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位注射作用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药液等注射到相关腧穴或特定部位,利用针刺和药物的协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通过多种治疗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而产生治疗效果。对其作用效应及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利于指导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也将为研究和探索经络、腧穴的功能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防治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反应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通过查阅古代、现代文献,结合临证实践.借鉴传统经络研究和现代研究经验,从机体自稳自调机理出发,首次提出经络导引疗法和无创自体疗法,旨在调动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激发自身正气和修复能力,消除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和保护肾功能,减少药物毒副反应,更好的造福于肾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筋疗法治疗在许多特定的疾病中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文检索近10年来有关经筋疗法在临床的应用,展现经筋疗法应用于临床的主要疾病及其治疗效果,分析经筋疗法在各病种的主要治疗方法及其优势,以期能更好地将经筋疗法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疗法是选用一定的中西药注射液注入相关穴位,通过针刺、药液和经络三者的协同作用,调整机体的机能,改善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刺络疗法的治疗机理及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局部穴位针刺放血。结果:经过采用刺络疗法的患者均成功治愈。结论:疾病的的很多致病原因大多由于饮食劳倦,七情六欲,跌打劳伤所导致,虽然发病机理不同,但结果大多由于气滞血瘀,邪阻经络所致的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机体功能欠佳。刺络疗法在治疗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改善微循环方面具有行气活血,激发经气,引热外泄,散瘀消肿的作用。刺络放血达到疏通经脉,通调气血,祛瘀生新,使机体得以恢复健康。临床根据不同发病机理采用刺络疗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穴位注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位注射疗法是按照穴位主治功能和药物的药理作用,采用小剂量中西药注人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针刺、穴位和药物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及兽医疾病的治疗中.但是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却远远滞后于临床应用,近十几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开始结合现代药理学方法,生物化学分析手段、经络理论以及针刺原理等来探索穴位注射的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毫针刺法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毫针刺法是采用针刺的方法,通过经络腧穴,以调整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应用毫针刺法必须依靠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针刺护理人员除掌握常规护理外,还必须掌握针刺异常的护理,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医师治疗,使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8.
针灸疗法(针刺疗法、穴位埋线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银屑病的机理,即刺激体表腧穴及经络,调节脏腑、经络及内外上下表里的平衡,激发运行气血的功能,使病变的皮肤恢复正常;放血疗法即针刺方法的一种,从血辨证是治疗银屑病常用的辨证方法,选取特定部位针刺放血,能清泄血热,缓解银屑病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腹针疗法是以神阙布气之假说为核心,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具有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的特点。因其无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近年来经筋疗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参阅近10年来相关文献,以病名分类作以归纳总结.结果 经筋治疗组的疗效全部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或药物治疗对照组,经筋疗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在缓解疼痛,改善运动功能等方面,疗效肯定,优势显著.结论 经筋疗法作为经络治疗的补充与发展,在治疗理念和思路方面给我们以新的提示和启迪,推广经筋疗法这一中医特色疗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创埋线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埋线疗法对经络穴位起到刺激作用,能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是针灸疗法变更的一种新兴疗法。微创埋线疗法的实质,实际上包括了穴位封闭、针刺、刺血、留针、机体组织操作后复原及组织疗法等多种刺激疗法和效应。结果62例,治愈35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3.5%。结论微创埋线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陈晔 《吉林医学》2014,(8):1783-1784
<正>机制:针刺麻醉疗法,又称"针刺经络穴位麻醉疗法",简称"针麻疗法"。他是根据经络理论,按手术要求循经取穴,辩证运用针刺手法的一种麻醉方法。我国医务工作者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对针刺镇痛机制研究表明,针刺能激活机体内以阿片肽为代表的内源性痛觉调节系统的功能,针刺信号传入后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级水平与痛觉镇痛信号整合。在动物实验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到电针可引起脑内阿片肽基因表达增多的变化,该变化与针刺程度有关,初步提示了针刺镇痛的神经生化、神经生理机制[1]。针麻具有手术时患者完全清醒、术中生理扰乱少、术后  相似文献   

13.
鼻针     
鼻针疗法是针刺鼻部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运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和针刺麻醉。本疗法是在脏腑、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来鼻针疗法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发展。一、鼻与经络、脏腑的关系鼻是面部器官之一,凡是与面部相关的经络都与鼻部相联系。同时鼻是肺窍,司呼吸,吸气入于胸中而成宗气,宗气通于脑又出于鼻,而能辨别香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肛肠疾病的方法,主要有针刺、挑治、穴位注射、火针及其他疗法等5类,针刺用于肛肠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具有消肿止痛止血之功;挑治法除有针刺的功效外,操作较为容易,选取背部痔点或齿龈穴进行挑开,止痛快,同时具有放血疗法的功效,清热祛火力强;穴位注射则充分利用药物较好的镇痛作用及针刺穴位疏通经络,提高痛阈;火针对于虚寒型的痔疮有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15.
《柳州医学》2005,18(2):F002-F002
腹针疗法是我国著名的薄智云教授创立的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的一种新的针灸疗法,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以治疗全身慢性病、疑难病为主要适应证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  相似文献   

16.
针刺疗法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针刺对穴位产生刺激,激发脏腑经气以疏通经络,活血行气,扶正祛邪,恢复体内阴阳平衡。它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也是骨科临床上常用的止痛方法。几年来,我们在临床上采用针刺治疗骨折术后疼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乳房疾病,针灸治疗乳腺增生历史悠久。文章从针刺疗法、针药结合、穴位埋线、中药外敷及耳穴贴压、灸法、刺络拔罐、推拿、其他疗法等方面,对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各种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今后应进一步深入挖掘针灸及其他疗法在治疗本病的作用,使各种疗法之间形成互补和促进,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作为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第一位病死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后会因脑损伤致使感觉传导通路受阻,无法完成正常的神经冲动而产生的一系列感觉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继续生活。这种感觉障碍在中医属中风后麻痹的范畴,认为脾肾阴虚,风寒湿邪入侵,阻塞气机血脉致使气血无以濡养经络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针刺作为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中医药特色疗法,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目前用于该病治疗的针刺疗法主要包括皮肤针疗法、电针疗法和刺络疗法,除此之外,针药综合疗法和中频脉冲电等特殊疗法在临床的治疗方面也有着显著效果。该文就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病因病机和近年来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史料记载,我国早在两千年以前,就广泛采用针灸来治疗疾病了。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在于机体经过针或灸的一定量的刺激后,激发了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从治疗特点上来看,则具有消炎、止痛、止血、抑菌、调节之功效,这些作用已被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所证实。针灸不仅可用于慢性病,也可用于急病,治疗疼痛、出血和发炎证最为常见,如痛证,针刺的止痛作用就十分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众多针灸师们的不懈努力和钻研,针刺治疗范围的不断扩大,针刺疗效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针刺麻醉的成功导致的轰动效应,使…  相似文献   

20.
<正> 免疫疗法的定义是用免疫手段治疗疾病,本疗法是在数月内缓慢地、逐渐增加抗原剂量以诱导机体对该抗原耐受性的一种治疗方法。免疫疗法不同于脱敏疗法。1911年Noon等首先将免疫疗法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1949年完成第一篇免疫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对照研究。虽然免疫疗法能成功地应用于某些特殊临床情况,但其在哮喘治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