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卡介苗和聚肌胞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卡介苗(BCG)和聚肌胞局部联合治疗尖锐湿疣(ACA)的疗效。 将123例ACA随机分成两组。A组用BCG和聚肌胞治疗,B组用5-氟脲嘧啶(5-Fu)和α-干扰素局部联合治疗。结果 治愈后随访1-6个月,A组42例,复发1例,复发率为2.3%;B组81例,复发16例,复发率为19.8%,结论BCG和聚肌胞能提高ACA疗效并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苦参素与聚肌胞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129例HBV-DNA(+)、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肝病患者,采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聚肌胞肌注,配合保肝治疗;定期观察肝功能、HBV-DNA、肝胆B超,一般治疗1~2疗程(3~6个月),停药后观察1年以上.结果 治疗1疗程肝功能恢复正常者89.1%;HBV-DNA未转阴者继续治疗,治疗结束时HBV-DNA转阴率61.2%,停药1年内血清HBV-DNA复阳率35.4%,肝功能异常复发率40.8%;复阳后重新治疗仍然有效,血清HBV-DNA再次转阴率68.7%.结论 以苦参素联合聚肌胞为主,配合保肝降酶治疗,抗HBV的近期疗效确切,伴随疗程的延长,HBV-DNA转阴率增加,但是停药后有复发现象,重新用药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皮损内注射聚肌胞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寻常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皮损内注射聚肌胞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液氮冷冻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53.3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复发率为3.85%,对照组为31.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损内注射聚肌胞治疗寻常疣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5.
6.
应用中药人工冬虫夏草、聚肌胞和肝炎灵治疗 HBeAg 阳性肝病21例,并与齐墩果酸等联合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无论从肝功能改善(ALT,SB)或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eAg)的转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为 HBeAg 阳性乙肝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所门诊自1999年6月-2008年6月采用P-转移因子、聚肌胞混合液辅以阿昔洛韦局部外用治疗不同类病毒感染性疾病40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临床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聚肌胞、胸腺素、心肝宝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对慢活肝和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1990年以来,收集了我院门诊及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0例,男性92例,女性48例,年龄14~68岁,平均31岁:病程6个月~  相似文献   

9.
“明竹欣”联合治疗尖锐湿疣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明竹欣”(盐酸万乃洛韦的商品名)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用随机活性对照方法,比较用高频电力切除疣体后分别应用“明竹欣”(口服0.3克,1日2次,连续21日)和干扰素(局部注射1百万单位,1周2次,连续4周)治疗尖锐湿疣,有竹欣组和干扰互组各35例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结果 明竹欣组治愈率为71.4%,干扰素组为65.7%,差异不显著(P〉0.05),明竹欣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1999年2月至2001年5月,我院将聚肌胞应用于小梁切除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明竹欣”综合疗法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明竹欣(Valacicolvir)综合疗法和阿昔洛韦(ACV)片剂及针剂联合激光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5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按其自愿随机分组,“明竹欣”组:口服“明竹欣”300mg,每天2次,共服14天;ACV片剂组:口服ACV200mg,每天5次,共服14天;ACV针组:静脉滴注ACV5mg/kg,每天3次,共7天。在服药疗程中段应用激光机清除所有病灶。激光治疗后第3、7、10、14天按PASI评分法进行评价,治疗结束后3个月及6个月各随访1次,记录复发情况。通过观察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明竹欣”组疗效与ACV针组相近(P>0.05),且明显高于ACV片剂组(P<0.01)。在总复发率方面,“明竹欣”组(0%)与ACV针组(4%)相近,而与ACV片剂组(33.33%)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明竹欣”综合疗法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明显优于ACV片,不良反应少,服药更方便,患者依从性更好。“明竹欣”综合疗法是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149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收3种疗法。第1组:单纯激光治疗,第2组:激光加明竹欣;第3组:激光加干扰素,随访3个月。结果:第1组治愈率为21.3%,第2组与第3组分别为89.6%及95.8%。结果显示:激光加明竹欣疗效远优于单纯激光治疗,与干扰素加激光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明竹欣”(盐酸万乃洛韦的商品名)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用随机活性对照方法,比较用高频电刀切除疣体后分别应用“明竹欣”(口服0.3克,1日2次,连续21日)和干扰素(周部注射1百万单位,1周2次,连续4周)治疗尖锐湿疣,明竹欣组和干扰素组各35例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结果 明竹欣组治愈率为71.4%,干扰素组为65.7%,差异不显著(P>0.05),明竹欣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明竹欣是一种高选择性和低毒性的抗病毒药物,患者有极好的顺应性,用它治疗尖锐湿疣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自凝刀射频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治疗肛管内巨大或多发性尖锐湿疣(CA)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BBT妇科多功能治疗仪去除肛管内巨大或多发的CA后,联合艾拉光动力(ALA—PDT)治疗并定期随访。结果25例病人经治疗后全部痊愈,随访12个月均未复发。结论自凝刀射频联合艾拉光动力治疗肛管内巨大或多发性CA,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一种治疗肛周外生殖器巨型尖锐湿疣(CA)的新方法,力求做到安全、简便,不留任何后遗症。方法 用弯剪沿皮面将巨型CA大部分切除,继用CO2激光将病灶基底部及周边残存的疣组织彻底烧灼气化。结果 40例患者一次性临床治愈率达72.5%,二次临床治愈率达85%,均不留任何后遗症。结论 此法是目前治疗肛周外生殖器巨型CA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播散性卡介菌病的临床特点、免疫学特点及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3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播散性卡介菌病的患儿。其中,男18例,女5例,均在接种后6个月内出现播散性卡介菌病。对其临床资料及免疫学特征进行分析,并随访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 23例患儿中,慢性肉芽肿病16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2例,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1例,X连锁高IgM综合征1例;23例均发生肺部播散,3例发生肝脏播散,1例发生腹腔播散,1例发生左侧股骨播散,1例发生颅内播散。16例慢性肉芽肿病患儿的白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均异常;1例X连锁高IgM综合征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测定IgM水平明显升高,伴补体C3水平下降;2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患儿淋巴细胞分类检测提示CD3+CD4+ T细胞和CD3+CD8+ T细胞明显降低,伴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23例患儿中,死亡6例,病死率为26.1%;17例存活患儿随访1.0~2.8年,处于间断住院治疗中。 结论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播散性卡介菌病起病较早,慢性肉芽肿病在此类患儿中较为常见;此病病死率高,预后不良,需明确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并尽早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The role of intravesical immunotherapy with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 for th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is discussed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ast 25 years are reviewed.Method: Evidence based results for clinical trials as well as from basic research are used in trying to answer a number of questions relevant for the use of BCG.Results: The exact working mechanism of BCG has not been revealed yet.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 have shown that the best route of BCG administration is the intravesical route. BCG is superior to intravesical chemotherapy for preventing recurrence. Recently it has been shown that BCG is able to prevent or delay invasion to 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However to achieve this, maintenance therapy is necessary. Intermediate and high risk tumors can be treated with BCG, but for low risk tumors BCG should be avoided due to its possible side effects. No differences in efficacy have been found between the different strains.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side effects does not appear to be a prognostic factor for BCG efficacy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is not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toxicity. In the future, the optimal scheme and dose should be defined and this is probably different for each individual.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阿托伐他汀在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高脂血症患者107例,分为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或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齐墩果酸治疗组,治疗观察疗程为3个月。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TC、LDLC、TG和HDLC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以及两组间血脂水平差异。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CSK9浓度。结果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齐墩果酸组包括TC、LDLC、TG和HDLC等在内的一般资料匹配,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均取得显效,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TC、LDLC和TG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阿托伐他汀+齐墩果酸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TC和LDLC下降效果更加明显,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初始血清PCSK9浓度差异无显著性(72.4±4.2μg/L比71.1±3.9μg/L;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PCSK9浓度升高了约3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72.4±4.2μg/L比95.1±3.7μg/L;P<0.01);阿托伐他汀+齐墩果酸组血清PCSK9浓度略有升高(71.1±3.9μg/L比77.6±4.4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但是阿托伐他汀组血清PCSK9浓度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齐墩果酸组,差异具有显著性(95.1±3.7μg/L比77.6±4.4μg/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TC(r=0.76,P=0.001)和LDLC(r=0.72,P=0.001)与PCSK9浓度显著相关,而HDLC和TG与PCSK9浓度相关性不明显。结论血清PCSK9浓度与TC和LDLC明显相关,齐墩果酸可强化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效果,其作用可能与齐墩果酸抑制PCSK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实施养肝生肌汤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作为资料,共102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增加中医养肝生肌汤治疗,各51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为80.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足背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明显提升,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AOPPs、FGF2、TNF-α、IL-6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应用中药养肝生肌汤治疗对促使症状消失,缓解疼痛有明显作用,确保恢复正常活动能力,对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有良好效果,且可改善足背血流,提高生活质量,治疗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血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变化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2月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210例正常血压者(正常组)的血尿酸及血脂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高血压组TC、TG及LDL/HDL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升高的程度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早期积极降压达标,控制高尿酸血症,可以延缓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