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胃肠动力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胃肠动力病学研究在国外已开展数十年,而国内小儿胃肠动力病仅在最近几年受到关注,有关基础与临床研究有相当重要意义。儿科(特别是消化专业)医师对胃肠动力病的认识应有观念性的改变,并应具备胃肠动力病基础和临床理论。 一、胃肠动力学有关的基础研究 (一)胃肠动力的发育[1] 1.胃肠神经肌肉发育:①食管:孕5周和10周可分别出现环肌和纵行肌;食管肌层厚度,孕8周、出生、28个月分别为0.025 mm、0.75mm、1.44mm(成人为2.44 mm),说明胎儿时期食管肌层发育迅速,2 a多时已达成人1/2以上;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LESP)孕28周时0.53kPa(4 mHg),足月时已达成人LESP值2.4kPa(18 mmHg);②肠腔收缩压力在孕25周时已达足月儿的60%;③肠神经系统(ENS)由神经节、神经丛网络及神经递质组成,为独立于大脑之外的微脑。  相似文献   

2.
小儿胃肠动力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胃肠动力病学研究在国外已开展数十年,而国内小儿胃肠动力病仅在最近几年受到关注,有关基础与临床研究有相当重要意义。儿科(特别是消化专业)医师对胃肠动力病的认识应有观念性的改变,并应具备胃肠动力病基础和临床理论。 一、胃肠动力学有关的基础研究 (一)胃肠动力的发育[1].胃肠神经肌肉发育:①食管:孕5周和10周可分别出现环肌和纵行肌;食管肌层厚度,孕8周、出生、28个月分别为0.025 mm、0.75mm、1.44mm(成人为 2.44 mm),说明胎儿时期食管肌层发育迅速,2 a多时已达成人1/2以上;…  相似文献   

3.
小儿胃肠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年来小儿胃肠动力学研究表明,小儿胃肠神经肌肉的发育成熟及正常胃肠动力功能形成,均在胎儿发育后期及至生后。目前儿科应用最广泛的胃肠动力功能测定方法是消化道,是压,食管pH24小时动态监测,是诊断小儿胃食管返流的金标准,胃电图已显示了在胃肠动力检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儿胃肠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小儿胃肠动力学研究表明,小儿胃肠神经肌肉的发育成熟及正常胃肠动力功能形成,均在胎儿发育后期及至生后。目前儿科应用最广泛的胃肠动力功能测定方法是消化道测压,食管pH24小时动态监测,是诊断小儿胃食管返流的金标准,胃电图已显示了在胃肠动力检查中的意义。目前最常见的小儿胃肠动力紊乱疾病是胃食管返流病、再发性腹痛、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及便秘,治疗均应包括促胃肠动力剂吗丁啉及西沙必利。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   总被引:201,自引:0,他引:201  
早产儿良好的生存离不开有效的营养 ,而这又有赖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粘膜屏障功能和动力的成熟与完善 ,早产儿这些功能都不成熟 ,前两方面的缺陷可通过应用特殊的早产儿配方乳或母乳强化剂来克服 ,而胃肠道动力的不成熟只能采用合适的喂养方法来解决。1 早产儿消化系统特点1.1 胃肠道动力的特点[1]  ①尽管孕 15周就可检测到胎儿口部的吸吮动作 ,但协调的吸吮和吞咽要到 34周才成熟 ,因此较小的早产儿易发生乳汁吸入。②协调的食管蠕动存在于孕 32周时 ,然而与足月儿相比 ,其收缩幅度、传播速度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均是降低的 ,因此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胃肠动力学研究已逐渐在国内开展,但在儿科领域内则刚刚起步,临床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食管、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但以往检查方法有限,很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与药物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新生儿存活率的提高,新生儿喂养的理论与实践已成为当今新生儿科医生关注的话题。新生儿出生后.其营养素的来源从完全依赖母体转变为通过胃肠道摄取所需营养素。这一转变依赖于消化道结构、消化吸收功能及胃肠动力的成熟和完善。胃肠动力的发育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相比较,相对要迟缓。足月儿胃肠道存在移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与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生儿存活率的提高,新生儿喂养的理论与实践已成为当今新生儿科医生关注的话题。新生儿出生后,其营养素的来源从完全依赖母体转变为通过胃肠道摄取所需营养素。这一转变依赖于消化道结构、消化吸收功能及胃肠动力的成熟和完善。胃肠动力的发育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相比较,相对要迟缓。足月儿胃肠道存在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motorcomplex ,MMC) ,推进食物前进。在孕2 5~30周的早产儿由低幅、无规则节律、压力杂乱的波组成。孕30~35周才成群出现,波幅增加,推进性传播复合波群的发生率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早产及疾病,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28天内胃肠动力和胃肠分泌功能成熟的特点。方法入选15例胎龄32周的小胎龄组早产儿和15例胎龄32~37周的大胎龄组早产儿,并以15例足月儿作对照组。于早产儿出生第7、14、21、28天,足月儿生后第7天,用超声检测胃排空率(GER)、胃窦运动指数(MI),取胃液测胃液p H值、胃蛋白酶原(PG)。结果两组早产儿的GER、MI均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升高;小胎龄组第21、28天的GER水平,及第14、21、28天的MI水平均低于大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胎龄组比较,小胎龄组GER、MI接近于足月儿水平的时间较晚。两组早产儿的胃液p H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小胎龄组第7、14、21天的胃液p H值高于大胎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足月儿第7天比较,仅小胎龄组第14、21天的胃液p H值高于足月儿(P0.05)。小胎龄组各时间点的PG水平低于大胎龄组;两组早产儿的PG低于足月儿第7天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大胎龄组第28天PG水平与足月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胎龄组早产儿胃肠动力及分泌功能低于大胎龄组及足月儿,应采取更谨慎的喂养策略。GER和MI可作为判断早产儿胃肠动力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28天内胃肠动力和胃肠分泌功能成熟的特点。方法入选15例胎龄32周的小胎龄组早产儿和15例胎龄32~37周的大胎龄组早产儿,并以15例足月儿作对照组。于早产儿出生第7、14、21、28天,足月儿生后第7天,用超声检测胃排空率(GER)、胃窦运动指数(MI),取胃液测胃液p H值、胃蛋白酶原(PG)。结果两组早产儿的GER、MI均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升高;小胎龄组第21、28天的GER水平,及第14、21、28天的MI水平均低于大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胎龄组比较,小胎龄组GER、MI接近于足月儿水平的时间较晚。两组早产儿的胃液p H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小胎龄组第7、14、21天的胃液p H值高于大胎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足月儿第7天比较,仅小胎龄组第14、21天的胃液p H值高于足月儿(P0.05)。小胎龄组各时间点的PG水平低于大胎龄组;两组早产儿的PG低于足月儿第7天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大胎龄组第28天PG水平与足月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胎龄组早产儿胃肠动力及分泌功能低于大胎龄组及足月儿,应采取更谨慎的喂养策略。GER和MI可作为判断早产儿胃肠动力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