月经紊乱不孕组患者的FSH值、LH值、FSH/LH比值均明显大于月经正常不孕组(P〈0.05)。月经正常对照组与月经紊乱不孕组患者的血清FSH值、LH值、FSH/LH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紊乱不孕组中经量减少组、周期延长组、周期缩短组患者年龄、LH值、FSH/LH比值、自然流产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随月经紊乱的不孕症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明显下降,其中以月经周期缩短者最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分泌紊乱与不孕不育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9月在本院不孕门诊就诊的不孕妇女212例为研究组,根据月经是否规律分为月经正常组(99例)和月经紊乱组(113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生殖健康妇女186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液中内分泌激素水平,比较各组差异。结果:不孕组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空腹胰岛素(FINS)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促卵泡激素(FSH)低于对照组(P〈0.01);月经紊乱组PRL和LH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月经正常组,促卵泡激素(FSH)低于对照组和月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二醇(E2)和睾酮(T)的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月经正常组性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分泌紊乱是导致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内分泌激素检测对女性不孕患者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抑制素B(INHB)的水平与精子发生的关系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95例不育男性患者与30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血清抑制素B和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检测,并进行精液常规分析。结果①少精子症各组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血清INHB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与梗阻性无精子症组比较,血清IN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INHB水平与精子密度、精子总数呈显著正相关(r=0.456,P〈0.01;r=0.604,P〈0.01),与血清FSH、LH呈显著负相关(r=-0.537,P〈0.01;r=-0.413,P〈0.01)。结论血清INHB水平可反映睾丸精子的发生情况,可作为临床评价睾丸生精作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少精及无精不育患者血清性激素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少精患者(少精组)及21例无精患者(无精组)进行精液分析,并取30名婚前要求进行精液检查的精子数量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睾酮(T)、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垂体泌乳素(PRL)的水平.结果:无精组与少精组血清中FSH、L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P<0.01);而无精组FSH、LH水平又均明显高于少精组(P<0.01);无精组PRL水平均较对照组及少精组升高(P<0.01);而无精组和少精组血清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少精症及无精不育患者血清生殖激素的测定有助于指导诊断、治疗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凉血消痤饮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性激素水平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寻常痤疮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内服凉血消痤饮,对照组口服西药米诺环素,另选50例同年龄无痤疮人群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IgA、IgG、IgM、C3、C4水平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和7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男性痤疮患者治疗前LH和FSH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治疗后其LH及F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痤疮患者治疗前LH和FSH水平低于正常组而T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后FSH及T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指标IgG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凉血消痤饮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确切,可能通过调节机体性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等多种途径达到治疗寻常痤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围绝经期抑郁症妇女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的比较和分析,探讨围绝经期抑郁症妇女性激素生理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抑郁状态问卷(depression status inventory,DSI)对年龄在40~54周岁的围绝经期门诊就诊妇女进行抑郁症状的评估;采用化学发光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治疗前的、治疗后显著好转的、围绝经期正常的以及正常生育年龄的妇女进行血清4项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围绝经期抑郁症组妇女的血清E2、FSH、LH、P水平与生育年龄组、围绝经期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围绝经期抑郁症治疗6个月后症状有显著好转妇女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血清E2、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升高,血清FSH、L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降低,且血清E2、FSH、LH、P水平与围绝经期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血清E2、P水平显著降低,血清FSH、LH水平显著升高,性激素的生理和调节功能变化,性腺轴系调节功能失调,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生抑郁症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卵泡刺激激素对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不孕症患者30例(不孕组)和健康妇女31例(健康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3天检测受试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运用彩色超声测量窦卵泡计数(AFC)、卵巢间质动脉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孕组的FSH、LH、PI和RI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E_2水平、AFC和PSV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FSH与LH、PI呈正相关(r=0.436,P<0.01;r=0.472,P<0.05);PSV与FSH、LH呈负相关(r=-5.75,r=-6.26,P<0.01);AFC与FSH呈负相关(r=-0.703,P<0.01)。结论 FSH、AFC和PSV值与卵巢储备功能密切相关,超声技术结合卵泡刺激激素水平能更好地预测卵巢的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了83例前列腺癌患者(prostate cancer,PCA)、65例良性前列腺疾病(其中3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32例急性前列腺炎)和64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性激素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83例PCA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较之65例良性前列腺疾病和64例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血清FSH和LH水平较之良性前列腺疾病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而良性前列腺疾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PCA和良性前列腺疾病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3例PCA血清CRP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良性前列腺疾病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PCA具有性激素代谢紊乱现象,其特点是血清T水平降低,血清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增高,血清E2水平正常,而血清CRP水平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中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FSH/LH)比值与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对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在正常范围内(〈12.5IU/L)148例不孕患者作前瞻性分析,超促排卵均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重组促卵泡激素(rFS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黄体期长方案。根据FSH/LH比值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FSH/LH〈2(n=87),B组FSH/LH≥2(n=61)。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卵巢反应性、IVF-ET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FSH值、移植胚胎数、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A组患者基础促黄体生成素(bLH)值、hCG注射日E2峰值、直径≥14mm卵泡数、获卵数显著性高于B组(P〈0.05)。Gn用量、周期取消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FSH/LH≥2者卵巢反应性明显下降,FSH/LH比值是预测基础FSH尚在正常范围内卵巢反应性的一项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高敏CRP(hsCRP)水平与下肢大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与30例年龄匹配的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hsCRP及生化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同时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组根据病变性质及严重程度评分分为血管无病变组(26例)、血管轻度病变组(45例)和血管中重度病变组(59例)。比较各组问指标水平,对sICAM-1、sVCAM-1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下肢血管病变与各项危险因素的Person相关性分析,以下肢血管评分作为应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血管中重度病变组的sICAM-1[(385±88)gg/L]、sVCAM-1[(811±293)μg/L]水平,高于血管轻度病变组[(292±84)μg/L与(572±189)μg/L]、血管无病变组[(282±56)μg/L与(4504-176)μg/L]和对照组[(2394-60)μg/L与(358±177)μg/L](t值为4.15—8.93,均P〈0.05);hsCRP水平为(1.614-1.01)mg/L,高于血管轻度病变组(1.044-0.79)mg/L、血管无病变组(0.594-0.34)mg/L和对照组(0.924-0.56)mg/L(t值为2.18~4.27,均P〈0.05)。sICAM-1水平与TC、LDL.C、sVCAM.1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0.20和0.49,均P〈0.05,sVCAM-1水平与病程、收缩压、hsCR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18和0.21,均P〈0.05)。结论T2DM患者sICAM—1、sVCAM-1及hsCRP水平与下肢大血管病变程度有关,其升高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