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硝普钠(SNP)复合拉贝洛尔(La)在硬膜外阻滞麻醉或全麻时的控制性降压效应,方法 50例ASAⅠ~Ⅱ级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组I26例均为全髋置换术患者在硬膜外阻滞加控制性降压麻醉下手术;组Ⅱ24例则在全麻加控制性降压麻醉下手术,麻醉平稳后,两组均静注0.05~0.2mg/kgLa,5min后以SNP维持平均动脉压在7.3~8.7kPa间。结果和结论 小剂量La复合SN  相似文献   

2.
李振江  马新军 《新疆医学》2005,35(6):99-100
控制性降压是麻醉手术中常用技术之一,尤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控制性低血压能减少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出血和输血并发症,使手术野清晰,提高手术精确性,减少对神经血管的损伤,降低血管内张力,利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结扎和烧灼组织,使神经组织水肿程度降低,术后恢复快。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和传染性疾病的增多,使控制性降压麻醉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3.
腹外伤伴休克病人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经多年探索,腹外伤伴休克的病人急诊手术用小剂量控制性硬膜外麻醉都能使病人平稳结束手术,现将2000年1月-2005年6月我院收治8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硝普钠 (SNP)复合拉贝洛尔 (La)在硬膜外阻滞麻醉或全麻时的控制性降压效应。方法 5 0例ASAⅠ~Ⅱ级手术患者 ,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 ,组Ⅰ 2 6例均为全髋置换术患者在硬膜外阻滞加控制性降压麻醉下手术 ;组Ⅱ 2 4例则在全麻加控制性降压麻醉下手术。麻醉平稳后 ,两组均静注 0 .0 5~ 0 .2mg/kgLa ,5min后以SNP维持平均动脉压在 7.3~ 8.7kPa间。结果和结论 小剂量La复合SNP控制性降压可减少两者用量 ,易维持低血压状态。无反射性心动过速。复压过程平稳 ,无反跳性高血压。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全麻相比 ,前者SNP和La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石海燕  张曙 《海南医学》1997,(3):210-211
以脊柱手术应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并与同期未降压的相同手术比较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降压组明显少于未降压组。在SNP降压的同时,利用安氟醚加强其作用,在达到预期的降压目的同时,也明显地减少了SNP的用量和毒性反应。由于控制性降压对病人和手术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潜在不利的一面,因此,特别提出术中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慢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在行鼻内窥镜手术(FESS)时常因病变严重和范围较广,术中出血多而无法完成手术或彻底清除病变,开放鼻窦。在控制性降压麻醉下实施手术,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楚,使FESS术顺利进行,并提高治愈率。而加强护理诸多环节的配合,可以使控制性降压在术中的应用更顺利、更有效,才能极大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围术期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瑞芬太尼用于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异氟醚麻醉下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术野质量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及硝普钠组(F组)控制性降压.对比两组麻醉前及控制性降压期间血压、心率、血糖、皮质醇浓度及术野质量.结果 各组控制性降压期间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麻醉前(P<0.01).R组控制性降压期间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心率值均低于F组(P<0.05).趋势图显示R组血压、心率均较F组平稳.R组术野质量明显好于F组(P<0.01).各组控制性降压期间与麻醉前对比血皮质醇值均低(P<0.01),血糖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中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可达理想的降压效果,术野质量高,有效抑制了术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控制性降压麻醉在重症鼻窦炎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控制性降压麻醉在重症鼻窦炎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72例重症鼻窦炎患者,男45例,女27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Ⅰ组(全麻组)、Ⅱ组(控制性降压麻醉组),两组术中分别监测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例数、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压积(HCT),降压组观察记录降压前、降压后0.5、1h及停止降压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降压组在手术过程出血量少,能创造良好的术野,缩短手术时间。结论 控制性降压麻醉可减少术中输血带来的风险,麻醉效果满意,为顺利实施FESS提供良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新型α受体阻断和中枢性调节双重机制的降压药压宁定用于40例,ASAⅠ-Ⅲ级病人麻醉手术的全麻诱导期的插管及拔管的控制性降压,观察此过程中的心血管反应,结果表明压宁定组血压维持平稳,心率没有增快趋势,与没有用压宁定组比较,差异显著,因此压宁定是全麻放导插管及拔管时控制性降压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异氟醚麻醉下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术野质量以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和硝普钠组控制性降压.对比两组麻醉前及控制性降压期间血压、心率、血糖、皮质醇浓度及术野质量.结果 两组控制性降压期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麻醉前(P<0.01).雷米芬太尼组控制性降压期间平均动脉压、心率值均低于硝普钠组(P<0.05).雷米芬太尼组术野质量明显好于硝普钠组(P<0.05).两组控制性降压期间与麻醉前对比血皮质醇值均低(P<0.01),血糖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中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可达理想的降压效果,术野质量高,有效抑制了术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行控制性降压的优点及其管理。方法:慢性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单侧或双侧鼻窦炎、鼻息肉以及鼻窦炎复发者行鼻内镜手术128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控制性降压组)及B组(非控制性降压组),A组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施行使用芬太尼泵注的同时,辅以硝普钠静脉滴注(缓慢)降压,行收缩压控制平稳的控制性降压。B组只行全麻下施行非控制性降压,如血压较高患者(收缩压〉180mmHg),给予乌拉地尔静推,使血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结果:患者处于气管内插管全麻状态中顺利配合手术治疗,术中行控制性降压后患者手术创面出血明显减少。结论:鼻内镜手术术中采用控制性降压能有效地减少失血量,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位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异氟烷吸入在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降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0例患儿分为2组:高位硬膜外麻醉组(20例)和全麻异氟烷吸入组(20例),观察比较2组的降压效果。结果2组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硬膜外麻醉组在手术结束时心血管指标恢复平稳,与全麻异氟烷吸入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拔管时间明显缩短。结论2种降压方法均可行控制性降压,高位硬膜外麻醉使婴幼儿心血管反应更加稳定,对循环系统的扰乱程度轻,保护了婴幼儿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王青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398-1399
目的:研究电脑影像导航辅助下行鼻窦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法及控制性降压应用的可能性。方法:80例(ASAI—Ⅱ)鼻内窥镜下行鼻窦及副鼻窦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40)静吸复合全麻,应用控制性降压技术,对照组(n=40)静吸复合全麻无控制性降压,对比两组术野的清晰度及术野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全麻下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控制性降压后皮下组织出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视野清晰,大大方便手术者操作。结论: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行控制性降压技术在影像导航手术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人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覆膜支架腔内隔绝介入手术的病人,采用了局麻加强化镇静、硬膜外麻醉、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并辅脏器功能的维护、控制性降压等措施。结果 12例病人围麻醉期呼吸、循环平稳.无一例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 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合适的麻醉选择,以及采用控制性降压、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等措施是保证此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王筱斐  王臻  王颖  熊小星  蔡志毅 《浙江医学》2007,29(10):1067-1068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ESS)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完成。全身麻醉控制性降压能有效减少FESS的出血量、保持术野清晰、缩短手术时间[1]。但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异丙酚 -异氟醚复合控制性降压麻醉下行手术的效果。方法 :2 0例病人在吸入异氟醚达一定麻醉深度的基础上 ,同时静脉泵注异丙酚 ;当手术需要降压时加大泵注量 ,同时监测降压程度及停药后血压恢复情况。结果 :加大泵入异丙酚 ( 3 5± 0 5 )min ,血压下降 2 0~ 3 0mmHg ,此时再减慢输入异丙酚仍可维持血压在这一范围 ;停用异丙酚后 ( 6 5± 0 5 )min ,血压自动恢复 ,无反跳现象 ;降压期间 ,HR、SPO2 、PETCO2 、ECG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本法控制性降压效果确切 ,易于调节 ,无反跳现象。  相似文献   

17.
周广明  陈丽霞 《广西医学》2009,31(5):718-719
目的探讨鼻咽血管纤维瘤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8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麻醉处理的资料。患者均行异丙酚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其中21例(A组)未行控制性降压,47例(B组)用硝普钠联合艾司洛尔进行控制性降压。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但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A组(P〈0.05)。结论鼻咽血管纤维瘤手术麻醉应用硝普钠联合艾司洛尔进行控制性降压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鼻腔内窥镜手术是近年来才开展的微创外科手术,因其具有创伤小,直观性强等优点,受到病人及手术医生的亲睐.但由于鼻腔狭窄,血管丰富,手术中出血量多,常常导致术野显露不清,影响手术的进程,大量出血不利于病人生命体征的维持,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目前就其麻醉方式研究尚少.为了择优一种麻醉方式以减少术中出血,选择了20例鼻腔内窥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一组作常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简称对照组);另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氟醚作控制性降压麻醉(简称降压组),将平均动脉压控制在60-70mmHg之间,以减少病人术中出血,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106例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病人的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106例病人均实施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及控制性降压。结果麻醉效果良好,手术顺利。术中除7例病人出现严重心肺并发症外其余99例生命体征较平稳,全组病例均度过手术期,麻醉手术期间无死亡。结论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并控制性降压是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病人的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总结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20例鼻腔鼻窦疾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行鼻内镜手术,用硝酸甘油实施控制性降压,术中常规监测HR、BP、Sp02、ETC02。结果:120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119例患者术中血压用硝酸甘油控制良好,1例用硝酸甘油控制无效,改用硝普钠后,血压控制到预期目标。所有患者术毕均清醒后拔管送回病房,无麻醉并发症。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合并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