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汕头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索开展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的有效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63名吸毒者分为四个组,分别进行了形式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同伴劝告者教育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宣传教育及设立同伴劝告者干预,对改变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芳  耿文奎  刘金纪  覃彦香 《内科》2012,7(5):518-520
目的探索建立针对男男同性恋(MSM)人群预防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干预模式。方法采用“家庭式同伴教育”的方式,针对300名MSM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及高危行为干预,通过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取向及性行为的改变,评估该干预模式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300名MSM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同性间安全套使用率情况明显改善。结论“家庭式同伴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MSM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并相应改变其高危行为,同时应该将坚持使用安全套作为MSM人群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之间,开展同伴咨询、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并为以社区为基础的同伴教育干预模式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173例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采取同伴教育1年,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及安全套使用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1年的同伴教育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从58.97%提升为85.14%(χ2=25.622,P<0.05),健康的心理状况从37.18%提升至77.03%(χ2=49.086,P<0.05),最近1个月安全套使用率从75.95%提升至89.8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伴教育对于提高艾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及改善病人心理状况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韦柳迎  杜丽群 《内科》2013,8(3):335-33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艾滋病科住院的80例艾滋病手术患者实施术前心理干预及同伴教育,在干预前后均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患者焦虑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 80例艾滋病患者在护理人员心理干预及艾滋病同伴教育前后其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及开展同伴教育,可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保持最佳身心状态,配合治疗,为进一步抗病毒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试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措施和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快速评估,现场访谈和咨询、免费发放艾滋病预防宣传折页、安全套和同伴教育等方法进行干预,运用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方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基线调查124名服务小姐,干预后调查135名,干预后性病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等均有显著性提高,但态度及行为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85.0%的人愿意使用安全套,但实际只有42.1%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结论 干预活动中不仅要提供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还要提供改变高危行为的技能。定性访谈资料可信性较高,可做为定量资料的补充和评价,但如何把定量与定性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试点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服务小组中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措施和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快速评估,现场访谈和咨询、免费发放艾滋病预防宣传折页、安全套和同伴教育等方法进行干预,运用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方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124名服务小姐,干预后调查135名,干预后性病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等均有显著性提高,但态度及行为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85.0%的人愿意使用安全套,但实际只有42.1%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结论:干预活动中不仅要提供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还要提供改变高危行为的技能。定性访谈资料可信性较高,可做为定量资料的补充和评价,但如何把定量与定性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不同干预模式对戒毒人员艾滋病、毒品相关知识培训的效果,为建立有效综合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6年12月-2007年5月,对戒毒人员采用直接培训、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三种干预措施进行艾滋病和毒品知识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调查其对毒品和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等.结果 通过三种方法干预后,戒毒人群对艾滋病、毒品一般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不安全性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方式和降低吸毒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方法的认知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幅在10%以上.其中毒品、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提高最大,从培训和自我教育前的61.25%提高到79.32%,同伴教育后提高到96.61%.降低吸毒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方法认知率提高到89.41%.而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由直接培训和自我教育前的68.22%提高到93.41%,而同伴教育后仅提高2个百分点.结论 对戒毒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阻断艾滋病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乡镇中学生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针对乡镇中学生采取同伴教育措施预防艾滋病的策略。方法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某市,随机选择2所乡镇中学,共征募并培训20名同伴教育员在校开展同伴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在干预前后用相同的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相隔6个月)分别调查192名和191名在校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22.92%提高到干预后的66.49%(P<0.05);最近半年有性行为的比例从干预前的18.23%下降到干预后的9.95%(P<0.05);最近一次性生活中采取安全措施的比例从干预前的52.71%增加到干预后的94.74%(P<0.05)。结论在乡镇中学生中开展同伴教育活动能显著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减少对艾滋病的歧视,减少危险性行为,对发挥中学生在控制艾滋病蔓延的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玉溪市红塔区暗娼人群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暗娼人群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探索综合干预的模式,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暗娼人群开展同伴教育、安全套促进、自愿咨询检测(VCT)等为主的综合干预活动,在干预前后通过统一的行为监测问卷调查,通过核心指标的对比分析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暗娼人群正确认识艾滋病预防知识和传播知识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6.5%、7.7%分别提高到干预后的98.9%和66.7%;最近一次及最近一个月与客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2.5%、38.3%分别提高到干预后的96.9%和89.4%;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测并知道结果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6.8%提高到干预后55.2%。结论暗娼人群艾滋病综合干预取得显著的效果,综合干预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吸食新型毒品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感染状况,探索针对该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方法(RDS)招募新型毒品吸食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新型毒品吸食者324人,未发现艾滋病病毒(HIV)阳性者,梅毒感染率为16.0%(52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6.1%,79.6%认为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66.0%首次吸毒原因为同伴影响;70.2%选择在自己或朋友家吸食毒品,29.3%选择在宾馆或娱乐场所吸食毒品。吸食毒品后31.7%选择商业性伴,59.1%选择临时性伴;最近一次与商业性伴和临时性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7.3%和2.5%;40.3%有过群交性行为,其中59.5%发生群交性行为从不使用安全套。最近一年只有9.4%接受过HIV抗体检测,6.8%接受过同伴教育。结论 吸食新型毒品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广泛存在,梅毒感染率高,接受干预和艾滋病检测率极低,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社区多资源开展减少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危险行为干预模式,评价其效果。方法由卫生医药部门、公安部门、街(村)委和吸毒人群共同参与。干预活动主要是健康教育,免费提供和销售注射器,改变吸毒人群不安全注射行为和性行为。结果建立了社区多资源参与的减少吸毒人群HIV感染危险行为的干预模式。干预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约35%和23%;吸毒注射次数明显减少,共用针具、共用清洗水和共用容器或棉球比例分别下降了49.93%、46.84%和81.08%。性伴数量减少,性伴有吸毒者的比例下降30%。结论社区多资源参与开展减少吸毒人群HIV感染危险行为干预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东省吸毒者的吸毒行为以及他们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态度,为广东省在该人群中开展强有力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获取基础和干预后资料,采用讲课、发放艾滋病预防宣传折页和小组咨询讨论等方法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前吸毒者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正确认识率最低为 52%,最高为98%,干预后有不同程度的增加;61%的人担心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55.1%为静脉吸毒,其中41.1%有用过别人的注射器;68.8%的人声称有多性伴,而且 63.3%的人在最近 3次婚外性生活中没用安全套。结论 该人群在健康教育前对艾滋病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仍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行为,因此如何来改变他们的行为不仅仅是宣传教育的问题,它将涉及到我国目前的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也将是目前HIV/AIDS控制策略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湖南省吸毒人群HIV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吸毒传播HIV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和问卷方法,对湖南四地戒毒所809名吸毒者进行调查。结果 检出HIV感染者23例,HIV感染与共用注射器、每日吸毒的频率、职业、共用注射器对象不固定、经济状况和艾滋病知识缺乏有一定关系。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应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卫生九项目部分地区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相关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和评估项目实施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以各轮调查的前一轮调查所获的共用针具比例,计算本轮监测调查样本量,采用“滚雪球(Snowball Sampling)”等非随机抽样方法,对吸毒者进行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结果三轮行为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总体呈上升趋势(69.6%到95.1%);对艾滋病持正确态度的比例明显提高;共针率有所下降(65.6%到25.3%);安全套使用率有所提高。结论项目地区针对吸毒人群开展的干预工作成效显著,但仍需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减少毒品危害措施为主的综合干预活动,扩大针对吸毒人群的干预覆盖面,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医疗机构推行针对性病就诊者的干预服务,包括在相关科室的候诊区宣传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在性病诊室免费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开展性伴通知,发放干预服务包和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的筛查和转介等服务。旨在通过干预服务提高该人群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改变高危行为,防止再次感染或将疾病传播给他人,以控制性病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China has witnessed an alarming increase of HIV/AIDS epidemic. Meanwhile, a number of HIV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have been conducted. This study reviews existing studies in literature on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on HIV/AIDS in China. Of 25 studies we identified, most have been concentrated in South and South–West China, mainly targeting injection drug users and female sex worker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ntervention strategy was individual-oriented HIV-related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behavioral skill training. All studies reported positive intervention effects including improved HIV-related knowledge, increased condom use, reduced needle sharing, and reduced STI. Literature also suggests a lack of intervention among other at-risk populations such as MSM, migrant workers, and non-injecting drug users, lack of studies with rigorous evaluation design, inadequate follow-up, limited outcome measurement, and lack of multi-faceted structural interventions. The existing intervention studies document strong evidence of controlling HIV/AIDS epidemic through effec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More efforts are needed to control the growing HIV/AIDS epidemic in China. Future studies need to employ more rigorous methodology and incorporate environmental or structural factors for different populations at risk of HIV infec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中学生向家庭和社区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农村中学生向家庭、社区再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琼海农村两个乡镇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中学生开设性健康教育课,并指导其将所学知识进行再传播给家长及周围社区居民,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实验组中学生在干预后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了31.97%,农民知晓率提高20%以上,远高于对照组。其中又以知识和态度的改变最为显著,而农民的安全套使用率改变则无显著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由中学生到家庭、社区的健康教育再传播模式是完全可行的,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构建能够准确反映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实施效果的简单、灵敏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艾滋病相关干预项目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手段.方法 应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性服务人群和吸毒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初步构建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了合理筛选和修正,对初步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筛选.结论 专家咨询法是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简单、容易操作的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中澳艾滋病亚洲区域项目(HAARP)在广西所覆盖地区,注射吸毒人群与艾滋病传播相关高危行为的现状,及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梅毒感染的现状,用于今后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了解6个市县该类人群与艾滋病传播相关的危险行为特征。结果 6个市县所调查的1 868名注射吸毒人员,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在3.1%~17.7%;每个市县都有50%以上的调查对象,其注射器来源于当地的药店或私人诊所。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在6.0%~15.1%。6个市县的注射吸毒人员仍然存在共针行为,而且安全套使用率非常低,尤其是与配偶(同居者)的安全套使用率更低。结论吸毒人员与性伴的干预工作需成为今后工作的一大重点,尤其要注重对性活跃的吸毒人员开展宣传教育、咨询以及安全套发放等工作;基于大多数吸毒人员都在药店和诊所购买注射器,建议今后宜采取多种方式发放免费注射器,如在药店、诊所等设置针具交换点。  相似文献   

20.
Two hundred and sixty-one intravenous (IV) drug users, distributed between a methadone maintenance program and a large detention facility in New York City, were interviewed about knowledge of AIDS, needle use practices, and risk-reduction efforts. Ninety-seven per cent of subjects recognized needle-sharing as an AIDS risk factor; subjects showed less awareness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certain risk-reduction techniques and tended to over-estimate the risk of casual contact. Of those still sharing needles at the time of first becoming aware of AIDS, 63% reported having subsequently either stopped needle-sharing or ceased IV drug use entirel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continued needle-sharing behavior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detention facility site and lower scores on an AIDS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reduced needle-sharing was more evident among methadone program patients and among subjects with greater knowledge about AIDS. The most common reasons for continued needle-sharing among those who continued to share needles despite knowledge of risk were: 'need to inject drugs, with no clean needle available' and 'only share with close friend or relative', offered by 46 and 45% of subjects, respectively. Results suggest that certain subgroups of IV drug users have adopted risk-reduction measures in response to AIDS. Expanded educational programs, increased drug treatment capacity, and additional strategies addressing drug users' access to sterile injection equipment and the social context of needle-sharing may be necessary to curb the further spread of AIDS among IV drug us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