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易  韩盛玺  齐建康 《西部医学》2009,21(4):590-591,593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在276例肝硬化患者中,对SBP的发生率与其相关影响因素SBP病史、腹水总蛋白、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胃镜检查及腹腔穿刺术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既往有或者无SBP病史,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73.5%和23.1%;腹水总蛋白≤10g/L或者〉10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44.4%和8.6%(P〈0.05);Child-PughC级或者A、B级,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41.0%和20.1%;有或者无消化道出血,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7.4%和23.6%;血清白蛋白≤28g/L或者〉28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5.7%和22.6%。结论肝硬化SBP发生率与SBP病史、腹水总蛋白≤10g/L、消化道出血、Child-PughC级、血清白蛋白≤28g/L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胃镜检查和腹腔穿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已成为肝硬化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其患病率占肝硬化住院病人的12%26%及肝硬化所有重症感染的60%~75%。本组观察对住院期间肝硬化并发SBP与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硬化易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并足够认识危险因素,以便及早预防,从而减少其患病率和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在117例肝硬化患中,对SBP的发生率与其相关影响因素SBP病史、腹水白细胞、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既往有或无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8.2%和13.3%(P<0.01);腹水蛋白≤10g/L或>10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2.7%和9.5%(P<0.01);Child-Pugh C级或A、B级,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4.1%和12.3%(P<0.01);有或无消化道出血,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25.7%和18.2%(P<0.05);血浆白蛋白≤28g/L,或>28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28.9%和14.3%(P<0.05)。结论:肝硬化SBP发生率与SBP病史、腹水蛋白≤10g/L、消化道出血、Child-Pugh C级、血浆白蛋白≤28g/L、总胆红素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腹腔穿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缪希莉  梅四清  高贵民 《广东医学》2016,(17):2625-262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84例,将其分为SBP 组和无SBP 组。均严格无菌采血,立即离心并取30μL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PCT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完成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 WB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IL)以及血培养检测,并对SBP组中的治愈/好转者和无效/死亡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CT 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SBP组患者血清PCT、血浆CRP、全血WBC 以及ESR水平与无SBP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BP 组中治愈/好转者血清PCT 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而无效/死亡者血清PCT水平治疗后明显升高( P<0.05)。血清PCT、血浆CRP、全血WBC 以及ESR水平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6、0.68和0.67,血清PCT、血浆CRP、全血WBC 以及ESR在各自的最佳截值水平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SBP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5%、64%、52%和45%,特异度分别为79%、95%、86%和83%。血清PCT联合血浆CRP、WBC以及ESR对SBP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9%、88.1%和79.8%。血清PCT 与血浆CRP关系较与其他炎症指标之间的关系密切,Spearman′s 相关系数为0.69。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SBP患者血清PCT、血浆CRP、全血WBC以及ESR水平较无SBP患者明显升高;血清PCT 对SBP 诊断价值优于血浆CRP、全血WBC 以及ESR,且血清PCT 对预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血清PCT联合血浆CRP检测可提高对SBP 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142例疑诊心绞痛病人接受冠脉造影和平板运动试验。运动后1、3、6min SBP恢复比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SBP恢复比异常者静息CI、SI、EF显著低于正常者而LVEDP与SVR则高于SBP恢复比正常者。SBP恢复比异常检测冠心病的敏感度为67%,特异度90%,准确度75%。当运动试验ST反应正常或可疑时使用该指标,能提高运动试验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异常SBP恢复比的出现是由于运动引起的左心功能受损和体循环血管阻力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6.
105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慧婷  聂玉强 《广东医学》2006,27(11):1703-1704
目的 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对105例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典型者54例(51.4%),有并发症52例(49.5%),Child B级+C级71例(67.6%),有SBP史8例,消化道出血15例,低腹水蛋白(平均6.18g/L)是SBP的易感因素。腹水培养阳性16例(15.2%),其中G^-杆菌占76.5%。肾功能改善和并发症少会显著增加SBP的生存率。结论 SBP是严重肝病的并发症,诊断的关键是在未使用抗菌治疗前行腹水检查,经验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同时注意保护肝肾功能,对存在易感因素的患者给予预防性治疗可以减少病死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 CD64、血清降钙素原(PCT )水平,探讨 CD64、血清 PCT 检测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肝硬化患者分为 SBP 组(45例)、腹水非 SBP 组(93例)及对照组3组(5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CD64;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 PCT 。分别采集 SBP 组患者在入院后24 h 内、抗菌药物使用前及抗菌药物有效治疗7 d 空腹上肢静脉血,测定患者体内 CD64、PCT 水平,同时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腹水非 SBP 组及对照组一次性采血测定以上指标。结果 SBP 组 CD64、血清 PCT 水平较腹水非 SBP 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CD64和PCT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5%、93.8%和96.1%、85.2%。结论 CD64、PCT 可作为肝硬化 SBP 早期诊断、疗效判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重型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重型患自发性腹膜炎(SBP)的特点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2001年9月住院病毒性肝炎重型患SBP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与其他部位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结果:139例病毒性肝炎重型患中发生SBP共80例(57.55%),死亡48例(60%),发生2次以上SBP有24例,死亡19例(79.17%);出现SBP的患常先后或同时伴有其他部位感染,特别是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较为常见;出现SBP的患发生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亦较高。结论:病毒性肝炎重型发生SBP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部位感染及并发症共存,病死率亦较高。预防和治疗SBP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 腹水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常见的表现之一,而在其基础上发生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基础肝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若不及时治疗,最终死亡率可达36%—70%,即使治愈SBP.69%在一年内可能复发,故SBP的早期防治非常重要。本文就肝硬化腹水中蛋白的含量与SBP发生的关系作一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10.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院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至2001年9月住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SBP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其他部位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结果:13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院内SBP61例(43.88%),死亡36例(59.02%),其中发生2例次以上的院内SBP者有22例,死亡17例(77.27%);出现院内SBP者常先后或同时伴有其他部位感染,特别是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较为常见,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亦较高。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院内SBP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部位感染及并发症共存,病死率高。预防和治疗院内SBP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抗生素敏感性及转归,为防治多重感染性腹膜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间我科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81例腹膜炎住院患者共151例次感染中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抗生素敏感性及转归。结果 151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培养阳性98例次,培养阳性率64.9%。多重感染性腹膜炎20例次,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13.2%, 其中单纯2种及以上G+菌感染3例次(15%);单纯2种G-菌感染1例次(5%);G+菌和G-菌混合感染6例次(30%);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9例次(45%),G+菌和真菌混合感染6例次(30%);单纯2种真菌感染1例次(5%)。多重感染性腹膜炎中G+菌抗生素敏感性为万古霉素100%、左氧氟沙星55%、头孢唑啉45%;多重感染性腹膜炎中G-菌抗生素敏感性为美罗培南100%、头孢哌酮/舒巴坦100%、庆大霉素76.9%、头孢他啶 69.2%。多重感染性腹膜炎20例次,治愈的15例次继续腹膜透析(75%),4例拔除腹膜透析管改永久血液透析(20%),1例死亡(5%)。结论本腹膜透析中心多重感染性腹膜炎主要由G+菌和G-菌混合感染、G+菌和真菌混合感染引起;多重感染性腹膜炎G+菌敏感抗生素为万古霉素,G-菌敏感抗生素为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经验用药参考。对于真菌性腹膜炎或难治性腹膜炎,需及时行拔除腹膜透析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疗效以及转归。结果 69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腹透流出液培养,48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9.60%,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9例(39.59%),革兰阴性杆菌18例(37.50%),真菌11例(22.91%)。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80.00%,对苯唑西林和左氧氟沙星也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63.64%和52.63%。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75.00%,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仅为18.75%,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真菌中以近平滑念珠菌所占比例最高。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预后较好,真菌感染预后差。结论虽然革兰阳性球菌仍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但是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所致腹膜炎的比例明显增加。真菌感染临床预后差,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SPOT-TB检测在结核性腹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8例临床和影像学可疑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的腹腔积液实施T—SPOT-TB检测,对照组为30例无结核原发病灶的腹腔积液患者。结果28例可疑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中,26例T—SPOT.TB检测阳性(92.9%),对照组4例阳性(13.3%)。T—SPOT-TB检测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86.7%,阳性预测值为82.1%,阴性预测值为95.2%。结论T—SPOT.TB检测是一种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结核感染的技术,对快速而准确地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谭融通  黄莉  李坚梅 《重庆医学》2012,41(13):1267-1269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合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该院住院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64例(103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 103例次腹膜炎患者中痊愈80例次(77.67%),无效23例次(22.33%),死亡4例次(3.88%)。操作不规范21例次(20.39%),腹泻8例次(7.77%),导管引流不畅6例(5.83%),治疗不彻底4例次(3.88%),便秘1例次(1.00%),无明显诱因40例次(38.83%)。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25.00%)最多见。结论 CAPD相关性腹膜炎感染以术后1个月发生多见,且以春、秋季发生较高。糖尿病、低清蛋白症是发生CAPD相关性腹膜炎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患病特征,探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0月首次接受腹膜透析患者共203例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诊断腹膜炎41例。比较腹膜炎组与无腹膜炎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原发肾脏疾病、基础疾病、吸烟、透析龄、肺炎和肠道感染情况,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肌酐、血钾、血钙、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计算NLR、PLR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41例患者发生1次腹膜炎34例,两次及以上7例,发生时间为透析后1~6个月,中位时间3.5个月。病原学检查发现,41例患者革兰阳性菌(G+)感染22例,革兰阴性菌(G-)感染17例,真菌2例。单因素比较发现,腹膜炎组比无腹膜炎组年龄增加,糖尿病和肠道感染增多,透析龄延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肌酐、总胆固醇、空腹血糖、CRP和PCT、NLR和PLR水平升高,而白蛋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3~5.968;t=4.526~22.325,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肠道感染(OR=3.652,95%CI:2.485~5.023,P<0.001)、透析龄(OR=5.524,95%CI:3.896~7.215,P<0.001)、高NLR(OR=4.425,95%CI:2.967~5.632,P<0.001)和高PLR(OR=4.021,95%CI:2.536~5.021,P<0.001)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NLR和PLR预测腹膜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和0.813,临界值分别为2.8和106.7,敏感性分别为85.6%和80.7%,特异性分别为77.9%和86.4%。结论:腹膜透析有较高的腹膜炎发生率,发生峰值在3.5个月,以G+或G-感染为主,肠道感染、透析龄延长、高NLR和高PLR水平是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NLR和PLR监测对早期预测腹膜炎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相关性腹 膜炎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CAPD相关性腹膜炎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13 年1月至2016年6月42个月中,104人126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耐药性等情况。 结果:在126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中,患者出现腹痛104例次(82.54%),发热56例次(44.44%),腹泻49例次 (38.89%),呕吐31例次(23.60%)。126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中,发生一次腹膜炎的88人次,多次和反复发作的腹膜 炎16人38例次,其中复发性腹膜炎2例,腹膜炎重现2例,导管相关性腹膜炎3例。在103例送检的腹水标本中,培养 阳性64例次,阳性率达62.14%。共分离出致病菌70株,其中革兰阳性细菌42株,革兰阴性细菌21株,真菌7株。主要 的革兰阳性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的耐药率分别为20.00%,36.11%,5.00%,0%,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头孢他 啶的耐药率分别为6.25%,10.53%,64.29%,15.38%,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为0%。 结论:革兰阳性菌是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临床不仅应尽早开始经验性治疗,而且要考虑如何通过改善 培养方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可以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以促进患者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治愈和腹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甲硝唑冲洗液在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术中冲洗的疗效。方法选择外科住院的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甲硝唑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8例。分别用自制的甲硝唑冲洗液(生理盐水500ml+0.2%甲硝唑溶液500ml+庆大霉素24万单位)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和手术切口。观察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腹膜炎感染控制率。结果甲硝唑组和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分别为100%、69%)、7天内腹膜炎感染控制率(分别为97%、79%)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别。结论甲硝唑冲洗液在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术中有显著的疗效,在临床上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曹余  彦洪云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X):32-32,130
目的探讨粪性腹膜炎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粪性腹膜炎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48例,死亡4例,治愈率为92.3%;发生术后并发症14例,发生率为26.9%。结论粪性腹膜炎患者病情危重、易误诊,早期诊断、把握手术时机及正确的术式选择是提高本病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粪性腹膜炎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粪性腹膜炎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48例,死亡4例,治愈率为92.3%;发生术后并发症14例,发生率为26.9%。结论粪性腹膜炎患者病情危重、易误诊,早期诊断、把握手术时机及正确的术式选择是提高本病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兔模型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腹膜炎和对照组。腹膜炎组注射含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透析液,对照组为含生理盐水的透析液;观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兔模型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1)腹膜炎组腹膜间皮细胞增生,水肿,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无变化。(2)腹膜炎组腹膜透液中葡萄糖浓度除0min外,其他各时间点D/D0葡萄糖均低于对照组(P<0.01)(3)腹膜炎组腹透液中肌酐浓度与血浆肌酐浓度比值(D/D cr)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浓度比值(P<0.05)。(4)腹膜炎组透析中WBC计数除0点外,其余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新西兰兔腹膜为注射含活金黄色葡萄球菌48h后,进行腹膜透析时,其腹膜病变改变与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