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43例首诊发现的中国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HIV/AIDS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首诊发现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143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患者中,57例无临床症状,经常规检查发现;86例有临床症状,全身症状中发热50例、消瘦18例,系统症状中呼吸系统34例、皮肤黏膜17例、消化系统16例。合并的常见机会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27例(34.2%),口腔念珠菌感染16例(20.2%),结核感染15例(19.0%),巨细胞病毒(CMV)感染9例(11.4%)。所有患者多种机会感染均发生在CD4 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mm3时,而合并CMV感染及隐球菌脑膜炎时该计数多小于100/mm3。血浆病毒载量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20,P=0.001)。结论HIV/AIDS患者全身症状以发热、气短、消瘦最为明显。机会感染多侵及呼吸系统、皮肤黏膜、消化系统,并以PCP最常见。真菌是引起机会感染最多的病原。机会感染的发生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上程序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水平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未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及42例健康对照组抗凝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对照者和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关系。结果 HIV/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者CD4+T、CD8+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机会性感染者(P<0.05),未合并机会性感染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HIV/AIDS患者CD4+T、CD8+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负相关(CD4+PD-1:r=-0.371,P<0.05;CD8+PD-1:r=-0.479,P<0.05),与病毒载量显著正相关(CD4+PD-1:r=0.340,P<0.05;CD8+PD-1:r=0.360;P<0.05);当CD4+T淋巴细胞数量<200.μL-1,合并机会性感染100.00%,CD4+T、CD8+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分别为(20.30±2.48)%和(23.28±3.35)%;CD4+T淋巴细胞数量在300~400.μL-1,合并机会性感染12.50%,CD4+T、CD8+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分别为(16.11±4.17)%和(16.83±4.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与合并机会性感染密切相关,是疾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艾滋病住院患者机会性感染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感染率.方法 以2013年1月~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某病区首次住院的未抗病毒治疗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患者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结合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对比机会性感染疾病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感染率.结果 451例住院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平均水平为(181.34±146.04)个/mm3,CD4+T淋巴细胞<50个/mm3水平上患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感染率大于CD4+T淋巴细胞≥50个/mm3患者感染率;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水平上患者结核病的感染率大于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患者感染率;患者口腔真菌病的感染率在CD4+T淋巴细胞<100个/mm3,100个/mm3≤CD4+T淋巴细胞< 200个/mm3,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3个水平上感染率依次减少.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多发生在患者CD4+T淋巴细胞<50个/mm3水平上,结核病多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水平上,口腔真菌病的感染率随CD4+T淋巴细胞的上升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1(HIV-1)型艾滋病(AIDS)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艾滋病病毒载量及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Real-time PCR OBASAmpliPrep/COBAS TaqMan全自动病毒载量仪(Roche公司)和流式细胞仪(FACSCOUNT)绝对计数法对95例HIV-1型AIDS患者定量检测血浆中HIV-1 RNA和CD4+T淋巴细胞数。结果  低文化程度的35~50岁已婚男性农民是HIV-1型AIDS患者的多见人群,主要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机会感染最常见部位是呼吸系统感染90例次(51.5%);机会感染发病率最多的是细菌性肺炎48例次(27.4%);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层水平分为5组,细菌性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结核、口腔念珠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感染性腹泻及单纯疱疹各自在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机会感染各自在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机会感染发生例次率为97.7%;病毒量<103拷贝/ml的AIDS中,以CD4+T细胞数在200~399个/μl的个体较多(75%),病毒量≥105拷贝/ml的AIDS中,CD4+T细胞数在<200个/μl的个体45例(73.8%);CD4+T淋巴细胞值与病毒载量对数值呈负相关(r =-0.34,P <0.01)。结论  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高,随病毒载量上升CD4+T淋巴细胞数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CD4+T细胞计数是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患者CD4+T细胞计数观察是预测机会性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基线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随访并初次接受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ART)治疗的成年HIV/AIDS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94例HIV/AIDS患者,其中男性1012例,女性82例,以30~44岁者居多,以性传播途径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乏力、消瘦等,其中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发生率达53.3%,其次为消化系统机会性感染(28.9%)。肺部感染、PCP、口腔真菌感染、带状疱疹、CMV视网膜炎和淋巴瘤的发生率在CD4<200个/μl组显著高于CD4≥200个/μ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机会性感染以呼吸系统最为常见,CD4细胞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密切观察HIV/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定期检测CD4细胞,有利于早期预防和控制机会性感染,提高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病原明确的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结果 41例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中细菌感染率为52.1%(22/41),真菌感染率为46.3%(19/41),病毒感染率为34.1%(14/41),两种以上病原同时感染率为63.4%(26/41).感染部位:肺部感染率为56.1%(23/41),消化道感染率为43.9%(18/41),多个部位同时感染率为51.6%(24/41).41例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多种表现并存,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数为(61.1±19.6)×109/L.AIDS机会性感染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其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以混合感染为主,主要部位在肺部、消化道;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与CD4+T淋巴细胞数有关,CD4+T淋巴细胞数是影响AIDS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46例HIV/AIDS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IV/AIDS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并统计分析其特征。结果 146例HIV/AIDS中,初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为(346.40±182.14)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有40人,占27.4%;200~350个/μL的有43人,占29.5%;不同性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的各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在不同范围内的下降数有统计学差异(F=20.505,P0.05);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普遍可以回升,表明抗病毒治疗是有效的。结论 146例HIV/AIDS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普遍偏低,初次检测中有27.4%新发现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期,对HIV感染者进行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对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监测病情的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Li Z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9):1629-1631
目的探讨妇产科HIV感染/AIDS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对57例妇产科HIV感染/AIDS手术患者,术前应用高效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根据CD4+T淋巴细胞水平确定手术方式,术中规范手术程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损伤,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机会性感染等,并将手术前后白细胞、血红蛋白和CD4+T淋巴细胞变化进行比较,对围术期处理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一系列围手术期处理,全部病例伤口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和其他新发机会性感染,手术前后白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适宜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使妇产科HIV感染/AIDS患者的手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CD_4~+在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临床症状和机会性感染与CD+ 4 细胞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2 2例HIV感染者 /AIDS患者CD+ 4 、CD+ 8进行了 3 6例次的检测。结果 CD+ 4 >2 0 0个 / μL时 ,共发生机会性感染 3人次 ( 3 3 .3 % ) ,CD+ 4 <2 0 0个 / μL时 ,共发生机会性感染 2 0人次 ( 95 .8% ) ,CD+ 4 <10 0个 / μL时 ,共发生机会性感染 2人次 ( 10 0 % )。结论 HIV感染者 /AIDS患者在CD+ 4 >2 0 0个 / μL时 ,机会性感染的发生较少 ,CD+ 4 <2 0 0个 /μL时 ,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海省2009-2013年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病人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情况,为尽早发现机体免疫功能情况,争取更多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定期检测CD_4~+T细胞计数,及时开展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海省2009-2013年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病人各年度最后一次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者按照性别、年龄、传播途径及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等变量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青海省2009-2013年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病人分别有171例、243例、359例、485例和671例,各年度进行CD_4~+T淋巴细胞检测比例分别为34.50%、41.98%、54.60%、76.29%、85.99%。检测者传播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最多,占48.16%;男男同性性接触传播次之。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以350~500个/μl最多,占32.67%;>500个/μl占28.75%。结论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能明确提供HIV感染病人免疫系统损害状况,也在确定抗HIV药物治疗以及机会性感染、预防性治疗中起关键性作用,还能判断抗HIV药物是否起到较好的疗效,更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重要的参考指标。因此要鼓励、督促更多的HIV感染者以及AIDS病人主动地、尽早地进行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以便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从而降低其机会性感染和病死率,减少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细胞计数对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护理观察的指导价值。方法:将57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指导组按CD4+细胞计数指导艾滋病护理,常规组按艾滋病常规护理。结果:CD4+细胞计数变化与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两组病死率与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4+细胞计数可指导临床观察病情变化,预测疾病转归及可能发生的机会性感染,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CD4^+)、T抑制细胞(CD8^+)和白细胞(WBC)检测结果。方法CD4^+和CD8^+计数通过免疫荧光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WBC)计数采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118例HIV/AIDS住院患者,WBC降低组(3.00±0.61)×10^9/L的CD4^+和CD8^+分别为(68.60±38.98)个/ul和(266.89±126.52)处/ul,WBC正常组(7.13±5.12)×10^9/L的CD4+和CD8+分别为(104.39±61.37)个/ul和(380.17±134.06)个/u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8,守3.62,t3=5.35,P均〈0.01);两组别CD4^+/CD8^+比值比较均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与CD4^+、CD4^+/CD8^+、WBC有密切相关,建议HIV感染者尽早进行医学咨询并做CD4^+、CD8^+和血常规的检测,以了解病情的进展及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HIV/AIDS病人口腔念珠菌检出情况,系统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和意义.方法 采集571例HIV/AIDS患者的口腔粘膜拭子,采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培养,API-20C-AUX鉴定系统鉴定到种,同时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查找相关流行病学、治疗、检测等信息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571例HIV/AIDS患者中有174例(30.5%)检出口腔念珠菌,所分离到的念珠菌188株以白色念珠菌(70.7%)和克柔念珠菌(10.1%)为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该人群口腔念珠菌检出在CD4计数、病毒载量以及感染途径这三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D4计数<200个/ml者和病毒载量>10 000 copies/ml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同项其他组;不同感染途径中经吸毒和母婴途径感染者检出率较高,男男同性恋人群口腔念珠菌检出率低于经异性感染者.此外,还发现抗病毒治疗<30 d者其口腔念珠菌检出率最高,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检出率逐渐降低.结论 口腔念珠菌检出率与CD4计数、病毒载量高度相关,与治疗时间也有关联;检出率可能对HIV/AIDS患者判断临床病毒学及免疫学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其受不同感染途径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本研究中在男男同性恋人群偏低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 收集78例HIV/AIDS患者(HIV/AIDS组)、55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对照组)的抗凝血,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及CD8+T淋巴细胞,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78例患者中有71.79%(56/78) 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98.72%的HIV/AIDS患者CD4+/CD8+比值<0.8,其中75.64% (59/78)患者4/8介于0.1~0.5之间.CD4+、CD8+、CD3+、CD4/CD8、WBC、LYMPH六个项目HIV/AIDS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T、%NEUT及%LYMPH三个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与CD4+、CD8+、CD3+、CD4+/CD8+及LYMPH密切相关,建议HIV感染者尽早进行医学咨询并做CD4+、CD8+和血常规的检测,以了解病情的进展及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提高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的治疗有效率,探讨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影响。方法选取26例初治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患者(低蛋白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3例;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初治肺结核并血清蛋白正常者31例(对照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观察治疗前细胞免疫功能状况。结果 (1)低蛋白组肺结核患者治疗前血清白蛋白与PPD皮试检查结果呈正相关(r=0.425,P=0.001);PPD皮试〈10 mm的患者在低蛋白组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 7,P〈0.05)。(2)低蛋白组患者的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计数异常者分别占80.8%,53.9%和69.2%。肺结核患者治疗前血清白蛋白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288,P=0.030);低蛋白组治疗前除CD4+T淋巴细胞患者异常者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低蛋白组的CD4+T淋巴细胞异常者以老年患者居多(9/12,75.0%),与对照组(5/14,35.7%)相比其优势比为2.1;其次,PPD皮试〈10 mm较多(12/20,60.0%),与对照组(1/6,16.7%)相比其优势比为3.6。结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肺结核患者,当合并低蛋白血症时,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更明显,治疗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患者时,要充分考虑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应用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方案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42例艾滋病患者用d4T、3TC、NVP方案治疗1年,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并分别在治疗0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检测病毒载量、CD4+绝对计数和耐药情况。结果42例艾滋病患者治疗0个月、6个月、12月病毒载量平均值为5.00、2.54、2.03log10拷贝/ml,其中治疗6个月、12月后分别有24例、36例达到检测不到水平(〈50拷贝,1111)。CD4+绝对计数治疗0个月、6个月、12月平均值分别为147、247、274个/mm^3。42例患者在治疗后发现有1例患者对ABC、AZT、d4T、DDI有潜在低度耐药突变。结论艾滋病人规范使用抗病毒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高海拔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2012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例共30例为观察组(A组),2012年我科收治的单纯肺结核病例30例为对照组(B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发热、体重减轻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1),而咳嗽、咯血及盗汗病例所占比例,低于B组(P〈0.01或P〈0.05);A组PPD试验阳性率及血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1或P〈0.05);A组痰找抗酸杆菌、痰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影像学表现纵膈淋巴结肿大、弥漫性浸润、粟粒性阴影病例所占比例多于B组(P〈0.005),而合并空洞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外周血CD3^+T细胞值低于B组(P〈0.05),CD8^+T细胞值高于B组(P〈0.05),CD4^+T细胞值、CD4^+/CD8^+比值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合并肺外结核例数多于B组(P〈0.01),且A组合并肺外结核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结论:高海拔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特征不典型,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诊断运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94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T.SPOT-TB检测,分析比较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50 cells/uL,51 cells/uL~200 cells/uL,≥201 cells/uL条件下,T.SPOT-TB与痰结核菌(涂片/培养)结果及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94例患者中T.SPOT-TB阳性64例(68.09%),痰菌阳性(涂片/培养)40例(42.55%).CD4≤50 cells/uL 43例(T.SPOT-TB阳性25例,占58.14%;痰菌阳性20例,占46.51%),51 cells/uL≤CD4≤200 cells/uL 29例(T.SPOT-TB阳性20例,占68.97%;痰菌阳性14例,占48.28%),CD4≥201 cells/uL 22例(T.SPOT-TB阳性19例,占86.36%;痰菌阳性7例,占31.82%).在94例患者中,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T.SPOT-TB阳性率显著增高,(58.14%、68.97%、86.36%P〈0.05).痰菌阳性率49.38%,T.SPOT-TB的敏感性79.01%,二者比较(P〈0.01).结论 CD4+T淋巴水平对T.SPOT-TB阳性率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在CD4细胞计数≤50 cells/μL的AIDS感染人群中敏感性降低,作为结核感染诊断的一种新方法,在HIV/AIDS合并肺结核感染的快速诊断中是可行的,但应注意患者的免疫水平以及是否有抗结核药物使用背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妊娠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后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HIV/AIDS孕产妇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变化,其中具有孕期、产后(3个月内)连续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资料的有17例。结朵36例患者CD4^+计数最小值80个/uL,最大值743个/uL,中位数367个/uL。其中17例患者孕期CD4^+计数最小值80个/uL,最大值588个/uL,中位数313个/uL;产后(3个月内)CD4^+计数最小值139个/uL,最大值737个/uL,中位数391个/uL;孕期CD4^+/CD8^+比值最低0.13,最高0.89,中位数0.41,产后CD4^+/CD8^+比值最低0.17,最高1.2,中位数O.51。结论本组17名HIV/AIDS孕产妇孕期、产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变化为产后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