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癌的认识水平。方法 对4例膀胱小细胞癌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69.5。其中3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化疗,1例行姑息性膀胱全切。3例死于肿瘤复发,平均生存20个月,1例存活7年。结论原发性膀胱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膀胱小细胞癌(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诊治疗效。方法 对5例膀胱小细胞癌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67岁。分期T2N0M01例,T3N0M02例,T4N0M01例,T4N3M0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加放疖例,动脉导管化疗1例,动脉导管化疗、术前疗加姑息膀胱切除1例。3例死于肿瘤复发,平均生存时间17个月,2例存活7年。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预后差,手术加联合化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SC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例膀胱SCC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3例,女1例,平均66.5岁。分期:T4N0M01例,T4N1M02例,T4N4M1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放疗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肿瘤无法切除而行右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例。2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平均生存时间6.5个月,另2例已分别生存6个月和3个月,仍在随访中。结论:膀胱SCC预后极差,行根治性切除术加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男 4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1岁。其中 2例膀胱小细胞癌含有移行细胞癌和 (或 )腺癌成分。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2例 ,行膀胱全切术 4例。 5例患者接受 2~ 6疗程化疗。 结果  6例患者随访 12~ 6 0个月 ,均因肿瘤复发死亡。平均生存时间 2 8个月。 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占原发膀胱恶性肿瘤的 0 .4 4 % ,恶性程度高 ,易发生淋巴结、肝、骨等转移 ,预后差 ,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3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认识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的发病和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3例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病理学及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讨论。结果本组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3例,其中2例经手术、1便经膀胱镜下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小细胞癌。1例T_4M_1经化疗三月后死亡,1例T_(3a)M_0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予以化疗,一年后死于心梗,1例T_4M_0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予以放疗,仍在随访中,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系高度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辅以术后放疗,化疗疗效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6.
膀胱小细胞癌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我们收治 2例 ,报告如下。例 1,男 ,5 1岁 ,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 2年 ,于 1999年 3月 1日入院。B超提示膀胱多发占位。胸片未见异常。膀胱镜见膀胱右侧壁 3.0cm× 2 .0cm ,2 .0cm× 1.0cm两枚菜花状肿块 ,后壁 1.0cm× 0 .5cm肿块。IVU未见异常。于硬麻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理检查 :肉眼肿块呈灰白色 ,镜下癌组织由小细胞构成 ,大小较为一致 ,圆形和卵圆形 ,核染色深 ,胞浆少 ,核仁不明显 ,可见较多核分裂相。癌细胞已侵及膀胱肌层 ,淋巴管及血管内见有癌栓。免疫组化癌…  相似文献   

7.
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浸润和转移,发病率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0.5%以下。因其发病率极低,容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而且,膀胱小细胞癌的治疗方式也有别于常见的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如治疗方式不恰当,则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3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4月复发转移7月死亡。1例行髂内动脉插管化疗,至今带瘤生存14月。另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6月无复发转移,至今健在。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较小,核浓染,胞浆稀少,核仁不显著,核分裂相多见。免疫组化NSE3例均阳性。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临床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此病预后差,应提倡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及全身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1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伴排尿不畅3个月”入院。体检:前列腺Ⅱ度大,质地偏硬,中央沟消失,无结节。尿红细胞 ,血PSA 16μg/L。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KUB加IVP示右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未见显影,左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未见异常。膀胱右侧充盈不良,似充盈缺损,膀胱下缘  相似文献   

10.
膀胱小细胞癌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BSCC)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BSCC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68~82岁,2例有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有尿频尿急。1例B超检查见膀胱内有1.5cm×0.9cm稍强回声区,后伴弱声影,中心回声较低;1例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10~12点处有1cm×1cm乳头状突起,无蒂,广基,呈地毯样生长;1例盆腔CT及加强扫描示膀胱内有类圆形团块状影,大小约2.5cm×2.6cm。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报告为膀胱小细胞未分化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嗜铬蛋白颗粒均( ~ ),神经特异烯醇化酶均(-~±),例1突触素(-),例2突触素( ),例3突触素( ~ )。例1术后3年复发,患者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服中药治疗10个月后死亡。例2术后8个月因膀胱小细胞癌转移而死于全身衰竭。例3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2~3级,部分为小细胞未分化癌,局部伴腺样分化,3个月后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双侧输尿管皮肤乳头术,术后随访15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BSC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膀胱肿瘤,诊断主要靠病理学检查,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较差。行根治性切除术加联合化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 63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E-Cadherin表达异常者42例(67%),异常表达率与膀胱癌的病理分期、分级、肿瘤复发和生存率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及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定肿瘤预后和复发  相似文献   

12.
人膀胱癌多重抗药性逆转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膀胱癌多重抗药性逆转机理,应用阿霉素(ADM)大剂量短暂冲击结合低浓度持续递增法,获得了具有多重抗药性的BIU87R/ADM细胞。通过测定细胞内ADM聚积量和钙离子浓度,发现BIU87R/ADM细胞内ADM聚积量显著低于BIU87细胞(P<005);维拉帕米(VPL)、奎宁能使BIU87R/ADM细胞内ADM聚积量增加(P<005),两者协同应用基本上可逆转BIU87R/ADM细胞的抗药性。结果表明:(1)细胞内ADM聚积量减少是抗药细胞的重要变化,在细胞抗药性发生机理中可能起主导作用,(2)VPL、奎宁能逆转BIU87R/ADM细胞的抗药性,可能与增加细胞内ADM聚积量有关,与钙通道无关。  相似文献   

13.
膀胱三角区及其颈部切除术治疗三角区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Z  Zhang Y  Kong X  Guo L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3):141-142
目的既切除位于膀胱三角区及其周围的肿瘤病变又保留患者的排尿功能。方法以切除包括膀胱三角区及周围组织、前列腺、精囊、下端输尿管的下半膀胱的方法为8例患者(年龄28~57岁)施行手术。结果随访6个月~3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后排尿功能正常。结论该术式较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及其它膀胱替代术优越,无严重并发症,且保证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只要掌握好适应证,该手术是一个有价值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utcome of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urinary bladder.Methods: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11 patients with diagnosis of 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tumour (SCNE) of urinary bladder are reviewed between Jan. 1991 to Jan 2001.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age, sex, presenting symptoms, clinical stage at presentation, modality of treatment and outcome were determined. Sections of the tumour were studi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using various antibodies to determine neuroendocrine pattern.Results: Patient age ranged from 35 to 79 years (mean 60 years).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included, gross hematuria 6, increased urinary frequency and dysuria 3, hydroureteronephrosis with flank pain 2. 3 patients had open exploration for presumed bladder stones by suprapubic route.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was the initial report in 2 and associated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in 2 cases. Urinary cytology obtained in 4 patients showed poorly 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in all cases. 7 patients had radical cystoprostatectomy with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4 patients had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The survival ranged from 6 months to 30 months (mean 16.5 months).Conclusion: Primary 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urinary bladder is an aggressive malignancy with poor long-term outcome. Awareness of clinical presentation with free application of immunocytochemistry is emphasized to diagnose this unusual malignancy at earliest.  相似文献   

15.
癌基因c—erbB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扩增与过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对9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癌基因cerbB2进行研究。8例(86%)显示cerbB2的基因扩增,扩增与肿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24例(258%)显示cerbB2的蛋白过表达,过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P<001)、临床分期(P<005)及复发(P<005)均呈正相关。提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erbB2的过表达比扩增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应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膀胱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复发的关系,选择55例有随访结果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病理切片进行PCNA检测,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CNA表达与病理分级关系显著(P<0.05),与临床分期关系不明显。PCNA高表达、PCNA阳性细胞在组织层次中的分布均与肿瘤复发、恶化有明显关系。认为瘤旁组织的PCNA指数增高和复发肿瘤中PCNA高表达均为肿瘤恶化的一个客观指标;PCNA表达对肿瘤演变、术后随访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监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