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吗啡肽对"泻剂结肠"大鼠离体肠肌条收缩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吗啡肽(EM)对“泻剂结肠”大鼠结肠动力的影响,以探讨慢传输性便秘(STC)的发病机制.方法以“泻剂结肠”大鼠为模型,用电刺激离体肌条收缩反应试验方法观察EM对离体肌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M-1和EM-2明显抑制电刺激“泻剂结肠”大鼠离体肌条收缩反应,收缩波振幅降低,对远端结肠抑制尤其明显;EM-1的抑制作用强于EM-2,这种抑制作用与浓度相关,不同浓度的Naloxone(u阿片受体拮抗剂)明显加强EM作用后电刺激“泻剂结肠”大鼠离体肌条的收缩反应,收缩波振幅增加.结论EM-1和EM-2参与“泻剂结肠”动力的调控,可能是STC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内吗啡肽对泻剂结肠大鼠结肠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内吗啡肽对泻剂结肠大鼠结肠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慢传输性便秘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泻剂结肠动物模型,测定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对大鼠结肠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泻剂组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和振幅分别为(28.19±7.51)次/min和(0.076±0.018)mV,与对照组比较[(36.05±8.94次/min)和(0.600±0.310)mV]明显降低;内吗啡肽1、内吗啡肽2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泻剂结肠的慢波肌电活动,振幅明显降低,频率[(2 8.18±7.51)次/min3无明显变化,内吗啡肽1的作用强于内吗啡肽2。注射内吗啡肽不能阻断乙酰胆碱对结肠的兴奋作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能逆转内吗啡肽的抑制作用。结论内吗啡肽参与了泻剂结肠大鼠结肠肌电活动和结肠动力的调控,可能是慢传输性便秘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吗啡肽(EM)及μ阿片受体mRNA在“泻剂结肠”大鼠结肠神经丛表达和分布,以进一步明确慢传输性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方法建立“泻剂结肠”大鼠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系统观察结肠神经丛内EM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和数量变化,用原位杂交法测定结肠中μ阿片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泻剂组结肠肌间神经丛EM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10.319±1.612vs7.683±1.359,P〈0.05),μ阿片受体mRNA的表达增强(0.3034±0.0651vs0.1823±0.0150,P〈0.01),远端结肠尤甚。结论EM及其受体参与结肠动力的调控,肠神经递质及受体的异常可能是STC发病的一种重要因素,提示长期应用刺激性泻剂可损伤肠神经系统,导致肠动力异常,加速STC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李延玲  范一宏  吕宾  张璐 《胃肠病学》2008,13(11):679-681
背景: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长期依赖泻剂排便,导致泻药性结肠,部分患者最终需手术切除结肠。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泻药性结肠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大黄灌胃建立大鼠STC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aCl组、正常GDNF组、模型NaCl组和模型GDNF组。正常GDNF组和模型GDNF组大鼠尾静脉注射GDNF,其余两组注射0.9%NaCl溶液。1周后处死大鼠,以墨汁推进试验测定肠道传输功能,并行结肠组织HE染色。结果:模型NaCl组肠道推进率显著低于正常NaCl组(P〈0.01);模型GDNF组推进率显著高于模型NaCl组(P〈0.01).结肠黏膜组织学表现较模型NaCl组有所改善。结论:外源性GDNF可明显改善大鼠肠道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温针灸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SD大鼠100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90只造成STC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温针组.分别测定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SP、VIP阳性表达面积.结果 针刺组、温针组可明显缩短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P<0.01),且温针灸效果优于针刺组(P<0.05).STC大鼠结肠SP、VIP阳性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针刺和温针灸均能明显提高结肠SP、VIP阳性表达面积(P<0.01);且温针灸在提高结肠SP阳性表达面积上效果优于单纯针刺(P<0.01).结论 针灸治疗STC有效,其机制与提高结肠SP、VIP阳性表达有关;温针灸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泻剂结肠"大鼠胃肠道黏膜嗜铬细胞及5-HT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泻剂结肠"致慢传输型便秘(STC)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大黄浸液灌胃建立大鼠STC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时期大鼠胃肠道黏膜嗜铬细胞的改变,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十二指肠、乙状结肠组织匀浆及血清5-HT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半数稀便时,各段胃肠道嗜铬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80%稀便消失时,胃肠道各段肠嗜铬细胞密度增高,接近对照组;STC模型大鼠胃肠道各段嗜铬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胃窦、空肠、盲肠P<0.01,回肠P<0.05),十二指肠、乙状结肠组织匀浆5-H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5-HT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泻剂影响整个胃肠道黏膜;泻剂致STC,归因于肠嗜铬细胞对泻剂刺激逐渐耐受,5-HT释放减少,胃肠道运动减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液汤对大黄总蒽醌引起大鼠"泻剂结肠"的治疗机制。[方法]实验分2期:第1期建立大鼠泻剂结肠模型;第2期增液汤对大鼠泻剂结肠的治疗作用;分别采用活性炭推进法检测肠道的推进功能、PGP9.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肌间神经元数量的变化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肠道病理改变,依此作为泻剂结肠模型的鉴定和增液汤疗效的观察。[结果]给予大黄总蒽醌灌胃3个月后,大鼠出现肠道推进功能明显减弱(P<0.01)、肌间神经元数目减少(P<0.05)以及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模型建立成功;模型治疗组加灌增液汤30d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增液汤能有效改善长期应用大黄总蒽醌引起的泻剂结肠模型大鼠的肠道传输功能,对肌间神经丛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增液汤对大黄总蒽醌引起的大鼠泻剂结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肽(VIP)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化瘀通便汤低、中、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大黄粉灌胃制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RT-PCR法检测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SP和VIP mRNA表达情况。[结果]STC大鼠结肠SP表达显著增高、VIP表达显著降低(P0.01),化瘀通便汤高、中、低剂量组不同程度下调SP表达、上调VIP表达(P0.01)。[结论]STC大鼠便秘的发生可能与结肠组织中SP表达增高、VIP表达降低有关,化瘀通便汤治疗STC的机制可能与下调结肠组织中SP,上调结肠组织中VI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大鼠泻剂结肠肠道传输中mu,kappa阿片受体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传输性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一类以结肠传输减慢为特点的顽固性便秘,其病因不明。国内外对其肠壁的病理变化,神经病理形态学改变,诊断治疗等有一系列的研究。但关于神经递质方面的研究较零散,未能取得共识。从该病临床治疗的结果看也并不满意,阿片作为抗腹泻,止痛剂已被使用几世纪,但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尚不清楚,特别是便秘时胃肠低反应性,有一些间接证据提示内源性阿片肽通过阿片受体介导参与了慢传输性便秘肠道动力的调控,导致肠道传输时间明显延长。但内源性阿片肽是否真的参与了STC时肠道动力紊乱,有哪些阿片受体参与,尚不清楚,我们以泻剂结肠大鼠为模型,用活性炭悬液推进法测定肠道传输功能方法。希望弄清参与STC的阿片受体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红素氧合酶2(HO-2)的变化.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STC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采用复方苯乙哌啶灌胃法制备STC大鼠模型,饲养100 d后,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测定肠道传输速度确定模型建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iNOS和HO-2在大鼠结肠的表达情况.结果 STC组大鼠日均粪便粒数、日均粪便干重、日均粪便质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检测大鼠肠道传输速度,STC组较对照组明显减慢,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iNOS和HO-2在STC大鼠结肠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 iNOS和HO-2在STC大鼠结肠的表达异常,表明iNOS和HO-2在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与肠神经系统关系密切,演剂结肠有肠壁神经丛损害,但NGF受体p75在泻剂结肠中的表达和作用尚不明确。目的:研究NGF受体p75在正常大鼠和泻剂结肠大鼠中的表达及其在泻剂结肠形成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大黄和酚酞建立泻剂结肠大鼠模型,以墨汁推进试验测定其传输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正常大鼠和泻剂结肠大鼠的结肠肠壁进行p75检测。观察其在肠壁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肠道传输功能明显减慢,大黄组和酚酞组黑染肠管长度和百分比(黑染肠管长度/肠管总长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1,P〈0.05)。p75存正常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丛中呈阳性表达,在肌间神经丛中多呈弱阳性表达。大黄组中p75表达明显增强,黏膜下神经丛亦呈强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肌间神经从中多呈阳性表达(P〈0.05)。酚酞组黏膜下神经丛呈阳性表达,肌间神绎丛3只呈阳性表达,余表现为弱阳性或阴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p75在泻剂结肠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肠神经丛冲经元细胞的退化变性或凋亡.从而引起泻剂结肠的肠神经系统病理变化,进一步导致结肠动力异常。这种损害与长期应用刺激性泻剂有关。  相似文献   

12.
C模型组与STC模型加GDNF组(2.21)相比(P=0.017),GDNFmRN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STC模型加GDNF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C大鼠结肠GDNF的表达下调,在STC发病中起一定作用;STC模型组肠道传输明显减慢,外源性GDNF对肠道传输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泻剂结肠归属于中医"便秘"范畴,其病机与肾气亏虚、推动无力相关,已成为全球医学关注的热点.目的:探讨加味肾气丸对泻剂结肠大鼠肠道传输功能、Cajal间质细胞(ICC)病理学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普芦卡必利组和加味肾气丸组.测定粪便含水率、粪便粒数和肠道推进率,透射电镜下...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发现的内吗啡肽(EM)是μ-阿片受体(MOR)的高亲和力、高选择性的内源性配体。EM与MOR高亲和力结合后,通过激活G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引起离子通道的变化,从而广泛参与痛觉调制、摄食行为、感知、心血管、消化和免疫功能的调节。此文重点就内吗啡肽在胃肠动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接触性泻剂对小肠传输功能的影响及其病理学机制.方法 采用给大鼠饲料里添加接触性泻剂的方法使大鼠发生腹泻,45 d 后停止给药,52 d 后测量大鼠小肠传输功能的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小肠肌间神经丛内血管活性肠肽(VIP) 、P物质和S- 100 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 长期大剂量服用接触性泻剂可明显损伤小肠的传输功能,使小肠传输减慢;小肠肌间神经丛内SP 和S- 100 蛋白的含量增加,而VIP无明显变化.结论 长期服用接触性泻剂可明显损害小肠的传输功能,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接触性泻剂损伤小肠肌间神经丛而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模型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的分布特点与含量改变,全面评估ICC在ST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便秘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含复方苯乙哌啶的混悬液和生理盐水,每5 d记录1次大鼠大便粒数、大便干质量及大鼠体质量。饲养90 d后停药1周,测定胃肠道传输功能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ICC的特异性标志物c-kit+细胞在胃窦、小肠、结肠的分布情况与含量变化。结果便秘组日均粪便粒数少于对照组(P<0.01),平均每粒粪便质量大于对照组(P<0.05);便秘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便秘组胃窦部位c-kit+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c-kit+细胞在便秘组大鼠小肠、结肠的数目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TC模型中,胃窦ICC变化不明显,小肠ICC数量有减少趋势,可能对STC有一定影响,结肠部位ICC数量明显减少,可能是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芒针温针灸对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9例ST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103例),治疗组采用芒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沙必利口服,分别对两组治疗效果和结肠传输功能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5%,明显高于组总有效率(79.61%,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可加速肠道内标记物清除速度(P0.01),治疗组肠道内标记物的清除速度更快(P0.01)。结论芒针温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STC患者结肠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方征宇  范一宏  吕宾 《胃肠病学》2010,15(9):536-539
背景:慢传输型便秘(STC)主要以结肠传输功能障碍为特点,外源性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改善其结肠动力。已有多项研究显示STC存在胃动力障碍,但胃壁GDNF异常表达以及外源性GDNF对胃动力障碍的作用目前尚无相关报道。目的:探讨GDNF在STC大鼠胃壁中的表达以及外源性GDNF的影响。方法:以大黄灌胃建立ST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GDNF组、STC模型组和STC模型GDNF组,GDNF组和STC模型GDNF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重组人GDNF,其余两组注射0.9%NaCl溶液。1周后处死大鼠,分别以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壁GDNF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STC模型GDNF组胃壁GDNF mRNA表达明显高于STC模型组(P0.05),STC模型组GDNF mRNA表达显著低于GDNF组(P0.05);STC模型GDNF组GDNF阳性表达与STC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大黄可减弱GDNF在STC大鼠胃壁组织中的表达;外源性GDNF可提高GDNF在STC大鼠胃壁组织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内吗啡肽在糖尿病大鼠胃神经丛中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大鼠胃排空功能和内吗啡肽(endomorphin,EM)在胃神经丛表达和分布,以进一步明确DM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方法建立DM大鼠动物模型,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胃排空法,免疫组化法观察胃排空功能和胃神经丛内EM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和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DM胃功能正常组(DM组)相比,DGP组胃排空明显减慢(P<0.05),胃半排空时间(GET1/2)(min)和胃排空率(%)分别为(124.0±20.2)min、(25.18±8.74)%,胃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EM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而对照组和DM组无差异。结论EM参与胃肠动力的调控,肠神经系统及其递质的异常可能是DGP发病的一种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背景: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一种以结肠动力障碍为主要特点的顽固性便秘,与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目的:探讨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STC大鼠结肠组织中的GDNF表达及其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大黄灌胃建立ST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GDNF对照组、STC模型组和模型GDNF组。GDNF对照组和模型GDNF组经尾静脉注射重组人GDNF,正常对照组和STC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周后,以墨汁推进实验测定肠道传输功能,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GDNF表达。结果:STC模型组肠道推进率与正常对照组和GDNF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叭);模型GDNF组肠道推进率与STC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和GDNF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C模型组结肠组织GDNF阳性面积和积分光密度(IOD)值与正常对照组和GDNF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模型GDNF组GDNF阳性面积和IOD值与STC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和GDNF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大黄会导致大鼠肠壁组织中的GDNF表达减少,而给予外源性GDNF可提高其表达,从而改善肠道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