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中疲乏发生率及对服药顺应性影响。方法: 入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77例(A组)和药物治疗患者312例(B组)。观察两组疲乏发生率、疲乏程度、对服药顺应性影响等,检测服药后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疲乏主要以轻度疲乏为主,A组的疲乏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并且A组的疲乏发生率更多的发生在服药后0~3个月内;②调整阿托伐他汀类药物可以部分而不是全部缓解疲乏症状;③两组患者CK、ALT及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但重度疲乏患者CK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度疲乏患者。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引起的疲乏以轻度疲乏为主,在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疲乏的发生率偏高。  相似文献   

2.
仅存单支开放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仅存单支开放冠状动脉的冠心病(CHD-SPV)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的单支开放冠状动脉CHD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全部成功(10/10).术后所有CHD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明显减轻,住院期间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本资料提示在特殊临床情况下可以安全有效地进行仅存单支开放冠状动脉CHD患者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分别经桡动脉(36例)或股动脉(51例)途径完成87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观察不同入路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随访期间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结果 在37例选择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仅1例患者因术中出现桡动脉痉挛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97.3%,两组患者完成手术的操作时间(59.2±15.0 mm比56.9±22.3 min)和造影剂用量(216±33 mL比205±41 mL)无明显差异,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0)明显低于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3.9%);临床随访6个月,仅1例股动脉介入治疗组患者死亡,分别有1例经桡动脉介入患者和2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访期间接受了靶病变血运重建(TLR)治疗,随访期间总MACE的发生率桡动脉组为3.1%,股动脉组患者为5.7%,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于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而且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股动脉途径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个体化围手术期护理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94例老年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104例较年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研究组中有2例,对照组中有11例术中出现如冠脉夹层的严重并发症.两组均无静脉血栓形成,无伤口感染,无死亡病例.结论 个体化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并发血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通过胸痛急救网收治,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6例患者术后发生血尿的原因.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并发血尿的主要原因为尿道黏膜损伤(39.3%),药物性肾损害(32.1%).结论 尽早发现,做好预见性护理,尽早正确施治是预防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血尿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失败后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失败后行急诊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院内随访内容包括心脏性死亡、Q波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事件;院外随访的研究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管重建.结果 患者年龄(61±5)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支病变患者5例(45.5%).在介入治疗的靶血管病变中,9例(81.8%)位于左前降支,中、重度钙化、慢性完全闭塞及弥漫性长病变分别为3例(27.3%)、4例(36.4%)和4例(36.4%).11例患者均有行急诊CABG的指征,其中冠状动脉夹层5例(45.5%)、冠状动脉穿孔 3例(27.3%)、病变无法充分扩张1例(9.1%)、血管急性闭塞1例(9.1%)和支架脱载1例(9.1%).CABG术后随访(47±33)个月.院内随访期间,发生心脏性死亡1例(9.1%),Q波心肌梗死2例(18.2%).院外随访期间,1例(9.1%)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无因心原性事件再次住院的患者.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失败后行急诊CABG多见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术后患者的长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顽固性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 48例顽固性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入院后 (5 .2± 3.4)d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抗血栓治疗为 :阿司匹林、噻氯匹啶、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 48例患者中 ,有 46例 (95 .8% )植入支架。结果 介入治疗的病例、病变成功率分别为 95 .8% (4 6 48)和93.8% (75 80 )。无 1例发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6例介入治疗均获成功 ,心绞痛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随诊 2~ 2 4(12 .5± 8.0 )个月 ,8例 (17.4% )发生心脏事件 ,其中 2例 (4 .3% )发生心肌梗死 ,6例(13.0 % )再次行血管重建治疗 (介入治疗 5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例 )。结论 在使用阿司匹林、噻氯匹啶、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抗血栓疗法和广泛应用支架的前提下 ,介入治疗顽固性不稳定性心绞痛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明显 ,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经桡动脉无鞘技术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0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采用经桡动脉无鞘技术行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左主干病变累及前三叉,3例累及左主干开口;全部10例患者均选用7F指引导管经桡动脉无鞘技术成功完成手术,对8例累及左主干前三叉病变分别采用了 cullote 或crossover术式,7例患者最终进行了球囊对吻扩张;部分患者使用了血管内超声或切割球囊.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严重桡动脉穿刺并发症或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论 经桡动脉无鞘技术可作为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应用于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性别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临床特征和介入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814例NSTEACS患者,随机接受早期(<24 h)或延迟(>36 h)介入治疗,随访6个月,主要联合终点为死亡、心肌梗死(MI)和卒中.结果 女性患者年龄较大、更多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和慢性心绞痛史.但入院时心肌标记物升高者较少,现吸烟者少.女性患者冠脉造影非阻塞性病变的比例高,左主干和(或)3支病变的比例与男性相似.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既往MI和严重冠脉病变为女性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严重冠脉病变,延迟介入及至少3种冠心病危险因素是男性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不同性别NSTEACS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不同,严重冠脉病变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早期介入治疗有益于降低男性患者180 d心血管病事件风险,但对女性患者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9月至2007年11月入院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共181例临床资料,分成单纯药物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随访患者发病30d和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早期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早期介入治疗能够降低30d和6个月时心血管不良事件(P<0.05)。经随访,中危患者早期介入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30d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1%和9.5%,6个月随访时分别为11.7%和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30 d时的发生率分别为14.6%和43.4%,6个月时发生率分别为25.8%和8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危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对心脏事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高危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近期和远期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球囊导管--Minirail双钢丝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58-8±8.7)岁,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靶病变24处(病变位于前降支17处、回旋支2处、右冠状动脉5处),其中C型病变5处、B2型病变14处、B1型病变5处,术前平均狭窄程度91.18%±5.95%,采用Minirail球囊导管行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结果Minirail球囊扩张操作成功率100%.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33.18%±25.14%;发生明显内膜撕裂3例,慢血流1例;其中19例患者植入支架共24个,术终残余狭窄1.82%±5.01%.无死亡、Q波性心肌梗死或需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者.结论Minirail球囊导管方便、实用、安全、有效,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老年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在普遍应用支架的前提下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 2 0 4例≥ 6 5岁冠心病患者进行选择性介入治疗。有心肌梗死史 88例 (43% ) ,不稳定性心绞痛 12 3例 (6 0 % ) ,多支血管病变 135例 (6 6 % )。结果  193例患者 (95 % )植入支架。介入治疗的病例、病变成功率分别为 96 %和 95 %。 4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严重并发症 ,其中1例死亡 ,2例Q波性心肌梗死 ,1例心包填塞。 92例治疗成功者随诊 10个月 ,18例复发或加重 ,其中 12例 (13% )重复进行介入治疗。结论 在广泛应用支架的前提下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高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 ,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冠状血管内腔的情况及其与介入治疗方法的关系.方法应用冠脉血管内窥镜观察31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和恢复期)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再通术(PTCR)组1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组10例,支架置入组15例(其中8例行PTCA后置入支架)治疗后即刻及1个月后的冠状动脉内腔血栓的形态、颜色情况.结果在支架置入组中冠状动脉内腔均为附壁内栓,无一例是管腔内血栓;而在PTCR组和PTCA组中管腔内血栓分别占86%和90%,比支架置入组管腔内血栓多(P<0.001).结论通过冠脉血管内窥镜的应用得知,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支架置入术在降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及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优于PTCA和PTCR.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变桥血管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移植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CABG术后旁路移植血管的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进入临床随访,记录心脏事件的发生,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结果对66例患者的74支病变桥血管(83处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造影成功率为96.97%(64/66),临床成功率95.45%(63/66)。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2例,1例经处理恢复血流,1例处理无效。远端栓塞1例,D型夹层造成血管急性闭塞1例,重新置入支架后成功。住院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64例患者完成6个月的临床随访,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1.3%(20/64)。37例患者接受了造影检查,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32.5%(13/40)。结论桥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介入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氯吡格雷治疗,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35例)和大剂量组(35例,负荷量600mg,维持量150mg/d),比较两组介入治疗后6h、12h及24h的血小板功能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状况.结果: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介入治疗后6h、12h及24h的血液流变学指标[6h:全血低切黏度(11.13±1.53) mPa·s比(8.89±1.33) mPa·s,血浆黏度(1.75±0.16) mPa·s比(1.41±0.14) mPa·s,全血还原低切黏度(24.83±2.18) mPa·s比(21.87±1.99) mPa·s],血小板活化指标-糖蛋白Ⅱb/Ⅲa[6h:(15.98±1.53)%比(13.85±1.38)%],血小板其他功能指标:P选择素[6h:(17.38±1.33) μg/L比(14.76±1.23) μg/L]、血小板聚集率[6h:(41.57±4.68)%比(35.24±3.76)%]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大剂量氯吡格雷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流变及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应用那屈肝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那屈肝素的合适剂量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23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危患者随机分为Ⅰ组(那屈肝素0.075ml/10 kg,120例)和Ⅱ组(那屈肝素0.1 ml/10 kg,116例).两组给予相应剂量那屈肝素,每12 h皮下注射1次,至少48 h,最后一次注射1 h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不再追加那屈肝素.分别在末次注射前、注射后1 h、2 h、4 h、6 h、8 h测定血浆抗Xa因子活性.观察记录患者30 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再梗死、血运重建)及出血事件.结果 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30 d内随访主要心脏事件及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血浆抗Xa因子活性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应用两种剂量那屈肝素均能达到有效的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三支病变介入治疗的特点和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行PC 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高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不宜或未能置入支架而需外科搭桥以及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结果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冠脉多支病变和复杂病变多,住院期间及远期随访提示经介入治疗后症状和(或)体征缓解明显。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特点常为多支和复杂病变,介入治疗后症状和(或)体征缓解明显、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螺旋穿透微导管(Tomus)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6例CTO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导丝成功通过病变后,球囊导管未能通过病变,采用Tomus微导管的机械作用通过闭塞病变后交换球囊,从而为球囊扩张做准备.结果 所有Tomus导管均成功通过病变部位,随后球囊也均能顺利通过闭塞病变进行扩张和置入支架,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冠状动脉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Tomus导管在治疗CTO等严重冠状动脉病变中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磁导航引导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在磁导航室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冠状动脉病变.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径路,采用磁导航引导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记录靶病变特征、手术过程、X线暴露时间、X线暴露量和相关并发症.用Stata 9.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自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共入选冠心病患者121例,治疗靶病变138处,其中A型病变30处、B1型病变50处、B2型病变36处、C型病变22处(包括闭塞病变7处).靶病变平均狭窄程度(85.3±10.0)%、平均长度(21.1±10.0)mm.在磁导航引导下,磁导丝通过病变134处,病变通过率为97.1%.磁导丝置入过程中X线暴露时间(55.9±35.4)s、X线暴露量(98.0±86.1)mGy/(490.0±422.2)μGym2、对比剂用量(8.0±5.4)ml.在磁导丝通过的靶病变处共置人支架164枚.未发生与磁导航系统相关的并发症.磁导丝未能通过的靶病变共4处,其中2处为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另2处为伴有钙化的次全闭塞病变.结论 应用磁导航引导进行常规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可行的,磁导丝病变通过率高,安全性好.CTO病变和伴有钙化的次全闭塞病变不适宜应用磁导航系统进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穿孔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是一种不常见,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1],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常可危及患者生命.笔者通过1例冠心病患者在PCI中发生冠状动脉穿孔后处理方法,探讨丝线封堵在冠状动脉穿孔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