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山东省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口感染现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山东省自1992年~2001年9月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口的感染情况及其对传播流行HIV/AIDS的影响,为以后如何更好地管理这一特定人群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省HIV感染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在严格保密下,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并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 在 110例HIV感染者中78例属流动人口,占70.91%(78/110)。其中省间流动者69例,占88.46%(69/78),涉及全国10个省份,省内跨市流动者9例,占11.54%(9/78),分布在全省9个市、16个县区。流动人口的HIV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年龄在20~39岁有60例,占76.92%(60/78)。男女之比为5.9:1。虽对48例流动人口已进行流调,但能每年定期进行追踪和管理的只有26例,占54.16%(26/48)。结论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口感染者是目前山东省传播HIV/AIDS的最危险因素,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以防HIV/AIDS在山东省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口感染现况调查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目的:了解山东省自1992年-2001年9月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口的感染情况及其对传播流行HIV/AIDS的影响,为以后如何更好地管理这一特定人群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省HIV感染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在严格保密下,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并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在110例HIV感染者中78例属流动人口,占70.91%(78/110),其中省间流动者69例,占88.46%(69/78),涉及全国10个省份,省内跨市流动者9例,占11.54%(9/78),分布在全省9个市,16个县区,流动人口的HIV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年龄在20-39岁有60例,占76.92%(60/78),男女之比为5.9:1。虽对48例流动人口已进行流调,但能每年定期进行追踪和管理的只有26例,占54.16%(26/48),结论:HIV感染中流动人口感染者目前山东省传播HIV/AIDS的最危险因素,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以防HIV/AIDS在山东省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东省1986~1999年HIV/AIDS流行情况,为广东省艾滋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全省的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监测及实验室资料.结果广东省1986年发现首例输入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至1999年11月10日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774例,其中艾滋病(AIDS)病人59例.1990年前发现的HIV感染者为境外人士,1990年首次发现广东省籍HIV感染者,1990~1996年期间广东省籍HIV感染者中77.1%为出境归来人员在境外通过性接触感染;1996年首次从广东省籍静脉吸毒(IDU)者中检出HIV感染者,IDU已成为目前全省HIV传播的主要途径,感染比例为73.3%.HIV-1C亚型为广东省主要流行株.结论广东省HIV/AIDS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性乱人群将成为另一个HIV高感染率人群.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HIV/AIDS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 分析广东省1986-1999年HIV/AIDS流行情况。为广东省艾滋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全省的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监测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广东省1986年发现首例输入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至1999年11月10日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774例,其中艾滋病(AIDS)病人59例,1990年前发现的HIV感染者为境外人士,1990年首次发现广东省籍HIV感染者,1990-19996年期间广东省籍HIV感染者中77.1%为出境归来人员在境外通过性接触感染;1996年首次从广东省籍静脉吸毒(IDU)者中检出HIV感染者,IDU已成为目前全省HIV传播的主要途径,感染比例为73.3%,HIV-IC亚型为广东省主要流行株。结论 广东省HIV/AIDS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性乱人群将成为另一个HIV高感染率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某社区流动人员的来源、构成、文化水平、艾滋病(HIV/AIDS)相关知识、对AIDS病人的态度,以及在为期1年的连续宣教后其知识、态度的改变情况。方法对某社区内外来流动人员在为期1年时间内(每2个月1次,共6次)进行问卷调查与AIDS相关知识宣教,问卷包括流动人员人口学现状、HIV/AIDS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待HIV感染者的态度等方面。结果 6次宣教后,受访者对HIV/AIDS的性、血液和母婴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达到或超过90%,较宣教前提高20个百分点;对HIV感染者的态度改善,但对疾病普遍存在恐惧。结论针对北京市石景山区某社区流动人员的连续艾滋病宣教取得良好效果,应当进一步加强教育,改善流动人员对HIV感染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员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员情况及其对传播HIV/AIDS的影响,为如何管理这部分人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省HIV感染者进行个案追访。采用入户方法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在174例HIV感染者中,116例属流动人员,占66.67%。其中省间流动者54例,占45.56%,涉及全国15个省份;省内流动者62例,占53.44%,分布在全省11个地市40个县区。流动的HIV感染者,年龄在18~39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北京市东城区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东城区制定艾滋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SAS 9.3软件,对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现住址为北京市东城区且存活可随访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可随访HIV/AIDS病例为844例,其中HIV感染者为628例,AIDS病人为216例。男性感染者占96.80%(817例);20~50岁性活跃人群占83.29%(703例);非本区户籍病例占75.24%(635例);经性传播占97.63%(824例),其中同性性传播占79.03%(667例),异性性传播占18.60%(157例);病例来源于检测咨询占38.27%(323例),性病门诊占18.72%(158例)。结论东城区HIV/AIDS病人传播途径以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病例主要来源于检测咨询和性病门诊。今后应重点加强男男性行为者及其配偶和医疗机构重点科室宣传干预和动员检测力度。  相似文献   

8.
运城市农村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摸清运城市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健康状况,为今后的关怀、治疗、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477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及相关化验检查,观察合并感染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477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有1/5的人发生常见机会性感染症状,AIDS病人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均高于治疗前(P<0.05);男女性治疗后CD4 细胞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平均增长37.08%;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占2.9%,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53.5%,同时合并HBV和HCV感染的占1.9%;有心电图改变者占20.3%;HIV/结核菌(TB)双重感染率为2.3%.结论 运城市农村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健康状况较好,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今后要积极开展机会性感染或合并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汉中市艾滋病(AIDS)的流行现状、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与控制艾滋病防治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13年汉中市艾滋病监测资料、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13年底,汉中市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285例,其中非本市户籍51例,居住本市并进行医学随访管理的234例。另有外地反馈并转入该市的67例,故该市当地的病人共301例。其中HIV感染者186例,艾滋病病人115例。死亡49例。以性接触传播占97.7%;农民占55.2%,家政或无业者占11.3%;高危人群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占4.2%,性病就诊者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4%。结论汉中市艾滋病疫情呈上升态势,经性途径传播比例逐年上升,存在向一般人群蔓延的趋势。应继续加强对MSM等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综合干预,提高对HIV/AIDS阳性者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现住址为腾冲市的缅甸籍 HIV / AIDS 患者流行特征,为腾冲市针对缅甸籍人员制定艾滋病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监测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腾冲市 2010—2020年报告的缅甸籍 HIV / AIDS 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其流行特征。 结果 腾冲市 2010—2020 年共报告缅甸籍HIV / AIDS 患者 592 例,HIV 感染者占 89. 70%(531 / 592),AIDS 患者占 10. 30%(61 / 592);2018 年报告病例数最多,为 116 例;男女比例为 1. 97 ∶ 1;年龄以 21 ~ 30 岁为主,占 46. 28%(274 / 592);职业以农民为主,占 89. 53%(530 /592);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 53. 21%(315 / 592),其次为未婚,占 40. 54%(240 / 592);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及以下,占 73. 81%(437 / 592);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占 85. 30%(505 / 592);病例发现途径前 3 位分别为医疗机构检测(31. 25%,185 / 592)、出入境人员体检(27. 36%,162 / 592)和羁押人员体检(19. 26%,114 / 592)。 男女性缅甸籍 HIV / AIDS 患者感染途径、发现途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1. 014、167. 815, P均<0. 001)。 结论 腾冲市缅甸籍 HIV / AIDS 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腾冲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多部门协作,加强对在腾缅甸籍人员监测和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1.
1988~1998年深圳市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1988~1998年HIV/AIDS临床资料、人口学资料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研究,了解HIV在深圳市的流行特点、阶段、模式、分析其传染来源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ELISA法对不同监测人群进行HIV抗体检测,抗体阳性者经蛋白印迹(WB)法确认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个案分析;同时采集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核酸后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HIV-1 env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基因离散率和系统树分析。结果 1988~1998年在225 354人中发现48例HIV感染者,总感染率为21.3/10万;感染主要通过性途径(39.6%)和静脉吸毒(35.4%);48例HIV/AIDS病人中外来流动人员占88.9%;女性感染者数量迅速上升并于1997年超过男性;目前在深圳市流行HIV-1毒株主要为B、C、E三种亚型。结论 1996年以后HIV/AIDS在深圳市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主要经性途径传播的HIV-1 B、C、E三种亚型将在性乱者和吸毒者等主要感染群体中播散蔓延;随着女性感染者不断增多,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日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近年来广州军区部队医院艾滋病实验室检测HIV感染的情况,为部队防治艾滋病提供基本资料.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确认实验(WB)对血清进行HIV初筛和确认.结果 在54 537名不同种类的人群中,共查出17例HIV感染者,检出率为0.311/10万.1997年、1998年和1999年分别在吸毒人群、地方伤病员和吸毒人群中发现HIV感染者,感染者以农民居多;占58.8%,其次干部占18.2%.年龄以20~40岁为主,占感染人群的88.8%(14/17).17例感染者中,16人已婚,1人未婚.结论 近年检出HIV抗体阳性的人员均为地方吸毒人员和住院病人,部队人群面临感染的危险因素正在不断地增加,提示应抓住当前防制的有利时机,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防制工作.加强血、血制品的管理,加强艾滋病性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和心理社会能力现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采取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8家建筑工地,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建筑工地农民工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心理社会能力。结果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73.8%,18~25岁组农民工心理社会能力(低于平均的占14.8%)整体水平高于26~60岁组(低于平均的占25.0%),心理社会能力与文化程度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相关。结论建筑工地农民工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还不全面,心理社会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二者具有相关性。为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在农民工中的传播和流行,建议采取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和心理社会能力辅导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法,以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和心理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建筑工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3-7月,在济南市区内选取4个建筑工地,对建筑工人及当地居民(对照组)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建筑工人1 584人,平均年龄为(35.1±8.7)岁,男性占95.3%。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低于当地居民(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文化程度、工资月收入、居住情况及婚姻状况等为其主要影响因素。且多数不能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持友善态度。艾滋病相关行为方面,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已婚,与配偶经常(>50%)每次使用安全套"的仅占19.8%,偶尔使用(<50%)或从不用的占80.2%。与性伴发生性行为,经常使用与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占23.6%。结论该人群对艾滋病认识不足,存在一定歧视现象,且危险行为发生比例较高,需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培训充分发挥妇联骨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教学与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前后均以闭卷、匿名形式测试培训效果.结果 经过对66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地市级妇联干部调查,几乎是首次接受艾滋病预防知识培训.培训前,了解我国目前艾滋病流行状况的仅为5%,培训后提高到65%;对感染者配偶感染艾滋病病毒可能性的意识,由培训前9.8%上升到47.5%;知道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机构的名称从16.4%提高到87.5%;培训前59.0%的学员认为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培训后提高到97.5%.37%学员在培训后提出了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教育普及和宣传的各种建设性意见.结论妇联骨干经过培训后,再针对基层妇联干部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实属重要与必要.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HIV感染者临床进展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检测我省部分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血浆HIV病毒载量水平(Viral Load,VL),促进落实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为指导抗病毒治疗的实施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定期随访未经治疗无临床症状HIV病毒携带着者(未治疗组)和接受高效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治疗组),收集其一般情况、采集其外周静脉抗凝全血进行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水平测定,评价感染者病情进展以及艾滋病病例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未治疗组20例,虽然均无任何临床不适,但是其中已有7例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200个/μl,VL超过30000cp/ml符合国家启动抗病毒治疗的实验室指标,急需医疗干预。治疗组71例,64.8%(46/71)接受的是国家一线治疗方案(D4T+3TC+NVP)。治疗后,82.6%(38/46)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病毒载量低于1000拷贝/ml,其中有些甚至低于检测线以下(<50拷贝/ml)。免疫系统状态也分别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1)应加强对无症状HIV感染者的定期随访,适时落实免费抗病毒治疗,以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提高感染者的生活质量。2)目前国家实施的免费抗病毒一线方案(D4T+3TC+NVP)能有效控制病毒的复制,也使感染个体的免疫功能得以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制定我国和河南省实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规划,达到预防和控制HIV感染的目的,对1999年河南省HIV哨点监测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 按照卫生部《关于开展HIV哨点监测工作的通知》中的方案进行监测工作。结果 两个监测点两次共监测1062例,其中STD人群两次共监测549例,暗娼人群共监测513例,第一次监测在暗娼人群中发现两例HIV抗体阳性者,第二次监测在STD人群中发现两例HIV抗体可疑阳性者(待确认)。结论 HIV经性途径传播已在河南省发现,将成为HIV传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村民对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歧视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农村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在病情公开后,村民的异常反应,感染者及患者的处境与心理状态.探讨相应对策.方法 现场调查,询问有关当事者,倾听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陈述,摘录有关病历资料.结果 农村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遭受歧视,处境艰难,心理压力极大.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HIV/AIDS基本知识与管理法规的宣传,农村干部、村医生、乡镇司法干部是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各地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状况,为农民工艾滋病宣传教育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大众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专题调查方案》,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状况进行专题调查。结果共调查13个省的农民工43538人,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区间为49.8%~85.0%,其中位数为74.1%。13省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报告数较高、居中和较低地区的农民工,其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中位数分别为69.9%、77.2%和72.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中位数分别为74.0%、77.0%和70.0%。结论13个省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区间,与近年来不同研究者在不同地区开展的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的区间大致相当。13个省中,报告数居中的地区的农民工,其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要高于报告数较低地区,报告数较低地区要高于报告数较高地区;中部地区农民工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略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要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嘉兴市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探索适合当地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运行模式和服务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母婴传播。方法对孕产妇检测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进行确认试验;对感染HIV的孕产妇进行监测与管理。结果2006—2012年,孕产妇HIV抗体阳性率为0.19‰(57/292507),其中本地户籍为0.02%(3/130 299),流动人口为0.33%0(54/162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的22例活产婴儿中追踪到18个月的有12例,其中11例HIV抗体阴性,1例阳性。结论嘉兴市孕产妇HIV感染处于较低水平,流动人口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合作,加强对感染HIV的孕产妇进行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