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兔脑局部冷冻对兔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及蝮蛇抗栓酶的干预作用。方法 :单纯冷冻组 (Ⅰ组 )、冷冻 +生理盐水组 (Ⅱ组 )、冷冻 +蝮蛇抗栓酶组 (Ⅲ组 )各 8例 ,分别检测脑局部冷冻前后动物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Ⅰ组、Ⅱ组脑局部冷冻后球结膜微循环血管密度减少 ,微动脉变细 ,血流速度减慢 ,血液流态呈粒流或粒缓流 ,红细胞中度聚集 ,可见大小不等的白微栓流动 ,血细胞贴壁、翻滚 ;两组冷冻前后自身比较 ,差别显著 (P<0 .0 5、P <0 .0 1)。Ⅲ组球结膜微循环状态积分冷冻前后比较 ,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Ⅲ组冷冻后不同时相微循环状态积分明显优于Ⅰ组和Ⅱ组 ,差别显著 (P <0 .0 5 )。结论 :兔脑局部冷冻能引起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 ,蝮蛇抗栓酶对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患者与健康对照的血液流变学的比较,发现外伤性视萎缩发病除单项红细胞压积无差异外,其余5项指标均呈显著差异(P<0.01)。同时通过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的检查,结果表明中药对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患者中的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两项指标改善有意义(P<0.01)。作者认为出现这一血液流变性的改变是由于外伤后引起微循环障碍,即在微循环血流中,出现血红细胞聚集程度的增加,红细胞内粘度与刚性的升高,而它们所造成的影响均可通过“逆转现象”而被放大对血液流动的阻力,从而使其血流变性引起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给家兔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制作球结膜和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动物实验模型,观察了粘多糖制剂脑心舒对球结膜和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作用以及脑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资料表明脑心舒能改善微循环障碍,加快血流速度,解聚聚集的红细胞,减轻微小动脉痉挛,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脑水肿和出血,阻止纤维样蛋白在毛细血管中的沉积。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给家兔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制作球结膜和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动物实验模型,观察了粘多糖制剂脑心舒对球结膜和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作用以及脑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资料表明脑心舒能改善微循环障碍,加快血流速度,解聚聚集的红细胞,减轻微小动脉痉挛,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脑水肿和出血,阻止纤维样蛋白在毛细血管中的沉积。  相似文献   

5.
针刺降眼压有即刻效应和后效应,其机制可能不仅与改善房水排出、影响房水生成率有关,还与增加房水排出和血浆β-内啡肽浓度关。针刺保护视神经的机制可能与减少视网膜丙二醛的产生、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化视网膜琥珀酸脱氢酶、提高视网膜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减轻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损害,降低高眼压状态后视网膜NO、葡萄糖含量、减轻视网膜超微结构损伤、增加视神经轴突的存活率、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上调Bcl-x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有关。针刺能改善视网膜血流量、眼血流图波幅、灌注和排放指数,调节眼底的微循环。针灸治疗青光眼的效应主要体现在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改善血流,其机制与影响相关机能调节和化学分子、神经递质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9只失血性休克狗(平均血压维持在40mmHg)观察其球结膜微循环,并定期从股动脉采血检查血液和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和红细胞变形能力。结果:一、微循环反应非常敏感,放血后数分钟球结膜微动收缩,血流速度变慢,红细胞出现聚集;休克期镜下可见毛细血管数目减少,血流停滞,红细胞重度聚集。二、血液流变学检查:放血停止后,血液和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比容均明显下降;血小板聚集加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变化发生较晚,休克后一小时开始降低。三、回输失去的血液和生理盐水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诸指标都趋向恢复。作者分析了失血性休克狗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明党参晶ⅪⅤ有无改善微循环作用。方法 采用微循环生物显微镜,观察用药前后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变化,包括动静脉血管口径、血流速度及血细胞流态。结果 明党参晶ⅪⅤ有扩张小鼠耳廓细动静脉、加速血流速度的作用。结论 明党参晶ⅪⅤ具有改善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用10%高分子右旋糖酐(HMWD)的生理盐水溶液给217只家兔静脉注射(剂量1.5g/kg),使之造成微循环障碍。模型复制成功的标准:家兔眼球结膜及肠系膜微循环潘体观察,可见到血流慢,呈粒状、甚至完全淤滞,血细胞严重聚集,出现缓慢移动的血细胞团块。根据上述标准判断,217只家兔复制模型的成功率达98.62%。对其中20只家兔,测定了血粘度、红细胞电泳和血沉,结果发现,静脉注射HMWD后,在上述微循环障碍出现的同时,血粘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沉加快,与注射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另外14只家兔,用微血管荧光造影法测定了耳-眼循环时间,其结果比盐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青光眼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刺降眼压有即刻效应和后效应,其机制可能不仅与改善房水排出、影响房水生成率有关,还与增加房水排出和血浆β_内啡肽浓度关。针刺保护视神经的机制可能与减少视网膜丙二醛的产生、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化视网膜琥珀酸脱氢酶、提高视网膜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减轻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损害,降低高眼压状态后视网膜NO、葡萄糖含量、减轻视网膜超微结构损伤、增加视神经轴突的存活率、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上调Bcl_x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_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有关。针刺能改善视网膜血流量、眼血流图波幅、灌注和排放指数,调节眼底的微循环。针灸治疗青光眼的效应主要体现在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改善血流,其机制与影响相关机能调节和化学分子、神经递质表达有关。文献引用:刘志丹,杨森,朱蓓菁.针刺治疗青光眼研究进展[ J].中医学报,2015,30(1):149-15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眼底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190例眼底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采用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同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能一定程度改善眼底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眼底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增加血氧供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针刺疗程长短与刺激量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观察针刺疗程长短和刺激量对针灸效应的影响,笔者测定了24只糖尿病病理模型家兔的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结果表明:针刺前后血糖与胰岛素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疗程的长短对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有显著差异,针刺持续时间不同对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实验证明针刺的时间长短和刺激量对针灸效应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针刺颞穴为主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58例,并设头针组(52例)、体针组(50例)为对照,结果颞穴组基本痊愈14例、显效3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头针组基本痊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29例、无效2例,体针组基本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25例、无效3例,经统计学Riddit分析,提示颞穴组疗效优于头针组及体针组(P<0.01),而头针组与体针组疗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同时,对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图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提示颞穴组在改善患者脑血流和降低血液粘稠性方面优于头针组及体针组。  相似文献   

13.
对20例健康人进行头皮针针刺矢状缝试验,并与针刺非颅骨缝区对照,观察电刺激诱发腓肠肌的H反射及趾短伸肌的F反射,分别测量M波,H波及F波潜伏期,结果显示,针刺前后诱发两肌的M波潜伏期不变,针刺后H波及F波的潜伏期缩短(均为P〈0.01),针刺非颅骨缝区诱发两肌的M波,H波,F波潜伏均改变,两组针刺后H波,F波潜伏期短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针刺矢状缝区对提高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  相似文献   

14.
浅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浅针手法治疗73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95.8%。其中痊愈者占69.8%。与国内体针治疗面瘫效果比较基本一致。本组病例中年龄与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关系,年龄越轻,疗效越好;(x~2=27.3 P<0.01)。同时患者发病天数短者,疗效较好。(x~=53.58 P<0.001)。浅针疗法,取穴少,刺激量微,但能起到疏导经络,激发经气,协调经络气血的平衡,以达到治疗面瘫的目的。操作手法简单,效果显著,无痛、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3H一组氨酸掺入的HRBT法,检测针灸组和对照组共46例Ⅰ型变态反应患者的组织胺释放率,藉以探讨针灸抗Ⅰ型变态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针灸对粉尘螨HRBT释放有较明显抑制,两组治疗后阳性率侧数卡方检验X~2=6.05,P<0.05;蟑螂HRBT释放率在哮喘症中下降较明显,针灸前后自身对照例数卡方检验X~2=6.53,P<0.05;HRBT与HBDT两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治疗前后均密切相关。提示针灸作用影响到介质释放过程,对介质释放可能有重新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12月龄雌性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一醇组、针刺组和艾灸组,切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3个月后治疗3个月,骨代谢生化指标、性激和学等观察针刺和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结果:经针刺、艾灸或雌二醇治疗后,血清Ca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AKP较模型组分别有所下降(P〈0.05);血清E2、BGP、PTH较模型组升高(P〈0.05~0.01),股骨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中风患者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42倒中风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针灸改善微循环的机理.结果表明,中风患者不仅有微循环的病理的改变.而且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经一个疗程的针刺治疗后,患者微循环得到改善同时,血液粘度的下降,并表明微循环血流速度与血液粘度有负相关关系.认为针刺改善微循环与改变血液粘度,减少血液流动时的摩擦阻力,从而使血流加快有关.推测血液粘度的改变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1)调整红细胞数量:(2)调整红细胞的变形能力;(3)调整红细胞聚集性;(4)调整红细胞表面电荷;(5)调整血浆粘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吸服海洛因患者25例,有效率达到96%。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IgA、IgG、IgM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情况,结果治疗前血IgA、IgG、IgM正常的分别为36%、20%、16%,治疗后分别提高至60%,44%、48%;治疗后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正常者从治疗前的24%提高至76%。另外,针刺能提高脑脊液及脑内的内啡肽含量,从而有镇痛、镇静、减轻戒毒症状的作用;中药戒毒汤通利大、小便以降低血毒浓度而达到戒除毒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观察了正常和佐剂性关节炎家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昼夜节律的变化,观察即刻电针足三里后和疗程电针“足三里”后对其节律之影响,结果发现正常家兔血浆NE存在着一定的昼夜节律变化,模型家兔节律的中值、振幅、峰相位都有改变,呈病理性节律波动,即刻和疗程电针治疗后,上述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疗程电针后节律恢复更好,正常家兔即刻电针后,节律消失,但疗程电针后节律恢复正常。说明针刺能影响外周NE的正常和病理性昼夜节律波动  相似文献   

20.
寻求一种既安全有效,又简单实用的镇痛方法是提高肛肠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1994年6月至1996年6月,通过440例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后患者分别采用口服止痛剂,针刺,耳穴压豆,针刺配合耳穴压豆4种方法进行镇痛效果的比较,结果显示针刺配合耳穴压豆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其它组,本文详细介绍了针刺双白环俞,大肠俞,承山穴,耳穴压豆双直肠,大肠,神门,交感穴的优点和效果,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